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看]看,它随也,从也。朱仲晦(答三无功间故园):“柳行随堤势,茅斋看地形。”《全唐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影印本,128页。下引同此书,不再注出。)看、随王文,看,亦随也。此言茅斋依地形而建也。刘长卿(送李辅国之上都):“路看新柳夕,家对旧山秋。”(344页)看、对互文,看、对皆有依从义。李白《江夏行):“眼看帆去远,心逐江水流。”(394页)看、逐对文,言眼随帆远去也。杜甫(奉赠韦丞二十二韵》:“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509页)言诗从子建亲也。(遣兴五首):“君看束缚去,亦得归山冈。”(518页)…  相似文献   

2.
<正> 新版《辞源》、新版《辞海》与台湾版《中文大辞典》三大辞书均收录了大量成语,审慎考源,博引书证,对成语的使用和研究都有极大帮助。然而三辞书所收的某些成语尚缺定型式书证,应该补充。今择其相同者举四例如下: 【画虎类狗】三大辞书均引《后汉书·马援传》:“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可补引清代李渔《闲情偶寄卷二·变旧成新》:“但须点铁成金,勿令画虎类狗。”【狡兔三窟】均  相似文献   

3.
以《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后村千家诗》)作参照系读《全宋诗》,又得佚诗7首,现录如下: 册一卷二一页300杨朴集失收《中秋》:“一年月色今宵好,千里无云秋夜长。宿鹊已惊枝上梦,露萤空缀草头光。清辉霭霭寒侵屋,香雾濛濛影转廊。老子于中非浅兴,披衣起坐据匡床。”(《后村千家诗》卷四) 册五四卷二八二○页33614戴复古集失收《初夏》:“窗户经初雨,风清野景饶。闲庭犹戏蝶,高柳已鸣蜩。”(同上书卷二) 陈祐《冬夜》:“寒气侵侵夜未央,九门传令一声长。庭除半露墙根雪,月形外分瓦垅霜。”(同上书卷六…  相似文献   

4.
《天鉴录》与《闵忠录》在《山东通志·艺文志》中著录有李希佐编《天鉴录》(又名《鉴忠录》,一卷)及李仲华编《闵忠录》(四卷)二书,它们辑录了李毓昌查账时被贪官暗害前后的有关事实和文件。李毓昌,字皋言,即墨县(今即墨市)人。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进士...  相似文献   

5.
1.游似为游仪之误 《全宋诗》册五六卷二九五八页三五二三六游似《黄鹤楼》:“长江巨浪拍天浮,城郭相望万景投。汉水北吞云梦人,蜀江西带洞庭流。角声交送千家月,帆影中分两岸秋。黄鹤楼前人不见,却寻鹦鹉过汀洲。”(清陆心源《吴兴诗存》二集卷八) 按:此游仪诗。宋魏庆之《诗人玉屑》卷一九:“游仪,(字)伯庄,长平之胜士,早游京师,自北方纵览名山;已而浮洞庭,归隐武溪之上。过武昌时,有题黄鹤楼诗,脍炙人口。游默斋尝书置南楼,游受斋漕湖北日,复为之刻石。其诗云云。”(《柳溪吕炎近录》)据此,则当为游仪诗。陆心…  相似文献   

6.
[媚痴、抹达]《五灯会元》(中华书局1984年版点校本)卷一五《龙境伦禅师》:“师曰:‘作么生是黄云郎当媚痴抹达为人一句?’僧无对。”(948页)庚案:“郎当”,言疲惫不振貌。“媚痴抹达”则颇费解。考《容斋随笔·四笔》卷一:“柔词馆笑,专取容悦,世俗谓之‘迷痴’,亦曰‘迷嬉’。中心有愧见诸颜面者,谓之‘缅’。……虽为俚言,然其说皆有所本。《列子》云:‘墨尿、单至、蝉、憋四人相与游于世。’又云:明、唾倭、勇敢、怯疑四人亦相与游。’张湛注曰:”墨音眉,屎,敕夷反。《方言》:江淮之间谓之无赖。眼音缅,音殓,《…  相似文献   

