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方式的特点与个人收入差别的形成与强化 一百多年前,马克思明确地把按劳分配规定为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原则。马克思认为,在社会主义社会里,由于人们在社会范围内占有生产资料,以及相应的商品货币关系的消亡,劳动者能够在社会范围内实现按劳分配。在社会范围内,劳动者提供了多少劳动,在作各项扣除之后,可以领得与他的劳动量相当的生活资料。 可是,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践表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里,由于生产力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这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关系的一次全新认识,也是对社会主义经济分配理论的重大突破。社会产品的分配方式最终是由生产方式,特别是由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决定的。从这个角度分析,笔者认为,由于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就决定了我国现阶段的分配方式不可能仅仅是单一纯粹意义上的按劳分配。既然生产资料公有制可以有多种实现形式,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按劳分…  相似文献   

3.
<正>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个人消费品分配原则出现多元化.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范围内,依然要坚持按劳分配原则,但要适应商品经济条件实行分配模式转换.本文试就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模式问题进行理论探讨.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按劳分配模式转换的必然性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实行按劳分配原则的、有计划有控制的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以公有制为基础,不仅在运行上要实现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的统一,而且在分配上要实现按劳分配和商品经济的统一.实现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的有机统一以改革计划经济体制.实现按劳分配和商品经济的有机统一,则必然要改革按劳分配体制,即按  相似文献   

4.
<正> 由马克思创立的后来被斯大林明确慨括为"按劳分配"的理论,是建立在产品经济的基础之上的.然而,现实的社会主义同马克思所设想的社会主义有着很大距离.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通过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以促进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需要实行多种经济形式和多种经营方式的长期并存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这样,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形式——按劳分配,便呈现出与传统观念不同的许多特点.第一,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只能是按照实现了的劳动,按照社会必要劳动来分配.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企业和劳动者的劳动采取了价值的形式,劳动量采取了价值量的形式,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劳动互换采取了商品与商品交换的形式.在这种条件下,只有商品生产者(这里把企业当作一个  相似文献   

5.
薛为昶 《东岳论丛》2003,24(6):47-5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按劳分配作为个人收入分配的主体方式和其它分配方式并存。按劳分配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基础,借助于商品、货币形式通过市场来实现。市场经济不仅与按劳分配有兼容性,而且为按劳分配的完善和科学实现提供了条件;按资分配和按劳动力价值分配作为社会主义分配关系中的辅助因素,有其存在的必要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在贯彻效率优先的同时,保证社会公平和公平程度的提高;社会保障在调节和保证分配公平,提高社会公平程度,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论按劳分配与公平和效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楠 《江汉论坛》2003,3(5):9-11
在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原则的公平性主要体现在分配机会公平、分配原则公平和分配结果公平;按劳分配原则的效率性主要体现在:1.提高经济效率是实现按劳分配原则的题中应有之义,2.市场型按劳分配是效率性的分配方式,3.按劳分配实现形式的多样化能使资源配置更合理、更有效;适应中国现实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市场型按劳分配能实现公平与效率二者的兼顾。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要搞市场经济,那么社会经济利益的分配与再分配,就必须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如何认识传统的按劳分配的原则与理论呢?这是分配制度改革所不能回避的问题。 (一)市场经济所能实现的社会分配。现实的社会主义不可能是全社会的直接生产也就不可能是全社会的直接分配,只能是通过企业组织形式来组织生产、交换和分配。企业作为社会生产的基层单位,同样要求成为社会分配的基本单位,在企业进行初步分配。企业的分配对象不可能是具体的劳动生产品,由企业把产品交给国家,然后通过全国统一的劳动券形式进行劳  相似文献   

8.
按劳分配能够实现分配关系的和谐,但是需要具备复杂劳动简化为简单劳动的社会条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商品交换为复杂劳动向简单劳动的简化提供了可能,但以市场完善而均衡、法律法规健全为前提。在市场非均衡的条件下,政府应该而且能够运用收入再分配的调节手段,实现分配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9.
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合理性及制度路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什么要实行、能否实行、如何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是学术理论界必须作出科学回答的重大理论问题."劳动"是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最基本、最根本手段,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既体现着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也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与市场经济存在一定兼容性.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有着特定的内涵,与马克思所设想的按劳分配有所不同,诸如劳动的内容和形式不同.按劳分配的标准、范围、程度、形式不同等.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主要制度路径是在所有制制度上,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在企业生产经营层面上,实行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分配;在企业内部分配中,规范要素收入,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在整个社会国民收入分配中,依据按劳分配为主体原则搞好分配调节和调控,确保劳动收入占主体地位,使劳动收入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主要收入来源.  相似文献   

