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格拉底哲学主体意识的觉醒与古希腊民族精神的转变相应,促进了古希腊文化与哲学的变革。在礼俗上,主体意识的觉醒使城邦伦理转变为个人道德;在宗教上,主体意识使神谕转变为理性神;在哲学上,苏格拉底哲学主体意识是对希腊自然哲学和智者哲学主体意识的扬弃。苏格拉底理性主体意识处于希腊精神哲学的上升时期,是柏拉图哲学和亚里士多德哲学的理论准备。苏格拉底哲学主体意识直接开启了希腊哲学的繁荣时代,其哲学主体意识的觉醒使希腊的文化和哲学都达到了繁荣。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背景下政治教师备课时要有课程标准意识、课程资源意识、学生主体意识、预设与生成意识、质量效率意识等五种意识,使政治课充满灵动的气息,才能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政治课才能生态、高效。  相似文献   

3.
从编辑过程的角度,探讨了编辑主体意识的作用,认为主体意识应当是贯穿在整个编辑活动之中的必不可少的因素,编辑应具备主体意识,这样可以更准确地把握好编辑工作方向,同时,主体意识与编辑事业的发展、编辑学研究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前,在许多高校健美选项课堂上并不重视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发展水平与当前教育目标并不相符。本文主要浅谈大学生主体意识培养的意义、当前教学现状、大学生在课堂上主体意识的表现以及如何培养大学生主体意识等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5.
针对现代西方哲学不绝于耳的主体死亡论,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段德智教授新近出版了《主体生成论——对“主体死亡论”之超越》一书,提出了主体生成论与希望人学的观点。这是一部纯哲学的书。大凡谈及死亡的问题都有其宗教背景,但“主体”似乎是一个纯哲学的概念,本书在不同意义上使用“主体”、“意识”、“自我”、“个性”等哲学术语,又使用“我”、“我们”、“人”等日常术语,内容宏大广博,关系错综复杂。  相似文献   

6.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是经济活动的主体,企业人必须具有企业主体意识。企业主体意识是企业人对本企业作为经济活动主体及其特性的自觉认识,主要包括:竞争意识、创新意识、自由意识等。树立企业主体意识,对于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人员的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摄影中背景的处理与运用樊成,李伟(南阳师专)背景又称后景,是摄影画面中距离照相机镜头比主体更远,或在主体两侧,且比较远离主体的一些景物或人物,是摄影画面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主要起烘托、映衬主体的作用。从画面景次看,背景是最后一部分,它通过与主体不同的...  相似文献   

8.
20世纪下半叶以降,西方工业化国家普遍遭遇生态环境问题。西方思想家们从自身科技专业背景出发揭露生态环境恶化的复杂现实:既从觉醒、反思、呼吁三个阶段展现了生态意识的认知推进,也从人类主体、技术中介、自然客体三个维度提供了生态意识的成因剖析。对这一思想资源的梳理分析,有助于启迪东西方世界重构符合时代要求的生态意识:必须科学把握地球自然的复杂整体性,必须时刻保持对人与自然物质变换过程中各要素及其关系的深刻反省态度,必须主动承担保护自然的主体责任,进而有助于理解当代中国生态意识的时代进步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社会转型时期女性主体意识和自尊的发展特点和相互关系,以随机抽取的福建省福州、厦门等9个城市与农村中1721名女性为调查对象.以Levenson的"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量表(I,P,C量表)"和Rosenberg的"自尊量表(SES)"为工具进行了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其分析结果为女性主体意识和自尊得分均为中等偏低水平,在6个人口学背景中婚姻状态和月收入两个变量体现出女性主体意识的显著差异,且女性自尊受到全部人口学变量的显著影响,女性主体意识与自尊之间呈现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不完全同步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个体写作”作为20世纪90年代以降呈现的一种引人注目的创作态势,既以社会文化转型为背景基调,同时又承载着各种时代文化转型因子与符码,成为时代文化转型的突出表征。个体经验的注重、挖掘与呈示既与长久浸淫的群体意识、单向意识勇敢“断裂”,又构成了对“朦胧诗”、“寻根文学”、“先锋小说”等集体性叛逆的叛逆,营造出众生喧哗的氛围。其以“身体”为依托,以个人经验为最高准则的艺术诉求与实践风貌,无疑是中国文学向着现代主体自由所迈出的有关键意义的一步;却又在消费主义与后现代文化思潮的裹挟中不期然成为拆解主体神话的…  相似文献   

