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审美之维:对电视纪录片本性的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80年代末,随着一系列电视纪录片在国际电视节上频频获奖,电视纪录片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对它的研究也日渐兴盛,包括对电视纪录片本性的研究。而把其本性界定为纪实或纪实性和真实或真实性的,颇为流行,如“真实是纪录片的生命”、“真实是纪录片的灵魂”、“纪录片是时代的文献笔记与历史备忘录”、“真实性是纪录片赖以存在的美学基础”、“纪录片的本性是纪实”、“纪录片要求直接拍摄真人真事,要求无假定意义的事实真实,不允许虚构事件,不允许造假情节”等等,不一而足。①那么,电视纪录片的本性果真是纪实或真实么?1.“纪…  相似文献   

2.
韩雪临 《浙江学刊》2001,1(1):70-75
在左翼文学史上,政治现代性与文学现代性之间的张力形成了左翼文学发展的原动力,然而"真实性"与"主体性"作为现实主义的重要构成因素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始终处于悖离状态,或者由于强调真实性而忽视现实主义的主体性,或者由于强调主体性而忽视现实主义的真实性.前者在政治正确的前提下言说现实主义的真实性,而后者进一步发展为文学创作中的"乌托邦"叙事,三十年代"左"倾权威话语对文学不断渗透与介入,从而使左翼文坛的每一次理论调整都不断偏离求真之路,在现实与浪漫之间摇荡.  相似文献   

3.
论新闻的真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亚和 《学术交流》2001,(2):152-154
真实是新闻报道的根本原则.我们党历来重视新闻的真实性,在不同的革命和建设时期都强调必须坚持新闻报道讲真话的原则.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就要按照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要求,从讲政治的高度,切实提高新闻工作者对坚持新闻真实性的认识,不断增强新闻工作者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相似文献   

4.
1983年,东京举行“二十世纪记录片——莱比锡国际电影节25周年”回顾展,期间,重新放映了苏联记录片《格拉纳达、格拉纳达、我们的格拉纳达》。该片以导演罗曼·卡尔美因当年拍摄的西班牙内战照片为中心,反映了西班牙“人民阵线”政府同希特勒、墨索里尼支持下的佛朗哥反革命军的殊死搏斗,再现了西班牙工农和国际纵队战士的英勇斗争。影片于1968年制成,当时正值美国侵越战争达到最高潮。该影片曾参加“莱比锡国际记录片、短片电影节”。该片在时隔15年之后重映,意图是很清楚的。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纪录片曾经有过一段辉煌,一方面以<东方时空·生活空间>为代表的短纪录片广受赞誉,一句"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成为受到百姓欢迎和纪录人自豪的流行语;另一方面,以吴文光、蒋樾等为代表的独立纪录片制作人,也因频获国际大奖而令人瞩目.但是到90年代末,人们发现无论是哪一类的纪录片,开始逐渐被人们冷落,"纪录片向何处去?"成为世纪之交人们的质疑和困惑.  相似文献   

6.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思想."共享"思想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人权思想的重要发展,是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在社会主义改革建设中的具体化、深入化.它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人权的广泛性、公平性和真实性的特征,对保证人权的全面实现,逐步消除非人权现象的根源,防止非人权现象的产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艺术真实性历来被称为艺术的生命或艺术的本质特征。随着新时期文学发展的深入,对传统的文艺观发生了愈来愈烈的冲击。艺术真实性也受到了某些人的轻视,甚至遭到诘难。这促使我们进一步反思,对艺术真实性进行深入的审视和观照。 真实性作为艺术的特性是一种客观存在。我们不仅过去需要,现在需要,将来也需要强调艺术真实性。关键在于我们的真实现,我们对真实性该如何理解和认识。诚然,我们过去对真实性的理解比较简单,并没有真正把握它的内涵和外延。艺术真实性是一个多质多层次,既矛盾又统一的开放的运动系统。从纷繁复杂的文艺  相似文献   

8.
正最近,一部讲述中国改革开放故事的纪录片火了!纪录片的预告片,观看人数就已超过1亿人次。网友评价最多的就是:热泪盈眶!关键是,拍这部纪录片的,竟然是一位英国导演。什么样的纪录片,让那么多中国网友看流泪了?这部纪录片就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故事》。担纲纪录片撰稿、主持人的是西方纪录片界鼎鼎大名的历史学家、纪录片制作人迈克尔·伍德。  相似文献   

9.
薛邦城  万宏波 《社科纵横》2001,(3):28-29,70
本文对会计的"真实性原则"作了进一步探讨,特别提出了真实性原则具有绝对性、相对性和选择性等意见,仅供会计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0.
杨希 《学术交流》2005,(4):162-164
讽刺是一种幽默,是文学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鲁迅小说集<呐喊>中的讽刺,具有真实性、矛盾性和技巧性.真实性,表现为鲁迅小说的讽刺幽默是一种思想的结果.矛盾性表现为对事物矛盾本质的揭示.技巧性则表现为语言具有讽刺特点.  相似文献   

