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刘红星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20(4):35-36
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农村的城市化进程,从普遍意义上讲,就是人口和经济要素在一定范围内聚集和组合的过程.这个过程越短,城市化进程就越快.我们应按照多种转移形式并存、以就地转移为主的原则,改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环境,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为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开拓出可行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重庆永川市的农业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为研究对象,对耕地日益减少,人口不断增加和因科技迅猛发展城镇第一线职工需求量减少造成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困难等现实问题进行了调研,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3.
李燕燕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7(4):15-20
根据不同层次转型的涵义,转型将被设定为由传统农耕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在转型之前,传统农区的原始形态是封闭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简单的家庭小农生产方式极易水平位移,处于一种停滞状态.在由封闭到开放的演化博弈中,传统农区受到现代社会的冲击越大,开放程度越高,具有改革信念的人在公众中所占的比例越大,则经济转型就越容易启动并获得成功.最后传统农区经济转型的关键在于农民身份的转型.从经济层面上来讲,由身份到契约的转变,表现为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换. 相似文献
4.
英国工业化过程中的农业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德步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5,(3)
工业革命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基础,由不可再生的土地转为可再生的资本,而工业化是在此基础上,将大部分农业人口转为工业人口。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实现工业化的国家,在这一过程中,采取了一些特殊的方式,一方面在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的同时,加速技术进步;另一方面在扩大工业品出口的同时,将农业生产转向海外;此外,还大量向海外殖民地移民等,英国通过这些途径大大加快了农业劳动力的转移。 相似文献
5.
论劳动力转移的农村工业化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工业化为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做出了巨大贡献,但近年来这种贡献却在下降,与此同时劳动力转移的城市化倾向加强.劳动力转移任务的艰巨性决定了劳动力的进一步转移不能仅靠城市化,农村工业化途径应该继续受到关注.文章分析了农村工业化进程中劳动力转移速度下降的内外部原因,认为导致速度下降的因素不会长期发挥作用,并从作为农村工业化主体的乡镇企业在相对经济效益、竞争优势、不平衡性、积聚效应和自身特点等多个角度分析了农村工业化进一步吸纳劳动力的潜力,最后提出了发挥潜力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首先对农业劳动力主动性转移的必要性及其有限性进行了分析 ,提出教育是放大主动性的必要条件 ;其次对在市场配置资源条件下的农业劳动力的素质问题进行了阐述 ,提出了应建立自动排除低素质劳动力的机制。 相似文献
7.
张聪群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19(5):91-95,102
农村劳动力由农业转向非农产业、由农村迁向城市既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必然结果,又是促进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对浙江省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工业化、城市化互动发展的实证分析表明,第三产业发展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大于工业化对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的影响,工业化和第三产业水平的增长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大于当期工业化和第三产业水平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业劳动力短缺转移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人炳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5)
80年代以来,我国已出现农业劳动力的短缺转移,其表现形式包括数量短缺转移和质量短缺转移。短缺转移的结果使得部分地区出现土地抛荒、农地粗放经营,并严重阻碍了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运用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导致农业劳动力短缺转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文章提出通过增加对农业的投入,提高农业的比较效益,推行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等手段,抑制农业劳动力短缺转移,促进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许向阳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1(1):28-32
一个发展中国家传统农业部门劳动力向现代产业部门转移的速度和比重标志着这个国家现代化的速度和程度。中国社会通过 30年 (1 949~ 1 978)的初步工业化 ,使农业劳动力的比重从 90 %下降到 74% ,改革开放以来的 2 0年 (1 979~ 1 998)又使其猛降到 46 %。 50年间 ,中国实现了从一个典型的传统农业社会向一个半农业半工业社会的转变。假如 ,中国经济继续保持目前的增长速度 ,那么 ,到 2 0 2 0年农业劳动力的比重将进一步下降到 2 2 % ,到 2 0 50年则下降到 1 0 %以下 ,从而完全实现向一个现代社会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山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规模增大,速度加快,呈现稳定化、男性化、年轻化、知识化、本地化、城镇化、兼业化及多元化等特点。在山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方面仍然存在着许多复杂的问题。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必须消除农民错误的就业观念、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加速城市化进程、发展劳务经济、统筹城乡发展。 相似文献
11.
宫银峰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3):5-10
分析了国内农业产业化现状,用实例分析了我国当前农业产业化的几种经营模式和存在的问题。用经济学理论对当前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要模式“龙头企业+农户”的经营机制进行了剖析,提出了这种模式存在的缺陷和改进措施,归结出“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户”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的有效模式。并针对这种组织模式提出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对农业产业化的内涵、起源进行考察,在此基础上从制度的角度考虑农业产业化进一步发展的问题,对农业产业化制度体系的完善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戴晓鹂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1):4-8
以农业规模化经营的概念界定为起点,运用规模经济理论和实证数据从农业生产和农业产业化两方面对河南省农业规模化经营的现存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提出通过建立土地流转管理机构、建立土地流转中介机构、加快农村城市化建设、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等措施促进农业生产方面的规模化经营;通过促进农业一体化经营、建立健全利益机制、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壮大龙头企业规模等措施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方面的规模化经营。 相似文献
14.
农业技术市场化的目的就在于借助农业技术市场实现农业技术成果的有效扩散 ,文章对我国农业技术成果市场化的可能性和农业技术成果扩散的不同模式进行了研究 ,并在深入分析我国农业技术市场目前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 ,对我国农业技术市场化发展提出相应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国内学习迁移研究的成果、问题与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当前国内学习迁移研究的现状,总结我国近年来学习迁移研究中存在的四个问题:(1)迁移研究的本土化问题;(2)迁移研究中的纵向研究和横向研究问题;(3)关于迁移研究中物理的或社会的情境因素;(4)学生的迁移能力的培养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6.
陈良彪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8(3):1-5
提出农业是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战略基础,从搞好粮食功能区建设、保护和提高粮食产能、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创新农业经营方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等几方面,论述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主要要求。认为我国应以主食产业化为突破口做大做强粮食产业,具体分析我国粮食产业三个要注意的问题和我国主食产业化的四个要求。从政策支持、税收优惠和分类指导等方面对国家支持主食产业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徐晓鹏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9-12
研究发现我国农业现代化滞后于社会的发展,而且自始至终是小农模式基础上的农业现代化。无论从思想层面还是从实践层面上来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互促互进的思想都只是停留在理念层次上,实际并未得到有效地运用,这也是我国"三农"问题产生的根源。在此基础上,指出只有充分发挥政府的扶持作用,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才能改变农民的附属地位,让农民真正成为农村发展的主体。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振凯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1):121-123
针对河南省高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相应的建设策略:统一标准,规范接口,共享资源;加强领导,明晰职能,提高效率;注重应用,夯实基础,满足需要;加强研究,跟踪开发,关注发展;解放思想,增强互动,注重安全。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障权益缺失的原因及其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排风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1):98-100
农村进城务工人员数量不断增多,其社会保障问题成为政府和社会亟需解决的问题。分析了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现状及造成农民工社会保障权益缺失的原因,提出了解决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了科学、技术和生产力从不相关到弱相关再到相关联,最后到强相关的演进过程,阐明了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是立足于历史并在新的实践基础上得出的科学结论,是对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关系的最新概括。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