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地区级建制主要有四种类型:地区、盟、地级市和自治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我国实行省、县、乡三级行政区划体系,即“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省、自治区分为县、自治县、市;县、自治县分为乡、自治乡、镇”。本文指出通过地市合并、地改市等方式,将县划归地级市管辖,取代地区行政公署管县是当前地级机构改革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我国推行“省管县”体制的理论基础、现实可行性及可能衍生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应通过改革省级行政区划,依法明确省、市、县的职责权限,继续完善“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适当维护地级市的利益等对策完善“省管县”体制管理。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当前“省直管县”体制改革背景下,地方政权建设法治化有三个重要问题,即省、市、县三级地方政权的法律定位、地方政权的合理界分,以及实现地方政权及建置的法治化。为促使“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的成功,地方政权应当实现以下三个方面的改革:一是实现市县分治,且市应当对县的经济发展起到带动和协调作用;二是需要将地级市的权力进行合理下放;三是需要通过修宪和制定《行政区划法》等方式,实现地方政权尤其是地级市政权及其建置的法治化。  相似文献   

4.
目前,市管县体制存在着市县矛盾加剧、制约县域经济发展、增加行政成本、影响行政效能等主要问题,推行省直管县是克服市管县体制弊端的改革方向。市管县体制改革总的方向是省直管县,城乡分治,实现市县在法律关系上平等,不再具有行政隶属关系,地级市集中精力治理城区,县专心致志治理乡村。改革总体上可以分三步走:第一步,深化扩权强县改革。在全面推行省管县财政体制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县级政府的经济社会管理权。第二步,稳妥推进省直管县。在条件成熟的地方,由财政意义上的省管县到行政意义上的省管县,实行市县分治,并相应调整行政区划。第三步,完成地级市改革。重新定位地级市的角色,适当合并地级市,并优化其组织机构。  相似文献   

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搞好乡镇行政体制改革,降低行政成本。只有在认真总结我国乡镇行政区划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才能找到乡镇行政区划的改革路径。一、我国乡镇行政区划的历史变迁过程我国在县级政区之下设立乡镇管理层次,最早是从先秦时代开始的。在先秦时代的周朝时期,乡的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六次较大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解决了大量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性问题,推动了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省直管县"体制下干部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涉及到行政权力关系的调整和组织结构的变动,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改革必须要同县级党委政府行政体制改革一起统筹规划部署,整体协调推进,注重顶层设计、完善相关法律政策。该文认为要从继续深化"扩权强县"改革,稳步推进"省直管县"改革和全面启动地级市改革入手,创新"省直管县"体制下干部人事管理制度创新路向,建立县党政主要领导由省委直接管理,职级探索设为副厅级,其他县委常委由省委委托省委组织部直接管理的"省直管县"干部人事管理制度,建立"省直管县"县委常委会领导下的干部公开竞争制度,通过加大干部交流,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健全民主监督机制推进"省直管县"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配套性、实效性,确保"省直管县"体制下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正新型城镇化将是中国相当长时期推进的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国家战略,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有关"优化行政区划"、"完善设市标准"、"有序改市"的精神为指导思想和依据,研究和探索中国特色、与新型城镇化相适应的城市政区制度是一个重要而迫切的命题。本文以逐步实现中国设市制度的科学化、标准化、有序化为目标,提出了建制市多模式发展和从"撤县设市"→"撤镇设市"→"县下辖市"的渐  相似文献   

8.
建国以来,中国行政区划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在研究的整体理论层次、学科定位等方面还存在较大的不足.而研究中凸显的经济色彩,则表现出明显的导向偏差.行政区划与政府职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行政区划服从、服务于政府的职能定位.当代中国行政区划研究应该遵循"控制一服务"的基本导向:对于省级政区的调整,应主要从适度发挥行政区划的控制机能、维护中央权威的角度加以审视;对于省级以下政区的调整,则应更多地从统筹公共服务和降低施政成本的视角进行评判.  相似文献   

9.
推进省直管县体制改革和建立与行政区划适当分离的司法管辖制度,是中央做出的两项重大决策,二者既有内在联系也有不同的价值定位。当前,囿于法律规范自身的稳定性和滞后性,司法管辖制度改革落后于省直管县体制改革进程,一定程度上成为制约省直管县体制改革深入开展的瓶颈。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决定》和《人民法院四五改革纲要(2014—2018)》为指针,建立与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相适应的司法管辖制度,既是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基于县制保护的“撤县设市”方案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祖琦 《江汉论坛》2014,(3):24-28
正一、问题的缘起县级政区是中国历史上变动幅度最小、数量最为稳定的行政区划单元,它经历了两千多年时间,呈现一种超稳定状态,其数量基本上是在2000个上下浮动,始终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①。不过,在20世纪80、90年代的10多年时间里,我国开始了大规模的"设市"热潮。有数据显示,在1983-1994年短短12年时间里,撤县设市数量累计352个,年均设市数量高达29个②。应当承认,这一时期的撤县设市体制在一定程度上顺应、助推了我国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历史潮流  相似文献   

11.
位居我国政府架构中第三层级的地级市,由于经济上市县争利,行政管理上削弱了县级自主权,又限于自身的经济实力,导致调节城乡关系乏力,其地位和功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质疑.取消地级管理层,最终实行省直接管理县体制是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方向,但目前其条件还不成熟.现阶段,我国市(地)级政权体制改革应走"弱市"之路,而且要积极创造条件,为全面推行"省管县"体制做准备.  相似文献   

