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由个性"是马克思用来表示人的个性发展的最高境界和人的发展的理想状态的概念.在马克思那里,"自由个性"既不同于"个性自由",也不同于人的自由发展或人的全面发展,但它们之间又有着本质的内在联系.其中,"个性自由"是"自由个性"实现的基本前提,人的自由发展是"自由个性"实现的基本途径,而人的全面发展则是"自由个性"实现的最切近的基础.作为人的个性发展的最高境界和人的发展的理想状态,"自由个性"应该被完整地理解为在个性自由的基础上而达到的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社科纵横》2018,(10):1-4
自由是人类在价值观上使用最多的概念之一,尽管许多政治背景不同的人都使用它,但是对其内涵的理解和具体追求却大相径庭。自由是人类的共同价值,但是自由观不是普世的,而且在不同时代,追求具体自由的侧重点也不同。不能以主观评价自由的"高低",而应以"适用性"选择自由模式。我们今天,在生命自由、人权自由、思想和言论自由、政治自由、社会自由、生活自由都有具体追求的价值目标,这些继承马克思主义自由观,又依据当前中国实际和需要所形成的自由追求,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由,既是我国目前意识形态领域价值引领的旗帜,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动能,还是人民幸福生活的标识。  相似文献   

3.
行刑社会化是世界性的行刑体制发展趋势,俄罗斯刑法典在刑罚体系设计上充分体现了这个趋势,同时俄罗斯刑事执行法也始终贯穿行刑社会化的精神,共同推动了俄罗斯自由刑的变革.但是俄罗斯正处于社会变革过程中,刑罚的丰富和社会的发展难以匹配,造成很多刑罚种类在现阶段难以实现,阻碍了行刑社会化的发展.鉴于中俄两国刑法特殊的历史溯源,从行刑社会化的视角审视俄罗斯自由刑的变革,去芜存菁,将对我国刑法中刑罚的完善和执行产生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人永远是哲学关注的中心,而自由恰恰是人的内在本性的体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部哲学史就是有限的人不断追求无限、追求自由的历史。康德在人是目的的理论中,耗尽毕生精力致力于探索实现人的自由的可能性和现实性问题,马克思更是早在学生时代就确立了实现人类自由的理想。马克思与康德一样,将追求人的自由作为哲学的最高价值指向,将实践作为实现自由的根本途径,将自由王国的实现看作是历史的过程。但另一方面,马克思在哲学的出发点上,将哲学的阿基米德点从天国拉回尘世,在现实生活世界中理解人,实现了从抽象的人到现实的人的转变;在实践内涵上,将康德割断的生产实践和道德实践统一起来,实现了从道德实践到社会实践的扩展;在哲学的价值指向上,实现了从道德目的王国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自由王国的转变,使哲学不再追求彼岸世界的乌托邦,而是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将必然王国与自由王国连接了起来,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找到了现实途径。通过这种转变,马克思完成了从康德开始的新的哲学思维方式的革命。  相似文献   

5.
柳琴  史军 《阅江学刊》2013,(4):51-55
德治和法治都是以人为实现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或社会和谐之手段的社会治理模式,因而可能成为约束或限制人类自身发展的桎梏。善治不是以"治"人为最终目的,而是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最终目的,保证人类自身不在物质繁荣的过程中被异化为工具。善治在个体自由的离心力与社会秩序的向心力之间寻求一种动态的平衡,以公平、正义的社会制度为基本保障,以人的道德自觉与向善追求为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6.
由于网络伦理生活正负两个方面的指向主要在于网络自由上,因此,网络伦理的核心问题是网络自由问题,主要指网络自由怎样才是应当的,网络自由应当包含什么样的内涵。伦理视野中的网络自由,主要包括六个层次的内涵,即抽象意义上的网络自由、权利意义上的网络自由、认识意义上的网络自由、自律意义上的网络自由、信仰意义上的网络自由和实践意义上的网络自由。据此,伦理视野中的网络自由可以界定为,在网络生活中,人们应当依据关于自由的信仰,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正确认识网络运行的必然,自愿选择不侵害他人的网络行为,从而使对自由的追求和体现进步人类要求的道德理想真正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7.
唐程 《社科纵横》2014,(6):116-119
秉承马克思"显微解剖学"的眼光,构筑"切磋琢磨"马克思自由个性思想的哲学视阈。考察自由个性之生成须置其于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以阐明之。从第一个社会阶段"人的依赖"的逃避个性到第二阶段"物的依赖"的个性符号再到第三阶段个人全面发展的自由个性,从体格之独立到人格之独立再到个性之独立,从感(官)性到理性再到个性,构成自由个性的三阶生成历史。  相似文献   

8.
张瑜  王大伟 《学术交流》2007,(10):108-111
中国城乡差距不断扩大的根源在于以户籍制度为核心的二元结构体系。这种城乡不平等的制度安排导致了农民政治自由、经济自由以及社会机会等合法权益的逐渐丧失,并最终沦为最贫困的群体。依据阿马蒂亚.森的自由是促进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的观点,结合中国农民不自由的现实表现,应从扩展农民实质自由的视角来探索农村的发展路径。为此,需要保证农民获得政治、经济、就业、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上实质自由的实现,进而提高其可行能力,以利于实现中国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9.
作为马克思哲学建树的起点,马克思的《博士论文》基于对当时德国理论和实践困境的回应,通过比较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这两位古希腊哲学家自然哲学之差别,彰显了伊壁鸠鲁自然哲学中的自我意识哲学维度,曲折地表达了自身对个性自由的追求和向往。但此时的马克思仅仅把现实中存在的困境理解为人的自由的自我意识匮乏的结果,因而试图诉诸自由的自我意识的自觉与升华来达及人的自由的实现,最终陷入了主观唯心主义的哲学思路。  相似文献   

