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1 毫秒
1.
语文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失去了本味,被蒙上了一层功利的烟雾.阻碍了语文教学的发展。笔者认为语文教学应充满灵性,而要做到这一点,笔者认为,要重视语言教学,而落实语言教学的关键在于占有材料,培养语感;感悟材料,把握规律;激活惰性,生成灵性。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笔者认为,语文工作者应从人道合一、人文教育、审美教育三个方面切入.让语文教学充满灵性,让语文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2.
在语文教学中彰显人文价值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应然追求,特别地对少数民族高中语文教学而言,在彰显语文的人文价值中和谐施教,其意义更加重大。在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学主要应从在教学理念上凸显人文价值、在教学内容上彰显人文价值、在教学方式上涵养人文情怀等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3.
在语文教学中,正确把握教材中的人文思想、人文理念、人文情操、人文情理等,合理地加以阐发,有效地加以渗透,适时“呐喊”,适度“灌注”,使人生得以感悟,灵魂得以净化,生命得以闪光,无疑是新世纪和《语文课程标准》赋予语文教育的神圣职责。因此,语文教育中人文内容的解读和吸纳,应成为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的自觉行为。  相似文献   

4.
现代社会对人的人文素质有着更高的要求,中学语文教育应当以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为核心,改革目前的中学语文教学,将人文教育落实到语文教学中去。  相似文献   

5.
体现着科学以及科学共同体精神气质的科学文化是科学的文化标格和标志,以人文学科为基底的人文文化渗透并显现于人文主义或人文精神。斯诺关于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对垒、分裂与冲突的机智表达适逢其会,而对其历史研究得最为透彻的,非麦克莫里斯莫属。在某种意义上,当今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对立、实证主义与存在主义的对抗、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对局、科学与反科学的对阵,都是两种文化对峙的表露。事实上,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对立不是自然的,而是人为的,两种文化必须融汇与整合。秉持平权的立场、平等的态度,科学共同体与人文共同体必须相互借鉴、彼此学习,科学人争当哲人科学家,人文人力作科学人文家;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亟须各自补苴罅漏,科学文化需向善臻美,人文文化需崇实尚理;综合学科尽力综合,交叉学科尽量交叉;从教育入手,全面推行博雅教育或通识教育或通才教育。通过符号学的、诠释学的、意会认知的、契合的进路,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结束对峙与分裂,走向融汇与整合。所谓的两种文化融汇与整合而成的文化是斯诺所指的"第三种文化",即由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熔铸而成的"合金文化",或由两种文化化合而成的"化合物文化",或由两种文化杂交而成的"杂交文化"。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融汇与整合的有效途径是,走向科学的人文主义和人文的科学主义,即走向新人文主义和新科学主义。这是双重的复兴——人文的复兴和科学的复兴。  相似文献   

6.
在语文教学中应充分利用随文练笔这一独特的形式,赋予它新的功能与使命,为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提升奠基。徐特立老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听、说、读、写是一个不可割裂的整体。随文练笔整合了听说读写,是具有人文内涵的综合性训练。以下是对一些小学语文课堂随文练笔的整合案例的一些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7.
运用感悟式、研讨式和实践型高校语文教育模式,将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只有让高校语文教学充满人文关怀,才能恢复高校语文学科应有的魅力,实现高校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8.
当前的语文教学,特别是那些所谓"先锋"的语文教学将解释学和文本解读理论植入语文教学,语文课堂上充斥着任意发挥、无限联想的随意解读。这种做法违背阅读教学的科学性,忘记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文本的能力。因此,新时期语文单篇课文阅读程序研究应该得到重新确认。  相似文献   

9.
分析人文教育在职业中学语文教学中未得到应有重视的原因 ,试图从语文学科自身的性质特点、当前社会的需求、学生的发展、文化的代传等多个角度阐述在职业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人文渗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并就如何在职业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问题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0.
段亚琳 《新天地》2011,(7):60-60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伴随着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现象招来的一片质疑之声,语文教育研究领域轰轰烈烈地展开了一场以“语感”为导火线的语文教育大讨论。“语感”的话题重被提起并很快引起语文教育界有识之士的强烈共鸣,他们开始意识到,作为人文性与实践性较强的语文学科应该重视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教学中要重感悟,重体验,促进学生展开语感学习。  相似文献   

11.
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是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人文素质培养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该课程的人文素质教育功能,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提升其科学思维能力和历史感悟能力,完善其对自我的认知,成长为社会需要的拥有健全人格、高尚情怀和良好修养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而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则着重向我们揭示学生“为什么而学”以及“将会怎样学”。小学语文课外活动,是指小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以外进行的各种听说读写的具体实践活动。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国家“课程计划”规定的活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小学语文课外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激发学生兴趣,发展个性特长,体现人性之美,从而更有利于推动小学语文整体改革。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小学语文是基础,人的各项素质的培养应从小开始,而小学现阶段的语文教学,主要以阅读教学的形式展开。那么,在新时期语文教学的新背景下,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笔者试就策略的建构作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4.
人文素养并非坐而论道的玄学,其内涵包括:对人类社会各种文化现象的初步了解和掌握;对人文典故的熟悉与借鉴;对人文语言的感悟与运用;对人文遗产的整合与创新;对人文精神的传承与开拓。它们共同构成人的素质与涵养。我相信一个学生语文水平及人文素养的真正提高只能来自两方面:阅读量的积累;思想观念的成型与个性化。  相似文献   

15.
大学的主流文化与"以善为本"的人文教育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是大学的主流文化,两种文化由于"人化"的本然性和真善美的最高价值诉求而内在融通.两种文化的本质内容通过大学的主流教育即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表现出来并得以实现.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互融互动、互异互补.两种教育的根本点和本质内涵是"止于至善"的人文教育.人文教育将成为当代教育的理性选择和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堂教学不知从何时起刮起了一股煽情之风,可是经历了太多雷同的感动之余,我们不得不思索这样一个问题:这样“短暂的激情”能给孩子留下多少语文的积淀?追求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呼唤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努力构建人文性和工具性和谐统一的课堂,给孩子创造一个有情又有智的语文课堂,应该是我们所有语文老师追求的目标。[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情景认知理论作为新的教学理论知识,能将情境教学很好的融入到课堂中去,由此衍生出更高质量的语文课堂.高校语文教学中情境认知理论的应用仍需要进一步研究以便更好的实际运用.本文从情景认知理论在高校语文教学实际现状入手,通过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找到实际应用的落脚点以期能为情境认知理论在语文教学的实际应用提出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8.
加强医学生的医学人文教育是现代医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临床实践教学中融入人文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树立管理者?教师?学生与患者的医学人文意识,具备一定的理论高度,培训中应用具体的人文教学措施,并纳入考核与评价体系,是将医学人文教育融入临床实践教学的有效途径?同时也应倡导和推进全面素质教育,全程性教育?多元化教育?个性化教育相结合,促进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有机融合,才能培养出业务精良?品德高尚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兼备的高层次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19.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主要体现在课程编排与教学实践中。为了有效地促进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我们必须从历史文化中树立宏观的教育理念,从认识过程中深化微观的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对当前研究生教育中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彼此疏离的现象分析,引发对研究生教育的科学性和人文性反思,对研究生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融合的社会意义进行阐述,揭示二者融合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探索研究生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融合的途径,以促进研究生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融合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