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40年来,我们经济工作取得了伟大成就,但也有失误。最重要的教训,就是脱离国情,超越国力,急于求成,大起大落。这种失误严重挫伤了干部和群众的积极性,造成了巨大损失。”江泽民同志的这一正确论断,指出了我们在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上最严重的失误是急于求成,并阐明了这一思想产生的根源和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2.
我国非合理化的产业结构是在长期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稳常态失衡结构。经济改革中我们试图对产业结构进行合理化调整,但是,由于日益膨胀起来的社会总需求和持续的过热经济增长,这种非合理性的产业格局非但没有扭转,相反,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这种失衡局面。一年多来的治理整顿工作,使经济过热现象开始降温,供求矛盾出现缓和,局部的买方市场开始形成,应当说,这为产业结  相似文献   

3.
我国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工业化的新纪元。正当乡镇企业的发展极大地改变着农村经济面貌之时,某些乡镇企业发达的农村的农业生产却出现了徘徊不前甚至下降的局面。这种现象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分析个中原因,固然与这些农村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上片面重视“无工不富”有关,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弄清这个问题,将对我国今后农业的进一步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略论俄罗斯的“休克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俄罗斯两年来推行“休克疗法”式的向市场经济转轨方针作了简要回顾和小结。指出:此方针实施过程中得失兼有,但失大于得,转轨所付代价太大,是失败的。其主观上的原因主要是:经济转轨缺乏安定的政治环境;指导思想上急于求成,导致欲速则不达;理论上陷入三个主要误区;一系列重大经济政策制定上又严重失误。  相似文献   

5.
经济的稳定性问题,是宏观经济理论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从我国已有的研究成果看,一般都是从投资角度来解释我国经济增长与波动的,这种分析,从投资与经济周期的相关性来看,是完全正确的。但问题是,为什么日本也是个高投资率的国家,但经济没有出现我国这样的振幅?为什么苏联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也具有我国相似的投资机制,但它们的经济也没有出现我国这样的大起大落?除了我国在  相似文献   

6.
2003年到2004年6月中国经济出现了广泛的过热现象,咎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不合理的政企关系和不完全理性的投资决策所致.因此,规范地方政府的经济职能及积极的经济改革理论探索是处于经济转型中的中国的当务工作之急.  相似文献   

7.
资本深化和中国经济增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工业化的快速推进中,我国经济出现了资本过早深化的现象.近年我国的"资本-劳动比率""资本-产出"比率变化情况表明,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经济中出现了资本密度加速上升现象.资本的过早深化开始影响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增长,经济中投资效率加剧恶化,经济增长过分依赖固定资产投资的拉动,资本更加集中于钢铁、建材、化工等资本密集型行业,经济向效率缺失的方向发展.中国特有的投资体制是形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快改善我国的投资体制,降低资本增长率或消化提前增长的资本存量,并提高劳动增长率或就业率,是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中重点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自一九八八年以来,我国流通经历了由“过热”到“疲软”的剧烈波动。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怎样摆脱目前的困境?实事求是地分析我国流通领域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更好地搞好经济体制改革,无疑是十分必要的。(一)改革以来我国流通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流通领域的十年改革,可以说是成就与缺陷并存。在八五年以前,我们主要着重政  相似文献   

9.
对“大跃进”运动发生原因的深层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0年代后期的“大跃进”运动,是我国探索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次严重挫折和失误.导致。大跃进”运动的发生,除了急于求成而又缺乏建设经验等基本原因外,还有深层的历史原因.本文试对此作点探讨。一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梦寐以求的崇高理想,中国共产党为它的实现艰苦卓绝地奋斗了几几十年。当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由理想变成了现实的时候,人们怎能不欣喜若狂。毛泽东曾多次说1949年那样大的胜利,并没有使我高兴。到1955年,当我看到有那么多的农民参加了合作社,接着是私营工商业的改造,我开始高…  相似文献   

10.
青年博览     
经济增长:从“怕热”到“防冷”。前几年,中国经济驶入“快车道”:投资飚升,货币闸门大开;房地产热、开发区热、股票热、基建热,经济增长速度高达14%;市场供求严重失衡,铁路运输、原材料供应“瓶颈”制约严重。两会代表、委员们纷纷发出“抑制过热”、“控制投资”的呼声。1993年7月开始的宏观调控,使经济以每年一个百分点的速度平稳下滑,实现了经济的“软着陆”。在经济降温过程中,出现了大量企业开工不足,职工下岗增多,产品积压严重,甚至一些生产资料和基础设施过剩。因此,在本届两会上,代表、委员们谈论的热点,是防止经济偏冷。  相似文献   

11.
<正> 当前,各条战线都在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积极调整各项比例关系,求得整个国民经济协调地、有秩序地,稳步地向前发展。在新的调整中,商业战线有几个问题急待解决: 一、纠正“左”的错误,并肃清其影响 陈云同志在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开国以来经济建设方面主要错误是‘左,的错误,……这是主体方面的错误。”这种“左”的错误在商业战线上的反应也是比较突出的,其主要表现:在指导思想上总有一种急于求成,急躁冒进情绪,缺乏求实精  相似文献   

