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磊 《浙江社会科学》2012,(6):46-49,157
效用和民主的张力与调试贯穿于百年公共行政理论的持续争论之中,争论的核心问题是行政问责制。本文研究了公共行政思想史中行政责任的不同面向以及行政问责制度发展的趋势。研究发现,行政问责既需要来自政府内部的规范控制也需要行政外部民众的监督,并在二者之间保持一个适度的平衡,行政机关对上级政府和人民负不同类型的责任,行政责任正在从对上级政府负责转变到对人民负责,从强调效用最大化的职业责任朝着强调响应民众要求的政治责任的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2.
证明责任是环境行政诉讼中的重要问题.我国行政诉讼法及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规定行政诉讼证明责任由被告行政机关承担,原告只承担初步证明责任和特殊事实的证明责任.行政诉讼法及司法解释确定的证明责任分配规则适用于环境行政诉讼存在问题.环境行政诉讼证明责任分配规则应当与环境行政程序证明责任分配规则大体一致.授益性环境行政行为引起的行政诉讼,实体性事实应当由原告承担证明责任;损益性环境行政行为引起的行政诉讼,实体性事实证明责任应当由被告行政机关承担.  相似文献   

3.
行政伦理以研究行政道德为主要内容,具体是指行政主体通过与行政客体的相互关系,以实现行政价值为目的的一系列行政行为的应然性道德规范和准则。行政伦理与行政道德分属于行政领域的不同研究层面,行政伦理高于行政道德;行政责任是行政学和法学的交叉研究,是一种包括行政责任、政治责任、法律责任和伦理责任的一种广义责任,行政责任伦理是行政责任与行政伦理的共同研究领域;政治伦理是政治学与伦理学的交叉研究,追求政治的正当性和合法性,以解决政治权力中的道德问题为目标,而行政伦理是工具性价值和公共性价值的统一,以实现行政价值为目标。  相似文献   

4.
论行政责任     
责任行政是我国公共行政改革追求的一项重要价值。为此,我们应从行政责任体系的涵义和内容、公共行政实践中行政责任的缺位及其原因、行政责任培育的途径等三个方面对行政责任问题深入认识。  相似文献   

5.
2 0 0 1年国务院发布了《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 ,对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作了规定 ,然而重大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若干理论和实践问题还须探讨 ,尤其在近一两年来重大事故不断发生的情况下更是如此。本文分析了重大事故行政责任的构成要件和法治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认为重大事故行政责任是“责任者”应当承担的责任 ,行政主体承担的应当是连带责任 ,同时善后处理也是重要的责任形式。  相似文献   

6.
行政责任内涵多样化和边界不清是责任追究不到位的因素之一,从责任追究的视角对其进行逆向综合探索较少.理论界对行政责任内涵的阐释主要是源自法学界与行政学界,从各自的学界范畴和视角出发,对行政责任内涵进行不同演绎.不同学科的以自我为中心、为界限的理论阐释,无形中造成行政责任内涵的局限和不足.在法学领域,法律责任的普遍性和差异性导致行政责任与其他责任的混淆与交错,主要表现为:法学界与行政学界的行政责任混淆;法学中行政责任与民事责任的交错.须对行政主体行政责任内涵作进一步澄清与把握.  相似文献   

7.
履行责任是服务型政府的基本要求,责任行政是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是当代中国行政改革的目标模式。我国服务型政府的责任体系由四个维度构成:制度责任是服务型政府的基本责任,行政责任是服务型政府的直接责任,社会责任是服务型政府的具体责任,道德责任是服务型政府的核心责任。四种责任从主观和客观两个层面建构了我国服务型政府的责任体系。  相似文献   

8.
履行责任是服务型政府的基本要求,责任行政是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是当代中国行政改革的目标模式.我国服务型政府的责任体系由四个维度构成:制度责任是服务型政府的基本责任,行政责任是服务型政府的直接责任,社会责任是服务型政府的具体责任,道德责任是服务型政府的核心责任.四种责任从主观和客观两个层面建构了我国服务型政府的责任体系.  相似文献   

9.
王仰光 《兰州学刊》2008,(4):128-130
空头支票本身为有效票据,持票人有权要求签发人承担票据责任,签发人不仅应承担票据责任,还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行政及刑事责任。我国现行的法律规定存在不足,应作出相应的修改。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行政法制化的进程,越来越迫切需要全方位行政工作法制化。内部行政责任理论弥补了原有行政责任的不足,提高了行政法与社会发展的契合度,从而完善了我国行政责任理论。内部行政责任理论不仅填补了原有行政法的空白,而且解决了现有内部行政责任机制运行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论行政指导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行政指导是政府行政管理民主化、法制化的重要方式之一。但是行政指导在我国的实践中存在较多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 ,就要完善关于行政指导的法律法规建设 ,防范行政指导在实践中的异化 ,提高行政指导的透明度 ,把握行政指导行为裁量判断的约束力度 ,建立科学合理的行政指导责任机制 ,完善行政指导的救济途径  相似文献   

