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生存的基础。人类在生产活动中产生两种关系:人和自然的关系,人和人的关系,一方面是人们对自然的作用,另一方面是人对人的作用。只有具备这两个方面,才能有社会的发展,不管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或其他社会形态下都是一样。人和自然的矛盾通过生产力的发展不断得到解决,这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人对人的作用所表现出来的是人和人之间的矛盾,在阶级社会里主要就是阶级矛盾,被剥削阶  相似文献   

2.
人类历史的发展是一个自然过程的思想,是恩格斯历史理论的基础部分。它从自然史与人类历史的不同性与相似性上阐明了人类历史的事实性,从生产方式的性质阐述了人类历史的自然状态性质,从而超越了康德、黑格尔历史目的论。恩格斯认为人类历史与自然界的历史是不同的,但由于人类行为的局限性,人类历史却像自然过程一样运行,是一种类似于自然的历史,而非真正意义上的人类历史。人类只有摆脱了自身的历史局限性,在社会关系方面将人从动物界中升华出来,人类历史才能进入到完全符合人的需要的阶段。恩格斯的这一思想在今天得到了新的证实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凡认为思维是存在的反映,存在是第一性、思维是第二性的,就是唯物主义;反之,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思维是第一性、存在是第二性的、则属于唯心主义各派。这个结论是普遍适用的,或者说,是从人类认识的历史实际中概括出来的,世界各民族的哲学学说,概莫能外。当人类的祖先从自然中分离出来并为其生存而向自然进行斗争的时候,首当其冲的问题,就是考问天、地、万物是怎样形成的?它们的本性如何?怎样才能使自然听从于人并服务于人?继而就要追问人类自己的历史:人是从哪儿来的?是本来如此呢或是由什么东西变来的?人类自己将怎样发展下去、将来的人是什么样子呢?寻问自然和人类的根源这两大内容,成了全世界各个民族  相似文献   

4.
廖建平 《江汉论坛》2003,(11):65-67
钱穆的人类生命观的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探讨了人类生命与自然的关系,认为人类生命是从宇宙大生命中分得的小生命,这种生命虽然相对于自然来说很渺小,但他可以用从自己生命活动中产生出来的人文对抗自然;探讨了个体生命与人类生命、他人生命的关系,认为人类生命寄托在个体生命中,要通过个体生命表现出来,人类生命是个体生命有价值的依据,个体生命之间应该保持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精神属性是人类生命的最高本质。钱穆的人类生命观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略论儒学的和谐观念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儒学的“太和”观念,亦即“普遍和谐”的观念,它包含了: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即社会生活的和谐)以及人自我身心内外的和谐等四个方面。这一“普遍和谐”的观念对解决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的诸多社会问题提供了智慧  相似文献   

6.
20世纪以来,人类生存状况正经历着深刻的变化。表现为随着人类实践活动的发展,人与自然的矛盾正逐渐凸现出来,已成为当代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这个问题的实质就是如何协调人与自然的矛盾,重新反思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这也正是当代人类亟待解决的理论以及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7.
立足于人的自然性和生态学的自然规律和立足于人的社会性和传统伦理学的社会规律两个不同视角 ,笔者认为 ,生态伦理学的直接的特殊的出发点应是自然向度或客观向度上的非人类中心主义和社会向度或价值向度上的人类中心主义的辩证统一 ;而生态伦理学的间接的普遍的出发点应是社会向度或价值向度上的一种完整的彻底的人类中心主义  相似文献   

8.
《东岳论丛》2017,(5):35-39
哲学的反讽以辩证法的思维方式,反思人的生存悖论,并寻求解决人的普遍分裂的途径。不同于浪漫主义反讽的艺术和黑格尔的纯粹思辨,马克思哲学的反讽把实践作为消解人的生存悖论和普遍分裂的唯一基础和可能途径。他把无产阶级作为哲学反讽的主体力量,通过无产阶级的实践,以革命的物质力量改造世界,为人类开辟了共产主义的救赎之路,实现了实然世界和价值目标逻辑与现实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关于人和自然协调发展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人和自然协调发展的理论思考刘冠军人和自然协调发展的问题,在人类的早年就已存在,在近现代尤其在当代进一步凸现出来,成为哲学社会科学不可回避的重大课题,十分需要人们花大功夫、下大力气进行探讨和研究。这一问题曾成为我国学术界讨论的热点之一,然而在近几年...  相似文献   

10.
沈顺福 《江淮论坛》2021,(6):103-109
传统儒家认为,人区别于动物之处是人性尤其是仁义之性.传统儒家的人性论是一种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人性概念到了宋明理学时期发展为天理概念,人性论转变为天理说,理学家用超越的天理来定义人的本质.理是普遍而永恒的实体,是超越的存在,这个超越实体的出现改变了人类的自然好恶行为.自然的好恶行为是产生于人心或人性的自然活动,这种自然行为在超越天理的主导下转变为超越性行为,并因此而成为人类的本质性行为,人从自然物转变为依据超越天理的人.  相似文献   

11.
近两个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飞跃发展,一方面扩大了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领域,提高了人类向自然作斗争的能力,特别是近几十年,使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演进到了一个前人无法想象的新高度;另  相似文献   