12.
6月22日,我院部分研究生与《开发报》就当前的国民经济形势等问题进行了座谈。 (1)关于近年经济增长的波动。有些同学认为,我国前一段的高速增长是正常的,同条件相似的某些发展中国家相比,我们的速度并不算快。由于把这种增长判断为“过热”,中央采取了财政、金融双刹车,造成了经济增长的大波动。有的同学则认为,国民经济发展速度的大升大降只是表面现象,底下隐藏着更深刻的东西,这就是国民经济是在旧结构上的增长。过热期,高速增长的是过去的长线部门;过冷期,长线部门只是略微压缩,失衡的结构没有根本改变。  相似文献   

13.
从1957年至1978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在阶级斗争扩大化的左倾思想指引下,经济建设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结果欲速则不达。反思这二十余年的经验教训,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遵循客观经济规律,才能真正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4.
宏观经济过热的形成机理和判别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宏观经济过热与正常经济增长的区别在于增长是不是可持续的。正常经济增长的投资来源于储蓄率上升和自愿储蓄的增加;而导致宏观经济过热的投资来源于信用扩张所导致的挤占消费、强制储蓄。前者将带来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后者则将导致一个经济从繁荣到萧条的周期波动过程。目前,我国的投资膨胀、信用扩张和少数生产资料涨价并未达到导致强制储蓄挤占消费的地步,宏观经济并未过热。但不良资产的上升和外生因素引起的信用扩张失控仍有导致经济过热的风险,因此,应采取结构性政策,通过既鼓励又限制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一方面要保护正常的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也要防止宏观经济过热。  相似文献   

15.
论道     
2009年、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过热。现在,“软着陆”正在进行当中。因为有了这个下降,中国才不会出大问题。2003年、2604年以来,一出现泡沫国家就采取措施,所以没有唯;成大泡沫,包括房地产。  相似文献   

16.
经济学家预计,1995年中国经济将在继续降温中保持较快的发展,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可望比去年增长9%强。 国家统计局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研究人员认为,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在去年有所放慢的基础上,今年将进一步平稳回落;同时,通货膨胀也将比去年有明显下降。 他们说,在国家宏观调控继续加强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在1995年存在着极大的成功实现“软着陆”的可能性。 从1992年下半年开始,中国由于社会总需求过度膨胀而出现经济过热。为此,政府近一年半来采用行政和市场手段相结合的办法,以使过热的经济冷却下来。 官方统计表明,去年中国经济增长11.8%,比1993年下降1.6个百分点。但通货膨胀居高不下,达24.2%。 经济学家们分析,从周期变动的规律看,中国通货膨胀目前已到峰顶。由于  相似文献   

17.
1979年以来,我国农村经济体制进行了根本改革,农民有了经营自主权,国家又较大幅度地提高了农产品的收购价格,加上长期以来在农业基本建设中形成的物质技术基础充分发挥了作用,农村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特别是粮食生产,从1979年到1984年,仅仅六年时间就由3000亿公斤猛增到4073.1亿公斤,每年以5%的速度增长,以至于1984年下半年出现了农民“卖粮难”的现象。1985年以后的农业形势急转直下,出现了“滑坡”现象,特别是进入1987年,我国农产品普遍短缺,“买粮难”的呼声四起,农副产品的市场供应日趋紧张,农产品的严重短缺,形响了我国的经济稳定,改革的深入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哪里?  相似文献   

18.
全要素生产率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1952~2002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建立计算全要素生产率分析模型,对1952~2002年间中国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我国建国以来各年的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增长率。我们发现改革开放之前,我国TFP增长率波动很大,TFP不仅没有增长,反而有所下降。改革开放初期,TFP增长率呈现出大起大落的状态。从1992~1998年,TFP有了明显的提高,其增长率连续几年都为正,这段时间TFP对产出增长的贡献高达22.22%。1998年到现在,TFP出现了负增长,TFP值有所下降,但幅度不大。  相似文献   

19.
正确地认识和把握经济生活中的“度”是关系到四化事业成败的至关重要的问题。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作为事物质和量的统一的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和量的限度、幅度、范围,是与事物的质相统一的数量界限,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工作中心转移到了经济建设上来,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创业,旧貌换新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绩。但是回顾几十年的经济生活,由于指导思想上的失误,曾几次出现过经济过热“超度”现象,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损失。对此找们应该吸取深刻的经验教训,努力克服经济生活中存在的各种超度现象,抓住机遇,为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20.
1998年下半年以来 ,我国开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必然选择 ;这一政策的实施在我国经济生活中已经产生了积极的效果 ,基础设施状况大大改善 ,产业结构、经济布局得到优化和改进 ,国民经济持续增长趋势得到保证。但为了更好地实施这一政策 ,必须从思想上、理论上搞清它与“凯恩斯主义”赤字财政政策的联系与区别 ,坚决避免经济“滞胀”局面的出现 ;必须贯彻市场经济的思想意识 ,努力克服政策与制度上的矛盾 ;必须制定相关配套的政策 ,与之呼应 ,力避“单打一”的后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