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人口状况和政府的人口政策 土耳其共和国成立于1923年。1927年举行第一次人口普查。1935年第二次人口普查后,每隔5年进行一次。因此,土耳其是迄今为止西南亚地区各国中以现代人口普查方法取得完整的人口统计数据的国家。根据土耳其官方公布的1980年人口普查暂定数,土耳其共有人口为45,217,556人。  相似文献   

2.
人口性别构成对婚姻家庭、人口再生产、人口移动和人口构成都有巨大的影响。两性人口构成是否平衡,对于社会安定的影响也是十分明显的。因此,人口性别统计资料非常重要。本文根据人口普查和人口统计年报资料,对我国人口性别构成状况和变化趋势作一粗浅分析。 一 1982年人口普查结果,大陆二十九个省、市、自治区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男性占51.52%,女性占48.48%,性比例为106.3,男性人数比女性人数多3,069万人。  相似文献   

3.
<正> 根据1953、1964、1982年三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可以看到,三十年来,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各部分人口在总人口所占的比例看到,65岁及其以上老年人口变化不大,15-64岁成年人口上升,15岁以下少年儿童人口下降,人口类型转化,人口年龄构成不合理。1953年中国人口基本上属于成年型,但开始向年轻型转化。根据1953年的人口构成,可以推断,1949年的人口年龄结构属于成年型。1964年的人口年龄结构是典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解放后,由国家正式公布的少数民族55个,另外还有88万人口的民族尚待识别。 根据1953年、1964年,特别是1982年人口普查手工汇总数字和10%抽样调查资料,使我们有可能比较全面地了解中国少数民族人口的状况。  相似文献   

5.
为了准确、及时地掌握全国人口变动情况,自1983年以来,我国每年都进行一次年度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在当前全国人口形势严峻的情况下,为了对各地人口增长情况进行监督,根据国务院领导的要求,有必要进一步每年公布分省人口数字和人口变动数字。为此,国家统计局1989年提出了以省为总体的分层、多级整群抽样调查方案。  相似文献   

6.
<正> 中国有10亿人口,这在最近已经成为常识了。但是,到第三次人口普查为止,有不少人似乎不相信中国能有10亿人口。10亿人口接近全世界总人口的1/4。在一个拥有10亿人口的国家里,进行大规模的人口普查,这在世界上还是史无前例的。这次人口普查引起了全世界的普遍关注。去年10月27日,中国统计局公布了普查结果(人民日报1982.10.28)。  相似文献   

7.
1982年7月1日,我国进行了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下面是根据已公布的数字整理出的一些情况: 一、人口最多的是四川省,99,713,310人,占全国总人口的9.66%;人口最少的是西藏自治区,1,892,393人,占全国总人口的0.19%,前者为后者的52倍。  相似文献   

8.
人口动态     
1 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公布3月 2 8日 ,国家统计局公布了全国人口普查的主要数据 ,这里简要摘录如下 :一、总人口 :全国总人口为 12 95 33万人。其中祖国大陆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不包括福建省的金门、马祖等岛屿 ,下同 )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共 12 6 5 83万人。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为 6 78万人。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为 4 4万人。台湾省和福建省的金门、马祖等岛屿人口为2 2 2 8万人。二、人口增长 :祖国大陆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 ,同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 1990年 7月1日 0时的 11336 8万人相比 ,十年零四个月增加 132 1…  相似文献   

9.
<正> 5月13日上午,吉林大学人口研究所全体同志及兼职研究人员,欢迎根据中美科学文化交流协定前来我所,共同进行人口调查研究的美国密希根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人口计划教授柯萨、韦恩州立大学政治系教授(人口学博士)陈必照,并就人口问题,进行了首次座谈。在座谈会上,柯萨教授扼要地介绍了美国人口研究工作的情况。他说:在美国,对人口学的研究,是以1790年第一次人口普查为开端的。其后,美国的人口普查,每隔十年进行一次。许多学者,参照人口普查的结果,从事人口研究活动。至于有组织地进行人口研究,只有40年历史。  相似文献   

10.
<正> 据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计,全国鄂伦春民族人口总数已达到6,965人,比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的4,132人增加2,833人,增长68.56%。黑河地区是我国鄂伦春民族人口的主要分布区之一,笔者根据现有的第四次人口普查手工汇总资料,对黑河地区鄂伦春民族人口八年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粗略的分析,作为深入研究鄂伦春民族人口的序篇。  相似文献   

