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提高英语交际能力是社会对英语人才的要求.大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加强语篇衔接性是研究交际能力的主要内容之一.语篇组织成分之间语义关系的建立需要通过衔接手段来实现.从语义关联方式来看,衔接手段可分为衔接类(指称衔接、结构衔接、词汇衔接)和连接类(显性连接和隐性连接).从形式特征来看,指称衔接、结构衔接、以及显性连接更具标记性.本文从这几方面讨论语篇衔接在英语交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Martin的语篇语义学思想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章介绍Martin(1992)的语篇语义学思想。文章首先简单介绍了Martin的学术背景。然后从“语篇语义学”这个术语的含义讲起,讲到了Martin为什么提出这种理论,即关于三层分节的思想。接着讨论了语篇结构与语法结构的异同,特别是详细介绍了协商、识别、连接、概念这四个语篇系统的主要内容。最后讨论了语篇系统与词汇语法之间的互动,以及语境、语类、意识形态等概念。   相似文献   

3.
术语"语类"不管是在教育语言学的研究还是在教育学中都占据了核心地位。作为一个元语言术语,语类常用来描述研究者、教师和学生的所做、所说以及所写;语类也是我们制定课程和教学大纲时遵循的组织原则;它不仅在学科差异性分析中发挥作用,而且在其他方面也发挥一定的作用。所以"语类"确实是一个常用的术语。然而,Yunick[1]认为,"随着这个术语的普及,我们需要继续研究,进行批判性和道德性的评价,当然也有必要与理论继续对话。"在文章中,我们从Yunick所提出的挑战的一个方面入手,批判性地评价了语类在两种不同理论取向之下语篇分析中的意义。文章主要探讨了在不同理论的语境中语类具有不同的意义是否关系重大的问题。本项研究侧重研究语类定义的差异性,以及语类在研究和教学方面的解释性潜力。  相似文献   

4.
现代生态学这门学科研究人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研究人类和自然两者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过程。研究生态学已成为当下的热点,外语界学者们众多的生态学术论文和专著不断诞生,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如生态语言学、翻译生态学、生态翻译学等等。但到目前为止,还少有人涉及自然人文景观话语与语类翻译的问题。文章运用语类理论着重探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语类的同质性与自然人文景观话语翻译问题;二是语类的特点与自然人文景观话语文化翻译问题,以期说明复合型语篇中不同的子类篇应该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和策略,同时说明自然人文景观文化翻译的策略和技巧。   相似文献   

5.
学术期刊论文摘要受到期刊规范性制约,但跨文化特征、学科差异和研究领域会影响作者对语篇修辞手段的选择。对国内外120篇语言学学术期刊英文摘要的语类结构和情态策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国内外学术期刊论文英文摘要语类结构潜势存在跨文化差异,国外期刊基本遵守 IPMFC 模式,国内摘要语步数量较少,常做减法,但存在共核语步,国内作者语类功能标记意识较薄弱;在认知情态词汇使用频率、分布、高频词(情态助词和认知词汇动词)等方面二者具有一定相似性,无人称情态策略更受重视,其中,被动句使用最多,其次是抽象修辞词和形式主语结构,但国内学者情态意识更趋两极化。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学术期刊英文摘要语篇的语用目标及其语类限制,对判断并指导此类语篇写作的得体性及准确性从而融入国际学术社团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理工科院校研究生英语学术写作能力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体裁分析理论框架下,从交际意图和修辞目的的角度,探索理工科院校研究生英语学术写作能力构建.以理工科国际学术期刊论文为研究对象,利用Swales的CRS(create a research space)语轮-语步研究方法,对理工科英语学术论文引言部分进行分析.建立语篇图式结构,揭示语篇图示结构的学科特征,归纳微观语体特征,确立学科语篇写作范式和写作步骤,为英语学术写作能力构建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7.
语篇是人们用于表达思想,抒发情感,进行文化交流的主要形式和手段。汉英两个民族两种语言在诗歌翻译中对语篇的应用体现出各自不同的思维习惯,而两种语言语篇结构的差异性更是对汉诗英译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因此如何消除因语篇结构的差异性而给诗歌翻译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我们研究和探讨的意义所在,即如何最大限度地保留汉诗的含蓄美,如何在译文中保持原有诗歌的节奏和意境等。  相似文献   

8.
研究以1 000多篇英文论文的小型语料库为基本语料,试图将修辞结构理论、体裁分析理论与语言语块理论整合为一体,对学术语类语篇的模块标注进行研究。研究试图探讨如何融合3个主要理论,即以修辞结构理论为主线,如何整合修辞结构理论、体裁分析理论与语言语块理论来指导语篇模块标注,同时在理论上进行了可行性论证。  相似文献   

9.
ESP是以特定学习者的特定交际需求为指向的一种教学路径。从语言分析角度看,ESP重在探究不同专业话语社团语言运用的特定性。语类理论重在辨析不同语类语篇的交际目的以及与此相关的结构和语言体现特点,这与ESP的特定性直接相关。近年来,ESP领域中语类分析有三个研究焦点:语类的整体结构与语言特点;语类资源、功能多样性及文化语境;语类集、篇际互文性与批评语类分析。语类分析并非仅仅局限于对语篇的语步结构分析,当前ESP的语类分析已是一种跨学科、多维度、多视角、带有批评性的研究;语类的观念和语类分析为ESP理论建构和教学实践提供了强有力的实证理据。  相似文献   

