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部贫困农村地区初中的高辍学率应引起高度重视.当前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的最主要原因已由经济困难转向了厌学,学生厌学客观上主要是由农村初中经年难改的"应试教育"模式、教育机会不均等、教育内容脱离农村实际等原因造成的.控制贫困农村地区初中学生辍学率应加大义务教育的执法力度,增加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深化农村初中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2.
中国经济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都存在贫困问题。和贫困地区相比较 ,发达地区的贫困问题有其独有的特点 ;自然资源不足、土地的级差、人力资源和资金的不足是导致贫困的主要因素。而通过加大人力资本投资、进行农田基本设施建设、继续实施异地移民开发、推行小额信贷扶贫等方式可以逐步解决发达地区的贫困问题  相似文献   

3.
我国中部六省存在公共设施建设协诃程度低、经济结构趋同、区内行政分割严重、内部联系松散、流域环境生态破坏严重等问题。要实现中部地区经济板块早日崛起,必须重视区域合作的制度建设.促进经济结构区域整合,制定区域发展的总体规划.建立和完善区域交通、通讯网络和公共信息平台.营造良好的区域协诃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4.
我国中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中部六省存在公共设施建设协调程度低、经济结构趋同、区内行政分割严重、内部联系松散、流域环境生态破坏严重等问题。要实现中部地区经济板块早日崛起,必须重视区域合作的制度建设,促进经济结构区域整合,制定区域发展的总体规划,建立和完善区域交通、通讯网络和公共信息平台,营造良好的区域协调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5.
实施中部地区人力资源开发战略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从人力资源开发的角度分析了中部地区人力资源丰富但开发严重不足的现状,同时从培育人才、留住人才并充分挖掘现有人才等各方面分析了中部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的具体路径,认为只有充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好中部地区的人力资源,才会使中部地区崛起逐渐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6.
中部地区农民工培训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中部地区农民工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民工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农民工承担不起培训费用、政府投入不到位、对农民工培训的宣传力度不够。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中部地区农民工培训的发展,必须认真分析影响农民工培训的各种因素,提高认识,根据农民工的特点和要求,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加大政府对劳动力培训的力度,以促进农民工的有序流动。  相似文献   

7.
中部地区城市化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部地区的区位优势,沿海的城市群兴起,凸显了中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在经济基础和城市的现状上的较大差异.按照国际上城市化的理论,结合中部地区的特点,中部地区的城市化不能比照东部发达地区城市化的路径.中部地区的城市化必须优先发展省会城市和重点中心,做大做强具有一定经济基础和产业基础的中等地级城市,做大县级城市(镇).  相似文献   

8.
汽车工业已成为我国中部地区的支柱产业之一,自主创新是发展我国中部地区汽车工业的唯一选择。中部地区汽车工业已具备较高技术平台、投入巨额研发资金、已赢得国内外市场等优势,应运用造车理念、核心技术创新、创新形式多元化、自主品牌创新、开拓国内外市场、集群创新等综合战略加快其自主创新发展,进而加速实现我国中部地区崛起。  相似文献   

9.
西部民族地区贫困成因及其对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西部地区是中国贫困人口最多的地区,尤其是农村,而其中大部分贫困人口又集中分布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少数民族人口和贫困人口在空间分布上的重合是我国西部贫困人口分布的重要特征之一,探讨西部民族地区贫困问题,尤其是农村的贫困问题对于中国贫困问题的解决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延边地区积极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延边地区在农村扶贫开发工作中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因此,要解决这些问题:一要更新观念,提高贫困人口的基本素质;二要继续组织开展科教扶贫,提高自我发展能力;三要加强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四要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扶贫;五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  相似文献   

11.
中国城市贫困层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城市居民的贫困问题,是继中国农村贫困问题之后又一个必须关注的焦点。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分析城市贫困层致贫的原因,可以有针对性地寻求缓解中国城市贫困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和成都贫困调查的实地访谈资料,对城镇化的贫困消减作用进行研究。通过比较城市原住居民与农转非居民的贫困发生率,研究发现:与城市原住居民相比,农转非居民的贫困发生率显著更高,且农转非居民内部的贫困发生率存在群体差异,被动市民化者的贫困发生率显著高于主动市民化者。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户籍变更的贫困消减作用存在制度滞后效应,且被动市民化者居住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更差,市民化的收益相对较小。这意味着新型城镇化建设应该让有市民化意愿的农村居民先进入城市,再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将城郊变为城市,将农村居民变为城市居民。  相似文献   

