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世界本原说是旧哲学的哲学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来,世界无本原可言;恩格斯使用“本原”一词的视角及含义与旧哲学的世界本原说有着本质的区别,“世界本原”的提法不符合恩格斯的本意;“世界本原是物质”这一命题在理论上存在着一些困境,这一命题只能是一个旧唯物主义的命题。  相似文献   

2.
古希腊哲学研究的中心是本体论,就是研究世界的多样性统一的基础是什么。试图从世界多样性中探索世界的统一性。亚里士多德说:“那些最早的哲学研究者们,大都仅仅把物质性的本原当作万物的本原。因为在他们看来,一样东西,万物都是由它构成的,都是首先从它产生、最后又化为它的(实体始终不变,只是变换它的形态),那就是万物的元素、万物的本原了。  相似文献   

3.
俄罗斯哲学家索洛维约夫(1853—1900)的万物统一哲学的基本宗旨是建立一种既包括世界的理想模式又包括人的行为原则的完整的世界观。他的万物统一哲学涉及的论题如下:经验论、唯理论和神秘主义的统一;精神本原和物质本原的统一;真、善、美的统一。根据索洛维约夫,单独的经验论、唯理论和神秘主义都是片面的,真正的哲学应该是三者的综合。单独的精神本原、物质本原也都是片面的,索菲亚一词才是灵与肉、心与物、精神本原与物质本原、观念的东西与物质的东西的完美结合。真、善、美三者通常是分别作为哲学、伦理学、美学的研究对象和目标而出现的,实际上,三者具有相辅相成的内在联系,三者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  相似文献   

4.
理性是西方传统哲学的主要精神。它渊源于古希腊哲学,直接孕育于前苏格拉底哲学的“本原论”之中。泰勒斯以“水”为万物的本原,扬起了理性的第一面旗帜。毕达哥拉斯把“数”看作宇宙本原,开辟了一条由抽象原则说明感性经验的理性之路;爱利亚学派的“存在论”则在理性的探索上实现了对感性的超越,探究知识的确定性,成为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理性主义哲学的直接来源。物质结构理论实现对物质形态的进一步抽象,为科学理性奠定了基础。因此,探寻前苏格拉底哲学的本原论思想及其相互关系,对深入理解和研究西方哲学的理性主义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有些哲学教科书和论文常常把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表述为“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并认为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其实这是旧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都是从本原去认识世界,企图寻找一个万事万物的本原。辩证唯物主义则是从世界的共同本质去认识世界,这就是恩格斯所指出的:“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这才是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世界物质统一性的正确表述。  相似文献   

6.
古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的开端,它研究的中心是本体论问题,即关于客观世界的本原、本质的问题。本质、本原是一般,客观世界的具体事物是个别。本原与具体事物的关系问题,也就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问题。一般与个别的关系问题,实际上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这个哲学基本问题的具体表现。古希腊哲学的基本课题是寻求世界万物的本原,而一般与个别的关系问题则贯穿于古希腊哲学寻求万物本原的全过程,古希腊的哲学家们对这一问题作了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7.
从古希腊时期哲学诞生以来,第一个基本信念就是相信万物有其统一的本原。据辛普里丘记载,阿那克西曼德第一次明确地使用了“本原”这个词。①对本原的内涵,亚里士多德曾解释说:“一样东西,万物都是由它构成的,都是首先从它产生,最后又化为它的实体始终不变,只是变换它的形态,那就是万物的元素、万物的本原了。”②因此,尽  相似文献   

8.
庄子哲学中的身体指的是躯体与心理、感官与理性尚未区分之前的“浑沌”整体。由于身体的原初知觉尚未形成清晰的主体意识,因而其所处的生存境遇并非物理意义上的客观世界,而是“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一体”的本原世界,相当于现象学中的“生活世界”或梅洛-庞蒂所说的“被认识所惯常谈论的认识之前的世界”。在这一点上,庄子哲学与现象学具有相同旨趣,两者都意在借助身体的原初知觉突破固有认知的牢笼,在“前反思”“前客观”和“非对象性”的状态下呈现本原世界的五彩斑斓和无穷意味。  相似文献   

9.
万物的本原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有三条路子:一是从本体论意义上界定物质范畴,并以此来统一认识论;二是从认识论意义上界定物质范畴,并以此回答本体论问题。三是把本体论与认识论相结合来界定物质范畴,回答先在性和万物的本原问题。马克思物质观把本体论和认识论相结合,提出“物质形态”的概念,科学地解答了宇宙的本原和物质的先在性问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马克思辨证唯物主义的基石。  相似文献   

10.
在哲学上, 由于对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回答不同,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凡是自觉或不自觉地认为物质是第一性意识是第二性的,即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的哲学派别就是唯物主义。人类历史自进入阶级社会以来,唯物主义就产生了,但是,唯物主义这个名词并非随唯物主义的产生而出现。它从孕育到问世,经历了个一相当长的过程。在唯物主义刚诞生不久的奴隶制社会里,唯物主义哲学家们把主要精力放在研究客观事物的多样性与统一性的关系问题上,提出了本原(始基)达一概念,认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有固定形体的物质,如水、火、气、土等是万物的本原,是多样性背后的统一性,万物由它或它们产生出来,并经过各种变化之后又复归于它或它们。比如,中国战国时代的《管子》一  相似文献   