12.
福利国家的发展与给付行政的出现为行政契约制度的产生奠定了基础.但行政契约有别于民事合同,无论在契约目的、契约主体、契约内容及责任分配上,行政契约均有其自身的特色.其主要区别表现为:在民事合同中,合同目的是追求私益、合同主体地位平等、在合同内容上当事人事有充分的意思自治、在责任分配上实行平等负担;而在行政契约中,契约目的是追求公益、契约主体地位不对等、契约内容受到过多的立法限制、责任分配上亦通过更多的干涉来均衡双方的利益.  相似文献   

13.
行政补偿性质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行政补偿性质是行政补偿理论中的重要问题之一。通过综合分析国内行政法学界有关行政补偿性质的各种观点 ,我们可以将行政补偿性质界定为 :既是行政主体一种特殊行政责任 ,又是行政主体一种补救性具体行政行为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传统公共行政的责任观的反思尤其是对新公共管理的行政责任观的批评,新公共服务提出了新的行政责任观。新公共服务的行政责任观并没有把行政责任问题简单化地看待,相反,新公共服务承认责任问题的复杂性,认为公共行政官员即便是在涉及复杂价值判断和重叠规范的情况下也应该为了公共利益而竭诚为公民提供服务,这就是新公共服务行政责任观的核心理念。新公共服务的责任观无疑对我国责任政府的构建有着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15.
我国政府公务员行政责任存在较为突出的实现不能、实现错误、实现瑕疵等实现不良问题.以“官本位”为代表的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行政伦理失范、相关的体制不良、行政责任本体制度不健全以及相关的监督与救济制度不完善则是公务员行政责任实现不良的主要成因,应采取相应对策,以切实保障政府公务员行政责任的有效实现.  相似文献   

16.
借鉴我国司法诉讼理论和国外行政程序法中的证明责任制度,行政处罚证明责任的内涵可以概括为收集、审查、判断证据和提供证据认定案件事实或者证明主张的责任,以及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证明责任,致使案件事实不明或者事实错误的法律后果。行政处罚证明责任在我国行政机关和当事人之间依据各自的法则进行分配。  相似文献   

17.
行政法律义务分为积极的行政法律义务和消极的行政法律义务,消极的行政法律义务即为行政法律责任。由于积极的行政法律义务可能具有的多重性及其复杂性,为了更有效地追究行政法律责任,应加强对多重积极行政法律义务的研究。行政法律责任不等同于行政责任,二者也不存在包含与被包含关系。行政责任是积极的行政义务,当这种义务是法律义务时,其消极的行政义务即为行政法律责任。在法制不健全的情况下,研究作为非法律义务的行政责任不履行所应承担的消极行政义务具有非常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由于其的自身特殊性、重要性和政府职能特征决定了农民工养老保险是一个亟待未雨绸缪的问题;政府具有构建和完善农民工养老保险体系的意愿、优势和资金,因此完善政府相应行政责任是完善农民工养老保险的关键环节;法律不完善、模式选择不一致和责任缺位是农民工养老保险中的三大行政责任困境;明晰央地间的财政责任,增强服务意识、消除二元制的结构限制,完善法律法规、强化农民工的参保意识,加强普法教育,这是完善农民工养老保险中的行政责任的三个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9.
刘凯峰 《理论界》2010,(4):16-17
2008年,由于不断发生伤害公共利益的事件,从三鹿奶粉事件到山西襄汾尾矿库溃坝,再到深圳龙岗区大火和登封市煤与瓦斯爆炸事故,一大批官员被追究责任不作为或不恰当作为,从中央到地方,高到部级,低到县处级;或引咎辞职,或遭免职;涉及到几十名官员,出现了一个问责高峰,2008年也因此被称作"行政问责年"。本文通过论述行政问责制的概念内涵和制度的建构,针对我国行政问责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PPP经营模式由于私方主体的介入,给政府公共服务带来了这样或那样的潜在风险,如公共服务质量递减、公共职能改换、治理秩序阻滞、投入主体收入递减等。为了保障社会治理正当化、公共服务理性化、PPP项目正常化和当事人投入的积极性,必须以法治手段在行政主体和私方主体间合理进行风险分配,包括风险预防的风险分配、风险阻却的风险分配、风险后评估的风险分配、风险承担的风险分配。通过风险分配让私方当事人和行政主体由权利主体转向义务主体,由权力行使转向责任承担。风险分配遵从公权主导原则、公共利益最大化原则、责任自负原则和实际负担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