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慧 《广西社会科学》2004,(12):135-138
将《聊斋志异》中成就最高的 90多篇爱情故事 ,通过划分角色模式与叙事程序 ,总结出 7种叙事模式 :知己型、痴情型、完成型、资助型、离合型、契约型、欢会型。同时 ,也探讨了作者寓含其中的思想  相似文献   

2.
冀运鲁 《齐鲁学刊》2012,(3):122-125
蒲松龄对果报宿命的看法比较复杂,从感性上讲,他承认果报宿命的存在,但又理性地认识到果报的不合理性,进而对果报产生了怀疑。尽管如此,《聊斋志异》中仍大量采用因果报应模式来叙述故事。这样的思维方式和六朝小说"证鬼神之不诬"不同,思维方式的不同,必然会对叙述模式产生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聊斋志异》与蒲松龄的农民文化心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蒲松龄终生以布衣文人身份生活于乡间 ,农村社会文化环境对其创作《聊斋志异》起了较明显的强化和支撑作用。其作品在取材趋向、题材内容特别是文化视角几个层面都显示了农民文化心理的渗透与影响。这是《聊斋志异》能够在乡野村间广泛流传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聊斋志异》中的“书生”故事,很明显地体现出作者的创作补偿心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借艺术幻境补偿在现实中失落的人生目标和尘世欲求;二是通过否定科考、称道“出世”来寻求平衡、消解苦闷;三是借幻想中的美人对书生的相知相悦,寻求慰藉,肯定自我价值。  相似文献   

5.
杨金波 《北方论丛》2021,(1):115-125
李惠仪《〈左传〉的书写与解读》以"征兆"指代预言,进而将《左传》中历史事件与叙事理想的实然与应然并存,解读为"解释的焦虑",微观阐释有余,宏观考量不足。《左传》从刀简书笔史官文明中寻求大义春秋四方教化,"思而不惧";《左传》中的预言,不是存在与反映的比附,也不是简单的预设与达成,不能等同于"征兆"。就思维模式而言,《左传》预言是经验的继承与集成:是先民对天人关系的探索,是道德人文的建立,是经世致用的思考;就文学方法而言,《左传》预言是应验叙事传统在特定时期历史书写中的呈现,具有伏笔、承转、省文等叙事功能。  相似文献   

6.
《聊斋志异》中有大量的篇幅描写了人与动植物或和谐共处或产生冲突的内容,还关注了人自身即人内心和谐的问题,这些丰富多样的生态表达内容不仅为读者留下了宝贵的“绿色”文艺作品,而且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意识进行了具象化的演绎与延续,对创作主体与接受主体的心理产生了重要的疗救与平衡作用。  相似文献   

7.
程伟 《阴山学刊》2009,22(2):23-26
《创业史》与《平凡的世界》所采用的不同叙事方式体现了农村题材现实主义小说在“十七年”和“新时期”从集体化叙事到个人化叙事的转变。从人物形象的塑造、文本结构的安排、“家”意象的讲述来看这一变迁,可以窥见“十七年”到“新时期”对于农村题材现实主义小说讲述方式的不同。  相似文献   

8.
本文试从王安忆对传统文化因袭下的叔叔这一代人的冷静审视入笔 ,对作品讲述的八十年代最基本最庄严也最大落俗套的三个叙事模式进行深层的剖析 ,完成了对中国父权秩序下男性中心自大自恋自夸情结的展露 ,透视出传统文化因袭下文化人的心态与精神  相似文献   

9.
论《神曲》叙事模式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但丁的《神曲》打破了西方长篇叙事文学的叙事模式 ,用诙谐喜剧形式反史诗和悲剧 ,反英雄而写普通人 ,打破完整故事的叙述而采用分门别类的叙事方式 ,叙事结构由外向内转 ,叙事角度由全知视角转向第一人称内焦点叙事视角  相似文献   

10.
《尘埃落定》的神秘主义叙事与藏族苯教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探寻《尘埃落定》的神秘主义叙事出现的原因时,研究者普遍认为这是阿来受魔幻现实主义思潮影响,借鉴欧美小说艺术表现手法的结果,从而忽略了藏族苯教文化中的巫术观念、灵魂观念和征兆观念在《尘埃落定》神秘主义叙事建构中的美学意义。研究发现,《尘埃落定》中的神秘主义叙事更多的是来源于藏族苯教文化,本土民族文化资源是作品神秘主义叙事的根基。  相似文献   

