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大跃进”时期经济体制变革的历史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跃进”时期的经济体制变革重视人力资本的价值 ,却偏颇地把政治运动作为体制改革的主要动力。在改革程序的设计上 ,无论是改革的经济环境的选择还是改革路径的依赖 ,都内涵着激情和理性的冲突。本文从经济体制改革的方法论入手 ,全面解读“大跃进”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及其实践 ,并指出把激情和理性捏合起来 ,是任何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经验与原则  相似文献   

2.
金融体制改革是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过渡,是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怎样向商业银行过渡?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供我们借鉴,也不能照抄照搬西方国家的做法,只有遵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这既是指导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灵魂,也是指导金融体制改革的灵魂。因此,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就要深刻领会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从实际出发,以“三个有利于”为遵循原则,按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相似文献   

3.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增强企业活力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怎样才能增强企业的活力呢?农村改革的成功经验,是富有启示的。我认为,农村改革中“统分结合”的原则,完全可以用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以增强城市企业特别是全民所有制的大、中型企业的活力。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是关于社会主义经济联系形式的认识史上的一次重大飞跃,不仅为以城市为中心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而且为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提出了具有战略意义的基础范畴。因而我们应当对“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一范畴的丰富内容作深入研究。本文仅就其经济联系形式的属性问题试作探讨。  相似文献   

5.
<正>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在新的时期,党的思想工作和组织工作必须坚定地贯彻执行为实现党的总任务、总目标服务,密切结合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实际来进行的指导方针。”这就为广大思想政治工作者指明了今后的工作方向。在新时期,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能不能为实现党的“两总”(总任务、总目标)服务,是不是实现两个“密切结合”(经济建设、经济体制改革),是一个原则问题、方向问题。如果背离了这一指导方针,即使花费很大的力气。仍然起不到应有的作用,甚至还会有意无意  相似文献   

6.
顾明同志在全国第二次经济法理论工作会议上作了关于“加强经济法理论研究,为建立经济法规体系而奋斗”的讲话。讲话分为三个部分:一、中国经济法是调整有计划商品经济关系的法;二、运用经济法律手段,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三、为“七五”期间建立比较完备的经济法规体系而努力。第一部分已在《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今年第2期刊用;第二、第三部分,本刊现以“经济体制改革与‘七五’经济立法”为题发表。  相似文献   

7.
早在1980年,邓小平就明确指出:“我们要学会使用和用好法律武器”,“要讲法制,真正使人人懂得法律,使越来越多的人不仅不犯法,而且能积极维护法律”。“我们要在全国坚决实行这样一些原则: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①1986年,邓小平在《关于政治体制改革问题》一文中又指出:“我们提出改革时,就包括政治体制改革。现在经济体制改革每前进一步,都深深感到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不改革政治体制,就不能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不能使经济体制改革继续前进,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阻碍四个现代化的实…  相似文献   

8.
<正>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按照政企职责分开、简政放权的原则进行改革,是搞活企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需要。”几年来城乡经济改革的实践也充分证明:“增强企业活力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企业活、经济顺、效益高。这既是当前加快生产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生产、税利、财政三个同步增长的要求,也是提高企业素质,增强活力,为迎接挑战、振兴经济准备后劲的基础。抓住简政放权搞活企业,对推动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对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9.
江总书记最近在东北和华北地区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实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有效途径,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中央和地方党委对关系国家安全和经济命脉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的领导班子,要加强管理。”国有企业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如何把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同企业用人制度结合起来,是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重要课题。本文就此课题作如下探讨:一、适应企业人事管理工作发生的变化,明确企业党管干部的实质和内容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给企业人事…  相似文献   

10.
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问题,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根本原则问题,也是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机制的根本原则问题。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的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对过去那种集中过多、统得过死的计划体制,毫无疑义要进行改革。十年来,我们在实行计划指导的同时,发挥市场调节的积极作用,取得了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繁荣市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效果。”这是对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在理  相似文献   

