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在中国语境中,讨论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不能纯粹套用有关方面的一般理论,而是要进一步深入结合中国政府结构的特色。必须从制度建设着眼,构建激励和约束地方政府竞争行为的新机制,清晰地界定中央和地方在权、责、利三个方面的关系,从而形成制度化的、利益博弈的相对均衡。但是,不论如何调整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央政府的"中性"是至关重要的。只有中央政府保持"中性",国家才有能力抵御来自各种利益集团的压力,以国家的整体利益为标准来制定政策,从而消除地方政府放纵或过度干涉市场的行为倾向。  相似文献   

2.
新视野     
《领导科学》2015,(7):20-21
<正>解决"地方集权"的路径抉择"地方集权"不完全简单等同于一般的官僚腐败,更不等同于地方自治。当地方的权力既不归属中央,也不归属当地人民,而是归属于一个地方官僚利益集团时,对于中央政府来说,这意味着一种治理上失控的风险。目前中国通过反腐风暴,清除官僚肌体中的毒瘤,刮骨疗伤,得到  相似文献   

3.
作者:吴晓波著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年8月该书开门见山地道出四大利益集团(中央和地方政府,无产和有产阶段)博弈法和四大基本制度(郡县、尊儒、科举、国有专营)分析法。由此提出:最近30多年的经济大崛起与其说是"人类行为的意外后果",倒不如说是2000年经济变革史的一次合理性演进,迄今仍有陷入历史的闭环逻辑的危险;中国经济制度上的"结构性缺  相似文献   

4.
前沿观点     
《领导决策信息》2008,(10):12-12
利益集团的主张有局限性袁岳认为关键议案提案应转变为公共政策形成平台"两会"是参政议政的渠道,也是不同利益集团表达利益与主张的渠道。但不同利益集团的议案、提案与发  相似文献   

5.
晚清政治改良中的地方与中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晚清政治改良中的地方与中央朱英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之后,作为清朝封疆大吏的地方督抚,在许多省份相继宣告独立,脱离清朝统治而归附革命,使延续200余年的清王朝很快分崩离析。之所以如此,当首推汹涌澎湃的革命浪潮已成沛然莫遏之势,逼使清朝地方...  相似文献   

6.
采英拾贝     
《领导文萃》2014,(24):50-50
正周永康的问题不像核桃或南瓜那样是孤立的,它是葡萄状的,已经变成个集团了。现在他周围被拉下马的省部长这一级的人就有七八个,官员的权力又和武装警察结合在一块,有的地方和黑社会结合在一块。他手里边有权力,还和垄断集团结合,是利益集团,不好解决。——原新闻出版总署署长、现任《炎黄春秋》杂志社社长杜导正评周永康案现在一些大型的垄断性国企盈利很好,类似于"收费站"一样,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有了巨大改变,由之前的"政策不出中南海"到当前的政令畅通,是国家治理的进步.同时,又因为我国体量巨大,不同地方的情况复杂多变,在加强对地方管控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地方积极性的弱化,缺少因地制宜的作为空间,从这个意义上讲,如何进一步完善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调动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仍...  相似文献   

8.
中国社会正从单一性社会向多样性社会转型。社会转型过程中整个社会利益结构发生了分化与重组,原有的社会利益格局被打破,新的利益群体和利益阶层逐步形成,并分化组合成特定的"利益集团",并不同程度地对地方政府决策施加影响。本文拟就政府如何应对利益集团对决策的影响这一方面的问题展开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利益集团、改革路径与合法性问题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一.关于利益集团的理论回顾 研究制度变迁与政府决策过程中利益集团的作用,首先发生在政治学领域。从十八世纪始,美国一些政治学家就注意到了美国有组织集团的倾向性以及这些利益集团在美国的政治和社会中的作用并开始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其中,詹姆斯·麦迪逊被公认为研究利益  相似文献   

10.
由于会计准则"经济后果"的存在,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日趋复杂化.美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反应是让不同利益集团参加他们的委员会,从而展开了一场关于准则制定权的各利益集团的较量.本文阐述了这场较量产生的原因、各利益集团的表现以及这场较量的热点问题,认为各利益集团在准则的制定过程中应做好技术性和社会性这两方面的权衡,从而使得在各利益集团的较量中产生高质量的会计准则.  相似文献   

11.
<正>政治生态,是一个地方的整体政治生活状况和整个政治环境的集中反映,是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综合体现。"小政治生态",在此指的是政治生态的一部分,即单个领导干部内在的政治素养及其个人工作、生活环境等所形成的小范围的政治环境。构建良好的"小政治生态"是领导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一、当前领导干部"小政治生态"存在的突出问题近年来,一些领导干部与社会利益集团之间的利益勾结、不同领导干部之  相似文献   

12.
在WTO农业谈判中,成员国家基于相似的谈判主张联合起来形成国家利益集团,以更好的维护各自的国家利益。国家利益集团的形成对成员国家及整个农业谈判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新一轮农业谈判中,中国加入了G20集团,是集团的核心成员之一。那么,成员国家谈判主张的源头是什么,集团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中国加入G20集团的关键因素又是什么,这些都是需进一步探讨的新课题。本研究将主要分析集团形成的显著性影响因素,明确中国加入G20集团的关键因素,探讨中国在集团内的策略选择。研究结果表明,国家经济类型、谈判地位、贸易能力、农业政策制定者的偏好和农业部门的有效政治力量是国家利益集团形成的显著性影响因素。中国加入G20集团的关键性因素是国家经济类型和农产品贸易能力。  相似文献   

