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关于职能部门在一家公司组织体系中到底如何定位的问题,历来比较有争议。“主流”观点认为,职能部门应该是个“服务部门”,是为业务和技术部门(统称业务部门)提供服务的后端支持部门;也有观点认为,在现代化高效运作的公司中,职能部门已经从“后院”走向“前台”,成为间接创造财富的“利润中心”。  相似文献   

2.
根据国际经验和我国实际国情 ,认为“高新区”和“大学科技园”的基本职能应是孵育企业 ,而不仅仅是“产业开发”。随着“高新区”和“大学科技园”在世界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和影响日益增强 ,其地位和主要功能应该定位在科技与经济之间的结合点上 ,即把孵育出的技术创新能力强的企业推向市场  相似文献   

3.
根据国际经验和我国实际国情,认为“高新区”和“大学科技园”的基本职能应是孵育企业,而不仅仅是“产业开发”。随着“高新区”和“大学科技园”在世界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和影响日益增强,其地位和主要功能应该定位在科技与经济之间的结合点上,即把孵育出的技术创新能力强的企业推向市场。  相似文献   

4.
“三言”“二拍”是中国古代最多写到商业、商人及市民文化的短篇小说集,因而研究作品中所显示的当时民众及作者的钱财观,对给作者的思想观念进行定位很有意义。本文根据“三言”“二拍”中的大量相关故事,梳理了故事本身及作者在钱财方面的五方面的观点,并由此认为,作者对当时普通民众生活有较深入的了解,但他仍是个传统文人。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刑法学的角度对“严打”进行了准确定位。认为“严打”是我国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特殊刑事政策。作者对“严打”与社会主义法治、“严打”与罪责刑相适应原则、“严打”与我国基本刑事政策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科学地探讨与分析 ,见解精辟独到 ,对消除学术界和司法界存在的争议和模糊认识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巴赫金的“技术”思想出发 ,对其“复调理论”和“狂欢化理论”给予了定位 ,并对其表现出的“超技术 (语言 )”批评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本文认为 ,在巴赫金的文论中贯穿着他对“技术”问题的思考 ,依次表现为他的“艺术中的技术”概念的提出、“超语言学”的理论建构和他的“超技术 (语言 )”批评的实践。“复调”和“狂欢化”作为其中的代表充分体现了“超技术 (语言 )”批评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7.
对于“无以”和“有以”,大体有以下几种看法:一、认为是语法成分的省略。有人认为这种结构是“无所以”和“有所以”的省略,有人认为是“无以之”和“有以之”的省略,且基本上认为“以”是介词。二、没有明确指明词性,但把它们作为固定结构放在介词“以”的下面来解释,对译为“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有什么可以拿来……”三、认为是助动词结构,但没有指明哪个词是助动词。对译为“不能”、“没有办法”和“有可能”、“有办法”。四、认为“以”是介词名物化或指代词,否定了省略的说法。五、认为“以”是动词。其中有人认为“无”、“有”是无定代词,有人认为这种结构不是固定结构,单解“以”为实义动词。以上各家说法,虽然所持各异,但比较趋于一致的看法是:“无以”、“有以”是一种固定结构,”无”、“有”是动词,“以”是介  相似文献   

8.
钱中文和叶秀山的“文艺反映论”都是对传统文艺反映论的创新性发展,但二者差异颇大。就“反映者”而言,前者强调创作主体,后者推崇艺术家。在反映者定位和反映者能力的阐述上二者差异明显:前者将反映者定位为“主体”,后者将反映者定位为“在世界中的人”;前者看重反映者的“感动力”,后者看重反映者的“洞察力”。就“反映内容”而言,虽然二者都坚持“文艺是现实生活的反映”,但在对“现实生活”的界定和“反映内容”的认定上,二者却有差异:前者将“现实生活”界定为“客观现实”,后者将“现实生活”界定为“生活世界”;前者将“反映内容”认定为“心理现实”,后者将“反映内容”认定为“基础生活”。就“反映方式”而言,前者认为其是创作主体“改造”客观现实,后者认为其是艺术家“揭示”基础生活。差异成因源自二者在思想动因、理论基础、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上的不同。  相似文献   

9.
文章就“入世”后中国零售业即将面临的强烈冲击及发展契机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中国零件业只有树立现代商业理念,进行制度创新,找准市场定位,及时调整业态等方面作出努力,才能迎接“入世”所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爱国统一战线的系列重要论述在理论定位、制度定位、目标定位方面均具有原创性贡献。其中,理论定位的原创性贡献表现为用“三个重要法宝”创新爱国统一战线的历史定位,用“大统战工作格局”创新爱国统一战线的实践定位,用“三个更加重要”创新爱国统一战线的未来战略定位;制度定位的原创性贡献表现为运用宪法思维将爱国统一战线纳入国家基本制度体系之中,运用民主思维将爱国统一战线纳入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之中,运用统筹思维将爱国统一战线纳入国家治理制度体系之中;目标定位的原创性贡献表现为运用辩证思维将爱国统一战线目标阐释为“画出最大同心圆”,运用战略思维将爱国统一战线目标阐释为“四个凝聚”“两个实现”。  相似文献   