10.
现有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教材,大都根据马克思关于按劳分配的论述,认为全民所有制企业所创造的国民收入,首先由国家扣除应上缴的税和利(行政费用与积累基金),然后企业留下用于企业发展和企业福利的发展基金与福利基金,最后剩余的部分以按劳分配的形式分配给职工,作为职工的消费基金。这就是说,全民所有制企业职工所分配到的收入,只是通过按劳分配形式而获得的消费基金。由此可见,全民所有制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社会消费品的分配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它涉及到许多方面。这就要求对社会主义社会消费品的分配理論问题,进行多方面的研究。首先要从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出发,研究社会主义社会消费品的分配问题,包括如何正确对待社会主义生产资料的两种公有制形式同消费品分配的关系问题;在一种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内部,还要研究消费品的分配中集体与个人之间和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两个方面的分配关系;同时,还要研究按劳分配与资产阶级的法权的问题;按劳分配与衡量劳动数量和质量的分配形式问题;劳动者的货币收入在使用价值上的实现问题以及按劳分配原则与政治挂帅的关系等等问题。这里,我想就这些问题讲点不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消费资料实行两级按劳分配的必要性所谓消费资料的两级按劳分配,就是社会主义社会对企业职工(这里着重考察企业职工)分配消费资料时,不是由国家直接对每个劳动者实行按劳分配,而是首先由国家对企业总体工人实行按劳分配,然后再由各个企业对每个职工实行按劳分配。在存在商品货币关系的条件下,对消费资料实行两级按劳分配,是通过工资的两级分配而实现的。在社会主义企业里,“产品从个体生产者的直接产品转化为社会产品,转化为总体工人  相似文献   

13.
南宁市第七中学黄秀龙来稿提出,现实的经济生活已经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分配学的要求。因为国民收入有计划按比例分配和劳动者“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已经成为我国亿万人民的具体实践,日益丰富的实践经验既需要总结上升为理论,也需要一门科学来作指导。建立社会主义分配学,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调整改革,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提高劳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社会主义分配学是研究社会生义国民收入分配和个人消费品分配规律的科学。它着重研究个人消费品分配的规律,按劳分配与社会主义所有制之间的关系,按劳分配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各尽所能与按劳分配之间  相似文献   

14.
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是两种不同的分配形式,只有在市场完善和均衡的条件下,二者才能够实现分配关系和谐.在市场不完善和非均衡的条件下,政府有效作为才能促进分配关系的和谐.分配关系和谐能够充分发挥分配的生产效应和消费效应,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和消费需求的扩大.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的社会分配是一个范围极广的概念.它不仅仅指物质领域的利益分配,还指精神和政治领域的利益分配,它不仅仅指个人分配,还包括集体间分配,地区间分配和行业间分配.具体而言,它包括个人消费品分配、社会消费品分配、权力分配、工作分配、荣誉分配、生产资料分配和生产条件的分配等等.社会主义的社会公平分配就是坚持在按劳分配为主体分配形式的前提下,实现社会分配的相对公平.而相对公平的标准就是看社会分配能否有利于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能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能否有利于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全社会共同富裕.从经济角度而言,社会主义社会分配的所谓相对公平,就是实现社会经济公平分配和社会伦理公平分配.社会经济公平分配.就是指在特定经济条件下最能刺激劳动者的积极性,最富有效率、最能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利益分配关系.而  相似文献   

16.
<正>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商品经济的条件下,是否还存在按劳分配原则,除按劳分配外还有什么原则并存。党的十三大报告明确指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方式不可能是单一的,我们必须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的科学论断。一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马克思恩格斯已作出了理论阐述,并作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关系和分配方式,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向深层次发展,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亟需人们开展研究和探讨。分配关系的多元化生产决定分配。研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关系,必需从当前我国的生产条件出发。正如马克思所说:“消费资料的任何一种分配,都不过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结果,而生产条件  相似文献   

18.
(一) 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如果说,这个论断的提出,对人们长期以来,认为社会主义现阶段只存在按劳分配一种分配类型的习惯看法是第一个纠正,那么,我认为,重新对现阶段按劳分配这个"主体"本身再认识,就应该是第二个纠正了.这个纠正比起第一个纠正来同样必要:第一,30多年来,人们习惯于马恩关于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论述,认为社会主  相似文献   

19.
比较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社会唯一的分配形式,则“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主张是分配理论和实践上的一大突破和进步。但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我国的现实经济生活中,按劳分配还是不是主体分配形式,有没有必要把它作为主体来坚持,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20.
关于国民收入再分配公平问题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国民收入再分配公平是包括国民收入再分配权利、条件、机会、规则、过程、结果公平在内的系统公平,以公平作为国民收入再分配的政策目标既出于人类社会的价值追求,也有功利主义的诉求,促进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公平既可矫正初次分配的不公平,创造初次分配公平的条件,也是实现人类社会基本价值的重要条件,也能促进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政治稳定.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公平性和公平程度主要应通过要素供给者的要素供给行为来衡量,同时也应观察"用手投票"的情况等.要处理好国民收入再分配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应始终坚持公平与效率并重:要处理好再分配公平与初次分配公平的关系,再分配公平应与初次分配公平相协调,要促进国民收入分配的整体公平.要保障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公平目标能够得以实现,必须保证再分配政策的公平取向,必须建立促进再分配公平的制度体系,并保证促进再分配公平的制度能够得到执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