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构主义精神与中国先锋小说降红燕结构主义文论与中国新时期先锋小说创作有明显的暗合关系,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八十年代后期,我国许多评论者都对先锋小说创作作出过评说。文学理论和文学创作总是发展得很快。在西方,八十年代欧美文学理论就出现了一次普遍的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2.
中国清代小说在英语世界之传播黄鸣奋在中国小说史上,有一批小说出现于明清之交,其成书年代难于准确判定,像《玉娇梨》、《平山冷燕》就是如此。它们均属才子佳人小说。《玉娇梨》的流传范围较广,其选译文收入G.T.Stauton所译图理琛《异域录》(1821)...  相似文献   

3.
在历史进化的链条上──中国小说现代化进程中梁启超鲁迅的贡献与启示陈健回眸中国小说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梁启超与鲁迅是两座崛起的奇峰:梁启超的小说理论带来了中国小说理论的深刻变革,他对小说改良群治的强调,赋予了小说庄严的社会使命,也改变了人们视小说为壮夫不...  相似文献   

4.
《徽州社会科学》2010,(8):15-16
历溪村:祁门县祁山镇西北36公里,现有220户691人。保存有古民居11幢,古祠堂“镇南祠”1座、“合一堂”1座,古石桥1座,古井2口,古墓1处,占水口林两片有古树200多株。还有青蛙石景台、古石碑等文物古迹。  相似文献   

5.
明洪武初年 ,在白龙 (今北海市铁山港区营盘镇白龙村公所 )筑城 ,设官镇守珠池。南门外尚存《宁海寺记碑》、《黄爷去思碑》和《李爷德政碑》。白龙城是广西文物保护单位。 1988年 ,自治区文化厅文物处兴建珍珠碑亭一座 ,将这三块石碑保存下来。 1998年 ,北海市文物管理所组织力量对白龙城遗址和保存的石碑进行考察。因年代久远 ,风雨侵蚀 ,碑文多已漶漫难辨。经辨认 ,初步整理出石碑上残留的文字 ,并对这些文字作出注释和分析。  相似文献   

6.
此碑位于元代征东元帅府和明代奴儿干部司的设治地点。 曾建有两座石碑,一座是明代永乐十一年(1413年)敕修的永宁寺碑,另一座是宣德八年(1433年)的重修永宁寺碑,距此东北方三十步开外,便是早已倾颓的永宁寺旧址,寺前有一座辽代砖塔。光绪三十年(1904)两座碑被先运到海参崴博物馆,后又  相似文献   

7.
<正> 奎文阁在孔庙中部,有一座巨型木构的楼阁,即当年收藏历代封建帝王御赐各种书籍的奎文阁。十三碑亭毓粹门、观德门之间的院中,南北两侧矗立着十三座黄瓦、飞檐、朱栏的碑亭。道北五座亭中的石碑皆清初康、雍、乾三朝所立,道南的八座亭中,四座为唐、宋、  相似文献   

8.
2008年4月10日,根据群众提供的线索,茂名市博物馆在茂港区羊角镇征集到一块明代石碑。为弄清石碑上的文字内容和文物价值,茂名市博物馆组织了有关人员对古碑进行考证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山东省鄄城县梁屯乡苏老家村蒙古族苏氏,于明朝洪武元年自始祖元亲王隐居于此,至今已有六百余年历史。地方史志的记载、家祠石碑的刻文、始祖牌位以及自明初历传至今的家祠对联等,都证实苏氏族源确系蒙古族孛儿只斤氏。 苏老家现有337户,1363人,其中98%是蒙古族苏氏族人。明初,有一部分迁居郓城、曹州、河北景州等地。现宗支迁于河北、河南、安徽、江苏等省聚居或散居,人口约计3万余人。  相似文献   

10.
目前,吴磬军先生的专著《燕下都瓦当文化考论》由河北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虽然堪称燕下都瓦当研究的集成之作,但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对燕瓦当所折射出的燕文化的诸多方面进行了多方位的考察和论述。扣燕瓦之声,播古老的燕文化之韵,牵燕瓦之一发,动燕文化之全身,  相似文献   

11.
蒙古学家在中美洲伯利兹发现可能是最古老的玛雅人石碑.这块石碑上刻的玛雅人像已  相似文献   

12.
一 在中国地图上,山东半岛有一个尖尖,直插黄海,那是荣成市的成山角。临海的悬崖上,有一座小亭,树立一块石碑,写着三个豪迈的大字:“天尽头”。这三个字,相传是秦始皇的丞相李斯到此一游的留  相似文献   

