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尚季芳 《兰州学刊》2006,(5):207-208
刘进副教授的新著<中心与边缘--国民党政权与甘宁青社会>已由天津古籍出版社于2004年7月出版.这部书收在中山大学林家有教授主编的"近现代中国政治与社会变迁"学术研究丛书里,它是一部系统地深入地研究民国甘宁青历史的学术专著.该书的出版表明民国西北史的研究已经从内容上、方法上和材料都转入了一个更加深入的阶段.  相似文献   

2.
萧汉明 《江汉论坛》2007,(2):141-142
学术思潮是学术史的主流、思想史的灵魂、时代的旗帜.研究中国传统学术思潮,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培植本民族的文化与精神禀赋,是事关中国文化在21世纪如何复兴并与世界文化兼容互利的大问题.最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了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中长期重大课题的最终成果--<中国学术思潮史>丛书.该书由尹继佐、周山主编,凝聚了众多资深学者6年多的心血.  相似文献   

3.
从1987年抗战爆发50周年到1997年抗战爆发60周年的十年间,有关抗日战争历史的研究被大大推进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近年来,中国抗日战争史北京研究会和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相继成立.1991年9月,中国抗战史学会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主办的《抗日战争研究》创刊.两会一刊的创立,大大促进了抗战史的研究.近十年间,有关抗日战争的论文达2000篇,专著也逐年增加,质量不断提高.出版的论著性、纪实性丛书主要有三套:一是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的、册数达50种之多的大型丛书“抗日战争史丛书”.这套丛书从政  相似文献   

4.
坚实的建构需要深刻的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对于中国来说,有数千年的历史.学术史研究.前人大体沿循两条路径:一是"因书求学",侧重于从文献的传衍揭示学术的脉络,如章学诚<校雠通义>;二是"因人求学",重视个案研究,强调学术在学人之间的传承,如黄宗羲<明儒学案>.黄宗羲首创"学案体",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给予了很高评价,说"中国之有'学术史'自此始也."黄宗羲之后,学术史作为显学在清末民初勃兴,出现了章太炎、刘师培、梁启超、王国维、罗振玉、夏曾佑、廖平、皮锡瑞等一批学术大家.  相似文献   

5.
<古逸丛书>是清末搜集散佚在日本的古籍而刊刻的一套丛书,对中国近代的学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从丛书刊刻的源起、底本的搜集、校勘督印等方面论述了杨守敬在刊刻<古逸丛书>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编者按:浙江树人大学副校长徐绪卿同志的论著--<新时期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研究>,2005年7月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共分四个篇章,计38万字.第一篇:"十一五"期间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对策;第二篇:民办高等教育研究;第三篇:民办高等学校发展研究;第四篇:民办高等教育个案研究.该书由中国高等教育学科创始人、厦门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潘懋元先生作序,他认为:该书反映了浙江树人大学2000年以来快速发展的轨迹,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历程.它的出版发行,既有现实意义,也有较好的历史观照价值.为使读者更好地了解该书的特色和亮点,本刊特别刊出方集理先生为<新时期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一书撰写的书评,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姜亮夫先生的学术精选集<国学丛考>,已经于2008年12月由浙江大学出版.姜先生著述等身,学术体系博大,其研究成果精选成书,无疑是学界的幸事.作为浙江大学"百年求是学术精品丛书"中的一部,该书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8.
百年农会史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百年农会衍生变异,显现为清末民初的士绅型农会、国民革命时期的农民协会、南京时期国民党领导的农会、中共苏区的贫农团、抗日根据地的农救会、解放前后的农民协会、文革前后的贫下中农协会及至当代中国复兴的农会等形态.农会组织的发展道路与"三农"问题紧密相关,其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9.
承古代语言学研究之文风,民国语言学研究在中国语言学研究史上具有无异的学术权威与历史痕迹;启学术后藻,民国语言学研究引领中国现代语言学的研究方向,并体现了民国语言学发展的三大学术特点及矛盾:(1)强语音研究与学术实用倾向的矛盾。清末之前,语言学研究主要为"解经"服务,自清末开始,注重实用成为趋势,而语音研究与实用学术并无直接关联,民国语言学研究却仍有很强的语音研究倾向。(2)主流学术机构语法学研究缺乏与民间语法研究火热的矛盾。民国时期,语法学受官方学术冷落,而作为"民间学术",语法研究却堪称近代学术的一大亮点。(3)"语言"系统与"文献"渊源的矛盾。民国时期,语言学与文献学的界线存有诸多模糊之处,"考证类"文献的归属也是一件"麻烦事"。事实上,文献问题本无碍,因为中国语言学原本就包含有文献渊源。  相似文献   

10.
周帅 《云梦学刊》2011,32(6):156-158
郭世佑《晚清政治革命新论》一书白1997年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初版,时隔十三年之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隆重推出“当代中国人文丛书”,把该书作为文史哲三大学科中被遴选出来的七十一种精品著作之一,重新出版增订本,颇受读者关注。在这十三年之中,该书早已声名远播。  相似文献   

