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软资源视角下的产业集群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软资源的提出克服了早期把资源型产业集群事实上限定为自然资源型产业集群的局限性,能够更好地提升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在软资源视角下,应以转变经营管理模式、注重软资源的开发和软硬资源的集成、构建集群内部软资源共享平台和借助知识溢出的外部乘数效应等对策,提升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2.
系统经济学研究:经济系统的定义与类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系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经济系统。经济系统是指由经济元(硬部)和它们之间的关系(软部)共同构成的有机整体。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把经济系统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按照经济系统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可以把经济系统划分为孤立系统、封闭系统与开放系统。孤立系统与环境既没有硬资源交换、也没有软资源交换;封闭系统与环境只有软资源交换;开放系统与环境既有硬资源交换也有软资源交换。本文最后给出了经济系统类型划分的一般方法:(f,θ,D)分类相对性准则。  相似文献   

3.
农村中小企业的企业规范文化软资源不足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表现为:管理制度存在缺陷,制定和执行制度时随意性大;知行分离,亲情文化畸重;诚信意识淡薄;生搬硬套企业文化。农村中小企业规范文化软资源开发迫在眉睫,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以解决:完善企业制度,抓好企业制度文化建设;加强诚信制度建设;企业规范文化建设特色化。  相似文献   

4.
电力科研企业作为"三集五大"体系下电网技术支撑和技术保障单位,在全力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促进网源协调发展的同时,应主动适应电网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积极探索新教育培训管理模式,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与智力保障。目前,大多数电力科研企业教育培训工作忽略了企业软资源的应用,导致员工无法获得充足的隐性知识。本文创造性地提出电力科研企业构建教育培训"软资源"平台这一概念,为电力科研企业教育培训工作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重塑政府形象:理念 动因 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的急剧转型、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给新时期的政府运作带来巨大的挑战。政府形象作为政府行政软资源,也受到公众越来越多的关注。为此,从政府转变维度出发,围绕转型期的政治、经济、公众意识等方面对当前的政府形象建设做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6.
文言和文言文是汉语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发展史中宝贵的软资源。应当高度重视文言和文言文的文化传播功能,做好文言资源的开发、继承和保护工作,使现代汉语学习、现代语文教育从继承和复兴民族精神文化的高度认识文言资源。  相似文献   

7.
高校实验教学信息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高校实验教学的现状,概括高校实验教学信息化的要求,指出信息化是高校实验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进而提出健全教学信息化的推动和激励机制、加强信息化硬环境和软资源的建设与利用、加强实验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等对策。结合《信号与系统》实验教学的信息化改革研究和实践提出实现高校信息化实验教学的一般途径。  相似文献   

8.
海外汉语热已持续升温,势不可挡,但热中有忧,理应冷静面对。中国语言文化传播应具有全球视野、开放创新理念和守土有责的意识,在传播理念方面,实现由"以我为主"向"主体间性"传播原则的转化;在传播内容方面,实现由中华传统文化传播向中华现代文明传播的转化;在传播方式方面,实现汉语由语言教学向语言与文化教学结合的转变;在传播取向方面,实现由强势话语传播为主向柔性话语传播为主的转化;在传播路径方面,实现由单一平台传播向立体化传播的转化;在传播层次方面,实现由文化软资源向文化软实力的转化。  相似文献   

9.
旅游的发展与竞争已经进入到一个"拼文化"的时期,广州周边省区的旅游文化特色基本已形成"绿、红、蓝、金"四大特色板块格局,而广州旅游文化相形之下则缺乏"艳丽鲜明"的特色.其原因既有客观的"晕轮效应"和"调色板效应",也有主观的精品意识缺乏等影响因素.广州旅游文化要想在泛珠三角旅游竞争中赢得市场,首先要确立都市旅游商业文化的地位和形象,其次要打造n张特色文化金名片.在攻略方针上,则要从文化软资源、软环境方面下工夫;要利用好泛珠三角的联动效应,还要做好欧洲市场的文章.  相似文献   

10.
知识共享是知识价值最大化的一条有效途径,通过知识共享能有效实现知识创新和知识价值增殖。通过界定农业知识共享的内涵,在传统价值观、自我安全感、农户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现有软硬件资源等方面分析了农业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激励农业知识共享的四大对策:营造良好的农业知识共享环境和氛围,定期或不定期举办相关讲座、适时进行有关农业技术培训,积极开展农业知识共享的软资源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村通信设备与设施建设。同时提出建立薪酬和精神激励机制,树立典型、建立榜样激励机制,建立和完善乡土文化舆论激励机制以及从技术层面确保农业知识共享的顺利进行等农业知识共享的激励执行机制措施。  相似文献   