13.
制度变迁是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本文初步构建一个"中央—地方—个体"三者互动与共演的动态制度变迁分析框架,分析中国农地制度变迁70年的实践。研究表明:(1)动态制度变迁过程可划分为3个阶段:"发展战略:中央政策制定"、"中间扩散:地方实施创新"以及"基层变迁:个体需求反馈";其中,中央政策制定的可行集取决于变迁要素(主观意识、社会需求和国内外经验)、要素权重以及政策制定者知识,三者共同决定了可选政策的多样性和统一性。(2)中央集权制下的一项政府主导的改革成功有两个关键:一是强制性与诱致性变迁相结合且方向一致,中央能够积极回应个体和地方的制度需求,提供制度供给,降低改革阻力;中央甄别引导→个体与地方探索创新→中央择优并固化为正式规则,这一互动过程使得改革能够及时调整,适应不断变化的系统和外部环境;二是制度矩阵中制度互补而非挤出的改革更易成功,相关制度之间相互补充,从不同方面达成同一政策目标,增强了政策效果。(3)上述观点得到中国农地制度变迁70年实践的证明:前30年的艰难探索中,中央政策可行集设定存在一定偏差,缺少强制性与诱致性(中央与地方)互动,制度缺乏适应性;后40年的成功(特别是使用权改革)主要原因在于,中央政策可行集得到调整,进行了强制性与诱致性(中央与地方)互动,充分利用了制度的互补性,实施渐进且广泛的改革,制度具备较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4.
刘悦斌 《领导文萃》2013,(20):120-123
晚清吏治腐败,官员身边人也有一份"功劳"晚清吏治腐败,已是一个定论,这并不冤枉清朝统治集团。在晚清官场的腐败中,官员的身边人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他们往往狐假虎威,利用在官员身边的便利条件,贪污受贿,勒索百姓,有的官员甚至与身边人互相勾结,互相利用,贪赃枉法,祸国殃民。其实,清朝最高统治者不是不知道官员身边人可能造成的危害。为了防患于未然,清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最重要的是官员的任职回避制度,有地区回避、亲属回避、师生回避等。  相似文献   

15.
曾国藩最大的特点是内清外浊,内方外圆。如果给清官分类的话,曾国藩应该归入"非典型类清官"。一方面他的"清"货真价实,问心无愧。在现存资料中,我们找不到曾国藩把任何一分公款装入自己腰包的记录。他终生生活俭朴,"夜饭不荤"。晚年位高名重,其鞋袜仍由夫人及儿媳女儿制作。及至身后,他只剩下2万两存银,在晚清时代确实算得上相当清廉。但另一方面,曾国藩的轶事中缺少"囊橐萧然"、"贫不能殓"这样容易涌动人悲情的极端化情节。在中国人眼里,真正的清官,必须"清可见底",一尘不染。曾国藩远没有清到这个程度。海瑞等"典型清  相似文献   

16.
当代中国出版社2012年1月出版本书撷取的是在中国近现代历史转折时期的典型人物。没落的晚清当然是渐行渐远的背影,而扑面而来的则是与以往不同的民国面孔。作者以学术情怀追求大众趣味,语言简洁生动,力求"雅"而不"曲高和寡"、"俗"而不"下里巴人"。选择人物一生中的重要基点和拐点,高潮和低谷,进行发掘、揭示和点化,有血  相似文献   

17.
晚清领导集团政治内耗严重,主要表现为皇室成员的相互倾轧、满洲亲贵对汉族大臣的政治排挤和汉族大臣的"窝里斗"。政治内耗旷日持久,并且愈演愈烈,最终导致清王朝政权的土崩瓦解。以史为鉴,破解政治内耗的良策在于树立坚定的政治信仰、构建科学的制度规范、营造健康的政治生态、形成严格的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18.
《领导决策信息》2014,(30):17-17
正近日,各方媒体就中国出台"定向调控"稳经济增长一题发表看法意见。《香港经济日报》7月28日报道,中国经济多年来都是"地方包围中央",中央的宏观调控在一定程度上要看地方的脸色。经济专家认为,现在的情况有变,一是地方经济下滑,主要由大环境变化影响;二是现在中央相对强势,结构调整的要求在推着地方走。因此,中央的政策调整,是地方经济下半场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9.
中央投资是政府推动经济发展和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本文将中央投资看作一种有中国特色的"准财政政策",就其带动地方投资的政策效果进行了研究。分析指出,中央投资可以带动地方政府配套投资、提升基础设施质量,从而增加地方投资;但同时,其中的央企投资也会通过价格抑制渠道对地方投资产生挤出效应。实证研究发现,整体上中央投资对地方投资的带动作用为负;从行业角度看,公共物品属性越强的行业,中央投资的带动作用越强;竞争性越强的行业,中央投资的挤出效应越大。就区域差异而言,中央投资在东部地区主要体现挤入作用,在中西部地区则主要体现挤出效果。从经济周期角度看,危机期间作为反衰退政策的中央投资发挥的带动作用会比一般时期显著增强。本文据此提出了优化中央投资工具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正> 财政部税政司有关人士说,“九五”期间财税改革方案已拟定,有五项主要任务。 一、完善和规范分税制,明确、规范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关系。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要逐步做到通过政府间的转移支付,建立既能实现中央和地方财力的纵向平衡,又能实现各地区之间财务分配的横向平衡机制。 二、实行国民待遇,完善税收制度。下一步将统一内外资企业之间、不同地区之间的税制,使所有企业有同等的税收待遇,公平竞争。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