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的资料对浙江省迁入人口的现状与特征的分析表明:近年来,浙江省迁入人口的规模大幅增加,已由"四普"时的人口净迁出区转变为人口净迁入区,尤以省外迁入增长最快;迁入人口主体是青壮年,且年青女性占绝对优势;主要集聚在温州、杭州和宁波三地,且以城镇为主;迁移原因主要是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同时也受距离等因素的影响;受教育程度以初中为主,从事的产业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其次是第三产业.  相似文献   

2.
<正> 山东人口迁移在我国人口迁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山东城镇化的发展也有其重要特色.本文仅就体现山东人口迁移和城镇化发展趋势的最主要的特点略作分析.一、省际间人口迁移流向由净迁出向净迁入的根本转折在公元三世纪、十世纪、十三世纪,黄河中下游地区人口曾三次大规模地南迁,山东芫南迁的主要地区之一.公元十七世纪以后,黄河下游地区人口大量迁往我国东北地区谋生,这次移民的主体是山东的贫  相似文献   

3.
1928-1936年间汉口人口经历了三个重要转变:一是人口总量发展速度经历了一个由快变慢的过程;二是由死亡数大于出生数转变为出生数大于死亡数的过程;三是由迁入数大于迁出数转变为迁出数大于迁入数的过程.在此三个转变中,汉口城市人口增长最快的一年是1930年,人口流动最为频繁的一年是1932年.纵观这一时期汉口人口数量之变化,其自然增长对城市人口总量增长贡献极小;而这一时期迁入数与迁出数差值之变化趋势,与同一时期人口总量变化趋势一致.也就是说,外来人口的涌入或迁出,是导致这一时期汉口人口变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分析了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甘肃省迁移人口特征.这些特征主要表现在一、现住地为甘肃本省的迁移人口中,出生地在全国各省、自治区都有,数量相差较大,且以本省及西北其余省份居多;二、按迁出地类型分析,乡村人口规模大于城市人口规模;三、我省迁出人口主要流向西北其余省份,尤其新疆为我省人口首选迁往地;四、迁入本省和本省外迁人口的文化程度大体相当;五、迁移人口职业分布中,来自农业的人口较多.  相似文献   

5.
东汉时期,官吏、军队等阶层的迁入、迁出使首都洛阳人口处在动态变化之中。皇室宗族、宫廷服务人员等构成东汉洛阳居住人口。根据文献记载分析,东汉洛阳地区人口约为50万。  相似文献   

6.
罗福惠 《中州学刊》2007,(4):170-173
从东汉末到元末,河南主要因战乱而迁出人口,但同时亦因地处京畿而迁入人口。在近代因城市化而产生的人口迁移大潮中,河南对外人口迁移并不显著,这应该是河南人口尤其是农业人口众多的历史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在全国大陆的各省市自治区中,新疆人口的机械增长速度仪次于黑龙江省。根据统计资料估计,从1949年到1984年,新疆共净迁入人口305万人,约占新疆总人口数的1/4。新疆人口迁入的过程大致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1949—1953年,新疆人口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青岛市一直保持着人口净迁入的态势,人口净迁移率不但很高,而且一直在快速递增.同时,通过实证分析可知,青岛市的人均产出与人口净迁移之间存在很高的正相关性,净迁移人口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影响.据此可以判定:随着青岛市经济的高速持续增长,同时随着户籍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可以预计在今后较长的一个时期内,青岛还会继续保持较高的人口净迁入,并由此对经济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对兰西格经济区发展基础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兰西格经济区在未来十年的功能定位是:国家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点集聚区和引领区,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先导区,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示范区和全国重要的特色经济带.这为兰西格经济区今后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0.
抗战时期的人口内迁是中国现代史上最大的一次人口内迁运动,至少超过一千万的沿海人口为躲避战乱纷纷迁入西部大后方。大量人口内迁,有力地推动了西南大后方城市化、教育现代化和社会习俗现代化。抗战时期西南地区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其动力因素主要来自于外部。抗战时期西部现代化属于中国的“后发外生型”现代化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