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麻柳溪村是湖北省唯一的羌族行政村、省十佳民族特色村寨、全国生态农业(茶叶)示范基地,也是远近闻名的民歌村,村民人人是歌手,个个是舞者,年龄最大的歌手已近百岁,就连两三岁娃娃也会唱民歌。在这里,民歌的表现形式多样,进山对山歌,下田吼田歌,抬班喊抬工号子、艄公喊船工号子,抬陪嫁喊报靠歌,修房造屋"说福示"唱上梁歌,婚嫁时男方家唱《插花挂红调》、女方家唱哭嫁歌,筵席上  相似文献   

2.
仫佬山歌     
仫佬族人民喜爱山歌,多少年来,山歌已经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在仫佬山乡,到处都有出色的歌手,他们常常走坡对歌,随编随唱,对答如流。每年旧历8月15以后,各地便开始赶歌圩走坡对歌。仫佬山歌从形式上大致可分三种: “随口答”。这是一般山歌,歌词是在对歌时由唱者随编随唱的。主要在走坡、新婚喜庆、小孩满月等时候唱,平时在赶圩或劳动生产中也唱。歌词内容具有丰富的想象,每首歌有4句或6句,每句通常为7个字。比如:“东村  相似文献   

3.
“哈节”,是京族人民传统的民族节日。“哈”或叫“唱哈”,在京语中是唱歌的意思。“哈节”也就是歌节。据《防城县志》记载,在山心岛一带的京族人民,“农隙时,择定地点,于月白风清之夜,邀集邻人,举行歌会,以资娱乐。其所唱之歌,乃系民歌,俗称山歌。参加者分为两部,一部为男性,一部为女性,两方均有谙熟山歌者二、三人,名曰歌屯。男方择一歌喉清脆之男童,名曰歌郎,女方亦择一歌喉清脆之女童,名曰歌娘,男女相距约五、六丈,由歌屯将山歌逐句低声口授,歌郎或歌娘即循声高唱,一问一答,声调和谐,其乐  相似文献   

4.
陈白鹭 《民族论坛》2013,(12):50-51
遗产发现地:怀化市沅陵县 “隔河看见花成荫,心想摘花怕水深。丢个石头试深浅,唱支山歌试妹心。”这便是沅陵山歌《唱支山歌试妹心》,唱出的男女纯净心灵。  相似文献   

5.
歌满畲乡     
在福建、浙江、广东、江西、安徽五省的崇山峻岭中,散居着一支古老敦朴的民族—畲族,总数约三十三万,其中百分之九十七居住在福建和浙江两省。畲族,是一个歌唱的民族。她虽然没有自己的文字,但有自己的语言。在二千多年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畲族人民用本民族的语言编唱了千千万万首山歌,世代流传。尤其是有关畲族历史传说的山歌,则家喻户晓,人人会唱。畲歌,一是畲族人民文化上的一颗熠熠发光的明珠,是团结的旗帜,是战斗的号角,是畲族人民的心声。只要到了畲簇地  相似文献   

6.
爱唱山歌是柳州各族人民的爱好。逢年过节或是婚丧喜庆,人们都要聚集在村头、山坡、树下唱山歌,常常唱上几天几夜。柳州是“歌仙”刘三姐的故乡。市内风景区鱼峰山的山腰有一尊刘三姐的塑像。她的形象已成为壮族人民的化身,成为人们敬仰的歌仙。《刘三姐》拍成电影后,轰动了全国和海外,人们从电影《刘三姐》中了解了广西,了解了富有民族特色的柳州山歌。传说中的刘三姐在鱼峰山成仙而骑鱼升天,因此年年歌节都有成千歌手聚集在鱼峰山下和柳江江滨对歌,从不间断。在江滨公园,我们看到十多位歌手围坐在一起,唱的是彩调戏《刘三姐》中的对歌,一问一答,兴趣盎然。一位女歌手告诉我们,她是一家医院的护士,从小就喜欢山歌,经常到江滨公园和鱼峰山下过“歌瘾”。只要家里没什么事,晚上总要到这里来唱上一二个小时。作为民族风情乡土文化的山歌,在与现代都市文  相似文献   

