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光明"意象反复出现,与"黑暗"意象和"死亡"意象相对照,构成了戏剧的深层结构,表达了爱情战胜仇恨和死亡,光明战胜黑暗的内涵,该剧深刻反映了莎士比亚"美在和谐"的伦理道德思想及和谐美的美学创作原则.  相似文献   

2.
蜡烛与教师     
蜡烛,人人都见过,象电灯、油灯一样,它也是专供照明用的物品,越是在黑暗里,它越能发挥作用。是位驱逐黑暗的勇士,发放光明的使者。 正因其如此,也正因其自身的一些特点,蜡烛在社会生活里,在人们的心目中,总是个美好的形象。你看它红则鲜红如朱,白则洁白似玉,一身没有渣滓,没有瑕疵;无论摆在哪里,总是光芒四射,亭亭玉立;它光明、温暖、晶莹、美丽,与黑暗坚决斗  相似文献   

3.
宇宙人犯了熟悉的错误:他们按照单线性的历时的连续性来判断人的存在与虚无。而这就意味着:宇宙人为了使人免受苦难,就不得不使他们失去尘世的幸福。人的存在与虚无的辩证关系包括光明与黑暗、真与伪、美与丑、善与恶的统一。从绝对的角度来看,没有什么东西是可以认识的,没有什么东西是看得见的——甚至光,因为在绝对那里除了虚无的存在和存在的虚无,没有任何东西。佛教徒的涅盘——愿望,宁静!而宇宙人的世界——由于光而看不见的黑暗。只有准备落到人身上的虚无的存在,才能代替永恒的  相似文献   

4.
在光明之下,天空尽情绚烂它如丝般的光泽,世界沁情挥洒它如痴如醉的关艳姿色。光明,它唤醒了沉睡的万物,照亮了黑暗的角落,击退了人们内心的惶恐。在周刚眼中,矿工这一角色承载了“采掘光明”的生命意义。他以为,这是一群在黑暗中努力开采光明的中国工人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5.
如果,把光明行比作战役,那么,这是一场与黑暗抗争的攻坚战。这一次,从黑暗中解救的目标是——马拉维和津巴布韦的612位白内障患者。  相似文献   

6.
列宁说:“在纯粹光明中就象在纯粹黑暗中一样,看不清什么东西。”(《哲学笔记》) 把“写光明为主”曲解为只准写光明,把歌颂光明曲解为粉饰太平,这样的“光明”是虚假的光明,只会使人“看不清什么东西”。诗歌要既歌颂光明,  相似文献   

7.
我叫黑夜,白天是我的孪生兄弟,我们掌握着世界的黑暗与光明。我给人类的印象是悲,是伤,是悲凄的世界,是极端的怂恿者。而白天呢?那是一种相反  相似文献   

8.
姚兴略论     
十六国时期,是我国经济文化中心地区的黄河流域遭受严重破坏的黑暗时期,是充满着战争恐怖的黑暗时期。象石赵的石虎,苻秦的苻生那样的暴君,在十六国的好一些国家里,几乎都代有所出,而且一个比一个暴虐无道,一个比一个荒淫无耻。然而,我们同时也应该看到另一面,即在黑暗中尚有光明,在倒退中尚有进步,在破坏中尚  相似文献   

9.
一在解放战争暴风雨的年代中,我们年轻的报告文学带着前线激动人心的胜利消息和英雄事迹传遍各地,象一道闪电,照亮了战争的道路,鼓舞了人民的信心和勇气,在文坛上放射了异彩。这里特别引起我们注意的是刘白羽同志的创作。刘白羽同志报告文学的创作,开始于抗战初期。《逃出北平》,以一个革命青年的坚强意志和热情报导了惨痛的流亡生活,反映了动荡的时代面貌。到延安之后写的《游  相似文献   

10.
原本一个快乐的新生命,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使她坠入了黑暗与寂寞的深渊。从此,一切事物从她的视觉和听觉中消失了。这场疾病带走了一颗纯洁的心,留下了黑暗与仇恨。这是海伦&#183;凯勒坎坷的一生。在我读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后,我的心受到了极大的撞击。  相似文献   

11.
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高尔基写下的著名散文诗《海燕》发表已经八十年了.一九○一年高尔基在黑暗深重的沙皇俄国,通过《海燕》直接呼唤革命暴风雨的到来,歌颂革命者勇敢无畏的战斗精神.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在《暴风雨之前》一文中,也直接引用了《海燕》的呼唤:"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从此《海燕》成了革命的无产阶级的化身,而高尔基则无愧地被人们誉称为革命暴风雨的"报信者".从一九○一年发表《海燕》起到一九○  相似文献   

