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藏传佛教格鲁派著名寺院之一的拉卜楞寺,创建仅有二百七十余年的历史,但它后来者居上,成为格鲁派诸寺中的后起之秀。该寺嘉木样大师,迄今已“转世”六世,丹白坚参系拉卜楞寺第五世嘉木样大师  相似文献   

2.
萨迦派在历史上曾是地位显赫的藏传佛教派别之一,势力不仅波及卫藏、康区、安多等广大地区,而且对印度、尼泊尔等南亚国家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萨班及八思巴时期,萨迦派在安多地区发展迅速,逐渐形成了以凉州、临洮为中转站,以卓尼为传播中心,不断向周边扩展的宗教圈,直到15世纪格鲁派不断强盛时才渐渐淡出安多地区,退居四川阿坝,形成了以求吉寺为中心的萨迦宗教圈。现今,萨迦派在安多地区的寺院主要集中在四川阿坝地区。  相似文献   

3.
宗喀巴大师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创始人,是享誉世界的一代佛教宗师,他最初的启蒙经师是青海夏琼寺的创建者曲结顿珠仁钦。根据青海著名格鲁派寺院却藏寺和夏琼寺僧人的口传、一些文献记载和塔尔寺的唐卡等其他资料,兩寺的创建者即曲结顿珠仁钦和却藏.南杰班觉同属一个转世活佛系统,并按照藏传佛教的活佛转世理论,该系统的历辈转世为同一生命体,因而却藏活佛也是宗喀巴大师的老师。同时,却藏活佛为却藏寺和夏琼寺的同一寺主,兩寺同为格鲁派名刹,宗教关系密切。由于这些关系,加之其他原因,却藏活佛在藏区乃至广大蒙古族地区颇有宗教影响。  相似文献   

4.
元明清时期,格鲁派在蒙古上层的挟持下,依托寺院、活佛、信众及属寺与供奉道场不断发展壮大。贡本(塔尔寺)地处“汉藏黄金桥”中间站,是藏、蒙、汉及其他民族相互交流的纽带,特别是贡本接纳和供奉许多蒙古活佛,与蒙古信众确立了牢靠的供施关系,并在蒙古地区创建属寺和加强与其他寺院的宗教互动。广施福泽。  相似文献   

5.
拉卜楞寺的建筑布局及其设色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传佛教六大属寺拉卜楞寺位于甘肃省夏河县境内,始建于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当时为了迎接藏族活佛嘉木样阿旺宗哲(嘉木样一世)来此地传经授道,僧侣及平民们大兴土木,开始创建了这座规模宏大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宗教寺院。经后人不断扩建维修,发展到今天的...  相似文献   

6.
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规模庞大,寺内组织严密,学经制度完善,成为格鲁派的势力中心,在藏区有重要的影响。探索新时期藏传佛教寺院的发展模式,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积极引导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维护藏区社会稳定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7.
青海塔尔寺历史大事编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尔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始祖宗喀巴的诞生地,位于青海省湟中县鲁沙尔镇,距西宁市25公里。其建筑宏伟,瓦皆镏金,宏敝壮丽,在藏史上称为“世界一庄严”,是广大信徒心往神驰的圣地,蒙藏人民都以来此朝拜为荣。 塔尔寺,因供奉纪念宗喀巴大金塔而得名(藏语称为“贡本仙巴林”,意为10万佛身慈氏洲即弥勒佛殿)。清乾隆帝曾赐名“梵宗寺”。寺院占面积600余亩,僧舍房屋多达9,300余间,殿宇殿堂有52座;最盛时喇嘛有3,600余人,迄至解放也还有1,900余人。 塔尔寺,历史悠久,所藏历代文物丰富,是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是国务院1961年第一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它在中国佛教史上,地位十分重要,是联系我国  相似文献   

8.
西藏昌都强巴林寺的辩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辩经是藏传佛教僧人修学的主要方式,起源于印度佛教的论义,完善于藏传佛教格鲁派的改革。西藏昌都强巴林寺是格鲁派的重要寺院,保持着完整的辩经传承,其辩经的核心内容是“五部大论”,在特定规则的要求下展开“立宗辩”或“起坐对辩”。强巴林寺辩经具有鲜明特点,在寺院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能够促进僧人潜心修学、探究佛理、提高思辩能力,而且也是僧人考取学位、寺院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清末之际,西方势力从以拉萨为中心的西藏腹地转移到青藏高原东缘地带活动,康区随即成为西方势力在藏区活动的主要区域之一,也成为他们试图前往西藏的重要通道。西藏格鲁派上层抵制西方势力在康区一带活动,并从阻止他们由康入藏和在康区活动两个层面采取了多种抵制举措。西方势力自1865年退出西藏以后始终未能再度进入西藏,在康区的发展也逐渐式微。  相似文献   

10.
拉卜楞寺院的宗教舞蹈钦木伦珠旺姆“钦木”作为寺院宗教法事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和诵经、放生及晒佛诸项共同组成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拉卜楞寺五彩纷呈的宗教文化。本文仅就拉卜楞寺钦木作一粗浅探讨。一、“钦木”的历史渊源钦木,意为“跳”,与之意义相近的是“卓”(...  相似文献   