11.
重视基于交通运输资源的运输经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交通运输资源是从事运输活动的条件和手段,包括固定交通资源和可移动交通资源这两类硬资源,以及由运输系统中的人力、信息、组织与管理制度等构成的软资源。交通区位是交通行为与交通资源的聚集地。交通规划的目的,应该是在约束条件下通过交通建设实现交通资源在物性、空间和时间上的耦合效应,以满足规划主体在政治、经济、国防、社会及环境的需要。交通运输资源的数量与质量,以及其形成与使用的效率,不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运输业的规模和效率,也决定着整个社会经济体系的运转状态,因此必须提高交通资源的形成和使用效率。对交通运输资源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对运输经济学科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重视基于交通运输资源的运输经济分析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交通运输资源是从事运输活动的条件和手段,包括固定交通资源和可移动交通资源这两类硬资源,以及由运输系统中的人力、信息、组织与管理制度等构成的软资源.交通区位是交通行为与交通资源的聚集地.交通规划的目的,应该是在约束条件下通过交通建设实现交通资源在物性、空间和时间上的耦合效应,以满足规划主体在政治、经济、国防、社会及环境的需要.交通运输资源的数量与质量,以及其形成与使用的效率,不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运输业的规模和效率,也决定着整个社会经济体系的运转状态,因此必须提高交通资源的形成和使用效率.对交通运输资源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对运输经济学科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韩国知名政治学者李根在借鉴、吸收约瑟夫·奈的软实力理论和罗伯特·普特南的“双层博弈”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新的软实力分析框架,对“软实力”概念进行了自己的定义与分类。在此基础上,他又提出五类软实力策略,以及所谓“软实力协同效应和软实力两难困境”概念,又在聚焦软实力政策价值的前提下运用他的软实力理论框架对诸多现实案例进行了分析,构建了软资源、软实力、软实力政策目标间的逻辑联系,并为非主导国家研究和发展软实力提供了新的视角。虽然其理论对中国学者拓展文化软实力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其对于软实力的概念界定、理论阐述、案例分析等存在前后矛盾、认识局限、观点偏颇等问题,中国学者应该辩证看待。   相似文献   

14.
中国交通运输的阶段性迈进支撑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在进入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回答在新时代怎样建设交通强国这一关键问题,为交通体制规划与创新提供理论的引领与支持,解决政府、企业在交通决策方面遇到的现实问题。基于文献研究法和FSO三维综合交通运输理论,回顾了生态综合交通体系的理论发展,总结了1949年以来综合交通体系的发展改革历程,提出了综合交通体系的阶段论,构建了生态综合交通体系的理论框架。研究认为,生态综合交通体系是综合交通发展的高级阶段,其理论内涵是从功能、结构和运作3个维度符合社会经济协调和友好发展要求的交通体系;构建生态综合交通体系,需要贯彻绿色技术创新与绿色管理创新,掌握好交通产品创新、交通工艺创新、交通市场创新、交通资源配置创新和交通组织创新,注重交通发展与生态发展的协调性,为交通强国提供绿色驱动力;只有构建生态综合交通体系,推动国际、城际、城市交通的绿色发展,促进交通企业组织、硬资源、软资源的绿色发展,推进规划、映射、弹性机制的绿色发展,才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绿色发展的交通强国。  相似文献   

15.
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目标的实现,以对人的困境的克服或超越为根据。关注人的困境的克服或超越,应当关注导致人的困境的基本因由的探寻。在世界属人的现实性上,人的困境是人自己构成的。立足"人就是人的中介"的视域,人的困境向人的归结,归结向人的中介,社会向度的人的困境归结向社会向度的人的中介。社会向度的人的困境的人的中介归因,展示在"阶级的社会结构"和"社会活动固定化"的二重层面。一方面,"统治"或"压抑"人的"阶级的社会结构",因"分工"而生成。"分工"规定于人的中介的占有。人的中介的占有怎么样,社会的阶级结构层面的人的困境就怎么样。另一方面,"统治"或"压抑"人的"固定化的社会活动",因由于人对人的中介占有的固定化。人的社会活动固定化层面的人的困境,是人对人的中介固定化占有的一种社会表征。  相似文献   

16.
人的本质、人的需要、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是一个有机统一体,构成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完整内容.三者互相作用,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着人的全面发展.其中,人的本质的发展在人的全面发展中起着主导的决定的作用,它规定和制约着人的需要和素质的全面发展的内容和方向,人的需要和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则丰富、体现着人的本质的全面发展和人全面发展的本质.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在90年的奋斗历程中,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观点体系。中国共产党的人的全面发展观的逻辑蕴涵在于:思想解放,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逻辑前提;提升人的综合素质,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内容;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辩证统一,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路径;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论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邵书峰 《南都学坛》2008,28(3):110-114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内涵包含着人的发展的全面性和自由性,是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人的发展的全面性包括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丰富和人的个性的充分发展。人的自由发展就是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基础上的自由个性的发展,就是人的自觉、自愿和自主性。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随着社会形态的更替,人的发展由低级到高级,由片面到全面经历了三种历史形态。即人对人的相互依赖阶段,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阶段和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基础上的自由个性为特征的阶段。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客观趋势。要使人全面而自由地发展,必须具备一定的历史条件。  相似文献   

19.
论马克思的自然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马克思的哲学自然观任何单义的解释,都是在总体上对马克思的哲学自然观的内容实质作了某种片面的不正确的理解。因为,马克思的自然概念是多义性的:本体论维度的“物质的自然”观;认识论维度的“人化的自然”观;价值论维度的“生态的自然”观。马克思的哲学自然观的整体性质,就是“实践的唯物主义”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少年成名、初入官场的苏轼对世事的认识是感性的;直言不讳、旷达率真的苏轼,历经仕途的坎坷、面对变化无常的人生,仍然保持一颗超然自适的心。他的潇洒幽默是可爱的;他的诗词创作是可赞的:他达观的态度、超然的内心、济世安民的情怀是可敬的。他非凡的人生境界对宋以后中国文人的人生态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