11.
贺中 《青岛画报》2011,(10):30-31
"拍摄鱼的时候,你就是它们中的一员,拍摄鸟的时候你便在和它们一起飞翔!这样,你手中的机器才能纪录下最多、最美的它们!这就是记录片!"雅克·贝汉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继"天地人"(《迁徙的鸟》、《微观世界》、《喜马拉雅》)生命三部曲之后,耗资7500万美元的《海洋》又向我们打开了一扇神秘的大门。《海洋》拍摄了4年零7个月,7个摄制组转战全球50个拍摄地,  相似文献   

12.
《社会福利》2006,(5):59-61
英国哈里王子在艾滋病孤儿院当义工英国已故王妃戴安娜的幼子哈里王子近日在一部名为《被遗忘的王国:哈里王子在莱索托》的纪录片中表达了自己对艾滋病孤儿的关注和爱心。为摆脱社交界花花公子的负面形象,2005年哈里前往非洲南部莱索托王国停留了8星期。在莱索托期间,他在一家艾滋病孤儿院当义工,并用手提摄像机拍摄了一部纪录片,以此作为自己志向的宣言书。英国主要商业频道“独立电视公司”播放了有关哈里王子在莱索托王国的纪录片。纪录片记录了不少哈里与艾滋病孤儿一起玩耍的情景。在一个儿童之家,哈里与一个名为穆特苏·波特萨内的4岁男孩交上了朋友。在莱索托首都马塞卢附近一个创伤儿童安置所,哈里还看望了当时只有10个月大的女婴莱克特索。这名女婴  相似文献   

13.
增强社会主义公民意识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作者在本文中提出正确的公民权利义务观念是社会主义公民意识基本内涵的见解。围绕这一见解,作者按照社会发展的历史线索,在对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权利义务关系考察的基础上,着重对我国社会主义公民意识和权利义务观念发展上的性质和特点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并从权利义务的平等性观念、广泛性观念、真实性观念、权利义务一致性观念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14.
思想政治工作中典型教育之浅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淑杰 《学术交流》2004,(3):111-113
典型教育是我们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方法之一。若使之行之有效,应把握四个环节:树立先进典型,要强调真实性;开展典型教育,要区分层次性;保护并培养先进典型,要坚持经常性;总结典型经验,要体现时代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现实主义和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流派的发展、演变为视角,着力探讨了公众舆论与外交政策的互动机制以及其作为影响国家间关系的重要变量所具有的理论内涵;并对公众舆论是否具有理性,是否具有真实性、价值性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比较分析与说明。  相似文献   

16.
南炳文 《求是学刊》2004,31(6):128-133
年谱是研究历史人物和历史问题的重要资料,在史学界很受重视。而明人年谱因其篇幅大、数量多、真实性强而成为不可多得的珍贵史料,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但目前学术界尚缺乏对明人年谱的系统性研究和利用。文章从四个方面探讨了利用明人年谱查找资料的方法,以及在利用明人年谱时应该注意的几项原则。  相似文献   

17.
电影不是一种记录,而是一种梦幻.电影以一种纪录片式的风格描绘了一个寻死之人一天的经历.导演用一种平静缓慢的电影语言风格,模糊了梦与现实的边界,给观众的思考留下自由的空间和余地.  相似文献   

18.
桑晓林 《社科纵横》2006,(10):133-134
历史问题自人类出现以来就一直存在着,因此近年来拍摄历史文化类纪录片的热潮还是有增无减.而自上世纪80年代新历史主义理论登台后,在解释文化、历史与人类的关系中就有了新的维度.本文从这个角度,以央视<探索·发现>为个案,探讨在新历史主义话语叙述下的历史文化类纪录片是如何帮助人们在现代人的生存环境中寻找历史碎片,从而更好地了解历史.  相似文献   

19.
一、关于新闻的真实性多年来的实践证明,新闻的生命、新闻的力量就在于新闻的真实性。从新闻采写的角度而言,怎样采写才能赋予新闻真实性呢?新闻理论是这样认为的:采写新闻要力求做到“五个矿’(即“五个何”——何人、何地、何时、何事、何因)新闻采写,只有围绕这五个方面交待问题,才能让新闻真实起来,这“五个W’’(“五个何”)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新闻五要素。勿庸置疑五要素赋予了新闻以生命以力量。我们党在新闻工作的发展过程中,一开始就非常重视这五要素。早在1929年,党的地下报纸社海报》,就以“新闻五要素”的知识,规…  相似文献   

20.
袁越 《东西南北》2014,(5):76-77
BBC拍过一部纪录片,讲述世界各地人们的生存状况。其中关于非洲的那集里有个情节让人印象深刻,那是在非洲中部的丛林里,一个赤身裸体的男人爬上一棵大树,点燃手里的干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