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近年来,翠屏山矿紧密结合企业实际,积极运用科学发展观重新审视和谋划维稳工作,大胆探索和创新维稳工作的长效机制,使企业维稳工作出现了新局面,形成了"公司统一领导、矿里严密组织、部门配合协调、职工积极参与"的维稳工作格局。一、在建章立制上下功夫,把维稳工作夯实翠屏山矿建立了维稳工作的"上下交流、左右畅通"的沟通机制。制定出台了《翠屏山矿信访管理办法》,规范信访维稳工作流程,对职工群众关心和  相似文献   

2.
近日,江苏沭阳县委书记蒋建明在接受采访时说,老百姓维权十分正常,政府维稳完全应该,政府维稳是维护绝大部分人的和谐平安,二者本来就不矛盾。但现在问题是,大多数人的诉求是合理的,但也有少数人诉求不合理,甚至还有个别人是在恶意煽动。这些现象交织在一起,就使得当前的利益诉求日趋多样化和复杂化。关于维稳,要树立"打基础、全覆盖、易碎品"三种意识。"打基础"是说做好各项工作是稳定的基础;全覆盖"就是说每个干部都有抓稳定的责任,做每件事都要考虑会不会引起社会不稳定;"易碎品"是说维稳工作目前做得不错,但这来不得半点马虎,要长抓不懈。  相似文献   

3.
<正>海瑞作为明代著名政治家,其工作成绩、道德修养、学识水平广受世人称赞,表现不可谓不突出。《明史》评价道:其秉刚劲之性,戆直自遂,盖可希风汉汲黯、宋包拯。苦节自厉,诚为人所难能。在当代国人眼中,他是清正廉洁、刚直不阿的道德楷模,享有"海青天"美誉。但正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明朝人眼中,褪去神圣的道德光环,他不可避免地存在不近人情、苛求完美、孤芳自赏等情商缺陷,时人评价其"尽忠如蝼蚁,尽孝似禽  相似文献   

4.
<正>一、治理失灵:传统地方政府维稳的主要困境我国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维稳机制和运行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国家基层的稳定大局,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随着改革渐趋深入,中国处于社会急剧转型的关键时期,传统条块分割、碎片化的维稳机制面对经济利益格局深刻变化、社会矛盾复杂性与不确定性的风险因素增加等现实问题,日益凸显其自身的不适应性,频现治理失灵,致使一系列维稳异化的问题在基层涌现。如"一票否决"的考核机制,使维稳与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面对一些官员的身败名裂,"做官也是一种高风险职业"的认知引起许多人的共鸣。曾经听过一句很发人深省的话,叫做"如果不当官,他也许还活着",说的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身居高位之后,由于不能够把握自己,利欲熏心,以权谋私,多行不义,最后被送上了断头台。人生不易,奋斗尤难,落马官员的悲剧的确让人痛心!  相似文献   

6.
<正>新时代的综治维稳工作被赋予了新的涵义和新的使命。提高综治维稳工作水平,对内能够营造和谐氛围,做到统一思想、上下一心;对外能够维护企业形象,支持企业健康发展。伴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入推进,现代企业发展中也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只有持续优化综治维稳工作,才能让企业更好的应对挑战、抓住机遇。本文结合工作实践,分别从坚持以德管理和依法治理相结合、建立健全综治维稳工作体系、营造和谐健康的企业文化以及深入基层开展隐患排查调处活动等方面,提出了优化综治维稳工作的几点建议,以期为企业改革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7.
智者常低头     
正所谓低头,是适时的选择,识时务者为俊杰;所谓成熟,也是辩证兼得,不能一味地追求一成不变的态度。俗话说:"懂得低头才能出头。"生活中,如果一味地昂着头,就会给人一种趾高气扬的感觉,让人敬而远之,久而久之,人们就会觉得这是一种目中无人的傲气,会不被认可或遭人排挤。但如果一味地低着头,就会给人一种懦弱无能、胆小怕事的感觉,别人也会趁机欺负打压,久而久之,会让人们看不起,将其作为另类来看待。  相似文献   

8.
《领导文萃》2014,(11):37-37
<正>2013年的中国法治记忆,归结到一点,依然围绕在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之间。处理好维稳和维权的关系,首先就必须用法治化的思维来反省和重建权力运转、制衡的国家模式。如果说以前的畸形维稳思路让国家治理陷入了被动,那么对依法治国中"治"的理解就需要有全盘翻新,实现从"治民"到"治官"的转变。最好的治理不是治理百姓,而是治理官吏,治理官吏的核心便在于限政一项——对权力实现有效、  相似文献   

9.
<正>在管理工作中,容易让人感到棘手的一个问题是,同样的规章制度,有些下属感觉太宽松,而有的下属却感觉太严;同样的管理方式,对有的下属很有效,但对另外一些下属却收效甚微。这是因为,不同的下属有不同的"成熟度",对应的管理方式也应有所不同。一、下属的"成熟度"与管理方式"成熟度"是管理学上的一个概念,下属的"成熟度"主要是指下属工作能力、知识水平以及工作意愿和成就动机的总和。而管理学中的权变  相似文献   

10.
正课改几年来,学科与生活化理念的结缘,如电视广告语——"辣椒遇上花椒,康师傅麻辣牛肉面"一样,促成可谓五彩缤纷的生活麻辣课堂纷纷闪亮登场。其间麻、辣之味充溢的高雅之课,让人耳目一新,而一些变味或味不纯正的生活麻辣之课,却给人以庸俗与过滥的感觉。1岂能如此的"生活麻辣课堂"案例一:"同学们,你们见过有几十斤重的小鸟吗?""小鸟一大清早就离开办公室(巢),出警去了!"这是一教师在教学《"红领巾"真好》时,为了突出林中飞来飞去的小鸟不辞辛苦捉害虫这一幕的煽情语。仿真重庆卫视"生活麻辣烫"剧场,如此平庸的生活  相似文献   