13.
在明末清初的“人情小说”中,被称为“第四才子书”的《平山冷燕》,是当时推崇女性才华和思想解放上别具一格的作品。此书在国外早有译本流传,盛于国内。最近看到一本《平山冷燕》,清初刻本,有图六幅,前面有天花藏主人题于素政堂的序言,序言最后有“时顺治戊戌立秋月”(按:即顺治15年,公元1658年)的字样。这一极少见的版才,可以证明小说最迟产生于“顺治戊戌年”。鲁迅当年大概没看到这个版本,所以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认为作者张博山系“清康熙时人”。如果张某确系康熙时人,那么,这部小说的作者就不是张某,而另属别人了。小说的作者,除这部“顺治本”没有署名,其他后来的各版本均署“荻岸散人编次”,作者究竟何人,待考。  相似文献   

14.
尹氏宗祠     
尹氏宗祠位于淮南史院乡南3公里,史院乡尹祠村杨家祠堂庄西150米尹氏宗祠小学院内北侧。尹氏宗祠由尹氏宗族集资兴建,属祭祖祠堂,建于清道光三年(1823年),为砖木结构,另存道光三年石碑三座。该祠坐北朝南,布局规整,分前、中、后三殿。东西走向,五开间,正南向,前殿中为阁楼,上层朝北为戏台,门上方置“尹氏宗祠”匾额。中后两殿为重梁起架,  相似文献   

15.
顾城诗歌与小说的复杂性和神秘性决不是简单的评述所能凑效的。我总觉得顾城总是尽量用最少的词语去抓住世界的本质。“言无言”,“言不尽意”,而这正好是接受者理解本文的天敌。因此,理解顾城总是依靠“悟”,经验常性总是失灵。顾城诗歌中一直惯用的周易式语言,充满神秘,也充满哲理。在他的思想根抵深处,不是东方思想与西方思想的冲突,而是老庄式隐逸哲学与孔儒式有为哲学的尖锐对抗。他思想的全部复杂性体现在诗歌和小说中,也就体现在生命最后时刻的决绝和残忍上。顾城过早地洞悉了死亡哲学。他能从写歌燕舞中看到魔鬼的面具,从…  相似文献   

16.
青海省乐都县文管所所在地西来寺大殿西侧有冯玉祥将军写的一通石碑。石碑保存完整,字迹清晰,碑文为:  相似文献   

17.
燕颔解     
《三国演义》第一回张飞的肖像描写是:“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其后不少小说袭用了这一词语。《水浒》中两次用它描写林冲,容与堂本第七回写林冲“生的豹头环眼,燕颔虎须”。七十八回又说,“林冲燕颔虎须,满寨称为翼德”。四十七回写李应时亦道:“鹘眼鹰睛头似虎,燕颔猿臂狼腰。”《醉醒石》第十五回赞陆指挥“燕颔知重器,虎头开异祥。”《雪月梅》第十回写殷勇也是“熊腰虎背,燕颔豹头”。《说岳全传》五十六回写番将完木陀赤“鼻高眼大,豹头燕颔。”《说唐》第一回写秦琼“生得河目海口,燕项虎头。”以虎豹喻猛将,理有固然,但为啥以穿云掠水、轻捷善舞的燕子形容一些剽悍的勇将呢? “燕颔”,郭璞注《尔雅·释鸟》时就已把“燕颔”作为有特征的代表性事物,与龟背、鱼尾等  相似文献   

18.
作为小说环境的背景地及其审美内涵李建东(新乡市社科联)一小说主要是写人,但人并不是在真空里生活。“人要有现实客观存在,就必须有一个周围的世界,正如神不能没有一座庙宇来安顿一样。”(黑格尔)所以作家必须用细节来为人物的活动创造一个具体的环境(包括地点、...  相似文献   

19.
一九八四年八月,我和湘西草堂文物管理员邹振华同志去礼梓乡牧云庵搞文物调查。先后发现十多块石碑,一一抄录和登记之后,又得知原来这里曾有明末清初大思想家王夫之撰写的《牧云常住记》石碑,今已不知去向。于是,我们便请知情人座谈,并四出寻找,结果在离庵三百米远的一口水塘边找到了这块石碑。我们心里高兴极了,便花了二十元钱,请了四个强壮劳力,将这块石碑细心地从泥土里清理出来,抬到牧云庵内保存。该石碑质地为青石,通高一百一十二厘米,宽八十七厘米,厚十厘米。  相似文献   

20.
研读中国古代才子佳人戏曲、小说,就会发现才子佳人的爱情、婚姻,往往是以一种奇特的方式结合的,这就是一见钟情。一见钟情是指男女初次见面就产生爱情。元、明、清时代才子佳人小说、戏曲的代表作《西厢记》、《墙头马上》、《玉娇梨》、《平山冷燕》中,才子佳人都是凭此而喜结良缘的,由此形成了一种叙述模式。这种叙述由于涉嫌公式化、模式化的倾向,常被批评、指责。对这个问题,如仅以一般的文学研究方法去探讨,未必尽如人意。因为在叙述模式上确实存在雷同现象。如能从传统文化的角度进行研究,可能会得到一些新的启示。一 才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