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正>在干部选拔任用中,腐败如何产生,如何在组织体系中扩散,对官场帮派活动的形成又会产生什么影响,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近年发生了多起"官二代"违规提升而受到问责的案例。在这些案例中,"官二代"的父辈官员利用职权与影响,操纵组织体系中多人参与违规活动,已经形成了帮派活动的雏形或者为帮派活动的  相似文献   

2.
姜洪武 《经理人》2014,(11):60-61
正"企业王朝"的兴衰沉浮,大多都与企业帮派因素密切相关。帮派平时隐形看似不存在,关键时候翻云覆雨。企业家需要认真思考如何因势利导、有效管理帮派的潜在风险,以确保企业活力和竞争力不会丧失。任何企业或组织,由于利益和价值观的不同,都会形成一些非正式团体,也就是所谓的"帮派"。帮派平时隐形看似不存在,关键时候翻云覆雨。各帮派之间的纷争如果是服从于企业大目标,那么竞争就是良性的,对组织和公司的发展是有益的;如果各帮派将小团体的利益凌驾于公司整体利益之上,势必危及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朋党兴,政事乱。唐朝末年,面对牛李党的纷争,唐文宗发出了"去河北贼易,去朝廷朋党难"的慨叹。此后出现的北宋新旧党争、明末东林党争、清末帝后党争,都反映出历史上的"圈子文化"一直是困扰封建官场的一个顽疾。"圈子文化"的形成与残存延续,与众多从政者的依附心态有着密切的联系。直至今天,在消极腐朽"圈子文化"的惯性影响下,这种"依附式"从政心态仍残存于一些从政者心中,并产生了一系列消极的影响,值得认真研究。一、"依附式"从政心态的本质解读  相似文献   

4.
正一、帮派利益的概念党的十八大以后,随着反腐败力度的持续加大,一些帮派腐败、圈子腐败问题逐渐进入大众的视野,引起了各方的关注,也引起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高度重视。"石油帮""秘书帮""山西帮"在被不断曝光和走向覆灭的过程中,成为公众热议的话题和政法机关及反腐机构研究、分析和查处、破解的重点。帮派利益,往往是帮派内部成员权力、地位、名誉、关系和利益的有机结合体。帮派成员以帮派为界线,画  相似文献   

5.
<正>官场帮派是指官员以攫取个人和小团体利益为目的,以掌握的公共权力为资本,通过官官勾结、官商勾结等形式所结成的社会非正式群体。在当前党和政府带领全国人民奋力推进"四个全面"建设新形势下,官场帮派现象依然突出。习近平总书记对此一针见血地指出:"有的干部信奉拉帮结派的‘圈子文化’,整天琢磨拉关  相似文献   

6.
正朋党是中国封建专制统治内部权力斗争的产物,指的是为争夺权力、排斥异己而形成的集团。《荀子·臣道》曰:"朋党比周,以环至图私为务,是篡臣者也。"朋党被视作影响封建统治稳固的重大问题。目前我们党政治生态中的"圈子文化"现象,其外在特征、危害与封建社会党争具有同一性,实质上就是当代社会的结党营私。  相似文献   

7.
<正>反对机会主义历来是我们党对各级干部的要求,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一些领导干部的人生观、价值观扭曲,党内出现了明显的"政治投机"倾向,严重影响了党内和谐的政治生态。从近年查处的案件来看,一些地方之所以会出现"塌方式腐败",根本的原因在于党内出现了机会主义,极少数主要领导干部利用组织给予的权力,搞"非组织活动",立"帮派"、当"老大"、收"门生",致使一些干部为了"上位",不惜牺牲一切,"拜老师""结团伙",在  相似文献   

8.
<正>何为"小圈子",一般的解释是"为个人利益而互相拉拢、互相利用的小集团",同时也被称为小帮派、裙带风、拉山头、近亲繁殖等。圈子是客观存在的,比如自然生态圈,不具备排他性,万物和谐共生;圈子既为"小",当然就有强烈的非我族类  相似文献   

9.
<正>近来,官场中的"圈子"文化受到舆论高度关注。"圈子"本指"以一点作圆心,以一定长度作半径的封闭曲线",即圆,在官场中常用来指代因地域、兴趣爱好等结合成的利益群体。"圈子"由来已久,古时官场结成攻守同盟的朋党、乡党、同年等,其本质是一种利益联盟,利益是"圈  相似文献   

10.
<正>领导干部"小圈子"现象在当今社会虽然没有过去的朋党、宗派那样严重,但其客观存在,影响深远。搞"小圈子"的领导干部,只图小集团的利益,而不对党和国家的事业负责,不对人民的利益负责,不顾党的形象、  相似文献   