7.
我们同意杨文同志的看法,壮族歌圩是不该提倡的。歌圩本身是封建社会的产物,它实质上是男女青年耍风流的场所;加上缺乏正确引导,使之走上革命轨道,因而歌圩中所唱的山歌没有积极的内容,根本就谈不上是什么“盘歌、故事歌、革命歌”。我们认为这种歌  相似文献   

8.
你歌没有我歌多,我歌共有三支牛毛多,唱了三年六个月,刚刚唱完一支牛耳朵.这是我家乡看牛孩子唱歌比赛时一首四句头山歌,健康、快乐、还有点谐趣,唱时听来真是彼此开心.原来作者是苗族还是汉人,可无从知道,因为同样的好山歌,流行在苗族自治州十县实在太多了.凡是到过中南兄弟民族地区住过一阵的人,最容易保留到印象中的有两件事:即"爱美"和"热情"."爱美"表现于妇女的装束方面特别显著.使用的材料,尽管不过是一般木机深色的土布,或格子花、或墨蓝浅绿、袖口裤脚多采用几道杂彩美丽的边缘,有的是别出心裁的刺绣,有的只是用普通印花布零料剪裁拼凑,加上个别有风格的绣花围裙,一条手织花腰带,穿上身就给人一种健康、朴素、异常动人  相似文献   

9.
徜徉在经典民歌《黄四姐》的故乡——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建始县的山山水水,你一定会在精妙绝伦的五句子山歌面前沉醉。你听:"洋雀子来哒叫得乖,前山叫到后山来,叫得前山发嫩笋,叫得河下荷花开,叫得仙女下凡来。"要问这里的山歌有几多?"五句子歌五句子歌,我的歌儿用船拖,船头到了长江口,船尾还在东龙河(黄四姐故乡的一条河),哪个敢和我比歌。"  相似文献   

10.
内地来了生力草,支援边疆建歌新,跌水多鼓三尺浪,铜花多飞九重云。共产主义风格新,支援大罩到山村,杠河交唱协作歌,青山起舞迎亲人。青山起舞迎亲人(僮族山歌)@葉光晞~~  相似文献   

11.
据新华社消息 (记者张增忠 )今年的广西山歌擂台赛已经产生了新的歌王 ,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 ,广西山歌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陆登却透露出一个信息 :广西山歌后继乏人。据陆登介绍 ,广西山歌手分为 3个档次。第一档次是“乡村歌手” ,在本乡本土有名气 ,用本地方言唱歌 ;第二档次是“民族歌手” ,能够很熟练地运用本民族语言来唱 ,可以到什么山唱什么歌 ,克服了本民族方言的障碍 ,对本民族的歌有较深了解 ;第三档次是“时代歌手” ,能够跟上时代步伐 ,对社会、民族都有比较深透的了解 ,并且有一定的民族理论素养 ,唱歌的特点是时代感强烈。只有…  相似文献   

12.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鹤峰县有对姐妹花,民歌唱得人人夸,耄耋之年带徒弟,一代一代往下传。这对土家族的姐妹花,姐姐王桂姐,现已81岁高龄,妹妹王月姐也有73岁了,两姐妹歌喉奔放优美,高腔山歌"雁将班"更是绝活。  相似文献   

13.
我们毛南人对山歌的嗜好,近乎于痴迷。每逢传统的喜庆佳节,唱歌的听歌的,可以几天几夜不睡觉。歌手们的歌声,象一阵阵轻柔的山风,吹落了挂在山顶上的晚霞;那一串串歌声,又把一轮红彤彤的太阳牵上了山崖。毛南人不但节日要唱歌,恋爱、结婚唱歌,遗屋、上梁也要唱《造屋歌》,《上梁歌》,小孩出世“三朝”、“满月”要唱歌,给父母祝寿要唱《添粮  相似文献   