13.
试论改革以来的中国城市扶贫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城市贫困人口呈现出逐步增加的趋势,政府因应这一问题的政策大体上经历了6个方面的转变,即从扶持企业到直接救助贫困人口,从道义性扶贫到制度性扶贫,从救助制度分立到救助制度整合,从基本生活救助到综合救助,从消极救助取向到积极开发取向,从依托单位体制到重视社区作用。我们应当正确认识城市贫困问题,注重城市扶贫政策的创新,加大力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大力促进就业导向的经济发展,注意培育贫困居民的社会资本,大力促进贫困者的社会参与,以继续推进中国城市扶贫政策的优化,切实保障贫困弱势群体的利益。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08—2012年中国30个省域城镇居民直接、间接、完全能源消费的截面数据,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相关理论与方法,检验省域之间城镇居民能源消费的空间自相关性,分析城镇居民能源消费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城镇居民间接与完全能源消费存在显著的正空间相关性,直接能源消费的空间相关性不显著;能源价格和人口规模是影响中国城镇居民能源消费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在进行能源市场化改革时,要控制人口规模,稳定生活能源价格,保证居民正常生活;同时,政府也要积极引导和改善城镇居民的生活消费方式,鼓励提倡环保绿色出行方式,节约能源、保护环境。  相似文献   

15.
国外对新城市贫困问题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在贫困定义上,已从收入贫困扩展到能力贫困、权利贫困、底层阶级、社会排斥;在贫困成因上,形成了包括个人主义、贫困文化、结构主义和功能主义的多种理论解释。比较而言,国内新城市贫困问题的研究尚处于开端阶段,基本上局限于对城市贫困人口的构成、特征、形成原因和解困对策问题的探讨。国内新城市贫困问题的研究还存在缺陷,并表现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城市绝对贫困现象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下岗现象的继续增多,城市贫困问题也越来越普遍。在诸多对贫困现象的研究中,人们的视线似乎主要集中在相对贫困上,忽视了城市中的绝对贫困。我们通过对南京市建邺区的调查认为,在整个社会发展、绝大多数居民生活有大幅度提高之同时,城市尚存在着为数不少的生活几无着落的绝对贫困者。对他们可以从绝对贫困线和现实生活状况两方面来加认定。绝对贫困者已形成了城市中的特殊弱势群体,必须多方面综合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7.
城市和城市群在一个区域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具有巨大的经济和区位发展优势,中原城市群一体化是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8.
论城市偏向与农村贫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发展中国家的城乡关系大多是城市偏向的。这种城市偏向政策导致城市和乡村之间存在不平等的贸易条件,使城乡之间在消费水平和收入水平上分化,结果这些发展中国家形成二元经济。中国自 20 世纪 50 年代起,为了加快工业化进程,政府实行了计划经济体制,采取了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战略和一系列城市偏向的政策,其结果是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强化和城乡差距的扩大。在经济改革时期,中国传统的价格剪刀差趋于缩小,但新的城市偏向政策仍不断出现,城乡差距自1984年后重新扩大。在 21 世纪,中国要缩小城乡差距,战胜农村贫困,有必要转变反贫困的战略思维,废除城市偏向政策,赋予农民权利。  相似文献   

19.
城市贫困儿童:问题现状与解决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城市贫困问题是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建设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城市贫困儿童的发展现状更是值得关注。笔者对城市贫困与城市贫困儿童进行了界定,并对城市贫困儿童的发展现状进行了阐述,探讨了解决城市贫困儿童问题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 90年代以后 ,中国的城镇贫困问题日趋严重。本文分析了我国当前城镇贫困的现状及产生的原因 ,并提出了 2 1世纪我国缓解城镇贫困的对策 ,包括收入分配政策、减少失业的就业对策和社会保障体系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