10.
张剑抒 《学习与探索》2006,46(1):129-131
人的生存状态是随着自在自为的人类对自由的追求而不断变化的。自在自为的存在作为人的朴素性存在状态只是人的自由本性的基础,但人在彰显这种自由本性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追求什么样的自由也即达到什么样的存在状态的应然性价值问题,于是人在对自由的追求中有了反思性存在状态,不断的反思性存在状态就引导着人类向完满性存在状态趋近。因此,人类对自由的终极价值追求就是人的存在状态不断优化的过程。自由在人的存在状态中不断实现,人的存在状态在自由的追求中变化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个性社会学     
个性社会学是一种专业社会学理论.它的一系列广泛的研究课题是:个性与社会、社会团体与社会群体的相互关系;人的社会化过程及其条件,在社会化过程中个性之间的关系;人们从事各种活动和交往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2.
社会学家们普遍认为,社会化贯穿人的一生。社会化的功能场合主要有家庭、学校、社会共同体和大众传播媒介等。家庭是社会化的起点和基础,人的本质最早是在家庭中确立和实现的。家庭关系的亲密程度和方式,直接影响着人的情感、人品、个性和追求。现代学校教育巩固和拓展了个体在早期形成的人生态度,为以后走上社会、经历社会革新和变化作准备。社会共同体包括职业团体、社团组织以及其他非正式群体,其往往起着强化或改变个人价值取向的作用。大众传播媒介一般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书籍等,是现代社会中人们接触外部信息、影响价…  相似文献   

13.
丁世鑫 《唐都学刊》2005,21(2):96-100
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个体自由问题。他的思考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自由与和谐、自由与理性和自由的辩证法。在他看来,和谐、理性实质上都是对人的生命欲望和自由意志的控制与压制;人们一方面渴望并追求自由,另一方面又承受不住自由所带来的重负,由此引发自由与苦难、少数与多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马克思的伟大贡献之一是把社会历史也当作如自然界一样的自然历史过程,也具有不依人的意志和意识为转移的主观规律。但是,长期以来,有些人机械地理解社会规律。强调社会规律时,便把人的主体活动能力抛弃掉,个体自由活动和各种偶然性在社会规律面前毫无意义。作者认为,离开人的主体活动就把社会抽象化了。社会规律不能离开人们追求价值的实践活动,个性自由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步扩展的,社会规律虽然是客观的,但并不排斥人的价值追求和个性自由。  相似文献   

15.
郑松成 《社科纵横》2004,19(1):19-19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自身发展的最高境界 ,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目标。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崇高价值目标和理想追求。小康社会作为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重要阶段 ,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其主要任务和最高目标 ,通过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万毅 《学习与探索》2005,(1):168-172
维护自由是刑事司法机制的价值本位。刑事司法机制对自由价值的追求,是通过对犯罪行为的追究和对法秩序的保障来实现的。刑事司法机制以相对自由观为正当性基础,经历了一个由消极自由向积极自由过渡的发展历程。刑事司法机制中的自由涉及人身自由、言论自由以及财产自由。在刑事司法机制中实现自由价值最终依赖于程序的法定性、手段的节制性以及权利的可救济性。  相似文献   

17.
在历时态视野中,法治的自由价值理论从古希腊到现代经历了漫长的演进过程,期间经历了分裂与整合,在内在逻辑上包含三种价值观:一种是重视社会自由的集体主义式的法治价值观,从古希腊开创经近代卢梭、康德和黑格尔等人的继承与发展,到现今的共和主义;一种是重视个体自由的自由主义式的法治价值观,如洛克和孟德斯鸠等开创、哈耶克等发展了的自由主义的法治价值观;第三种是马克思开创的个体自由与社会自由相统一的全面和谐的法治价值观.实践证明,第三种价值观最终成为人类应对法治的危机与困境的共同追求.从中国法治发展的状况看,确立马克思式的以个体自由与社会自由相统一的全面和谐的法治观,对于寻找中国法治发展困境的症结所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我们对行动自由理论的研究分三个部分。首先,我们考察这种行动自由观念的性质和含义,澄清自由意味着什么。其次,我们对这种自由理论进行分析,揭示它所需要的两类条件,即内部条件(人们所应具有的相关意向和能力)和外部条件(社会提供的机会或阻碍)。最后,我们对这种自由理论加以检验,即按照道德自由、政治自由和本体论自由的区分,来检验这种自由理论是否能够解决这三个领域中所面对的基本自由问题。  相似文献   

19.
自由与个性的独立是现代社会人存在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现代人追求的理想与价值。但是,在现代社会,自由对于人的生存具有双重意义: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征服自然能力的增强,人逐渐地摆脱了与自然和社会的原始联系,获得了广泛的自由;但另一方面,这种自由与...  相似文献   

20.
张玉霞 《学习与探索》2007,42(4):107-109
自由既是哲学问题,又是法律问题。自由在本质上是人的一种存在状态,体现主体的意志与客观规律的统一、个人与社会的统一、绝对与相对的统一。自由是法所追求的崇高价值和根本理念,法必须以自由为前提和基础,确认和保障自由。自由的生成需要规则的限制和对限制的不断扬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