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始终贯穿着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又充满矛盾、相互斗争的历史。科学发展观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解决人与自然日益尖锐的矛盾的一次伟大的思想革命。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之一,是21世纪全球面临的焦点问题之一,从根本上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具有重大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1)
社会及其与人、自然、劳动的关系是社会历史观的基础性内容。现行的社会历史观对社会及其与人、自然、劳动的关系的理论说明与人们实际上知道的社会、自然、劳动、人并不一致、本大根据人们对“杜会”、“自然”、“劳动”、“人”这四个术语的实际用法以及人们对社会、自然、劳动、人的实际的知.重新考察了社会及其与人、自然、劳动的夫系.提出了一些以行社会历史观所没有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蒋栋元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1):87-91
神树崇拜是一种古老而奇特的社会文化现象,世界各地众多民族都有这一信仰民俗,它是自然崇拜(植物崇拜)的产物.神树崇拜有各种各样的原由,如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赐福消灾的神奇力量,天(神)、人联系的桥梁,始祖先辈的灵魂依附,以及宗教信仰的延续传承等.神树崇拜深刻地体现了神、人、自然三者之间的和谐统一,折射出不同民族的性格特点和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4.
黄理稳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4):1-4
不同时期的哲学对自然、社会、人的关系有不同的认识,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阐明了三者的辩证统一.而三者统一的客观基础则在于三者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正确认识自然、社会、人的辩证关系,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人、自然、社会为核心要素来探究西部民族地区的发展问题.通过分析西部民族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以及二者之间的联系,证明西部民族地区的发展有路径、政策的选择性,从而进一步揭示新时代的发展必须是在人与自然及社会的良性互动、三者缺一不可的协调关系中进行.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时空观的最大优点在于它是开放的、动态的,能够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地变化和提升,形成与时代息息相通的新的时空理念。科学发展观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其理论溯源与实践检验无不与时代紧密相关,并在时空发展的历史中获得时空理论内核的支撑。科学发展观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时空观理论的精神实质,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时空观,也为人类的进一步发展开拓了广泛和深远的时间与空间。 相似文献
7.
吴楠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1(4):66-68
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同时科学发展观又为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提供方法论指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从计划经济体制的单纯同一走向分化互动。科学发展观首先肯定了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分化互动的历史进步性,然后又重点解决两者互动之后出现的社会结构不平衡问题,在先进生产力的基础之上达到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8.
学术界对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辩证关系进行了广泛探讨,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同时,也存在重复性比较突出、系统性有所欠缺、观点分歧比较明显、理论创新有所欠缺等值得深思的现象。党的十八大确立了科学发展观是我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为进一步深化研究,有必要从发展的一般意义上建立研究视角,要进一步拓宽研究领域以增强研究的系统性,要树立理论研究中的世界眼光以增强中国学术界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要重视研究科学发展观的新发展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以来的新发展,以更好地发挥党的创新理论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黄斯伟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21(3):137-139
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与科学发展观的关系具体体现在:依据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关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是阶段性和连续性统一原理,强调目标和过程统一;依据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关于人类社会是一个处在不断发展中的活的有机体原理,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依据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关于社会历史主体的原理,强调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0.
李运祥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1):89-91
毛泽东诗词描绘了祖国壮丽的河山,但他往往从社会、历史的高度出发,充满哲理性的沉思和奇异的想象,对人生的思考充满睿智,具有诗化哲学的特点。文章从自然、历史和人的关系上探讨了毛泽东诗词的崇高美。 相似文献
11.
吴春玲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1(2)
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内在统一的。从提出的背景看,统一在协调和解决现阶段经济社会存在的各种矛盾;从内容看,统一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共同发展。而二者统一的基础就是它们内在的关联性,体现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伊全胜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5):60-62
通过深入探讨和谐社会的理论渊源及科学发展观提出时代背景,进一步明确阐述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统一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中,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之中的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国当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经济社会与和谐社会的重要理论思想,是我党在新时期关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作战方针,其对于我国当前的经济与社会建设工作有着高度的战略指导意义。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和谐思想的指引,而和谐说到底则是对于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落实和体现,可以说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有着不可分割的必然联系。文章尝试从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之间的关系、内涵等方面进行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4.
杨贵华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9(2):5-9
进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后,我们党对发展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逐步深化、逐步全面的过程.十六届三中全会在总结国内外发展实践的基础上,对发展作了更为全面科学的界定,并将"以人为本"置于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地位.四中全会又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是我们党在发展理论上的重大创新.二者前后相继,彼此贯通,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统领原则,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则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落实和延伸. 相似文献
15.
龚宏富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23(2):13-17
人类社会是各领域、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辩证统一,是以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为根本价值目标。人既是物质的存在,同时又是社会的存在、政治的存在和思想的存在。和谐社会的构建就是要妥善处理和化解各种矛盾和冲突,促使人在社会各领域、各方面得到充分而自由的发展,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莹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5(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进步,但同时也出现了大量的社会问题,当前我国的改革和发展进入了关键时期,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才能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群体与群体、社会阶层与社会阶层的和谐. 相似文献
17.
李宗植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2):1-3
构建和谐社会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构建和谐社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发展生产力,缓解资源环境的约束,实现地区共荣。 相似文献
18.
在未来发展中,我国要始终处理好利益整合与科学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并把它们统一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既要整合好各利益群体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又要在全社会树立科学发展理念、生态文明理念,并通过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和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来提高人民幸福指数,实现国强民富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吴启文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5(4):5-9
和谐社会与一向强调斗争的辩证法有无矛盾?改革开放的哲学基础是什么?文章认为同一性即对立面之间的依存关系是事物发展中的积极因素,它为对立面的斗争设定界限,因而具有制约和调节对立面斗争的作用。对立面之间何以能有和谐?就是靠同一性的这个作用来维持,因此,辩证法与和谐社会不仅不矛盾,而且是改革开放、和谐社会最重要的哲学基石之一,要搞好改革开放、建设好和谐社会就应掌握好同一性制约和调节对立面斗争的作用,而其关键就是要深刻认识和掌握对立面之间的依存关系。 相似文献
20.
王忠武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3(2):10-13
和谐社会是同失调社会、畸形社会和不公平社会根本相对立的一种良性社会形态,它作为中国现代化的目标模式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与特征。要有效地构建和谐社会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正确认识两者之间的基本关系,依据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目标和要求来确定科学发展观的落实方略与环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