11.
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中国人口的死亡水平如何?第三次人口普查第一次公布了分年龄死亡人口的详细资料,使我们有可能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本文就是利用第三次人口普查的死亡资料,对中国近代的死亡水平(确切地说为1981年的死亡水平)进行分析。模式生命表是研究死亡问题的重要工具。较为准确地搞清中国人口死亡属于何种模式生命表,就易于将中国的死亡水平与其它发展中国家相对比了。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12.
人口的性别、年龄数,可以说是人口研究中的最基础资料。本文根据中国第三次人口普查(以下简称"三普")公布的民族人口的各种数据进行整理,在此基础上推算了1982年中国各民族的性别、年龄人口,并以推算的结果为例,分析了一些少数民族人口的现象。  相似文献   

13.
举世瞩目的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已经过去五年了。五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中国的人口状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为了掌握人口发展变化情况,为各项经济建设和制订政策提供依据,国务院决定以1987年7且1日为标准时间,在全国进行了1%人口抽样调查。最近,国家统计局公布了这次调查的主要结果,大量的调查数据尚在电子计算机处理之中。本文拟根据手工汇总的主要数据,对1987年我国的人口状况作一些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中国人口终身迁移状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出生地”是用来收集人口迁移信息最常用的调查项目之一。中国以往的人口普查中一直缺少这一调查项目 ,这使得利用出生地资料对人口迁移状况进行分析在国内一直是个空白。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在中国人口普查史上首次调查了人口的出生地信息。本文主要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提供的出生地资料 ,对中国各省人口的终身迁移水平、流向以及不同年龄人口的终身迁移状况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5.
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结果,广东省总人口达6282.92万人,与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相比,净增919.73万人,增长17.15%,比全国同期的增长率12.45%高4.7个百分点,人口基数大、增长快是广东八十年代人口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广东九十年代人口发展的趋势如何呢?我们根据第四次人口普查结果,按常住人口范围先计算出1990年年末人口,然后预测了1991~2000年全省人口发展状况(均为年末常住人口),得出了人口增长幅度由低至高的3个方案。现根据预测结果,对九十年代广东人口发展几个方面的情况简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 继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后,国家统计局又组织了1987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称小普查)。两次调查的问卷上,都列入了有关死亡人口的项目。1982年人口普查资料公布后,中国人民大学人口所信息处理室计算了全国及各省1981年生命表,发表在《人口研究》1987年1—4期。1988年,国家统计局公布了1987年1%抽样调查结果,包括了1987年年中分年龄人口数和1987年上半年分年龄死亡人口数。根据这些资料,我们可以估计出1987年全国生命表。然后,将1981年和1987年生命表加以对比,分析出我国自1981年至1987年间人口死亡水平从死亡模式的发展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7.
当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性别比均在100以下,女性多于男性。中国第一、二、三次人口普查资料表明,我国大陆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性别比分别为81.75,75.50,86.75。1987年抽样调查为89.20。表明了与世界相同的表现。根据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1982年人口普查资料,我们发现中国老年人口性别比的一个客观规律:在横穿中国大陆的北纬40度线以北的省、自治区老年人口性别比均在100以上;临近该线的省在100左右;该线以南的省、直辖市、自治区均在100以下;沿海省分,从广东到辽宁,基本上形成了阶梯型增高趋势。总的看来,中国老年人口性别比呈现了南低北高的规律性特征(图1)。参照1987年1%人口抽查时的数字大体相同,趋势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8.
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根据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1990年中国大陆人口(因中国的台湾、香港、澳门等人口变动的成因与大陆还有所不同,故本文仅以大陆人口与印度人口进行比较)为11.3亿;而1991年印度人口普查时总人口为8.4亿。  相似文献   

19.
<正> 一、人口普查的意义人口普查是关于人口数量和人口构成资料的基本来源,人口调查的结果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和科学意义。列宁曾经指出:《人口调查资料对共和国来说,无论是生产计划组织,或是苏维埃政权都是必须的”。在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里,完整而准确的人口情报,为全面管理社会生活提供了重要的原始资料。  相似文献   

20.
人口城镇化对我国人口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引言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我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20.8%,大大低于世界城镇人口平均比例(1982年,37%;1985年,41%),也大大低于除中国以外的其他发展中国家城镇人口的平均比例(1982年,32%;1985年,36%)。随着近几年城乡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城镇人口比例正在很快增长。据1987年全国1%城镇人口抽样调查,我国城镇人口比例已上升到36.9%,而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手工汇总公报公布的我国(包括设区的市的区人口,不设区的市的街道人口与所辖镇的居委会人口以及县辖镇的居委会人口)的市镇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为26.2%。我们认为,我国的比较确切的城镇人口比例当在两者之间。因为前者完全按行政区划而把市镇郊区一部分农业人口人为地划分为城镇人口,而后者又没有包括居住在城郊甚至城区的长期从事非农业劳动,但未转非农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