11.
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按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原则,搞活全民所有制企业。”“两权分离”的关键何在?本文拟就此问题进行探讨。近年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围绕政企分开、搞活企业这个中心环节,沿着“两权分离”的思路,实施了一系列“放权让利”的办法,极大地增强了企业活力。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化,企业行为不合理的问题越来越成为突出的矛盾。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在实现目标的方法上主要有两条思路:一是认为应从改革现存国有制入手,即改变国家直接经营企业的体制,  相似文献   

12.
“十五”期间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 ,我国改革处于攻坚阶段。发展作为主题是“十五”计划中最具提纲挈领意义的重要指导思想。本文对“十五”期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和重点、今后政府如何管理经济、我国经济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经济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新阶段我国对外开放的新特点等都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
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展开和深入,对政治体制改革提出了愈益紧迫的要求。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过程,应该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过程。”这段话道出了我国目前改革的整体思路的指导原则。实践已经表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每一步深入,与传统经济体制共生的上层建筑的某些方面的不适应性也就愈突出。其中干部管理体制和传统观念首当其冲,已经成为经济体制改革的阻力。本文仅就传统干部管理体制与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14.
转变政府职能,既是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的客观要求,又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改革中的一大难点。早在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就提出了这个问题。《决定》要求按照政企职责分开的原则,“正确发挥政府机构管理经济的职能”,并具体规定了政府的8条主要职责。从1984年到现在将近10年了,经济体制改革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政府行政管理体制基本上还在原有的计划管理体制的框架内运作,政府职能的转变还基本上停留在口头上、文件上和会议  相似文献   

15.
秩序是体制的伴生物,目前在我国于新旧经济体制转换时期出现的种种“无序”现象,其根本原因在于产品经济的旧秩序已经不适应逐步发展起来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新体制,这是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而且可能还会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但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应当是“有序商品经济”。本文将就此命题作一系统思考。一、明晰的产权关系:确立真正商品经济的前提改革通常要走三步,所有东欧国家掉入第一个陷阱走不出来,以价格改革作序曲和结尾,中间最实质的一块,即劳动就业制度,产权制度的改革被回避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的政治发展观,主要是通过政治体制改革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邓小平政治发展观以现代文明作为审视民主政治的标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经济方式来解决政治问题,是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思维范式的转换;邓小平政治发展观的价值取向是中国式社会主义政治发展模式,通过政治体制改革,真正实现社会主义民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在社会稳定的状态中实现政治发展,这是目标、原则、途径和特征辩证统一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17.
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内循环” 经济体制改革是一个不断实践、长期探索的过程,因而,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在改革之前就预先制订出一个十分详尽的经济体制改革蓝图,试图对改革的目标模式、阶段、步骤、方式等等作出非常准确的规定。应当说,经济体制改革除了坚持公有制、坚持社会主义这个比较明确的原则外,其他问题的解决都有一定的随机性。多年来,许多社会主义经济学家对经济体制改革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并提出过不少真知灼见。但理论与实践毕竟有着一定的距离,现在还没有一个理论方案能够在实践中得到完全实现。经济体制改革不仅不可能预先有一个详尽的蓝图,而且各社会主义国家之间也不可能存在一个统一的改革模式。由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三大报告在论述了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设想之后,明确指出:“无论实行哪种管理制度,都要贯彻和体现注重实绩,鼓励竞争,民主监督、公开监督的原则”。一语中的,实绩是基础,监督是措施,竞争才是核心,笔者认为,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目的同经济体制改革一样,就是强化竞争机制,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大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众所周知,人类社会是在竞争中一步步发展而  相似文献   

19.
江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析结合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在分配领域的成功运用和具体体现,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大发展,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又一突破。贯彻好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对于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一、按生产衰素分配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又一大突破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交换、分配、消费是社会再生产的循环过程,是生产方式的基本运动规律。生产决定分配,分配反作用于生…  相似文献   

20.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城市是我国经济、政治、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的中心,是现代工业和工人阶级集中的地方,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起着主导作用。”实现国家现代化,首先要实现城市现代化。研究城市管理目标与原则,对我国城市现代化进程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