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柳宗元的山水诗文在古代山水文学中别开生面,独树一帜。学界对其探讨,多注目作品的美感性与艺术性,而对其表现出来的情感,缺乏全面把握和适当分析,本文从三方面进行考察论述,以揭示其情感表现的复杂性、独特性。第一、情感表现具有两个层面形态:淡泊与深沉。第二、情感表现以对立情感方式为内容方式。第三、情感表现以孤愤沉郁为结构线索。 相似文献
2.
柳宗元山水散文的审美特征和审美价值肇始于他经受的那场严酷的政治打击。转移,补偿,升华是他由生活审美向自然审美发展的审美轨迹。浓烈的情感注入山水景物,生活审美理想参与自然审美活动,形成了柳宗元山水散文突出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3.
柳宗元以"永州八记"为代表的永州山水游记之所以成为文学史上的佳作,主要在于它们与时代的审美文化同步.柳宗元对自然山水进行独特的审美观照,在神与物游的感兴活动中,形成独特的文学意象,又用"牢笼百态"的笔墨加以表现出来."永州八记"完美地体现了作者自觉的审美意识、高度的审美能力和独特的审美情调. 相似文献
4.
柳宗元是一个坚定的儒者、理性的思想家,但其诗文却呈现出浓厚的佛禅意趣。中唐时期佛禅兴盛,柳宗元自幼好佛,永贞革新失败被贬南荒后,更加崇信佛禅。受佛经禅理的浸染使其诗文呈现出超脱尘世的意念、任情山水的意趣和淡泊空灵的意境。本文通过对柳宗元诗文这别样的人生意趣和审美追求的探讨,从而真正认识柳宗元诗文丰赡的思想情志和审美意境。 相似文献
5.
与柳宗元同时及后世评论柳文的人,都有指出其文“自史中来”的,他本人对这种继承,则概括为一个“洁”字。柳宗元深受司马迁的影响,是因为他们两人虽然不同时代,但却具有颇为相似的遭际,思想感情有相通之处。柳宗元研习《太史公书》,“忖度其心而得之”,进而体现在写作目的、内容选取、手法运用和遣词行文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6.
唐代贬谪文人柳宗元的诗歌创作受楚辞影响很深。不但表现形式上大量运用楚辞典故和芳草美人的比兴手法,而且内容上继承了楚辞,特别是屈原以南方山水题材寄托哀怨情感的特点。除遭遇、性格等和屈原相似外,贬谪环境下的“囚徒”意识与渴望北归的矛盾情感碰撞;南方山水孤峭幽冷情态和自我闲置的焦灼情感交汇等都是柳宗元诗歌受楚辞影响很深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柳宗元创作“深得骚学”不仅表现在形式上的模仿、语言上的袭用,更其本质的.是他对屈赋的精神材质的敏锐的握握。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彻底的怀疑精神;二,对儒家观念的异端倾向;三,南北文学精神的融合。 相似文献
8.
9.
李钟麟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23(4):49-51
柳宗元的人才与人才资源管理观具有丰富的内涵,主要体现在知人论与人才的考察和评估;任人论与人力资源运用;育人论与人力资源的培训等内容。今天,继承和弘扬柳宗元的人才与人力资源管理这一优秀思想,对于促进当代干部队伍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提高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屈原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更是中国人文精神、忧国忧民的情怀和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相似的时代环境和人生经历,使柳宗元对屈原有千年一遇之感。柳宗元被贬永州之后,就极力追慕屈原,他的政治追求是对屈原"美政"理想的继承和发扬;他的文学创作师法屈原,是对屈骚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论刘禹锡贬谪诗中的“骚怨”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禹锡是中唐一位有重大影响的诗人,在其23年的贬谪生活中,创作了大量的贬谪文学作品。在作品中或直接地表达对当局的讥刺,或借助于南国风物民情表达心中的忧怨,表现出了鲜明的“骚怨”倾向。同时,后期创作的民歌风味的作品中,又超越了“骚怨”的浅层表达,成为贬谪文学创作的优秀代表。 相似文献
12.