7.
《21世纪》2013,(11):56-57
宋朝社会极具丰富性,各种自相矛盾的现象并存于世,既有“终岁不见长吏”的宁静秩序。也有“讼牒纵然”的健讼风气。有些地方,“诉讼日不下二百”(《景定建康志》卷四十七),“诉庭下者El数百”(晁补之《鸡肋集》卷六十六),“三日牒诉数百”(祖无择《龙学文集》卷九),每天上衙门打官司的人数以百计。今日的县级法院,每天接收的民商事立案,也未必有这么多吧。谁说中国传统社会的百姓不擅诉讼?  相似文献   

8.
(一)辞书不宜言“本字”说 在《辞海》(未定稿)及以后的修订稿中,有“甲,‘乙’的本字”这样的说法。如语词分册第三分册修订稿最后一次校样中,有如下几条: (1) “生”的本字。《集韵:十二庚》:“生,古作‘ ’。” (2)冒“帽”的本字。《汉书· 不疑传》:“ 黄冒。” (3) “暴”的本字. (4)绔“ ”的本字。 (5)欧 “呕”的本字。 (6) “ ”的本字。参见“ ”。 (7) “ ”的本字。 (8) “ ”本字。《玉篇·口部》:“ ,犬吐。亦作 。” (9) “ ”的本字。 (10) “截”的本字。 (11) “ ”…  相似文献   

9.
戮力同心     
【典源】《左传·成公十三年》:『昔逮我献公,及穆公相好,戮力同心,申之以盟誓,重之以昏(婚)姻。』《国语·晋语四》:“晋,郑兄弟也,吾先君武公与晋文侯戮力一心,股肱周室,夹(挟)辅平王。”【典义】“戮力同心”,亦作“戮力一心”,“同心戮力”。其戮力为并力、合力,喻“齐心协力”,“齐心合力”、“同心戮力”、“戮力齐心”。【典实】公元前五七八年四月初五,晋厉公派遣魏相去断绝和秦国的外交关系。魏相到了秦国,对秦桓公说:“过去我们献公同贵国穆公友好,合力同心(戮力同心),用盟誓加以申明,再以联姻加深友好…  相似文献   

10.
论《帛书周易》邓球柏本文是我多年来研究《帛书周易》的一些心得和体会,将其汇集起来公之于世,以求教于大雅方家。一论“火水相射”与“水火不相射”《帛书周易·系辞》有这样四句话:“天地定立(位),【山泽通气】,火水相射.雷风相酹(薄)。”今本《说卦传》作:...  相似文献   

11.
《诸病源候论》为隋代巢元方等编撰,是我国医药学史上第一部全面、系统的病因、病理、征候学专著,具有极高的医学价值和养生保健价值。从语言研究的角度看,本书既有特殊的中医术语,又有十分俚俗的口语词,是亟待开掘的语言矿藏。现依据丁光迪。主编的《诸病源候论校注》(分上、下册,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年版),考释词语若干条,乞方家教正。策策恻恻《诸病源候论》卷一《风病诸候·风痉候》:“其重者,耳中策策痛,卒然身体痉直者,死也。”(10页)“策策”为形容词,形容刺痛的样子。再如卷二十九《耳病诸侯·耳疼痛候》:“凡患…  相似文献   

12.
不亡何为     
【典源】《左传·成公十三年》:“谷阝氏受命以求师,将社稷是卫,而惰,弃君命也,不亡何为?”《左传·成公十五年》:“韩献子曰:‘谷阝氏其不免乎。’善人,天地之纪也,而骤绝之,不亡何待。”【典义】“不亡何为”,亦作“不亡何待”。意谓不灭亡等待什么。以后多比喻“恶有恶报者”的必然下场。【典实】典源中所说的“不亡何为”和“不亡何待”,都指的是公元前578年,晋厉公派大夫谷阝钅奇出使鲁国,请求与鲁国联合出兵。在谈判中,谷阝钅奇举止言谈十分不恭。孟献子说:“谷阝氏恐怕要灭亡了吧(谷阝氏其亡乎)。礼仪,是身的…  相似文献   