11.
12.
《小镇畸人》是安德森空间叙事的代表作,其在物理空间、文本空间和心理空间的建构上别具一格,展现出巧妙的写作技巧和精湛的文学功底.文章据此展开研究,从《小镇畸人》的定位与创作背景、温斯堡小镇的选择深意等方面分析了物理空间的选择;从巧妙安排文本结构、间接凸显"畸人"共性方面研讨了立体化的文本空间;从重复塑造空间概念、节奏淡化时间概念两方面进行了心理空间的建构.  相似文献   

13.
《世说新语》既是魏晋南北朝小说的代表作,也是反映魏晋时期社会生活的重要史料。大量的历史故实和人物言行细节描写,使本书具有了相当突出的历史实录品格。更重要的是,本书对魏晋时期社会生活本真状态的再现,以及对士族文化心理的深层次掘发,是以政治史、制度史为中心内容的纯粹史学著作所替代不了的。  相似文献   

14.
将广义的叙事学方法运用到《亚鲁王》文本的分析中,可以发现《亚鲁王》是典型的东方史诗,结构上又兼具南、北史诗的特点。叙述特征是以复沓方式讲述单纯的内容,极写主要人物的仁慈、善良和责任心,以及亚鲁王一族行为的合理性和迁徙的艰难,其类型为"苦艰史诗"。史诗体现的与土地万物亲密关系及以柔克刚、以退为进、不以蛮勇称强的文明气息,不仅属于苗族更属于整个华夏子孙,是"农耕民族的苦艰史诗"。其叙事中表现出的极其珍贵的契约观念和平等意识,也是独特价值之一。  相似文献   

15.
郑方晓 《理论界》2012,(1):111-113
"天鹅处女型"故事的禁忌母题是神话母题中流传较广的一个,在《聊斋志异》一书中,也有相当一部分故事与该母题相关。不过,该类故事所体现出的"接触"与"偷窥"双禁忌母题在《聊斋志异》的作品中既得到了继承,又有一定程度的改变。《葛巾》与《青蛙神》二则故事便是该母题在书中体现得较为明显的两篇作品。  相似文献   

16.
陈瑜 《人文杂志》2007,(3):100-104
王安忆的《长恨歌》已经成为“上海怀旧”的经典。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不仅在于社会风尚、研究方法的转变,而且更重要地在于《长恨歌》自身具备了这种素质。在此,小说第一章的弄堂叙事被置于了前景。弄堂叙事以别样的综合性叙述的方式颠倒了人物与环境的关系,使上海成为叙事的主角,而王琦瑶则成为老上海的影子。在人物符号化、环境故事化的过程中,完成了上海故事的讲述,从而确立了想象上海的经典形态。  相似文献   

17.
18.
晚清时期西方侦探小说翻译中《福尔摩斯探案》颇受青睐,研究者将霍桑探案的作者程小青比作沟通中西侦探小说的桥梁人物。但福尔摩斯探案的翻译与霍桑探案的创作之间并非直线移植关系,期间福尔摩斯探案的接受经历了非常艰辛的接受历程。本文通过该译本在特殊历史时期的接受状况探析其对中国近代侦探小说叙事模式转变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故事歌《方四娘》是青甘地区较为流行的一首故事歌,情节曲折,感人至深。唱述人在唱述的时候,经常运用毁灭与重生的叙事模式,演绎故事歌情节内容、主人公生活的跌宕起伏以及悲剧命运的体现,通过以乐景衬哀情、于琐屑中见苦情、在毁灭中重生等悲剧叙事,实现了该故事歌哀而不伤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20.
李丽 《学术论坛》2012,35(9):70-74
由于意识形态等原因,"十七年文学"不是单纯的文学,而史无前例地承载着太多的重负。作为缔造共和国"神话"重要文本的"十七年文学",我们能够很轻易地找到这种神话叙事与别的神话叙事,比如《圣经》故事的相似性。而这种相似性又能反过来证明共和国叙事的神话本质。"十七年"短篇小说这一最迅捷、灵活地反映时代风貌的文学样式,与《圣经》,特别是《新约》故事在叙述模式上有很大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