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颖  罗涤  袁利 《学术交流》2012,(4):189-192
合作型亲社会行为是亲社会行为的主要类型之一,也是大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大学生合作型亲社会行为的发生包括内部动力(善良动机和心理满足)、外部动力(同伴群体和社会环境)以及效果助力(过程顺利和结果良好)三大因素,同时遵循善良动机推动→同伴群体支持→社会环境鼓励→行为过程顺利→行为结果良好→个体心理满足的良性循环过程。在三大因素中,外部动力的作用尤为突出。应从心理动机、思想环境、同伴群体、教育模式四个方面着力培养大学生合作型亲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2.
牛素枝  陈勃 《社会工作》2009,(18):51-53
亲社会行为是道德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最基础的行为表征,通过加强亲社会行为的培养,可以使青少年思想道德培养的认知效果更显著。社会工作采用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的方法介入亲社会行为的培养,可以为青少年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为其亲社会行为的培养提供新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亲社会行为是道德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最基础的行为表征,通过加强亲社会行为的培养,可以使青少年思想道德培养的认知效果更显著。社会工作采用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的方法介入亲社会行为的培养,可以为青少年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为其亲社会行为的培养提供新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4.
成人的榜样示范对培养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有着重要作用,亲社会行为就是对他人有利、有益的行为,它是一种积极良好的社会行为,有利于建立融洽的集体关系,对于生活在福利院集体环境中的,亲社会行为的培养不仅是融入集体环境的必要环节,也为他们日后更好地适应社会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5.
利他行为弱化与社会道德心理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丁立平 《社会》2003,(3):41-44
利他行为或利他主义(altruism)从亲社会行为(pro-social behavior)到助人行为(helping behavior),表现为不同的层次。亲 社会行为是指表现为以有利于他人为目的的人类行为,其最高境界是助人无利己之动机,甚至还要承担风险,做出自我牺牲(E.Aronson, T.D.wilson&R.M.Akert,1999:419)。当然,自人类进入较高级的群居状态以来,  相似文献   

6.
艾森伯格设计了亲社会道德两难情境来研究儿童的亲社会道德判断。本文采用亲社会道德两难故事考查了高等职业学校学生的亲社会道德判断特点,提出了教育建议。  相似文献   

7.
人行为环境     
从人、行为、环境是社会文明与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角度,探讨了做一个富有科学精神、理性精神以及人道主义的人对社会文明与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指出了人的行为文明是社会文明与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揭示了环境建设是社会文明与社会进步不可缺少的条件.  相似文献   

8.
社会资本是指能产生经济利益的社会因素,网络与认知观念是社会资本的两种主要形式.当前,社会资本经济学正在形成之中.本文对社会资本概念、社会资本经济学的行为假设及其主要的研究内容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郭剑鸣 《学习与探索》2012,(2):43-48,163
社会转型期的不确定性决定着政府规制改革的理念、力度和方式的混沌性,进而导致了企业经营政策性环境的不确定性.在这种社会境遇中,企业和政府都有加强互动和交换的动力和压力.因此,中国企业政治行为存在合法性的空间.但是,受社会转型衍生的制度漏洞和公共文化嬗变等因素的约束,企业政治行为又潜藏着大量的违规性问题,为社会民众所诟病.化解这一矛盾的路径不应是限制企业政治行为,而是要强化对企业政治行为中政企双方的监督和规范,引导其发挥正效应、减少负效应.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天津市1458份实证样本数据,讨论儿童虐待发生率、心理创伤及影响因素,并据此探讨家庭教育导向问题。(1)调查地区儿童虐待比例大致为42. 3%-62. 7%,远高于西方发达国家平均水平,母亲忽视比率更高且严重虐待行为检出率高于父亲。女童受虐风险高于男童,遭受母亲情感虐待、忽视与多重虐待的风险均显著高于男童。(2)虐待对儿童造成了明显的心理创伤,遭受虐待后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约下降0. 2%-15. 7%,多重虐待的心理创伤尤为严重,最高可达31. 6%,且男童的心理创伤更为严重。(3)儿童变量和情感变量对虐待有显著影响,以儿童表现不佳为借口、以亲子关系不良为实质的虐待行为普遍存在。研究建议,未来需要提升受虐儿童的抗逆力和增强政策的瞄准性,家庭教育应引入专业指导,提升儿童的亲社会表现,并优化亲子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许多学者已经研究了农村社会中借贷状况,并已指出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一些解决方案.但这些研究主要从借贷合法性和经济交易成本角度来加以解释说明.在进行实地调查过程中,发现农村借贷情况发生一些变化.这些借贷关系中的交易成本不仅表现为经济因素,更表现为人际关系因素.借贷行为在东北农村的扩散化和长期存在,特别是一些民间的借贷行为得以流行,根本原因还是没有离开东北农村社会的特性,更没有离开农村社会中的高血缘性、高地缘性,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东北农村社会的人际交往潜性原则.  相似文献   