14.
蒋军  袁林 《民族论坛》2006,(6):47-47
清塘壮族乡地处江华瑶族自治县中部,面积37.56平方公里,人口6700多人,成立于1984年9月,是湖南省唯一的壮族乡。清塘壮族大部分是元末明初由广西南宁、宾州、桂林、平乐、南乡等地迁移而来的,迄今已在这里生活了600多年,壮乡风情十分浓郁。一、多姿多彩的民间歌舞清塘壮族乡的壮歌丰富多彩,多在节日里吟唱,可以分为哭嫁歌、盘问歌、倒茶歌、叙事歌、生产歌、诉苦歌和情歌等许多种。其中以情歌最为优美、活泼。情歌分五言、七言两种,随编随唱,触景生情,音韵铿锵。唱情歌在壮乡被视为谈对象的必备技能,可以用壮语、汉语及地方方言演唱。唱壮歌…  相似文献   

15.
薅草锣鼓,又称打鼓歌、薅草山歌,是土家族地区一种伴随劳动生产、民歌与响器相结合的独特民歌表演艺术形式。2006年,薅草锣鼓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后,进行了项目扩展,共计公布了由湖北、四川、江西3省8个县市申报的8个子项目。土家人在薅草季节,聚集数十乃至数百人进行集体劳动时,请民间艺人击鼓、敲锣、唱山歌,歌手面对薅草劳作者逐渐后退,边打、边唱、边舞。薅草众人则一边薅草一边和唱。  相似文献   

16.
当你乘坐湘川公路上的汽車,跨进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行駛在峒河畔的时候,一幅沸騰着的大跃进的圖画就映入你的眼帘:在田間,你可以看見头纏白布巾,花布帕子的土家族、苗族的老乡們,在昂揚的歌声中正紧張地犁田播种;在峒河两旁,一堆堆綠肥和一片片茁壮的麦苗夹杂着早开的桃花、李花和黄橙橙的油菜花,散放着青春的活力和大跃进的气息。 瀘溪县上堡人民公社的各族人民,几年来在党的英明的領导下,在农业战綫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去年稻谷亩产达到了八百斤以上,比解放前增加了两倍多,每人收入平均达到二百元,此解放前增加了五倍多,基本上結束了几千年以来貧困的境况。眞是: 苗家土家爱唱歌,过去唱歌苦难多, 一声歌来一声泪,歌声未起泪先落; 如今徹底把身翻,人人都唱跃进歌, 唱得公社万年青啦,唱得共产主义早来罗!  相似文献   

17.
千万个农村都沸腾 (花兒)太陽一出閃金彩,毛主席带着幸福来;山里川里齐变样,人人心里鮮花开。三月里風吹地气动,地上的草木綠茵茵。为了生产大躍进,千万个农村都沸腾。——甘肃临夏回族遍地都是躍进歌 (山歌)披着星星上山坡,劳动热情紅似火,千軍万馬齐出动,遍地都是躍进歌。豌豆开花紫盈盈,挑战竞賽忙不赢。开动腦筋学先进,来个技术大革命。  相似文献   

18.
杨盛龙 《中国民族》2008,(12):96-97
唱响民歌节 “唱山歌哎~~这边唱来那边和。山歌好比春江水哎,不怕滩险湾又多啰湾又多。” 一首悠扬的山歌,荡着竹排,从缓缓流淌的漓江波光中飘出。 “唱山歌哎~~这边唱来那边和。” 一首悠扬深情的民歌,从歌仙刘三姐古老的传说中飘来。  相似文献   

19.
白发苍苍六十余,建设祖国出力气,劳动生产是能手,山歌宣传更出奇。这是流传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沪溪县大陂流的一首山歌。它是歌唱一支由老歌郎、歌娘组成的山歌队的。提起大陂流的这支山歌队,在自治州里都很出名。它成立于1952年,共有12个人,其中8个土家族人,4个苗族人,都是40多岁到将近70岁的老歌郎、歌娘。它自成立后,不仅在各个时期党的中心工作中成了一支有力的宣传队,而且每个队员还是生产的能手。山歌队的队员们,都能就地取材、自编自唱,并能用土家、苗、汉三种语言分别进行宣传。因此,他们的歌唱深入人心,并受到各族人民的欢迎和爱戴。在扩社并社时,猪脚洞上下寨  相似文献   

20.
千人歌来万人唱,千歌万唱歌唱铜;“一O七O”早完成,杠色喜报震四方。千歌万唱歌唱钢(僮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