12.
生态女性主义视域下的《紫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艾丽丝.沃克在小说《紫色》中展示了男性与女性、人类与自然之间的三个阶段:分裂、缝合和完整。在分裂阶段,自然和女性受到父权制的共同压迫,其压迫的根源是二元制思想。到了缝合阶段,女性开始觉醒、自然开始报复人类,这两种变化最终导致了男性思想的觉悟。这其实是人与自然、男性与女性矛盾缓和并逐渐走向和谐共存的过程。在完整阶段,女性完成从被压迫走向独立的转型、男性开始尊重女性和自然,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社会即将形成。沃克正是通过揭示黑人妇女和自然在重重压迫下的生存状态来唤醒黑人妇女自我意识的觉醒,探索缝合破碎灵魂以实现完整生存的途径,作品表达了渴望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3.
哲学是自然、社会和人的思维的最普遍的特性、层面和关系的反映,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人类社会实践的高度抽象。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再到交往实践,昭示了人类理论思维的深层变革,也就是经知识论的范式向生存论和人类学实践论范式的转换,同时也是对实践层面暴露出来的人类生存困境和文化危机的反思与批判,这见证着人类社会从不和谐走向和谐的历程。  相似文献   

14.
异类婚恋故事是指人与动植物和其他神仙鬼怪等幻想出来的非人类之间的神奇婚恋为主题的故事。以此指称的作品必须在情节上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在文本的角色性质设定上一方为人,另一方为非人。是“和人类相异的一类,指用幻想手法创造出来的可以与人婚恋的所有配偶”:  相似文献   

15.
论西方古典哲学中的自然与自由观念的演进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方古典哲学中,自然与自由观念表现为两种基本形态,在古希腊罗马哲学中,人是自然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自然是一种有机整体的自然,而自由作为人的内在的本质的表现,就不是与自然相互抵触的异体,而是与自然相互统一在一起的,从而形成“自然与自由的统一”;在西方近代哲学中,由于科学理性和人的主体性的高扬,自然成为任人类支配的“机械论自然”,自然不再是与主体同在的具有生命力的主体,而成为主体理性肢解、控制和认识的对象,从而导致“自然与自由的分裂”。  相似文献   

16.
超越主体性——社会和谐的哲学底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海平 《天府新论》2006,32(2):18-22
哲学是自然、社会和人的思维的最普遍的特性、层面和关系的反映,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人类社会实践的高度抽象.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再到交往实践,昭示了人类理论思维的深层变革,也就是经知识论的范式向生存论和人类学实践论范式的转换,同时也是对实践层面暴露出来的人类生存困境和文化危机的反思与批判.见证着人类社会从不和谐走向和谐的历程.  相似文献   

17.
论对象化     
“人化的自然”、“自然的人化”或者说人的对象化等等提法,它们的意思差不多,说明这样的问题:即人类的社会生活与自然的联系,也就是说人类的生活的某些意义,在自然的某些特征上表现出来了;或自然界的某些特色,表现出人类社会生活的一定的意义。这个问题,是美学中一个重要问题,因对此问题的不同理解,便产生了对美的本质问题上的根本分歧。本文从人与自然的对立与统一来探讨对象化问题,反对两个极端的理解,进一步论述马克思关于对象化的意义,最后并联系文学现象来看对象化的表现。  相似文献   

18.
环境伦理学研究论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环境伦理学的研究范畴环境伦理学,肇源于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研究这一关系对人类道德行为的影响。这种伦理影响包括两大方面,即人对自然的伦理关系方面,以及受人与自然关系影响的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方面,它们各自又包括更为细致的内容。环境伦理学的研究范畴可以...  相似文献   

19.
一、两种主要倾向及其思维模式的一致性在我国哲学和其他思想理论中,存在着两种倾向。一种是所谓“本体论化的倾向”,为数众多的哲学家认识到,我们的哲学教科书体系实际上仍然是一种“自然本体论”或“自然主义”。近年来,哲学、美学或文学、历史等一系列学科急切地转向另一种倾向.即“主体化”的倾向,转向与自然或客体直接对立的另一极即人或主体的研究,“哲学主体化”、“文学的主体性”、“历史的主体性”成了十分时髦的术语,有人甚至模纺“文学即人学”的说法提出了“哲学就是人学”的命题。人的问题或主体性问题的研究,作为对机械主义或自然本体论的反动,作为对把人性完全等同于阶级性把人完全当作社会工具和手段的庸俗社会学的批判,的确在一个方面深掘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蕴,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思维空间。但是,人的问题的研究或所谓人学  相似文献   

20.
目前人类发展所面临的困境,主体主义传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它造成了主客体的截然对立、理性的极端分裂,破坏了人与自然的自然和谐。持续发展是人类的必由之路,这就必须摆脱主体主义的思维模式,实行主客体统一、理性综合的新思维模式。一、西方主体主义传统及其特征西方主体主义传统渊源流长。作为西方文明两大源头的古希腊思想和基督教神学就有了主体主义思维的萌芽。古希腊人相信自然界的有序,自信人类有能力去认识自然界的秩序;基督教神学给人类一个尴尬、特殊位置:人类在上帝之下,自然界之上,上帝允许人类自由处置他所创造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