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在干部选拔任用中,腐败如何产生,如何在组织体系中扩散,对官场帮派活动的形成又会产生什么影响,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近年发生了多起"官二代"违规提升而受到问责的案例。在这些案例中,"官二代"的父辈官员利用职权与影响,操纵组织体系中多人参与违规活动,已经形成了帮派活动的雏形或者为帮派活动的  相似文献   

2.
正一、帮派利益的概念党的十八大以后,随着反腐败力度的持续加大,一些帮派腐败、圈子腐败问题逐渐进入大众的视野,引起了各方的关注,也引起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高度重视。"石油帮""秘书帮""山西帮"在被不断曝光和走向覆灭的过程中,成为公众热议的话题和政法机关及反腐机构研究、分析和查处、破解的重点。帮派利益,往往是帮派内部成员权力、地位、名誉、关系和利益的有机结合体。帮派成员以帮派为界线,画  相似文献   

3.
姜洪武 《经理人》2014,(11):60-61
正"企业王朝"的兴衰沉浮,大多都与企业帮派因素密切相关。帮派平时隐形看似不存在,关键时候翻云覆雨。企业家需要认真思考如何因势利导、有效管理帮派的潜在风险,以确保企业活力和竞争力不会丧失。任何企业或组织,由于利益和价值观的不同,都会形成一些非正式团体,也就是所谓的"帮派"。帮派平时隐形看似不存在,关键时候翻云覆雨。各帮派之间的纷争如果是服从于企业大目标,那么竞争就是良性的,对组织和公司的发展是有益的;如果各帮派将小团体的利益凌驾于公司整体利益之上,势必危及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领导文萃》2010,(1):12-14
<正>作家王跃文,"官场小说"的开拓者,被誉为"中国官场文学第一人",将中国的官场潜规则通过文学的形式呈现在世人面前。作家于卓以独树一帜的鲜明特色与王跃文并称为"南王北于"。在新作《首长秘书》中,他首度以人性化视野关注官场,对官场生态的认识由平面  相似文献   

5.
<正>官场哲学,一度被解读为传统官场微妙而复杂的潜规则与生存哲学。自古以来,中国官场上就有很多不成文潜规则。这些潜规则,经过千年沉淀而形成的人身依附、裙带政治、唯"上"是从等官场糟粕,在当下官场仍然有大批拥趸。局外人看官场,似乎总会戴上一副有色眼镜去看待官员群体行为。十八大以来,在反腐"高压态势"下,官风好转,整个社会风气也为之一新。一些官场"明规则"逐渐发挥净化政治生态的功能,并对污染  相似文献   

6.
<正>近来,官场中的"圈子"文化受到舆论高度关注。"圈子"本指"以一点作圆心,以一定长度作半径的封闭曲线",即圆,在官场中常用来指代因地域、兴趣爱好等结合成的利益群体。"圈子"由来已久,古时官场结成攻守同盟的朋党、乡党、同年等,其本质是一种利益联盟,利益是"圈  相似文献   

7.
新视野     
<正>适应反腐带来的官场"新常态"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以极大勇气和决心全面彻底地治理腐败顽疾,一系列反腐败措施已经趋于"常规化",官场的清新状态趋于稳定化。反腐败带来的官场"新常态",切切实实地向领导干部们提出了新的要求。权力行使要有明确的边界和规则了,监督无时无刻不在了,以  相似文献   

8.
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当今,学学古人的为官之道,可以净化官场,改进作风,提高执政能力,提升官员的人格品位。所谓为官之道,就是为官之人跻身于官场的一般原则、方法  相似文献   

9.
基层公务员“懒政怠政”的治理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公务员"懒政怠政"的三大特点1.顽固性。"懒政怠政"被当今一些人喻为官场"牛皮癣",主要是因为它屡治不愈,非常顽固。这种官场病症不是现在才有的。东汉班固《汉书·朱云传》中说:"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其中,"尸位素餐"准确地揭示了旧时官场"为官不为"的现  相似文献   

10.
所谓"官托",是指以捞取好处为目的而替人谋官,在官场不择手段地穿针引线的中间人。"官托"是官场客观存在的腐败现象之一,是官场乱象丛生和病象蔓延的产物。领导干部为官一任、责任重大,应当带头应对、整治"官托"现象,正用人风气,净思想  相似文献   

11.
<正>什么是帮派?百度里有这样一段解释:旧时多指因同乡、同行关系而结成的利益小团体,现亦指在组织内部拉帮结伙进行非组织活动的小集团。帮派是个自古以来的顽疾,唐文宗曾发出"去河北贼易,去朝廷朋党难"的无奈慨叹,留给后人"朋党兴,政事乱"的历史警示。领导干部"入帮",不管动  相似文献   

