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朱以青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5):149-152
现代社会将文化与产业两个不同的领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文化产业。文化产业是以经营符号性商品和信息为主的生产文化意义内容的产业。文化产业具有双重功能,它既能传播和弘扬民族精神,又能推动经济发展。文化产业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重要的经济支柱。中国发展文化产业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
张春燕 《榆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2(3):88-89
词汇的文化涵议是附在词汇之上的 ,是操本族语者自然联想出的意义 ,因而成为外语学习者进行跨文化交际的障碍。通过从宗教信仰 ,社会观念 ,联想意义等方面 ,分析了英语词汇的文化涵义 ,以期在教学中得到更多的重视 ,以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3.
试论经济文化与经济文化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依元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9,12(1):1-5
经济文化与经济文化力是当今世界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中出现的新事物、新现象。文章阐述了“经济文化”的内涵及其显著特征,并进而揭示了“经济文化力”新概念的内涵,认为经济文化力是由经济力与文化力整合同构而产生的合力。文章还分别界定了经济力与文化力概念,详析了文化力的内在结构。 相似文献
4.
经济文化一体化:实现贵州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波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5):17-21
经济文化一体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与科学发展观相一致的新的发展理念、新的发展思路、新的发展策略、新的发展模式。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模式是贵州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贵州实施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模式具有一定的优势。实现这一发展模式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要用现代生态文化改造传统农业,要用现代企业文化进一步武装工业,要以旅游文化为龙头进一步繁荣第三产业,要着力建设系列经济文化重点工程。 相似文献
5.
王述文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4)
姓名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人文符号。然而由于语言不同, 其符号表现形式及涵义也不尽相同。本文追寻汉英姓名的不同建构、表现形式及其意义, 揭示出东西两种不同的文化观念。汉语姓名所蕴涵的是求同舍己、尚义崇德的“做人”观念, 而英语姓名所反映的则是求异主变、重创崇新的创物思想 相似文献
6.
7.
信息文化的涵义和特征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文化可定义为:以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基础,以信息产业和知识产业为支柱,以信息和知识的生产、分配、传播、交流、使用为人们普遍的重要的活动内容,通过社会信息化过程引起人类生存方式全面变革而形成的信息时代的文化形态。可以从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四个层面来探讨信息文化的基本特征,这些特征对于信息时代先进文化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卫霞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78-80
司法活动具有特殊性,法庭上的司法活动亦不例外。本文从当代中国法庭中所拥有的设施、相应制度、人们表现出的行为、语言及形成相应法律文本中所表现出的法律文化意蕴出发,诠释其中包涵着的本国司法理念及法治精神的价值内核,以期对构建当代中国司法仪式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
文化产业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经济活动,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但文化产业从自发现象到经济自觉状态,却是近百年的事情,是人类自觉发现文化作为一个相对独立于经济之外的一种财富之后才出现的,它在全新的意义上形成于文化与经济协同演变过程之中,是推动未来社会及人的发展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0.
采取层级分离法,从三个依次递进的层次逐一对“城乡文化一体化”进行剖析,即通过分别解析“一体化”、“城乡一体化”、“城乡文化一体化”来理解和把握“城乡文化一体化”的涵义.基于此,“城乡文化一体化”的涵义可解释为,在特定的行政区域内,把城乡文化发展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规划,以乡村文化发展为中心,通过城乡社会文化资源和文化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相互协作,以城市文化发展带动乡村文化发展、以乡村文化发展促进城市文化发展,实现这个区域内城乡文化协调发展的过程.推进“城乡文化一体化”,则要突出以农村为中心,满足农村的基本文化生活需求,积极挖掘和开发优秀的农村地方特色文化,注重农村文化服务的供给与文化服务需求的衔接与平衡. 相似文献
11.
王利俊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7(6):59-62
“和文化”既反映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以及民族与民族之问的依存关系,更体现出物质、制度和精神文化的有机组合,是草原文化特别是昭君文化最独特的核心价值,是人类最难得的文化资源,也是人类最可贵的文化资本。“和文化”的核心内涵,集中表现为和平、和睦、和顺、和乐、和美、和谐、和衷共济,正是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昭君文化的深入研究和节日打造,对于建设内蒙古文化大区和呼和浩特文化大市,发展民族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吸引国内和国际的注意力,增强自治区和首府城市的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论交往文化及其教学论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陈旭远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123-127
交往作为教学世界下人的基本存在方式是不争的事实。交往文化就是教师、学生在交往过程当中逐渐形成的共享的意义体系,在这个意义体系当中,价值观、信念、规范、思维方式等构成了其稳定的结构。交往文化具有“表征着教学的深层结构、丰富了教学研究方法论、促进教学论自身的反思与重建”的教学论意义。 相似文献
13.
校园文化的内涵及其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安涛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7,(2)
校园文化是以精神文化为核心,包含观念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环境文化在内的一种社区性群体文化,具有文化认知、价值导向、生活娱乐、精神激励、能力培养、力量整合等功能。正确认识校园文化的内涵与功能,对于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民族文化与县域旅游经济发展——巴东神农溪漂流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琼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7(5):31-35
民族文化是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资源依托,同时发展旅游业必须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必须加强对导游人员民族文化和地方性知识的培训。从湖北巴东神农溪漂流旅游景点的导游人员调查情况可知:保护发扬民族文化对县域经济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只有“在开发中保护,保护中开发”,才能使民族文化旅游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金鸣娟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2):1-5
森林文化作为一种具有特定内涵的文化形态,是中国文化体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中国文化发展的角度,就森林文化与中国文化的起源、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内容以及当代中国文化的建设等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以便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森林文化在中国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历史意义和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6.
许莉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95-98
由词义引申而形成的一词多义现象普遍存在,揭示出人类认知的构成方式、工作方式以及语言形成、发展的一些重要规律。词义引申主要缘由是人们在认识外界事物时的隐喻式思维活动和语言运用过程中的经济性原则,即人们使用语言时总是倾向于高效、省力的方式。词义隐喻式的引申是认知活动和语言交际中实现经济性原则的重要途径,而人们用旧词隐喻性地表达一个新概念的内在驱动力就是经济性原则。 相似文献
17.
谈经济与文化的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玉芝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1(5):129-134
人类的经济本质上是一种文化过程,文化过程贯穿于经济过程的始终。对经济过程的理性反思产生了经济文化。从文化的角度审视和理解经济,未来的经济是一种文化经济。经济与文化是一种长期融合的过程。为此,我国应大力发展经济文化与文化经济。 相似文献
18.
薛为昶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3):22-25
“文化 -经济一体化”是文化和经济内在联系、相互作用 ,融合成整体关联、一体化发展的格局 ,我国现代文化与经济发展的一体化运行虽然具有十分有利的环境与条件 ,但也有各种现实的制约因素。要根据文化 -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规律 ,制定和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的文化 -经济一体化运行的政策和制度 相似文献
19.
秦龙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2):1-5
随着自然科学以及由其产生的现代技术对于世界的影响日益增大,哲学尤其是哲学中的"形而上学"遂被视为过时或甚至根本无意义.在此一背景之下,身处转型期的国人也不加区分地追逐所谓的反"形而上学"潮流.这种对于"形而上学"的态度是不公平也是不正确的.实际上,"形而上学"对于人、文化特别是文化的重建决非可有可无,而是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