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王禹偁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者,宋代文人对其可谓称赞有加,然而近代关于他的研究十分稀少,迄今的论文尚不足百篇。本文按时间顺序将王禹偁研究分为三个阶段:建国以来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期,确定了基本的研究方向;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在继承与创新中发展;二十一世纪至今的几年,在不少问题上有新的突破。文章旨在材料整理上做一些工作,以期初步梳理出研究脉络。  相似文献   

2.
王禹偁作为北宋初期一位重要的文学家,他创作了大量的诗歌和散文作品,但对其作品的研究更多地集中在诗歌作品的赏析和评价上,对王禹偁大量的更鲜明地表现其思想人格的散文作品却少有触及。而对王禹偁这些散文作品的分类解读却是深入研究王禹的关键,因此,对王禹偁散文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王禹偁创作的散文文体是多样化的,其中具有较强文学性的占其散文创作50%以上的非公牍文,包括辞赋、书牍、赠序、论说、序文等五种。它们因为文体的不同各自呈现出不同的艺术特色,而这些不同文体却也从不同角度反映了王禹的世界观、人生观和艺术观,通过分体研究试图进一步解读王禹偁其人其文。  相似文献   

3.
论王禹偁辞赋对风雅传统的发扬光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禹偁是宋初少有的以赋来揭露现实、抒发愤懑之情的作家髡糯歉车姆碛鞴δ芎推揭琢鞒┑挠镅苑绺?并且重视艺术上的创新。他的赋或讥切政事,或关心民瘼,或抒发忠愤之情,或寄托讽世之思,表现出深挚的入世情怀。王禹把古文的笔法引入赋中,收到流畅自然、雅素隽洁的艺术效果。议论化倾向与赋境赋情的巧妙融合是王禹偁赋的另一特色乖诟车奶逯粕嫌兴黄啤  相似文献   

4.
王禹偁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者,他信奉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原则,积极入世,经世致用。儒家思想作用于王禹偁文化人格的影响是深刻的,可以说,儒家思想和品格是王禹偁文化人格的底色,它决定了王禹偁文化人格的基本取向。  相似文献   

5.
王禹偁作为北宋古文运动的先驱,提出了传道明心易道易晓等理论主张,培养、举荐了一批古文作家,对古文复兴作出了巨大贡献。作为宋初名臣,王禹偁曾于太宗、真宗两朝三度任职知制诰。知制诰经历不仅为王禹偁进行文学革新提供了重要平台,还使他成为天下文士之楷模,对北宋古文运动精神的形成影响深远。王禹偁的知制诰经历成就了他文坛领袖的地位,他的古文成就与在宋初古文运动中的作用应该得到客观公允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有一些关于宋代文学的专著和文章,谈到宋初诗文复古运动,常认为柳开、王禹■曾力矫西昆体“浮靡柔弱”之弊。(见《文学遗产》1987年第3期《黄庭坚诗艺发微》)这种说法是毫无根据的。柳开倡导古文反对“时文”是在天宝六年(973)举进士的前后,王  相似文献   

7.
王禹偁散文的人格呈现与审美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唐五代艳冶浮靡的文风承接到宋代,致使宋初七十余年的文学始终都无法根除其气格羸弱的特点。伴随着新时代的到来,这种浮靡文风显然已不适于新时代的要求了。新的时代将树立一种怎样的文风,将形成一种怎样的时代特征,往往体现在这个时代初期文学家们对前代遗留文风的质疑和反拨中。作为北宋初期著名的现实主义文学家,王禹偁毫无疑问地承担起这个承上启下的历史使命。王禹偁散文中所体现出的特点与宋代文学最终形成的特有的时代风格和审美追求,有着内在的暗合之处。在王禹偁的散文中体现出了现实主义与人文精神的复归;主体意识与浪漫色彩的凸现;简约朴素行文风格与注重辞采、力戒浮华的艺术追求。这也是王禹偁对五代文风进行反拨和变革的探索尝试。  相似文献   

8.
王禹偁在宋初诗坛盛行的学白诗人中很有代表性,他在诗歌主题和诗歌类型方面都继承了白居易诗歌.在诗歌的主题类别方面,王禹偁与白居易一样,面对历史人物和历史陈迹,有咏史怀古的情怀;为官外任与忠直遭贬时,沉醉在自然山水中;遭逢人生的挫折和政治的打击时,时时萌生隐逸的念头.只是,由于所处的时代不同,个人的人格气质有异,王禹偁始终没有如白居易晚年一般完全放弃"兼济天下"的志向而成为一个"乐天保和,吟玩性情"的闲适之人,其诗歌中始终流露出骨鲠贞刚之气.  相似文献   

9.
在宋初诗坛大兴唱和酬答之作,诗风轻佻浮华之际,王禹偁独树一帜,潜心学习白居易的讽谕诗,在思想内容、语言风格、艺术技法方面既有师法又有超越。王禹偁主要从美刺手法、卒章显志手法、比兴手法三个方面来学习、继承白居易讽谕诗的艺术技巧。在学习借鉴过程中,王禹偁不是完全概念化、公式化的套仿白居易诗歌,而是灵活地吸收白居易讽谕诗现实主义的精髓,创作上带有个性化的风格。  相似文献   

