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制度创新,环境法律规制的制度制定和落实能更好地保障环境经济的发展,这是环境保护体制改革重要主旨之一。制度创新对环境经济发展的法律规制体现在贯穿环境公平正义的理念,提升环境法律理念转型,环境法律原则革新,环境法律调整机制多样化等方面。环境经济制度创新对环境法律规制提出新的要求内容,并且以环境经济主要研究对象为切入点,对环境法律制度进行设计,以不断适应生态文明建设和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来我国陆续出台并频繁修改环境法律,但是环境法律实施的效果却不明显,这和环境法律有深厚的科技意蕴密切相关。环境法律规制社会现实的思路与路径上具有科技性,很多环境法律规范就是技术性规范,科学的发展增进了对环境法律因果关系的认识,科技的进步更新了环境法学知识、拓宽了环境法调整的领域。我们应该充分认识与高度重视环境法律的科技内因性,从而完善环境立法和增强环境法律实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环境政策与环境法律是中国环境保护最为重要的两种制度工具,二者相互交织、共生共济,型构了中国环境法治的实践图景;环境法律政策化和环境政策法律化是环境政策与环境法律之间联接、互动的主要途径和方式;环境法律政策化应以环境政策与环境法律的功能"区分"为前提,实现环境政策对环境法律灵活性机能的补给与拓展;环境政策法律化则是以法律的稳定性持续彰显现代环境法治理念与价值的重要方式;囿于环境政策与环境法律在环境保护中的工具性局限,中国环境法治的未来发展应当走向以制序为基础的环境保护新格局。  相似文献   

4.
全球化已对法律的变革与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挑战。同样基于对全球环境问题的重要性的认识,环境法也要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以适应历史和时代的要求。法律移植是我国环境法律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从分析环境法律移植的客观基础和外在动力入手,在环境法学和环境法律两个层面上阐述法律移植对我国环境法的价值和意义,进而对今后环境法律移植的趋势作出分析和预测,并对全球化背景下环境法的发展作出方向性的展望。  相似文献   

5.
环境法律关系客体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确法律关系及其客体对于构建坚实的法学基础是非常重要的。环境法学界的学者普遍认为,环境是环境法律关系的客体。通过对法律关系概念的溯源,以及法律关系客体的变迁,我们发现将环境作为环境法律关系客体不足以反映环境法的真正使命。生态利益才应该是环境法律关系的客体。生态利益涵盖了人与自然的共有特征,反映了环境的本质特性,避免了人类中心主义的窠臼。因此,环境法律关系的特殊性决定了生态利益才应该是其客体。  相似文献   

6.
环境问题对人类社会法律构成了严峻的挑战。法律对于当代环境问题的反应,最早体现为民法、宪法、行政法等传统部门法的不断"绿化"。部门化、体系化的环境法律部门不仅具有规范、强制、引导、矫正等全方位的法律功能,而且能够推动和促进可持续发展价值观的形成。环境法律部门因而成为应对当代环境问题的基本法域和环境法治的中心内容。对于当代环境问题的法律回应绝不是环境法一个部门法的任务,而应当是整个法律体系的不同法律部门之间在针对环境问题的对话、沟通与互动基础之上形成的协同性回应。  相似文献   

7.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解决好环境资源问题,而环境资源问题解决的地实施.文章探讨了环境资源法律实施的内涵及其价值,分析了影响环境资源法律实施的因素以及深层基础原因,同时提出了要从建立环境法律体系和环境法律机制,配套环境法律实施的外部制度,加强环境法律监督,加强环境法律宣传,提高环境执法水平和司法水平,建立环境资源法律实施的评价标准等方面完善中国环境资源法律实施的制度.  相似文献   

8.
可持续发展法律将保护后代人的环境利益纳入立法范畴之中,以保障人类的永续生存和发展。代际公平原则明确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法律对后代人环境利益的保护。在具体法律制度上,欲实现对后代人环境利益的保护,既要完善当代人对地球环境与资源的保护制度,又要赋予后代人环境权。  相似文献   