12.
<正>最近被拉下马的"老虎""苍蝇"都有个江湖味十足的外号,如天津市公安局原局长武长顺被称为"武爷",广东省湛江市原市委书记陈国庆被称为"三敢书记",重庆市原副市长、公安局原局长王立军被称为"王彪子"等。除极具"江湖化"的诨名之外,官场拉帮结派的"圈子文化"、唯我独尊的官本文化等"江湖化"恶习也使官场生态环境恶化。如何破解官场诸多"江湖化"恶习、治理官场生态环境,是当前我国反腐倡廉工作中的重中之  相似文献   

13.
王东京 《领导科学》2007,(18):44-45
记得牛顿说过:把简单的东西复杂化,可以发现新领域;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可以发现新定律。若把缤纷复杂的官场现象化繁就简,做一些归纳与提炼,就会看到中国官场存在着三种带规律性的现象,笔者称其为"官场三大定律"。第一定律:地方越穷人们越想做官  相似文献   

14.
<正>何为"小圈子",一般的解释是"为个人利益而互相拉拢、互相利用的小集团",同时也被称为小帮派、裙带风、拉山头、近亲繁殖等。圈子是客观存在的,比如自然生态圈,不具备排他性,万物和谐共生;圈子既为"小",当然就有强烈的非我族类  相似文献   

15.
<正>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对官场的诟病素来不少。或认为官场险恶,钩心斗角、尔虞我诈;或认为官场阴暗,黑幕重重、潜规则多。按照这样的逻辑,进入官场,无异于进入大染缸,难免被染黑,如果洁身自好,则将遭到"逆淘汰",早早出局,或被边缘化,成为闲人。这种千年积淀的认知,导致不少人对官场形成了某  相似文献   

16.
<正>引言:作家王晓方创作的长篇小说《市长秘书》由作家出版社出版。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原型,讲述了市长秘书雷默在经历两任腐败领导期间的心路历程,见证了官场的斗争与腐败。小说出版后,颇受读者欢迎。日前,擅长写官场小说的作家王晓方接受了《人民论坛》记者的专访,他在从事创作之前曾经亲历过东北著名的腐败大案"慕马大案"。记者:我知道您曾经多年在官场当秘书,请谈一谈这段经历对您之后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正>官场逆淘汰的存在是不容否认的现实,官场逆淘汰的危害是不容轻视的,正所谓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举一小人则群丑齐趋,此乃事关党的事业薪火相传、事关国家长治久安的大是大非问题。官场逆淘汰"逆"在何处,从不同的维度可以给出不同的答案,平庸淘汰杰出、劣质淘汰优质、小人淘汰君子等不一而足,然而透过层层面纱,官场逆淘汰实质上"逆"在依附性人格淘汰了独立性人格。  相似文献   

18.
<正>腐败首先产生在官场。在清朝,由于官员俸禄偏低,官场腐败习以为常。"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就是这种现象的生动写照。收入长期偏低,容易诱发贪污受贿、不给好处不办事的腐败现象。此外,机构臃肿、人员冗杂也是产生腐败的温床。上梁不正下梁歪。官场腐败  相似文献   

19.
"酒文化"是中国官场中的一种独特现象。在各种治理与规约下,官场"酒文化"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是因为官场"酒文化"是人情逻辑和制度运行双重作用下的产物,它并不是对正式制度的破坏,而是嵌在正式制度之中的补充性因素。官场"酒文化"具有构建信任的功能,官员喝酒能够弥补科层制政府的信息不足,满足上下级之间的非制度化诉求。官场"酒文化"还具有提供激励的功能,是对组织激励不足的补偿,也能够缓解临时性任务给基层干部带来的工作压力。但官场"酒文化"也存在着弊端,不良的官场酒风会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因此,需要加强对官场"酒文化"的治理与规范,提升制度化治理水平,提供激励与利益补偿,构建上下级信任关系。  相似文献   

20.
正"不升迁就腐败"是时下一些仕途受挫官员的灰色心态。这一现象折射出了当前中国官场的一些现实,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官员失意轻则意志消沉,得过且过;重则心态失衡,堕入贪腐的深渊。它既不利于官员个人职场发展,也不利于营造风清气正的官场生态。对此,我们绝不可掉以轻心,等闲视之。一、林林总总的官员失意现象从某种意义上说,官场如战场,有人平步青云,有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