刘绍瑾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4)
追求自然、崇尚自然,这是中国传统美学中一种普遍的民族审美趣尚。而在这一富有民族特色的审美趣味的形成过程中,山水作为一种自然对象,不但充当了从老在哲学上的自然之道向艺术审美上的自然之美转化的中介,而且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形成的“自然观”的影响下,启发、促成了自然美审美理论丰富内涵的展开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山水诗的历史蕴涵深刻而丰厚。在人和自然的审美关系领域中,人们注重诗情的提炼与铸造,赋予客观山水以丰富的生命情调和审美品格,透露出强烈的爱国主义色彩,寄托着诗人拯济苍生的人生理想和实现自我的进取精神,也表达出壮志难酬的幽愤与感伤。这一充盈的诗性意趣与人生境界,与屈骚精神的习得与弘扬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表现出一种极强的历史传承性。诗人们在进行山水诗创作时,都能在一定程度上熔铸屈骚精神及自身的生活感受,力求创变,从而形成影响深远的中国传统诗歌美学风范。 相似文献
14.
柳下惠是中国柳姓的得姓始祖,有"和圣"之美誉,柳宗元在多篇诗文中对其人品、思想赞誉有加。柳下惠的"三黜"经历与柳宗元长久贬谪南荒具有相似性,这引起了柳宗元情感上的共鸣。柳宗元思想也多承柳下惠而来,如"和"、"仁"等就是如此。但特殊的外在环境和独特的诗人个性使得柳宗元在接受柳下惠思想之同时,又有所发展,因时制宜的求变思想与"和"之思想相辅相成,构成了柳宗元思想的主体。 相似文献
15.
柳宗元对"天"这一范畴的重拾、对"性与天道"问题的复归,推动了哲学思潮由有无、本末等辩题向儒家义理和心性之学的转换。柳宗元的"元气自动"论与"势"、"道"观念和《天爵论》影响、启发了宋明气本论哲学、"理"的观念以及"天命/气质之性"关系论。 相似文献
16.
论柳宗元的"化骈为散"与古文形式的确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文形式的确立依赖于韩愈、柳宗元对文章形式的革新.柳宗元少学时文,受六朝、初唐骈文影响颇深,其古文"化骈为散",即化对句为散句,骈散结合,化典雅为通俗,不用或少用典故,化简单的对句为散句长联,将骈文的声韵辞藻方面的特点运用于散文之中,化骈文声韵为散文声韵,使散文一样具有声韵美,多用虚字,形成新的文气.柳宗元之所以改革文章,并取得突出成就,是因为他对骈文采取了扬弃的态度,同时也是因为他在贬谪中试图表现自己的才智,以引起朝廷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山水”与“乡愁”作为一对不可分割的经典文化意象,构成了当代乡村文化情感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在当代生态理念和乡村文明建设中,传统的“山水精神”得以回归,正由一种精英式的审美转为大众的家园期待,集中体现了“人与自然共生”的发展观念。而“乡土”作为传统记忆文化的根本,使“山水精神”和“乡愁记忆”在情感感知上密切相连,“山水”是“乡村”的环境载体,“乡愁”是建立“乡村”的情感基础,“乡村”则是实现二者互通的现实之场。在“山水”与“乡愁”的情感建设中,不仅可以引发大众的历史回想与审美体验,还生成了独特的美学意象,“乡村”内涵也得以真正诠释,这在塑造民族家国意识与审美共感上具有重要的现实功能与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
20.
柳宗元在散文理论方面多有卓见,"文以明道"是其理论核心.柳宗元所明之道是孔子的儒家之道,他强调道的实践性,主张文道并重;他提出了以"诚"为内质的作家修养论;他论述了诗文两体的基本分界;他提倡"卓然自得"的创新精神,并以自觉的美学意识丰富了其散文理论的内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