11.
正自唐末五代至北宋仁宗年间,中国政治舞台经历了一个由武人专政转向恢复文官体制、重建士大夫政治传统的嬗变过程。随着士大夫自我意识的重新崛起,传统政治中的朋党现象也日渐发展,并产生若干新特点,影响了宋代政治走向。朋党成为宋代政治突出现象从宋仁宗时期起,官僚集团中的朋党之争日益盛行。朋党问  相似文献   

12.
<正>湘淮党争是晚清最突出的朋党之争。以李鸿章、左宗棠分别为首的湘淮两党,不顾外敌压境,在窝里斗方面不遗余力,乃至衍生出无能之辈去前敌"挑大梁",毁人又误国。左宗棠因湘淮派系之争,以及对国防政策之歧见,与李鸿章素来不睦,甚至势同水火。湘淮党争不仅耗去了左宗棠与李鸿章的有限才华,同时,还直接导致了人才选拔上的腐败。中日甲午战争的惨败亦与用人腐败有关。光绪初年,李鸿章奉命创建北洋水师,从国外购  相似文献   

13.
我是一名有二十多年教龄的班主任。近十年来,我最大的感悟是学生越来越"难教"了。学生们已经不再是专心学习而听话的乖孩子,他们孤僻、自闭、怨恨叛逆的心绪开始蔓延,更有少数的学生道德品行不端。有学生沉迷于网游"失踪"一周,有学生结成小帮派收其他同学的保护费,有学生去见网友而逃学。从任教以来,我一直秉持这样的观点,就是把刚走进校门的孩子看作是一张白纸。如今,这张白纸上沾染了如此多的污浊。问题的产生和爆发是因为这些孩子大多数的父母不在  相似文献   

14.
2600多年前的一天,中国西部新兴帮派老大秦穆公一大早就遇到件十分窝火的事情:他是骑着他最心爱的宝马"豁嘴儿"出宫去遛弯儿的,谁料水火无情,未来的春秋五霸也有尿急的时候,秦老大撇开了随从,钻到一丛灌木窠里去释放激情.哪知就在这标准的一泡尿的功夫,他就不见了自己的宝马坐骑!秦老大慌忙提起自己的裳(周朝时还没发明裙子,更没裤子,下半身只穿着前后两片布,并没缝成筒状,多重层叠叫做"裳"),招呼了躲在远处的随从,一起沿着小路向林子深处去找马.  相似文献   

15.
一把手利用帮派行为制造腐败,使政治混乱、政府形象受损。防范一把手利用帮派行为制造腐败,要大力开展警示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一把手修养,锻炼其党性;严肃认真地搞好党内政治生活;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挑选好、任用好一把手;使一把手独立于自我,做慎独的典范;在法治上进行监督与制约;实行政务公开与民众监督;创新公权力运行体制机制;解决一把手监督难题;加强纪律建设,严明纪律。  相似文献   

16.
"诗豪"刘禹锡并非一个纯粹的文学之士,在他的作品里,人们很容易感受到一种政治家的气魄、胸襟与风范。我们从刘禹锡的诗中,可以看出他"忧国不谋身"的胸怀、"吹尽狂沙始到金"的坚忍、"振臂犹堪呼一掷"的执着和"天使所长,不使施兮"的悲愤。刘禹锡的政治悲剧既是当时朋党之争的产物,也是他刚健不挠的性格所致。  相似文献   

17.
"得中原者得天下"的地缘政治环境孕育了中国长期统一的政治生态,进而内生出了迥异于西方的"政治向心力"制度偏好。中国古代的朋党之争、三个华人社会的体制比较以及"明星村"治理结构的案例分析证明,"政治向心力"的制度偏好并非空穴来风。当代中国继承和发展"政治向心力"传统,必须与发展民主法治相结合。  相似文献   

18.
正明代同学会、同乡会的组织,多有抱团取暖之意,大部分时候传递的是正能量,但有时也会产生负能量。南人北人之争,反映出用人方面在地域上的不公正倾斜。而地域性朋党如浙党、楚党、齐党、东林党的出现,则反映出各地域政治力量间的复杂较量。因科举而生的同年会  相似文献   

19.
正《琅琊榜》被网友视为"制作精良、演员用心、难得一遇的良心好剧",剧中的梅长苏可谓才华与智商兼备,颜值与心计齐高。作为江湖第一帮派江左盟的盟主,他手下笼络了众多肯为他效命的忠心耿耿的高手;作为靖王的谋士,即使几次被误会,最终也能让靖王完全信任他。这位赫赫有名的梅宗主是如何赢得  相似文献   

20.
领导工作内卷化表现为领导工作中的组织结构扩张现象、"彼得原理"困境和边际收益递减效应。其突破进路在于:管理认知方面,提升"去内卷化"认识;领导方式方面,探索治理型领导;组织成员方面,培养学习型员工;组织机构设置方面,寻求外部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