13.
苏文系年补正(续)周裕锴颂类十六、《鱼枕冠颂》(卷二十)《纪年录》、《总案》、《考略》均未系年。今案:此文乃元丰四年(1081)作于黄州。《三希堂石刻》有苏轼自跋《石恪画维摩赞》、《鱼枕冠颂》云:“仆在黄冈时,戏作此等语十数篇,渐复忘之。元三年八...  相似文献   

14.
汉代王褒的《责髯奴辞》中有“伦嗫穰”一语,旧无释.而辞书有据之以为“伦”字建立义项者,又有截取“伦嗫”以为一词者,其误皆由不明此语为“抢攘“嗫嗫”之别构.因据古籍所载,辨明“伦嗫穰”实与“抢攘嗫”相同,在文中为形容髯奴胡须毛发纷乱、口腮耳颊蠕动之貌的两个联绵词,也是古书中常见的两个联绵词.再此基础上,还纠正了《辞源》、《汉语大词典》等辞书中有关的错误.  相似文献   

15.
顾嗣立《元诗选二集》(下)第1291页(北京:中华书局1987版)录有元赵汸《海月岩二首》,诗如下: 尽崔嵬倚石门,海风山月满岩峦。自言仙室依蓬岛,不觉人寰变广寒。千载扬尘安可测,一杯对景且为欢。岩前浴日皆诗景,唤醒东坡仔细看。  相似文献   

16.
对剥削的哲学思考阳旭东(娄底师专教务处)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73页)可见,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否定剥削制度的.我国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相似文献   

17.
书院藏书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书院之名,始于唐代的集贤书院和丽正书院。然而,当时的书院,乃是国家藏书与修书的地方,正如袁牧在《随圆随笔》卷十四中所言:“书院之名起唐玄宗时,集贤书院、丽正书院,皆建于朝省,为修书之地,非士子肄业之所也.”而后,一些讲学育士的场所也开始以“书院”命名。如:“乐林书院在德安县,唐义门陈衮建,聚书千卷,以资学者”(《光绪江西通志》卷八十二).据考,唐代其他各地尚有此类书院约二十余座。这些场所之所以也称之谓“书院”,究其原因,盖皆有藏书故也.所以,书院虽为一教育机构,同时也是古代一重要的藏书机构。本文…  相似文献   

18.
阙疑作为中国学术史上的优良传统之一,王国维曾作过如下总结:“阙疑之说出于孔子,盖为一切学问言,独于小学则许叔重(许慎)一用之,苟勖辈再用之,杨南仲三用之。近时吴中丞(吴大微)又用之。今日小学家如罗叔言(罗振玉)参事考甲骨文字别撰《殷虚文字待问篇》一卷,亦用此法。”(《观堂集林》(外二种),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871-872页)  相似文献   

19.
《回族人物志》(元代)举正吴建伟(一)《回族人物志》(元代)卷三《赛典赤纳速刺丁传》:“云南省规措所造金薄贸易病民,宜罢。”(见第39页)这里的标点和中华书局点校本是一致的。《续资治通鉴》(至元十七年)的标点是:“云南省规措所造金薄,贸易病民,宜罢。...  相似文献   

20.
崇祯八年乙亥(1635)三十九岁张岱《泰山志》完稿,以志稿示祁彪佳。(祁忠敏日记《归南快录》)张岱参加省试,因试牍不合规定格式,被黜,内心抑郁气愤。祁彪佳因张岱受屈抑,亲自写信劝慰张岱(《归南快录》十月二十八日)。十一月初一日,张介子访问祁彪佳,言“乃兄宗子失意事”。初三日,祁彪佳作札至郡守李映碧,为宗子称屈抑。祁彪佳因母亲七十有二,思儿甚切,请假归里。四月离都,五月至武林养病,病愈抵家,与诸昆仲中编梓父亲夷度公文集二十余卷。为归隐计,于十月经营“寓山园”别墅。十一月至姻党访问。(见《祁忠敏年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