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从认知语言学视角考察英语专有名词普通化现象。通过分析相关语言事实,发现专有名词转化为普通名词具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专有名词本身词义概念的二元性是普通化现象产生的语义基础和前提条件;第二,专有名词普通化现象体现了语言的经济性原则,这也是对现有的语言资源的有效利用。第三,专有名词所指专名事物与普通化的专有名词所指普通事物之间存在概念上的邻接关系,可以通过转喻视角化机制实现向对方范畴的转化。专有名词普通化现象能产生含蓄典雅、形象生动的语用效果。  相似文献   

2.
专有名词是指某个(些)个人、地方、机构等专有的名称。专有名词的普通化是语义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特征,它是语义的扩展。英语专有名词的普通化可分为人名的普通化,地名的普通化以及其他一些专有名词的普通化。英语专有名词的普通化是借“转喻”和“换称”这二种方法得以实行的。在现代英语多种构词法中,转类法是很重要的一种,特别是专有名词转化为普通词类其特点:形象、生动、趣味,便于记忆,而且对理解和翻译都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3.
普通化的英语专有名词及其翻译潘红(外语系)在现代英语中,一些专有名词(Propernoun)原有的特指意义往往有所转变扩展和延伸,而成为普通词汇的一部分,这些普通化的专有名词在用法上有它的独特之处,特别是在翻译时,也有一定的灵活性。普通化的专有名词主...  相似文献   

4.
现代英语存在专有名词普通化现象。专有名词普通化的来源也较为广泛。本文从词义变化的角度探讨英语词汇中的专有名词通过换称转化为普通词语的六种类型,以期帮助英语学习者更好地理解相关的英语词汇。  相似文献   

5.
语言的任意性和理据性是语言的两大特征。语言任意性突显于不同文化的认知模式中,而理据性突显于相同的认知文化模式中。把语言符号的意义植根于认知文化语境中进行研究,语言的理据性和任意性两大特征实现了辩证的对立统一。语言两大特征的辩证关系即理据性中有任意性、任意性中有理据性贯穿于语言发展的整个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6.
语言和艺术是文化的核心,前者是文化的载体与容器,后者是它所属的文化的反映和代表,传统艺术更是一个民族文化底蕴的反映物。了解语言和艺术的特征将有助于对文化整体的解读和认识。结合美国人类学家霍尔提出的文化的高低语境之理论及其对高低语境文化特征的界定,阐释汉语造字构词的理据性和汉语语法的意合特征以及中国传统艺术的含蓄性和写意性特征,从而说明中国文化在高低语境的连续轴上是处在相对高的一端。  相似文献   

7.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不同的语言反映不同的民族特征、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藏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以及该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这些都是属于特定语言的特定社会文化语境.不同的语言有着不同的社会文化语境.因此,了解中西方不同的语言现象所体现出的不同的价值观、文化内涵、社交语境和文化背景语境,将会更好地促进中西方间的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8.
认知理据,即多义词的义项延展主要通过隐喻和转喻机制进行,是目前语言学领域对多义词理据研究的主流.但是作为表述外部世界非常复杂的方式,语言及其词汇的发展是多种机制和多种因素共同参与的结果.考察了认知理据不能全面阐释的一些多义词的形成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生理机能的参与作用,借以论证多义词的形成有着复杂的理据性, 它不仅反映人的认知方式和思维模式,也反映出人的生理功能及活动等一切外部、内部世界.  相似文献   

9.
汉语字词与英语语词理据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系统有内部理据和外部理据。研究语词理据,可揭示词的表达形式与词义之间的某种内在联系。作者循着语言系统内部理据的线索,从音义、形义联系的角度和历史发展的角度对汉语字、词理据与英语语词理据进行了比较,探讨了它们的典型特征,认为汉语字、词与英语词的理据既具有共同性又具有差异性。根据语言系统外部理据线索,探讨了社会发展对理据的影响及其在认知方法如:视角、突显、细化、整合和序列方面的不同的表现。  相似文献   