12.
一直以来,众多学者从不同视角对大学生行为失范进行了不同探讨,而焦点最终归结为如何引导大学生行为.传统的研究理路导源于大学生行为失范的因素分析,进而提出应对之策.其实,大学生作为社会个体,要对其行为进行有效引导,一方面要看到大学生个体与他人或社会所发生的互动;另一方面要正视大学生的主体存在性.而角色扮演的社会学理论分析模式正迎合了这种需要.  相似文献   

13.
血亲观念是各种亲属家庭关系(以亲子关系和夫妻关系为核心)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中国现代化进程已经证明,过强的血亲观念是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干扰因素。中国现代化进程中血亲观念过强产生的干扰因素在中国的传统中是重视家庭亲属关系的,人们的血亲观念较强。社会学家孙本文先生在谈到中国的家庭传统时说:“重视亲族关系,凡宗族戚党之人都被看做休戚与共分子。”凡亲属,即为利益相关的死党。中国有句成语叫“沾亲带故”,亲是亲戚,故是朋友,亲总是第一位,它也表明亲属关系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这种血亲观念今天在相当程度上已成为社会进步与发展的桎梏。1.裙带关系带来的不正之风对社会关系和社会心理的影响。党内和社会不正之风是今天影响中国人民情绪和社会稳定的一大社会问题。追  相似文献   

14.
慈善行为作为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一个重要补充,能够体现一个社会的发展水平,能够体现一个社会的进步程度。我国是一个乐善好施的国度,但却在施行善行的过程中受到多方面的影响。这些影响因素中有经济因素,有非经济因素。本文将从非经济因素中的社会、制度、精神三个层面来分析我国慈善行为受阻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杨丽佳 《探求》2006,(Z1):64-65
中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市场经济秩序还没有完全建立健全,法治社会的治理模式也远未完善,政府管理社会的方式和政府自身的运作还远未达到制度化和科学化的水平,因此,政府的管理效率,社会秩序的维持,社会公平的实现等等,在很大程度上仍取决于政府领导的决策,甚至是领导者个人的决策.这样,研究政府领导的行为方式,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而迫切的课题,要使领导行为科学化制度化,就必须研究影响领导行为的因素,以及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领导的决策,如何避免其消极影响,利用其积极影响等.  相似文献   

16.
在校园生活中,中学生之间的言语欺凌行为并不罕见,在某种程度上,言语欺凌行为对中学生带来的伤害并不比肢体欺凌的小,甚至会留下永久的心理阴影,对其今后的成长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就中学生言语欺凌行为的现状来看,言语欺凌行为既受社会认知、个体情绪、人格特征等个体因素的制约,也受家庭、校园、社会以及情境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其中,个体因素是最主要的因素。个案工作方法中的行为治疗模式对预防中学生言语欺凌行为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孙元  丁彩红 《社会工作》2009,(12):34-37
在校园生活中,中学生之间的言语欺凌行为并不罕见,在某种程度上,言语欺凌行为对中学生带来的伤害并不比肢体欺凌的小,甚至会留下永久的心理阴影,对其今后的成长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就中学生言语欺凌行为的现状来看,言语欺凌行为既受社会认知、个体情绪、人格特征等个体因素的制约,也受家庭、校园、社会以及情境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其中,个体因素是最主要的因素。个案工作方法中的行为治疗模式对预防中学生言语欺凌行为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农村妇女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力量,其经济行为对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对农村妇女经济行为影响因素的指标进行了研究,运用AHP法进行了分析,并从文化教育程度和农村社会经济政策这两个影响农村妇女经济行为的主要方面提出改善农村妇女经济行为的建议,进而为新农村建设中新型农村妇女的培养提供思路,为农村妇女问题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农民工子弟学校是城市化流动加速背景下产生的特殊教育机构。学校社会工作介入农民工子弟学校不仅对于农民工子弟学校,而且对于拓展社会工作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其具体价值体现为:优化心理素质,促进学生正常心理的健康发展;增强学生对城市的认同感,促进其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密切联系家庭,改善家庭教育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积极性;影响教师的教育理念,加强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实现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工作的社会认可度。  相似文献   

20.
社会性行为是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为促进社会性行为的有效性,在把握社会性行为主要特征,即主体的广泛性、对象的特殊性、种类的多样性、价值的双重性、结果的既定性、影响的差异性、模式的稳定性、监管的可行性基础上,加强其构成要件,即行为主体、行为主观方面、行为客体、行为客观方面的研究,努力揭示社会性行为的内在规律,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