11.
正油区维稳信访问题不是中心却影响中心,不是全局却牵动全局,研究和实施油区维稳信访工作有效方法,刻不容缓。笔者从事维稳信访工作多年,现就油区有效维稳,略谈几点看法。一、确立正确的思想导向从上访人员的心理看,他们存在着3个误区。一是信"上"不信"下",有问题不找基层和具体部门,认为只有找上面的大部门、大领导才能解决问题。二是信"多"不信"少",不论什么事,多找几个部门和领导反映总不会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党中央一系列反腐举措的出台和实施,一些领导干部患上了"高原病",产生了"高原反应",感觉为官不易,为了不出事、宁可不干事的现象越来越凸显。如何让领导干部在追责重压下夙兴夜寐、激情工作,创造出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新业绩,已成为摆在我们党面前的一道现实考题、政治命题。  相似文献   

13.
<正>构建和谐、法治的社会;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依旧是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者奋斗的目标。大到国家,小到一个企业,如何在新时期形势下做好维稳是不可忽视的问题,必须给予高度重视。笔者根据企业自身的特色结合当前的新形势对如何做好企业的维稳工作阐述自己的一些思考建议。一、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维稳工作,增强维稳意识。科学发展观是当今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在科学发展观的  相似文献   

14.
采英拾贝     
《领导文萃》2012,(24):64
中国的进步不是靠一帮勇敢者去触碰勇气的上限,而是靠普通人一起一点点抬高勇气的下限。——学者刘瑜眼里的担当一些地方和领导干部片面理解"稳定压倒一切",认为平安就是"不出事"……这种逻辑下的维稳,不是权利维稳,而是权力维稳;不是动态维稳,而是静态维稳;不是和谐维稳,而是强制维稳。——广东省委副书记兼政法委书记朱明国强权也罢,威权也好,市场边界、产权界定也好,没有独立的法律,一切都是空谈。当强权者,或者强权群体,权力大到足以突破一切禁止,最后的界限就是独立的法律。突破法律的界限,必引发不可思议的混乱。  相似文献   

15.
<正>把握好法和情的关系是用人的关键。用人既是用法,也是用情。量法易,裁情难。用人之难不在于用法度。有了铅锤和墨绳,垒砖砌墙自然容易得多,但若凡事只是做到"按规定",用人就成了一种简单机械、毫无成效的活动,人人也皆可为统领了。成功的领袖绝不是死守纲纪、一味严苛的人。《人物志》讲:"恕,所以推情也。"恕,是仁政,需要推己之情,通物之性,不只是德行教化。恕,也是术,需要权衡影响、把握情绪,善择时机,不等同于作秀利诱。严苛只能让人畏  相似文献   

16.
<正>治国之难,在于知贤。知贤之难,在于公正。选人用人公信度是干部工作的"风向标",是中央出台四项监督制度的出发点。在群众眼里,公信度实质上就是满意度;在干部眼里,公信度实质上就是公正度。干部选任工作要让群众感到满意、让干部觉得公正,必须树立起  相似文献   

17.
河之洲     
<正>不让"输的鱼"流泪越来越多的人宁可输在公平规则下,也不愿意赢在不公平规则下。不公平规则,只对制定者或者拥有特权的某一方有利。我曾经看过几米的一幅漫画,题目叫《公平的游戏》,一条被钓上来的鱼,掉下了硕大的泪。这泪大得惊人,下面有一句话:是因为痛吗?还是怨恨这是一场不公平的游戏。如果钓鱼的人,嘴里也含着鱼钩来博弈,输的鱼是不会流泪的。第一次读这幅漫画,有很心痛的感觉。生活中寻常的事隐含了不公平的规则,突然被揭示出来让人直面,心中蓦然有一种震颤和愧疚。  相似文献   

18.
<正>这年头,除了“钱”,大概就算“某总”一词的使用率最高了吧。一方面,穿着西服,打着领带,开着香车,带着美女,夹着电脑本本,出入高档写字楼,“老总”一族让人眼馋,让人刮目,让人肃然起敬;另一方面,在许多人眼里,“老总”是一个幸福的词汇,它代表了一个人的身份、地位、收入、生活质量、工作环境等等等等,总之是个好听的词,也是一个让人一听就感觉很爽的词。  相似文献   

19.
崔生祥 《决策》2012,(1):86-88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跳槽的风险也随之增大,保住饭碗,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成为一部分人的首要任务。如果你起点不高,但又想搭上职场上升的班车,那么是采用跳槽的招数好,还是采用"卧槽"的办法好呢?当最初的工作激情逐渐消磨殆尽,你也许产生了倦怠心理;当面对手头的工作时,都产生了心力交瘁的厌恶感觉,这也许说明了你与工作已经进入"七年之痒"的阶段。  相似文献   

20.
正"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这句流传至今的古语告诉我们,识人难,难在"人心难测"。领导干部识人,是做好工作必备的基本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用人得当,首先要知人。知人不深、识人不准,往往会出现用人不当、用人失误。"因此,领导干部"为治以知人为先",必须拥有一双"火眼金睛"。关于识人,孔子有"三步识人术",诸葛亮有"七句看人之法",刘昭有"八观之说"。这些都是传统文化的精粹,有学习借鉴的价值,但不能简单套用,要从工作实际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方法,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识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