11.
简论奥尼尔表现主义戏剧的审美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尼尔是美国表现主义的代表剧作家。他的表现主义戏剧表现手法独特,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表现主义注重表现,深层次地外化人的心灵,这种特征反映在奥尼尔的表现主义剧作中,产生了很强烈的审美冲击,即通过梦魇般的表现,让观众或读者敬畏人生,认识到生命的崇高;通过图式的、强力的象征,突破了表象,表现了事物的本质;通过荒诞化的表现,重构了生活的真实;通过艺术地变形,展现生活的悲剧、痛苦与丑恶;通过通感的运用,加强了对感受、意念、体验的表现;通过大段的内心独白,用哲理、诗意的语言架构起了梦、诗与美的世界。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一种物本主义形态的唯物论,还是一种超越物本主义形态、从实践理解世界的本质相关问题的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唯物论?这是一个我们必须搞清楚的有关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本质规定性和精神实质的重大问题。在考察物本主义的唯物论及其思维方式的局限性的基础上,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现代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并重点研讨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关于从实践理解世界的物质性和自然世界的先在性的原理,以期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进一步阐明人类世界的实践性原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余靖从世界的物质性出发,分析了“道”与“权”的辩证关系,强调把握“度”的意义;从现象与本质关系中,揭示出透过现象把握事物本质的认识过程,批判和驳斥了仁宗时期的“舍利”、“祥瑞”等迷信现象,强调了“在人不在神”的观点,从而肯定了人的实践主体性,并从实际出发阐述社会变革思想。余靖的思想基本上是唯物主义的,并且有一些辩证因素。余靖是一个朴素唯物主义者。  相似文献   

14.
世界是万物一体的存在,其真象由万物一体关系所形成的显现与隐蔽、有限与无限构成的无穷景域所呈现。因此,世界的本质不能被科学求证的方式所证实,也不能被黑格尔式的概念所定义,人类不能只是立足于事物本身,进而将事物还原为事物而与世界割裂,而只能从人与世界一体相通的关系中予以呈现。艺术审美超越经验形态和认识形态,具有无限自由和不断升华的特殊的精神形态,是人类精神的"灵明"与世界的无限性融汇相通的产物,是人展示世界、体悟世界真象的重要方式。艺术审美用"物"的方式敞亮着世界和启示着人对世界真象的体悟。  相似文献   

15.
Ontology是关于存在(即存在者)的学说和原理,可以将其笼统地翻译为存在学,它由几种不同的问题视域构成:基础存在学,本质存在学,存在方式存在学等。本体论即本质存在学,它是Ontology的一个传统的问题视域,它追问世界和事物的“什么存在”,即世界和事物的(终极)本质。  相似文献   

16.
思考技术的起源是理解技术本质的必要环节,技术的起源和劳动是同步的。提出了一种探讨起源问题的"整体规定部分"原则和"后决定"的解释学方法,并应用这一原则和方法,分析了技术(工具制造模式)和劳动(工具使用)的开端,揭示了"工具使用者"向"劳动者"转化的条件和过程,提出"发明工具的机制"和语言符号的产生是技术形成的标志,技术、劳动和人共同诞生于人工自然世界这个整体中。  相似文献   

17.
胡锦涛"和谐世界"思想的提出,反映了新时期中国外交思想和外交政策的重大变化,是中国外交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探讨了"和谐世界"与"和谐社会"的逻辑关系。深入剖析了"和谐世界"思想的精神蕴涵:以国家平等为前提,以和平共处为基础,维护并体现全人类的共同愿望;以国际合作为契机,以广泛交流为媒介,寻求和拓展全世界的共同利益;以互利共赢为宗旨,以和平发展为主题,促进并实现全世界的共同发展和普遍繁荣。概括指出了建设"和谐世界"思想所具有的现实针对性、思想创新性和文化包容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是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以德治国”的方针具体化、规范化、制度化的体现。它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坚儒家哲学的精华 ,尤其是对儒家哲学中公民道德的有关思想 ,而且又去其糟粕 ,是对儒家哲学的发展和超越。  相似文献   

19.
传统文化与中国的新安全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安全观是中国对国际安全理论的重大贡献。要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这一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安全理论,必须从挖掘和反思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资源入手。新安全观的精神实质是天下为公思想,它的逻辑前提是相互尊重,它的价值追求是中国外交的最高理想———和谐世界。  相似文献   

20.
高等教育具有“社会公益性”是世界各国普遍认同的,而对其“产业性”则颇有分歧。然而,当今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总趋势是,国办大学法人化、私营化改革快速推进,高校运营管理中“产业理念”成分不断增加。产业理念的实质,在于高教成本由政府向学生部分转移。产业理念的把握,关键在于准确适度选取高教规律与经济规律的融合部位。本文基于我国高校扩招的背景与成就,从“产业理念”的角度,对高校扩招相关问题进行简要剖析,进而引发对“产业理念”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