11.
全球化背景之下,高校学报面临严峻的形势和挑战。作为高校学报的主体——学报编辑必须树立市场意识、创新意识、质量意识、品牌意识、开放意识和规范意识,才能从容迎接挑战,肩负起新时代所赋予的新使命。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编辑的主体意识与期刊质量的关系方面,阐述了在我国新闻出版业空前繁荣,但行业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期刊业只有正确而充分地发挥编辑的主体意识,才能树立精品意识,才能全面提高期刊质量,才能在“优胜劣汰”的商战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3.
本文强调在舆论监督中应重视记者的主体意识的作用。主体意识决定舆论监督者的思维方式;决定舆论监督者的敏感、悟性;强调主体意识有利于培养监督者的社会责任感、人文关怀心态,有利于记者直面现实。强调主体意识的同时,要反对在舆论监督作品中直接表现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西方文学史中文学与疾病的事实联系出发,着重从比较文学角度和文学主体生命机理的视野,探究二者联系之奥秘。它们是:文学与医学在交汇中互惠互利;文学主体成功与否与其整合意识结构中的介入,生命意识的自觉、强化程度有很大关系。在此基础上,悟出它们的实践意义:文学与医学加强合作,在经济大潮中大有用武之地;正视文学主体活动中的生命状况特别是负生命状况的“小背景”。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人的主体意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的主体意识的觉醒程度最终取决于社会生产方式。在旧的经济体制下,人的主体意识受到了局限与抑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将会极大地唤醒和提升人的主体意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物质利益原则,破除了人们对自然力、神和天然首长的迷信、依赖,激发主体的自我意识,产生为个人、团体和国家利益奋取的动力。商品交涣的平等原则,为人们效关系提供了一个客观化统一尺度,超越了主奴模式,解除了人身的依驸关系,强化了人们的自主意识。竞争机制打破了安贫乐道的惰性,在不断实现对自我的超越、重建中强化了主体的开拓创造进取意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的主体意识的唤醒和提升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复杂过程,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批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消极因素,保证主体意识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和谐校园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部分,大学作为复杂的社会组织,研究其和谐校园建设具有标本性意义。以多学科的视角,从提高大学办学过程中相关主体的主体意识出发,认为大学不和谐的症结是主体意识的缺失和不成熟,主体意识是和谐校园建设和大学使命的本质要求,和谐校园建设必须培育和保护相关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17.
传统公民意识教育中的公民权利意识、公民社会主体意识、公民地位平等意识、民主和法治意识的养成在国际化的大背景之下不可避免地面临种种转型.随着国际化影响下的国际公民社会的建立和发展,全球治理下的国际法治为公民意识教育开辟了更多挑战性的内涵.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今这样一个被称为“后现代”的社会环境下,诸多偶然性的外在因素都有可能发展为大学生主体意识的本质性的和决定性的构建因素。如何客观面对“自我”与“他者”,正确地内省“主体意识”的差异性——将“主体意识”的构建问题变为一种大学生在校期间的自我发展问题,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话题。  相似文献   

19.
主体意识与自我意识异同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主体意识已是哲学研究的热点。但是,不少论者都用自我意识的概念来界说主体意识,把主体意识简单等同于自我意识。我认为,主体意识与自我意识同中有异、异中有同,不能直接划等号。认识主体意识与自我意识的区别和联系,这对于科学地界定主体意识与自我意识各自的含义以及将主体意识的研究引向深入都是很有意义的。主体意识与自我意识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主体意识与自我意识在产生的时间上有先后之分。自我意识是人对自我的反省意识,是人对自身的属性、个性、状态,活动以及自身与外界关系的意识,即以自身为对象的意识。主体意识则是人自立为主体并对于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是主体自主性和能动性的观念表现。从时间的序列看,自我意识先予主体意、识而产生,主体意识则是后起的,是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升华而成的。简言之,主体意识并不是任何现实的人(包括那些具有自我意识的人)都有的。个体意识和人类意识的发展史都充分佐证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20.
公民意识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非制度性因素.中国的公民意识发展仅有一百多年,中间亦经过了迂回的坎途.当代中国公民意识生成要在梳理历史的基础上,以社会现实为主体背景,借鉴西方公民意识早发国家的经验,走自主理性建构之路,将生成公民意识的机制要素与公民意识培育同步推进,并将从上至下和从下至上的培育方式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