12.
调整和改进我国省以下财政体制对于实现"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增强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能力"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的两种路径选择:一是统一体制形式;二是统一体制效果。深化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的对策与建议:统一调整和划分地方部分支出责任;加快推进财政管理层级简化改革;统一调整和划分地方部分收入归属;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机制;推动省以下转移支付制度改革;构建县级最低支出保障机制等。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项重大的行政体制改革,"省直管县"通过弱化地级市对县级政府的行政约束,扩大县级政府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提升县级政府的自我运作空间,催生了新型委托—代理关系和新型行政架构的形成,推动了基于府际信任的府际合作。然而,受结构惯习与非正式制度安排的影响,嵌入到既定行政结构中的制度设计和新型委托—代理模式难以绕过省县场域中固有的庇护关系,"省直管县"下的府际博弈磨损了制度改革的溢出效应。如何在"省直管县"的制度框架下,开展基于府际信任的府际关系重构,建设高效、廉洁的新型服务型政府,是基层治理创新的一个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14.
按照管辖范围,国家行政管理区分为中央和地方两个级别.在我国,地方行政管理又分为省、县、乡三个层次.县级处于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当前,县级行政面临着改革的新形势,为了搞好县政改革,应该加强“县政学”的研究,探索县政改革的理论依据.本文就建立“县政学”的有关问题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15.
"省管县"财政体制主要受各级政府的财政实力、地方政府辖区的最优规模以及管理幅度和管理难度这三个因素的影响.根据广西区、市、县三级政府财政经济状况,广西可有针对性地推行"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对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中心城市辐射能力比较强的城市继续实施"市管县";对经济强县和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的市所管辖的县实行"省管县";其他的县,让市、县自主协商确定财政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6.
政治体制改革,已走过30年的历程。应该说30年来的政治体制改革,取得了很大成效。县级政治体制改革作为地方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部分,体现了政治体制改革的战略意义。开展县级政治体制改革,可以更好地贯彻改革的渐进主义策略,走渐进发展的道路;能够保证中央和省、市级政权组织对县级政治体制改革能够进行有力的领导;构成地方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将产生整体性、全局性的政治效益;向下延伸到乡镇,对于衔接已经进行了20多年村民委员会的民主政治实践,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加快贵州新型工业化的基本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进入"十二五"规划时期的新形势下,贵州省需要认真研究探讨"政府主导、加大投资、吸引人才、拓展市场"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必须明确认识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快发展新型工业化.各级政府都要以市场主体的角色出现,规范地承担起各级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责和工业化主导任务.在政府的主导下,通过创办公营企业,切实地加大投资的力度,有效地连接国内国际资本市场;采取多种渠道和变通措施,积极地吸引优秀的人才到贵州共谋发展大业;面向省内外市场科学地调整经济结构和拓展市场;要以城镇化取代城市化去实现贵州的新型工业化.为此,在十二五规划期间,贵州省应有更大的动作.建议将现在铜仁地区的玉屏县改为地级市归属省直管,按照统一的规划,建成一个贵州更加开放的东大门;建议将贵州各个专州的有条件的县尽快实现县改市,以此更合理地布局贵州的中小城市;建议更进一步地扩大省会贵阳市的市区规模,将其规划建成名副其实的现代化大城市,更好地发挥贵阳市在全省的中心城市的经济辐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省制问题是一个贯穿了我国20世纪的重大政治命题.我们必须客观地看待历史,必须根据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必须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对我国20世纪省制改革进行客观审视.由于区域经济一体化要求扩大行政区域的范围与区域政治民主化要求划小省区之间客观上存在着深刻矛盾,因此,"减少层次"在某些层面上已有所实施,但"省区划小"的共识近期将难以实施.从世界城市化发展方向来看,城市型政区的不断完善和改革应是我国相当长时期政区建制改革的基本方向与突破口.  相似文献   

19.
最近,湖北省体制改革办公室,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和石首县联合组织讨论会,就县级经济改革中出现的一系列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讨论。下面是讨论问题的综述。一、县级经济及其综合改革的必要性1.县级经济的定义主要有四种观点:①县级经济是县作为一级地方政权机构所具有的经济职能。②县级经济即县城经济。③县级经济是以县城为中心、以集镇为纽带、以广大家庭经济为基础的经济网络,④“县级经济”这个概念不确切,应由含义较为明确、科学的“县经济”概念代替;县经济就其主要内涵来说,应属农村经济。2.县级经济综合改革的必要性,大家认为:我国农村经济已经进入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较大规模的商品经济转化的新的历史时期。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获得了巨大成功,但也遇到一系列问题,包括流  相似文献   

20.
陈熙 《南方论刊》2013,(5):52-55
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福建光泽县和江苏赣榆县都曾经历了被划归他省,后又回隶本省的过程。光泽从福建划归江西,是国民党出于围剿中共苏区的政治需要而进行的政区调整;而赣榆从江苏划归山东,则是在中国共产党主导下,为了夺取政权、巩固解放区而采取的政治措施。本文通过分析两县的归属变动过程,展示了政治需要与沿革传统、行政管理需要等其他要素之间的在政区变动上的角力过程。在特定时期,政治上的需要会压倒一切,成为影响行政区划变迁的决定因素;而当政治需要逐渐褪去后,沿革传统、行政管理上的便捷等其他因素又重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