10.
随着系统语言学日益关注语境如何塑造各类交际活动的语言模式,语类概念越来越成为研究的热点,Toolan称之为社会语言学的语类转向。回顾语类研究的传统,在系统功能语法框架下讨论故事语类中叙事次语类与社会文化语境的互相建构,指出叙事语篇的语类结构,特别是韵律式地分布其间的评价部分为解读意义、进而进行批评性分析提供了一把钥匙。系统语言学研究叙事结构时,关注语言模式的情景性和文化嵌入,这一视角很有启发意义,但语境是生动的、活泼的,我们不应把充满互动的生活机械地分割成若干语类。要真正反映语言与社会文化语境之间的动态关系,还需进一步理清语篇建构的内在张力与外在制约。  相似文献   

11.
应用系统功能语言学家Hasan提出的语类结构潜势理论,归纳出意境诗的语类结构潜势,旨在有效描写该语类的结构特点.语类结构潜势理论认为,主要语篇(必要成分)是语类的核心语义成分,是确定语类归属的唯一标准.在对意境诗的语类结构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以下结论:物境诗的主要语篇是美,情境诗的主要语篇是情,理境诗的主要语篇是理,这就从根本上解释了意境诗的语类差异.主要语篇作为语义表达形式和内容的结合体,当它直接映射语类特点时,语类和语域之间是一致的;相反就是非一致的,即马丁所称语境隐喻或虚假语类.  相似文献   

12.
概念,概念彼此之间关系是语篇要表达的基本内容,语篇概念的内容及表现形态决定语篇结构模式。语篇词汇的组合或聚合关系,在语义层面上是上义词与下义词的关系;在逻辑思维上却是概念的种类或属类关系。语篇概念因此具有语篇的结构功能,语篇研究的本质其实是研究概念、概念类型和概念运行规律的结构功能,这就有利于开拓语篇研究视野,形成运用概念的语篇功能进行翻译的实用策略。  相似文献   

13.
文献综述(LR)主要是详述所研究主题相关的前期成果,通过批判性评价前人研究找出"研究空白",建立自己和整个学术社团的联系,由此构建自己的"研究空间"。该语类在学位论文中必不可少。本文对照Kwan(2006)LR的语类研究,对我国应用语言学20篇博士学位论文LR包含的语步及策略的语类结构和配置模式作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学位论文的LR基本符合Kwan的修辞结构模式,我国学者对于国际学术社团通行的行文惯例掌握较好,不仅表现在LR开头、正文和结尾结构的完整性上,也表现在各语步/策略的分布频率上。但是中西学者在语步/策略配置模式中存在着差异,了解这些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融入国际学术社团。  相似文献   

14.
以语类和语域理论为基础,采用课堂听课观察的实证研究方法,对大学英语语篇教学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大学英语教学主要在语言形式层面上处理教授内容,没有把语类和语域特征融入课堂教学。在语篇学习中,语篇是在语言形式层面上而不是从语言功能的角度得以处理,教师对语言功能的迷糊理解影响了学生语言得体性的获得,也影响了得体的语言交际能力的养成。  相似文献   

15.
语篇分析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为第二语言教学特别是听力教学开辟了新的视点.语篇分析中的衔接、连贯等理论对学生听力理解能力和交际能力的提高尤为重要.作者从短文类听力语篇特点出发,将语篇分析法应用于英语听力短文类语篇教学,实践说明,语篇分析能够弥补传统教学中的不足,是一种提高教学质量与课堂效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结合定性和定量的研究方法,依据语境配置概念,从概念、人际和语篇意义方面,对标题语类的概念意义、性质词汇的分类、结构类型、信息结构,及其语言体现形式做了统计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建构了英语学术语篇标题的语类结构潜势,包括语类概念意义和科学与客观的人际意义的体现模式,和主题-细节(Theme-Details)的信息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17.
作为学术推介的重要方式之一和独特的语类,专著描述既要突出学术性又要考虑社会效益,故在给读者提供相关信息的同时还要进行恰当的评价,从而确保专著在相关领域占一席之地。通过对牛津大学出版社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官网英汉应用语言学专著描述语篇的语类结构和词汇语法特征进行考察和对比研究,指出在英汉语篇的过程类型以及主位结构等体现评价意义的词汇语法选择中呈现出不同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8.
语篇隐喻是由单位隐喻、结构隐喻和系统隐喻构成。语篇隐喻可以在上述三个层次得以实现。语篇隐喻机制包括两类,一种是“相似性”,即在人们的认知框架内,本体、喻体之间具有某种相同之处,这又可以分为“同形”“同构”“同态”三类;一种是“差异性”,即在人们的认知框架内,凭借表达、内容差异实现隐喻功能。复杂语篇的隐喻分析程序包括结构主义、解构主义与重构主义方法的综合动用。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以英汉经济语篇为研究对象,基于自建语料库、运用共时对比、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总结归纳共享的隐喻模式,分析隐喻对理解抽象经济概念的作用,挖掘两种语篇中隐喻异同的深层次文化根源。研究表明,概念隐喻普遍存在于两种语篇中,相似和相异的的隐喻模式分别体现了人类思维的共性和差异性。这种思维共性和差异性的深层次根源分别在于文化的趋同性和差异性。研究结果对英、汉经济语篇的学习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学习者如能在学习经济语篇时有意识地运用隐喻思维,将零散的语言现象通过隐喻组织起来,形成语义网络,找出规律性,可以从宏观和整体上很好地把握语篇的脉络,更好地理解隐喻的意义,深入地了解某一时期的经济、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20.
公安微博新文体是公安机关或民警为了提高公安工作效率,建立良性的网络警民关系,在借鉴或效仿各类网络新文体的基础上而特别设计的微博博文。在对语篇构式语法以及语篇构式压制进行介绍的同时,试用语篇构式理论的压制观,从混合语类式语篇构式压制和语篇构式结构对语篇内容的压制两方面对公安微博新文体进行解释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公安微博新文体内部的语篇压制机制是促成网友接受该类语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