10.
白居易贬官江州后对人生采取"放达"态度,回避现实矛盾;诗歌创作以吟咏性情为主,主要表现士大夫的闲适生活。其人其文,成为后人效仿的楷模。"放达"之风,影响所及,从晚唐五代直至宋初。王禹发展了白居易的"谪官"文学、"吏隐"文学,将其傲岸贞刚的人格精神灌注在文学创作中,诗歌富有新的时代内涵,学习白居易而不为其所阈;诗歌创作回归"言志"传统,赋予宋代文学以"纵横"的时代精神,成为北宋诗文革新的先驱。  相似文献   

11.
西汉政论文是"大一统"背景下学术官方化后,专业政治家对现实政治的研究,是有关治世原则、见解和措施。西汉政论文风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初变于汉初,文风指事直言、雄直激切。再变于武帝、宣帝时期,变为以董仲舒为代表的坐而论道、凝重典雅。三变于元、成、哀之世,以引经据典、雍容温润为特点。这些都体现了西汉士人一种趋于冷静的、理性化的审美倾向。  相似文献   

12.
市场经济是有国家进行宏观间接调控的现代货币经济。我国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正在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在这个过程中,国民经济的宏观管理面临着一系列不同于过去的新课题。如何运用价值形式、价值手段调控市场,可以说是我国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任务。作为价值形式、价值手段的具体运用,本文对经济杠杆的内涵、性质、功能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阅读刍论     
本文多方面地论述了阅读的重要性。它认为,阅读是使人提高素质,发展智力,从而获得事业成功的重要学习方法。现代化的工具固然可以部分地代替人的工作,但却不能取代阅读这一获取知识、发展思维的基本方式。阅读还与人才的成长、民族的振兴密切相关。培养基本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心理素质是提高阅读质量和阅读效率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4.
方志美刍论     
方志的美学归属应为社会美与自然美的统一;其美学价值主要在于展示美的内容,达到美的境界,给人美的享受,留下可资借鉴的审美准则;方志美的实践源头大致从战国时期的《山海经》开始,历代方志名家同时又多是文学美学大师;方志美的主要形态包括博物美、山川美、风俗美、真实美、体例美等,是多样性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15.
创造力刍论     
一、创造力的概念和本质 近二十年来,由于科技竞争,创造力的问题引起了高度重视。有关创造力的研究,在一些国家里掀起了热潮。但是,学者们对于创造力的界说很不一致。有的认为,创造力是对某种刺激所产生的不寻常的、然而又是适当的反应;有的认为,创造力是产生许多“独特认知联结”的能力(刘安彦:《心理学》,三民书局印行,208页)。美国的吉尔福特(Guilford,1959)把创造力看成是努力的一种形式;德国的戈特弗里德·海纳特(Gottfried Heinelt)则说:“创造力意味着从复述和反映式的狭隘思维和态度中解放出来,向灵活性、自发性和独立性的方向发展,而不走到绝对自由的极端上去”(《自学》1983.6.48页)。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相似文献   

16.
署名权刍论     
署名权是著作权中最基本的权利。本文探讨了署名权与“确认作者身份权”的关系,论述了署名权的种种内涵,其中包括:署名权包括禁止冒名之权及作者有权同意非作者在自己作品上署名之权。剖析了诸作品署名权行使的种种情况。最后,文章就“著作人身权限制”这一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并以署名权为例,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7.
王勃诗刍论     
唐初诗坛仍然笼罩于齐、梁的文化氛围之中。诗人创作情感与创作理智、创作理论与创作实践、创作习惯与改革要求之间存在的矛盾,构成诗人内在气质的二律背反。位居“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在走出二律背反的深谷的尝试中,迈出了艰难的步履,他的诗歌创作实践也具有典型意义。诗人从创作题材的开拓入手,进而在展示个人生活,抒发个人情感的题材创作中,形成自己个性化的艺术风格。透过王勃的诗,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时代精神的折光,而且是诗人苦难历程的投影。  相似文献   

18.
人学刍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9.
80年代初,成人教育在我国忽地形成了一股热潮,几乎遍及大城小镇、各行各业。当人们惊异地审视其势态时,它已堂堂正正地在神圣的教育殿堂里占据了一席之地。现在,成人教育以自己独特的贡献,使我们可以作出这样的评价:成人教育的兴起,是中国教育事业在新时期的一个重大变革,重大发展,重大成就。  相似文献   

20.
先进文化刍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先进文化是指符合人类社会发展方向、体现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全社会成员的根本利益、反映时代发展潮流的主体文化 ,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 ,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灵魂。努力实现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有机统一 ,确保党对先进文化的主导权和控制权 ,是我们党走向新世纪所面临的历史性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