12.
古代蒙古人因何以日落之“西方”代表光明与善良 ,而日出之“东方”却代表黑暗与罪恶呢 ?从北方民族空间方位观念的发生、发展和演变来看 ,上述观念当形成于平面四方观念A种类型 ,即以东向者的体位确定四方观念时期。其中的“东方” ,指的不是日出方向 ,而是左方即北方 ;“西方”指的也不是日落方向 ,而是右方即南方。因此 ,让“西方” (南方 )代表光明与善良 ,而“东方” (北方 )代表黑暗与罪恶。  相似文献   

13.
《悲怆奏呜曲》是贝多芬早期创作中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构思雄伟,悲壮激昂。第一乐章是这首奏鸣曲中最为伟大的乐章。其引子部分,表现了沉重的压迫下痛苦的叹惜与呻吟;呈示部的主部主题,反映了挑战命运、搏击黑暗势力的决心,副部主题则活泼而抒情;再现部音乐一往无前、坚定有力;尾声宣告了光明战胜黑暗的胜利。整个乐章充满斗争的力量和热烈的追求,是反抗残酷命运与黑暗势力、追求美好理想和幸福人生的雄伟篇章。  相似文献   

14.
无线电广播一直是进行宣传和鼓动的重要工具,并日渐成为“党和人民的信使与喉舌;传播知识的良师与学校”。如今,则与电视等传播媒介一样,成为整个社会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四十年代,广播开始响起在我国的大学校园内。特别是我们党所领导和直接掌握的广播电台的红色电波穿透黑暗的层云,传播到国统区,在追求真理、向往光明的人们心中久久回荡。北  相似文献   

15.
泥姑娘     
有个手巧的老艺人,捏了个泥故娘。一天夜里,这个泥姑娘活了。老艺人年纪大了,忘了关窗户,把泥姑娘留在桌子上,后来发生了这样的事情。泥姑娘正要跳舞,但是在暴风雨中听到一声微弱的呼喊。借着闪电的光,泥姑娘看见石榴树下有一只小蜜蜂陷在泥潭中爬不起来了。泥姑娘赶快爬出窗口,被一阵透冷的雨点扑面打来,她觉得浑身软绵绵的。这是因为雨水渗进了她的身体,使她不再那么硬朗、结实了。不过她还能支撑着冲进暴风雨中。接着一阵狂风把她刮倒了。她挣扎着爬起来,身上沾满了泥浆。猛烈的雨点把泥浆洗去,然后又把她光润的皮肤冲击得毛毛糙糙的,而…  相似文献   

16.
在光明之下,天空尽情绚烂它如丝般的光泽,世界沁情挥洒它如痴如醉的美艳姿色。光明,它唤醒了沉睡的万物,照亮了黑暗的角落,击退了人们内心的惶恐。在周刚眼中,矿工这一角色承载了"采掘光明"的生命意义。他以为,这是一群在黑暗中努力开采光明的中国工人的典型代表。"矿工"——这一组以男性为主的创作题材,深沉、坚韧、质朴、向上。在周刚传神的水彩笔下,他们的肢体或壮硕或消瘦,他们的神情  相似文献   

17.
门铃和梯子     
《阅读与作文》2009,(4):4-5
假如我又回到了童年,我做事要更有毅力,决不因为事情艰难或者麻烦而撒手不干,我们要光明,就得征服黑暗。毅力在效果上有时能同天才相比。俗话说:“能登上金字塔的生物,只有两种——鹰和蜗牛。”  相似文献   

18.
荞麦     
《阅读与作文》2009,(10):16-18
一阵暴风雨过后,当你经过荞麦地时,你会发现地里一片焦黑,好像一场大火烧过的一样。这时,农民就会说:“这是闪电造成的。”但为什么是闪电造成的呢?我来把麻雀对我说的话告诉你。麻雀是从荞麦地边的一棵老树那里听来的,那棵树现在还在呢。那可是棵值得尊敬的大柳树啊,不过它又老又皱。树中间裂开了缝,青草和荆棘从里面长了出来。  相似文献   

19.
文章对黑暗/夜的概念在中国语境中的演绎进行了调查:首先对黑暗(darkness)和黑夜(night)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使用加以评说,然后讨论其在现当代中国文学中的使用,最后着重讨论女作家翟永明(1955-)和她将女性精神理解为“黑夜意识”(nocturnalconsciousness)的观点。文章认为人们只有从夜里才能看到黑暗,从黑暗中才能见到光明。  相似文献   

20.
七月礼赞     
八十年了,我们年年期盼这个月份。 八十年了,我们岁岁感受这个月份。 1921年的那个七月,给黑沉沉中国带来曙光。肩负着民族愿望,应和着人民的呐喊,朝气蓬勃的中国共产党从此登上了历史的舞台。那气势犹如日出东海,那磅礴恰似闪电撕裂长夜,于是,光明透过浓雾,希望在中国诞生,七月以粗壮艳红的字体写入了中国和世界的史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