11.
历史是有规律的历史,其前进发展遵循着特定的历史逻辑。在历史潮流中把握历史脉络,追寻历史规律,提升历史自觉,推动历史前进,是作为社会主体的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展现自我价值的重要体现。中国共产党是善于把握规律、按规律实践的无产阶级政党,自成立以来就重视对历史规律的探索和遵循,并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实践中不断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为走历史必由之路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既坚持和继承了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三大规律”的基本论断,也基于新的历史方位、历史使命和历史实践深化了对“三大规律”的认识,更进一步提升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推动历史发展、创造历史奇迹的自觉和自信。  相似文献   

12.
“第三条道路”作为一种理论,在思想史思潮中有其一定的位置;“第三条道路”作为对变化了的历史条件的反映,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源;同时,“第三条道路”的执政实践以其特有的方式回应了左翼的主题,参与了历史运动的进程;最后,作为理论思潮的“第三条道路”不再流行后,其方针政策会以历史行动延续。  相似文献   

13.
史学的功能问题是史学理论研究的永恒课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史学如何适应这种时代的变化,我国史学理论界开始了对史学功能的具体讨论。学者们主要就史学功能的分类、史学的社会价值和学术价值的关系、历史科学的特点和史学功能的特殊性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人是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人的主体性的澄明也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在不同的历史境遇中,哲学家赋予它不同的内涵。马克思在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思维来理解主体和人的主体性,科学地揭示和说明了人的主体性,实现了主体性理论的根本变革。  相似文献   

15.
“新历史小说”,自生成之日起就存在着命名、指认等一系列问题上的争议,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与其独特的创作观念密不可分。在结合“新历史小说”诞生的时代背景以及新的“历史”认知基础上,通过多面辨析其具体的文本呈现,构成了研讨其叙事观念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历史哲学是超越客观历史经验的 ,对历史的一种哲理和理性的思考。中国的历史哲学思想在史学伊始之初便产生了。人们对远古洪荒时代的记忆 ,几乎都是通过神话传说反映出来的。而神话传说本身就包含着神意的历史观。神意史观毕竟是一种肤浅的、非理性的历史本体论。到西周时 ,神意史观逐渐让位于人本史观 ,历史哲学思想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最迟到《春秋》问世时 ,人们已经认识到了单个历史事件或人物之间的联系性 ,因而将它们发放到一个大的历史长河中去认识。先秦的历史哲学思想至此已经明显地显露了出来。从先秦的历史哲学思想中 ,我们不难发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痕迹———重人伦、重道德、重现世。神意史观虽然存在 ,但在历史哲学思想中占的比重很轻 ,其他的 ,不是以“人”为中心 ,便是以人的伦理道德为重。这种传统思想对历史哲学的渗透 ,一方面形成了它与众不同的特点 ,另一方面又遏制了它向更高层次的发展 ,使历史哲学思想在中国很难形成系统的历史哲学  相似文献   

17.
肃穆与消解肃穆——从传统型历史小说到新历史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在中国出现了新历史小说。新历史小说与传统型历史小说在意识形态,历史再现与历史重构,叙述立场、态度、角度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新历史小说有其艺术贡献,也有其缺陷。  相似文献   

18.
作为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荆州古城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特点十分鲜明。荆州古城历史文化资源具有历史底蕴深厚、分布广泛、类型多样、档次高、地面遗存少等特点。在开发利用古城历史文化资源时,要重视挖掘已灭失但历史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要以市场为导向,提高资源利用的经济效益,还要利用与保护并重,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  相似文献   

19.
论忧患意识的历史意蕴与时代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精髓。从思想内涵上说,忧患意识是一种清醒的危机意识,是一种宏大的历史意识,是一种深切的责任意识,是一种昂扬的奋进意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应该把忧患意识的历史意蕴与时代特征相结合,实现忧患意识的现代转化。  相似文献   

20.
《当代彝文文学史》(1978—2018)是第一部以当代彝文文学发展历史作为考察对象的文学史专著,该书以文体为经,以代 表作家为纬,对当代不同时期彝文文学各文体的发展过程进行了细致描述。从《当代彝文文学史》的文学观、分期及其原则和 方法、文学史观、可改进之处四个方面对该书的编撰进行考述,以探讨其文学史研究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