10.
关联理论将语用学的研究拓宽了一个新视角,它从认知的角度来分析人们对语言的理解和语言交际,注重听者的逻辑推理过程。本文从关联理论的心理理据角度,阐述了关联理论是如何以认知语境的心理理据、关联的心理理据为依据,来理解语言和语言交际,进而在看到其缺陷的同时认识其强大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1.
从认知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入手,通过对物质名词和概念名词的探讨,利用例证阐述了在名词翻译过程中如何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知识来帮助译者更好地理解其意义。  相似文献   

12.
泛化英语专有名词意义的认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认知语义学的角度出发,运用转喻和隐喻的认知机制分析了泛化英语专有名词首个词义的获得及其引申义的多义范畴,旨在为研究泛化英语专有名词的意义提供一种新的角度和思路。  相似文献   

13.
“副+名”结构作为语用策略的顺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副 名"结构问题受到许多研究者的关注,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研究,包括理论语言学、社会语言学以及认知语言学.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试用Verschueren的语用综观顺应理论,对交际者在言语行为中选择"副 名"结构作为语用策略的情况进行了综观分析,指出它们是与交际者的语言现实、心理动机和社会规约相互顺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任何体验认知都需要身体的参与,然而从词汇角度开展的相关实证研究较少。为此,本文采用大型语料库对英语主要身体部位词汇的名—动表征进行了考察,结果发现:1)从共时角度看,身体词汇主要出现在事件或事态较多的文体中,比如小说或叙述体;2)从历时角度看,近200年身体词汇作名词时的变化不大,作动词则处于不断增长态势;3)从国别角度看,英国是身体词汇使用最多的国家。总之,不管共时还是历时,身体词作名词的频率远超作动词;“hand”作名词最多,“face”作动词最多,同时主动态远超被动态。以上之深层理据可能在于人们积极主动参与主客观世界的认知活动,但因每个部位自身功能不同,有的参与较多,有的则较少,主要通过隐喻或转喻式来参与,具有深厚的体认、自我、经济和哲学根基。  相似文献   

15.
“名词动用”是指把名词临时用作动词,执行动词的句法功能。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探讨在名词动用过程中,转喻作为一种人类最基本的认知能力所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介绍希腊、罗马神话的起源、发展及其相互关系,采用典型范畴理论,划分出源于希腊罗马神话的习语及由专有名词转化而来的普通名词,揭示其中一些较为典型词语的来源及其文化内涵,并阐述其对英语语言产生的影响,最后指出语言学习者应探索文化背景知识,尤其应探索和积累古希腊、罗马文化知识。  相似文献   

17.
二语素为类属关系的双音词是偏正式双音词中的一种特殊类型。这类双音词和一般偏正式双音词不同,表意上存在羡余成分,语义上多为前正后偏式,形式上绝大多数是“属+类”式,词性上都是“名+名→名”式。《齐民要术》中这类以动植物为主的双音词,上古一般都以单音专名相称,后来逐渐构成类属关系的双音词。其主要原因是专名单称不能清晰、明确、准确地传递信息,同时有的专名词义后来逐渐扩大,产生了许多不同的意义,另外魏晋南北朝汉语词汇双音词化也起到了催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传统修辞观和现代认知语言学中的转喻研究进行了分析和对比,在此基础上,笔者指出了转喻的概念本质,并进一步探讨了制约转喻生成和理解的认知语用因素。本文认为概念整合,突显,完形理论可以从认知角度对转喻的生成和理解提供解释,关联性和经济原则从语用角度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转喻的生成和理解。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作为历时研究和共时研究的结合点,语法化现象一直是语言学界研究的热门问题之一。从隐喻等认知因素和经济原则等语用因素入手,对语法化的动因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20.
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兴起,方位词越来越受到学者的关注,成为研究热点之一。从语法学史的角度,分期对现代汉语方位词的立类过程做梳理,可以看到前人和时贤对待方位词的认识和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