11.
《十八史略》及其在日本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十八史略》是产生于元朝的一部简明通史读物 ,至明朝发展为多种版本 ,并较为广泛地流行。该书传入日本后 ,成为与《史记》、《资治通鉴》等并列的著名史籍 ,广泛传播。在明治维新时期 ,更形成一股“史略”文化潮 ,表现为各种新版本、新编订的《十八史略》层出不穷 ,大量刊行 ,接续之书以及日本史的“史略”、西方史的“史略”也不断撰著。这对日本社会文化与史学的影响十分深远 ,余波所及 ,直至当代。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文学在上世纪初发生了彻底的转变,主要归根于以胡适为首的文学改良派提出的"文学革命"。《文学改良刍议》一文集中体现了胡适的文学改良思想,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决定着今天中国文学发展状况。百年后的今天,重新思考中国文学发展历程,再次思考胡适当年的文学改良思想,无疑对文学的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钱谦益在《列朝诗集小传》中对胡应麟评价极低,但影响极大,后世关于胡应麟及《诗薮》的评价大体循钱氏之论,这对正确认识胡应麟及《诗薮》颇为不利。其实,钱氏批评的主观性太强,不应成为学术评价的主要依据。我们应当重新认识胡应麟及《诗薮》的学术地位。  相似文献   

14.
“诗可以怨”与“怨而不怒”的再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凯 《文史哲》2004,(1):119-123
"诗可以怨"和"怨而不怒"是儒家诗学中两个相互联系的重要命题,对中国古代文学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前人与时贤对这两大命题的单独研究已有很多成果,尤其是钱钟书先生《诗可以怨》一文,对前者的分析已到了鞭辟入里的地步。然而迄今为止,却很少有人将二者联系起来分析。事实上,在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漫长岁月中,"诗可以怨"和"怨而不怒"这两个命题有着相反相成而又错综复杂的关系,单独分析固然重要,却难免以偏概全。这就需要我们从儒家元典的材料入手,合理说明这两个命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揭橥其背后所隐藏着的"怨"之文化的整体意蕴。  相似文献   

15.
王明辉 《阴山学刊》2004,17(6):15-17
胡应麟的《诗薮》是明代中晚期一部较突出的诗学专著,学界对其研究一直不够,尤其是其体制意义,更是很少人涉及。事实上,《诗薮》在体例、结构、方法等方面建立了批评著作的新标准,对后来诗歌史乃至文学史的创作影响很大,《诗薮》可以被看作真正意义上的一部诗歌史著作。  相似文献   

16.
涂耀威 《云梦学刊》2009,30(2):35-38
古文献学研究在20世纪初有一些新变化。五四新文化运动、西学东渐之风、整理国故、古史辨运动以及学术专业化的发展等现代学术文化风潮,对古文献学研究的现代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间梁启超、胡适、顾颉刚等人对古文献学的新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7.
"日"是《周易》哲学中的重要概念。《周易》卦象中乾、离、震、艮为日。"日"、"实"同义,乾、坤、艮为实。"实"、"是"同义,"是"象征"帝"与"王命"。  相似文献   

18.
《老乞大》是古代高丽和李朝时期人们学习汉语广泛使用的会话教材,在过去的数百年间,该书经过了汉语原文和谚文的多次修订,是考察汉语和韩国语变化的珍贵的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19.
沈志远于1933年编著的《新哲学辞典》是我国首部由国人自主撰写的马列主义专科辞典,该辞书的公开问世,为我国早期马克思主义哲学概念和范畴的规范化和系统化做出了独特的历史贡献。但由于受时局所限,该书在上个世纪30年代出版以来,并未引起学界及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本文试图对沈氏辞书《新哲学辞典》的内容和特点加以概述,以期对这部我国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首部马列哲学辞书予以公允评析。  相似文献   

20.
《太史公书》著录在《汉书·艺文志·六艺略·春秋》家。前人对此多有解说,或认为“刘氏之世,史书甚寡”,或认为当时“史家亦未别为一类也”,或认为“经史同源”“六经皆史”。然三说均不得其要。《太史公书》著录在《春秋》家之下,本质上是因为《春秋》与《太史公书》是源与流的关系,《太史公书》的写作理念继承自《春秋》,司马谈的临终嘱托和自身经历也是司马迁继承《春秋》写作理念的重要原因。《太史公书》的写作方式继承自《春秋》,司马迁在写作中使用了《春秋》事、文、义相结合的方式。《太史公书》的春秋时期的史料继承自《左传》,但是《左传》是为解说《春秋》而作的,显然《太史公书》也间接继承了《春秋》。著录在《春秋》家下的其他史书,它们与《太史公书》也具有源流关系,散在其他门类下的史书则与《春秋》并无源流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