9.
西部生态环境建设的法律思考--兼论我国环境立法的完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西部生态环境法治建设面临的主要障碍因素是西部人主体对法律的需求不足 ,环境立法尚不能完全适应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此 ,需要在可持续发展的旗帜下 ,全面重构我国环境立法 ,并着重解决好西部地区性差异对环境法律的特殊需求 ,生态补偿机制及法律保障 ,环境经济、法律制度创新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通过探讨流通法律环境与流通法律软实力的关系,提出完善立法,规范执法,用法律约束企业,引导企业的价值观取向,使企业守法、诚信成为自觉;进而改善法律环境。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让法律环境影响力渗透企业,完成流通法律对流通企业各种法律关系的正能量的规范,并形成具有内在影响力,吸引力、以资源形态存在的流通法律软实力。  相似文献   

11.
农村环境法律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农村环境法活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文从文化视角,对农村环境法律文化建设的概念进行了阐述,分析了我国在农村环境法律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农村环境法律文化建设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国际法视野下的北极环境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伴随着各国加强对北极地区的考察和开发,北极环境问题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现有北极国际环境法律体系主要由适用于北极的国际环境条约和专门性的环境条约所组成,其中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法律冲突:一方面表现为条约冲突,另一方面表现为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冲突。这些法律冲突体现了国际法不成体系的特性,而国际法不成体系性又提供了今后解决北极环境及其他法律冲突的新思路。利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既有框架,发展新的特殊制度,是当前解决北极环境法律体系中的法律冲突比较可行的方案。  相似文献   

13.
我国现行环境资源法律制度的诊断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理论出发,按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对我国现行环境资源法律制度进行评价与诊断,指出当前环境资源法律制度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可持续发展法律制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创新的选择和对策,以完善我国的环境资源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14.
企业环境责任的履行,若无外在的法律强制,仅仅依靠企业的自律是不现实的,应加强从法律层面对企业的环境责任进行梳理,探讨法理基础和分析现行法律依据与实施机制,加强对企业的法律规制并重视经济激励措施的运用,只有这样企业的环境责任才能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5.
环境经济法律手段是我国环境法律制度一项重要内容,但是现行环境经济法律制度主要以行政管理为主的"庇古"手段为主,而且在具体实施上主体不明、某些手段的创新缺乏理论指导.因此在理论创新的基础上进行手段创新,对现行环境经济法律制度的不足进行完善显得极为必要.  相似文献   

16.
农村环境的日趋恶化会对国家的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巨大的危害。为了推进我国农村环境建设的进程,本文根据我国农村环境问题的现状和产生的原因,分析当前我国农村环境保护法律的不足,提出了农村环境保护法律对策,建立农村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完善农村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的构想。以期有效保护和改善农村环境,逐步控制和治理污染,维护生态平衡,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环境责任保险自产生以来就以其独特的优势从环境损害风险社会分担机制中脱颖而出。作为侵权责任社会化的有效途径之一,拥有坚实法理基础的环境责任保险制度对传统民事侵权法理论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促使其在无过错责任原则、因果关系推定原则、不完全赔偿原则等方面积极做出调整,藉以应对日益严重的环境侵权问题。环境责任保险制度对环境侵权实行经济与法律的综合控制,弥补了现有法律制度在环境权益保障方面的不足,具有重要的法律意义。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企业可持续发展和企业法律环境的含义。论述企业可持续发展与企业法律环境关系及相互作用。强调了良好的法律环境有利于提高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性、规范性,有利于强化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效果。指出了为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必须营造良好的法律环境,并建立了适应法律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加强事前法律防范,加强日常规范管理,制定和实施前瞻性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9.
检察机关参与水污染防治,就是要发挥法律所赋予的法律监督职能,通过给相关的环境行政机关发检察建议书的方式,督促行政机关履行法律规定的行政职能并限期整改;通过对水污染事件引发的环境类犯罪线索的经营,重点查处环境行政机关责任人员的渎职犯罪。  相似文献   

20.
以新《环境保护法》为代表的一系列环境法律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环境法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环境法律实施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环境立法价值的实现.在我国环境法治发展新的时代背景下,环境执法、环境司法和环境监督作为三种环境法律实施的重要机制仍面临着较多困境.今后我国应当在明晰现有法律实施机制缺陷的基础上,结合现实国情分别在监管、司法、监督三个层面探寻我国环境法律实施机制的出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