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高职教育体系中,《机械制图》课程占据重要地位,它是该专业学生接触的第一门专业性基础课程,是有效培养和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关键性课程.职业教育必须依照国家相关法律要求规定,根据国家的教育政策进行,确保学生的思想水平能够得到有效提升,职业道德得到有效培养,有效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以及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职业教育过程中,应当积极...  相似文献   

2.
目前,高职学生干部的培养存在轻实践、重理论的现象,具体表现为实践活动缺乏多样性、系统性和群体差异性等问题.基于以上问题,学生干部的培养,要以能力为本,以养成教育为手段,调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资源,形成对象、活动、能力——"三位一体"的高职学生干部能力养成模型,并夯实思想建设,丰富实践活动,设计资源,移植课程开发经验,重视反馈等,以实现学生干部能力养成.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海洋资源在沿海国家的战略地位日益突出,开发和利用海洋生物资源意义重大。培养高素质、创造力强的海洋专业人才是我国海洋经济建设的基础需求。海洋动物学实验是河海大学海洋科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为了提升教学质量、培养海洋创新型人才,该文对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考评方式进行了改革。力求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实验教学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4.
马艳华 《生存》2020,(14):0046-0047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近年来,我校努力办好特殊教育,根据残疾学生的特点,积极构建充分利用学校课程资源开发、设计、实施了适合残疾学生的多样化校本课程。随着课程的推进,有效的促进了学生的个体化发展,让每个残疾孩子都享有了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相似文献   

5.
在语文课程资源的平台上,乡村学校在条件性课程资源方面处于弱势,但在素材性课程资源方面有着自己明显的优势。《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纲要》指出:“要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因此,我们乡村教师要充分开发和利用农村特有的课程资源,弥补农村教学资源的不足,缩小城乡课程资源的差距,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那么,教师怎样做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呢?  相似文献   

6.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被首次正式写入《课程标准》,强调课程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是物理课程目标顺利实现的必要条件。因此,中小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是中国基础教育改革所面临的一个崭新问题。本文在对西部农村中学的师生调查的基础上,尝试提出了开发利用西部农村中学物理课程资源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广西医科大学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广西区内和区外就业比例、就业方向以及读研升学四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合现阶段的课程设置情况,借鉴国内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教育经验,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现阶段的教学模式与学生实际就业情况之间的契合度,以便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从而培养出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创新创业思维和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为广西壮族自治区乃至全国又快又好发展中药资源产业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人才支撑和专业保障.  相似文献   

8.
信息化教学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目前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全国各大高校已广泛开展.该文以《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为案例,基于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理念,从课程资源更新、教学组织改进、评价体系优化三方面入手,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利用专业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设计有效融入思政元素,...  相似文献   

9.
鉴于当前大学教育课程知识转变核心能力较弱的问题,该文探讨了旅游管理专业人力资源所需的胜任力,并提出了旅游管理课程改革的建议.分析结果表明,团队合作、工作责任心、沟通能力、人际关系能力和积极思维能力是未来旅游从业人员的主要胜任力.在此基础上,提出旅游课程改革的实践建议,并探讨未来的研究方向.研究结果将为旅游管理专业开发旅游职业核心能力教育课程提供思路,为培养具有竞争力的旅游人力资源提供有用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背景下,应用型高校为了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能力和专业能力,都在积极进行教学改革.通过分析应用型本科院校南宁学院财会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将创新创业融入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以不断完善南宁学院财务管理课程改革建设、加强财务管理课程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融合,以实现新时期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课程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不断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耿红卫 《社科纵横》2007,22(8):153-154
信息技术时代,网络进入课堂辅助教学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在网络课堂中,许多教学模式和教学观念都将发生很大的变化,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需要重新定位。教师将由课堂的主宰者转变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利用者,网络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教学观念率先转变的实践者;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得到确立,学生由知识被动的接受者将转变为课程资源的最终建构者,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在网络教学中和教师处于平等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胡萍 《江右论坛》2007,8(1):34-36
飞速发展的信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已被广泛运用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利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整合就是指:在教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心理教育及教学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方式.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与整合,是提高课程教学效率的有效尝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3.
国内社会工作教育正处于发展初期阶段,对社会工作教育的核心能力及核心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证探索尚未有深入研究。通过对某高校341名社工学生的课程成绩进行因子分析,得到五项核心能力因子:问题建构、资源链接、伦理反思、建立关系、嵌入服务,并据此提出对现行社会工作核心主干课程体系的调整建议。  相似文献   

14.
蒋虹 《生存》2020,(10):0042-0043
语文是初中教育体系的基础课程,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而阅读和写作是初中语文课程的核心教学内容。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初中教育质量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如何利用信息技术的力量提高初中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已成为教育工作者迫切的教学任务。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重点探讨了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初中学生语文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15.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要改革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以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校本课程可以提升学校地品位,可以使教师形成自己的课程意识与能力,使学生学到自己感兴趣的课程,更好地发展学生的个性,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经济建设,实现教育功能的全面转化.同时校本课程开发还能营造一个学习型的学校文化氛围,为教师构建一个专业自我反思平台,不断充实自我、升华自我、超越自我,用科学发展观促进教育功能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农村中小学体育资源的缺乏、学校办学理念的落后以及对体育教育功能认识不到位,是制约农村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瓶颈.这些现状都要求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要有开拓精神和创造意识,学会利用和改造现有校本课程资源,开展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17.
在"互联网+教育"大背景下,针对创业基础课程中存在的"双创"教育师资缺乏、教学内容不够丰富、教学方法有待提升等问题,提出MOOC资源与翻转课堂相融合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创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显示,该模式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导学、自学、互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导论、讨论、评论,学院在教学管理中实现自教、他教与共教,逐步形成"学生乐于学、教师乐意教、学院乐中管"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18.
学校戏剧教育是学校范围内以教学育人为宗旨的戏剧教育实践活动,它将戏剧因素有效融入教育过程,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服务.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应该在学科化、日常化、规范化三个维度上积极实践.学科化是指把戏剧作为正式科目来教学,通过常规的课程设置进行戏剧教育;日常化是指把学校戏剧教育向日常生活延伸,通过校园戏剧活动等使之成为校园生活的一部分;规范化是指对戏剧教育进行整体性规划,如明确教育目标,制订教学计划,编制课程规范,整合其他课程资源为戏剧教育服务.  相似文献   

19.
大学英语教育中的隐性课程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岚 《社科纵横》2008,23(6):166-168
隐性课程是学校教育实践中不可或缺且有效的组成部分.在搞好大学英语显性课程教学的同时,也应重视与之相应的隐性课程的开发,根据英语教学设计隐性课程,使隐性课程更加具体化,具有可操作性;通过隐性教育的渗透,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从而促进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外语学习也可从压力(stressed)反转成甜点(dcsscrts).  相似文献   

20.
课程基于“1233”模式,以生产实际或后续专业课程中常见的机件模型为载体,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基于工作过程和小组合作学习,用正误对比法促进深度线上学习;建成机械制图在线课程平台,利用“模型、实物、动画、测绘室”等创设教学情境;实施“N+1+1”的课程考核评价方式,注重过程性评价;课程思政建设以落实立德树人为目标,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导向,丰富课程思政内容,凸显思政教育的价值引领作用。课程基于“1233”模式教学创新实践,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提高了学生的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