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平等新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所讨论的是被学者视为"迷宫"的教育平等问题.作者以辨析教育权利为基点,试图为教育平等原则找到公正的依据.文章提出教育平等作为一种社会性平等,包括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平等两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在当代西方分配正义理论中,正义意味着平等,所有的社会基本善应平等分配.在此理论视域中,权力为少数人占有的不平等事实与现代社会所追求的平等原则之间的矛盾将会产生.为破解这一理论难题,本文拟从平等的双重维度即形式平等和实质平等来考察权力.在实质平等维度,权力不平等的形成有其合理性;在形式平等维度,权力以公平的机会平等形式向所有人开放.依据机会平等原则来检视,实质不平等的权力仍然满足了平等的形式要求.形式平等也为权力平等的证成提供了理论力量.同西方传统的经典民主理论相比,诉诸于分配正义的平等为我们看待权力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解释路径.  相似文献   

3.
平等理想是政治哲学中重要的价值标准.平等价值追求的核心问题是"对什么方面平等".通过对平等概念相同性与公正性含义的解析,论证了平等与不平等之间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以此为起点,从政治哲学维度对平等进行了分类,并采取了对待平等的两个不同原则.  相似文献   

4.
粟丹 《理论界》2008,(8):56-57
立法平等应当是形式平等与实质平等的结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9条和《国务院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第4条之规定并不违反平等原则,而恰恰体现了对实质平等的追求。二者的不足之处在于忽视了立法平等的相对性和现实问题的复杂性,从而有可能导致在个案中出现结果的不平等。  相似文献   

5.
论权利的不平等--马克思主义平等正义观的基本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凌新  高园 《江汉论坛》2004,3(9):8-11
权利不平等原理是马克思平等正义观的基本原则,只有实行人的权利不平等,才能实现真正的社会平等.因为人是自然不平等的,所以以"能力本位"为尺度的"权利平等"不是真正的社会平等.要寻求真正的平等,就应当认识到平等权利本身是不平等权利的事实,在这个能力本位的社会中给弱者以特权.  相似文献   

6.
平等、自由和民主从来都是不可分离的,作为民主政治的多数原则,也离不开平等和自由.多数原则,既是民主政治运行的基础性条件,也是民主政治的最核心原则,这一点毫无疑问.但是,多数原则在不同的情况下有着不同的含义或规定,尤其是要防止民主暴政,保证民主的真实性,更需要将多数原则建立在平等和自由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7.
论人权原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人权总原则每个人因其最基本的贡献完全平等(每个人一生下来便同样是缔结、创建社会的一个股东)而应该完全平等地享有基本权利、享有人权.(2)政治人权原则每个人不论具体政治贡献如何,都应该完全平等地享有政治自由,亦即完全平等地共同执掌国家最高权力从而完全平等地共同决定国家政治命运.(3)经济人权原则每个人不论劳动多少、贡献如何,都应该按人类基本物质需要完全平等地分配基本经济权利.(4)思想人权原则每个社会成员都应该享有创获与传达任何思想的自由.(5)机会人权原则社会所提供的发展才德、做出贡献、竞争职务和地位以及权力和财富等非基本权利的机会,应该人人完全平等.  相似文献   

8.
社会分层的出现以及由此引发了大量的强者与弱者之间的对象性犯罪之后,刑法中的平等就不能固守"凡具有脸孔者一律平等"的立场,而是需要引入一种弱势平等观念,即从社会正义出发,给社会弱者以更多的法律保护,给社会强者以更多的法律限制。立基于弱势平等,刑法应该正视强者与弱者之间的对象性犯罪,并分别针对强者为谋取利益针对弱者的犯罪和弱者为维护自己利益而针对强者的犯罪,形成一种"重强、轻弱"的罪刑结构。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社会性别视角出发,结合我国<婚姻法>保护女性婚姻家庭权利的相关规定,探索"同一平等"与"差异平等"的法律价值区分,得出我国婚姻法应当纳入社会性别意识,坚持差异平等的结论,并对我国现行婚姻法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尽管儒家社会不是平等的社会,古代儒家也没有将普遍"平等"书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在价值转换中的现代人依然在儒家传统中发现与现代平等有连续性的思想资源:古代中国有与西方封建社会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教育制度设置,如有科举而没有世袭的贵族.儒家反对贫富差距悬殊的传统,在康有为的<大同书>为代表的"天下大同"的理想中成为了现代传统.农业社会主义或者平均主义也是有儒家传统因素的.儒家纲常中次要的原则"友道"中潜在的平等(或对等)观念被发掘出来,做了现代性的解释.尤其是从性善论发端的圣凡平等的理论,似可与现代平等尊重的原则直接对接.平等在近代的嬗变,其一是政治的,为个体争取权利;其二是伦理道德的,为了建立道德主体性.圣凡平等由此呈现出了现代性.它同不能脱离群己关系来讨论的认识主体性一样,同样渗透着平等的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