11.
青海格鲁派的势力是很强的,但这种势力主要集中在以西宁为中心的青海东部地区;而在玉树藏族自治州,特别是玉树县,噶玛噶举派与宁玛派的势力与影响较更大。对于玉树县的噶玛噶举派,学术界几乎没有什么论述,从而成为藏传佛教史及青海宗教史的薄弱环节。下面,我根据流亡藏人在国外公布的有关史料,以苏莽寺与仲巴活佛转世体系为叙述中心,对青海藏传佛教噶举派的寺院社会作一初步分析,以供青海史地研究的同志们参考。  相似文献   

12.
康区藏传佛教在整个藏区的藏传佛教传播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影响,全面深入地认识当代康区藏传佛教的传播态势和影响,对于发挥藏传佛教僧尼和信众在康区发展稳定、决胜小康、乡村振兴和治理现代化的积极作用,促进康区藏传佛教更好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以本人多次深入藏区和国外实地调查藏传佛教的材料为依据,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比较康区、卫藏、安多三大藏区藏传佛教的传播态势,打通藏区、内地、国外三大传播区域,探讨当代康区藏传佛教的传播态势和影响。首先揭示康区藏传佛教的现状与研究进展,然后分别探讨当代康区宁玛派、萨迦派、噶举派和格鲁派的传播态势,并分析当代康区藏传佛教的特点、问题和影响。  相似文献   

13.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的拉卜楞是一方民族宗教文化的传承圣地。这里多种民族杂居,多元文化并存,就藏族宗教而言,除了闻名遐迩的格鲁派拉卜楞寺外,尚有特色鲜明、自成体系的宁玛派红教寺。拉卜楞红教寺的历史沿革及其驱邪镇魔法会有其自己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嘉靖年间,福建因抗倭军费开支庞大,寺田充饷被作为筹措军费的手段而提出和实施。事实上,寺田充饷还起因于当时高估寺院经济的实力,以及地方官员控制福建社会的企图。由于寺田数量有限,寺田充饷对军费补充甚少,却给寺院和民间带来了危害。主要表现在:寺田充饷的征饷对象,包括寺田、有寺租之田、甚至于已出典寺租所附着的田地,税面太宽,寺院不堪;寺田充饷的以租估亩,亩负过重,造成寺院纳饷困难,削弱寺院经济实力:民间找买的寺田亦要纳寺田充饷银,一田二赋,引起民间纠纷;民间受典寺租或买下带寺租之田,被要求交纳额外的寺田充饷银,超过承受能力,民或弃田而逃。  相似文献   

15.
青海河湟东科寺源于今四川甘孜县的东谷寺。该寺第二世东科尔活佛云丹嘉措于明万历年间来青海,成为第三世达赖喇嘛弟子。自此,历辈东科尔作为格鲁派代表传教于大漠南北和西蒙古,使藏传佛教文化与蒙古族传统文化相结合,逐步形成蒙古族普遍信仰格鲁派的局面。  相似文献   

16.
漫话佑宁寺     
漫话佑宁寺祁文汝佑宁寺全称“郭隆弥勒洲寺”,简称郭隆寺,俗称“二郭隆寺”。位于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五十乡专滩村。迄今为止,它是我国土族地区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影响遐迩的黄教寺院。明代,佑宁寺所在地区叫“则各家地”,其寺院旧址称“郭隆”,意为空谷,因“...  相似文献   

17.
后金—清政权继承了前朝对西藏地方藏传佛教笼络、利用的策略,并通过扶持格鲁派,最终确立起西藏地方“政教合一”的体制,从而加强了对西藏地方的有效管理.与此同时,在清王朝独尊格鲁派政治策略的影响下,中央政府对藏传佛教其他教派的重视则略显不足.文章借助寺院经济—寺院实体(宗教)—政治的分析范式,通过纵、横向的对比,揭示清代前期中央政府对藏传佛教各派管理的得与失.  相似文献   

18.
格鲁派圣寺塔尔寺是教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诞生之地,这所寺院的发展以一棵旃檀宝树为源头,信徒围绕这棵树建立佛塔包含并保护这棵宝树。本文以这棵旃檀宝树及这座菩提灵塔为切入点,通过在塔尔寺的田野调查,从传说、历史与当代宗教实践三个方面的材料来讨论这棵菩提宝树,进而指出,旃檀宝树作为宗喀巴大师在塔尔寺的身体象征,体现了宗喀巴大师巫术的面向,且这一巫术性格在塔尔寺又被看作具是有知识的启蒙意义。  相似文献   

19.
千山祖越寺     
在千山北沟卧虎山下狭长的幽谷林荫中,掩映着一座规模虽小却建筑古朴的寺院,这就是千山“五大禅林”之一的祖越寺。祖越,传说为一在此建寺的和尚之名,寺建于苍松古柏之间,在此环顾周围起伏的山峦,四季不同的景色,加上青砖灰瓦,玉宇琼楼交相辉映,衬托出古刹之美。因此在“五大排林”中祖越寺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又以幽雅的环境、独特的景观而著称。前人游此寺曾赋诗赞道“祖越多奇境.天王亦幻哉”。祖越寺原来的规模较大,清康熙年间其部分庙宇被无量观所占,使其规模变小。现存的寺院由东西两个院落组成,西院为寺的佛事活动区,东院…  相似文献   

20.
太阳已经下了山,月亮还没有出来。寂静的九虎寺禅院里,外出的师傅还没有回来。为了布置寺院,两位小和尚正在寺院前的围墙上专心致志地作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