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2 毫秒
1.
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通过对陕西省2006-2011年义务教育公共预算事业经费支出结构影响因素与支出结构之间的关联度的实证分析,发现经济发展水平对义务教育事业经费支出结构的影响最明显,教育财政支出和财政分权程度对支出结构有明显影响,教职工工资福利支出和教育规模对支出结构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应当大力发展经济,不断提高财政性教育支出的比例;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的教育内部结构,提高公用经费占教育事业费、占财政教育支出的比重;加大教育财政监督力度,切实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相似文献   

2.
政府和企业是R&D活动经费的两大主要来源。R&D项目经费主要是实际用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实验发展的经费支出,包括科学研究和实验发展过程中的人员劳务支出、原材料费用、固定资产投入和相关的管理费用及财务费用等其他费用支出。我国政府R&D投资经费的支出要求各个执行单位严格按照国家的经费使用办法,遵循专款专用的原则,确保政府的R&D投资经费用在科技研发中。  相似文献   

3.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创新型城市建设需要优化财政科技支出绩效,实现支出方向、结构与创新发展需求相契合。选取重点财政科技支出科目,基于2014—2018年我国30个创新型城市统计数据,运用熵值法测度创新指标对创新系统的影响力,构建与支出科目相应的创新发展需求指标测量体系,以此判断支出方向与创新发展需求的契合度,通过财政科技支出结构的统计描述解析契合情况原因。研究发现,城市政府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人力资源事务、科学技术普及支出不契合创新发展需求。其原因为城市政府财政科技支出方向与结构受创新发展需求的政治属性与经济属性影响。政治属性使能力有限的城市为达成全面的科技监测指标而付出较高的科技管理支出成本;经济属性使城市政府对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的财政投入程度不足。借此在明晰城市创新发展需求、优化财政科技支出方向与结构、提升科技管理效能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科技经费配置结构与使用效率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江苏省科技经费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和大中型企业三类执行部门中的配置结构和各类执行部门的科技经费支出结构 ;按照科技活动产出情况 ,对各类执行部门的科技经费使用效率进行综合评价 ;指出了江苏省在科技经费配置和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并据此提出了江苏省优化科技经费配置结构 ,提高科技经费的使用效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经费为公共事业的根基."地方经费"是用于县及县以下基层社会公共事业的支出."地方经费",非"地方财政".清代地方用于公共事业的经费,与中国传统社会独具特色的双层统治有关,与上层政权的国家财政有别.参与基层社会经费收支活动的人员,同时也参与了地方社会的管理,推动了地方社会的运行.长期以来,学界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在不断走向深入.  相似文献   

6.
教育经费的支出结构影响着经费的使用效率。分析H校2000-2009年教育经费支出结构,发现银行贷款利息支出所占比例过大;公用经费支出较少;奖助学金支出总额较少;科研经费支出总额偏低等问题。由此,应采取提高财政拨款比例,提高奖助学金资助额度,争取科研项目,调整人员经费支出比例等措施,使湖北省属重点高校的经费支出结构趋于合理。  相似文献   

7.
利用2007-2017年沪深两市上市企业的数据集匹配宏观数据,实证检验财政科技支出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本文不单考虑财政科技支出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特征和机制问题,还考虑了地方政府激励结构在其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研究发现,财政科技支出强度的提升,有助于企业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在界分企业属性、生命周期特征的条件下,财政科技支出的全要素生产率驱动效果展现出了明显的异质性。进一步地,财政科技支出可以通过宏观、微观要素全面地影响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特别地,合理有效的政府激励结构,是发挥财政科技支出效用的重要条件:存在政府考核压力下的财政科技支出,其使用更加合理有效,进而能够为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带来裨益;地方政府的运行效率越高,同样能够驱动财政科技支出的合理使用。有鉴于此,想要提升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不单需要考虑到财政科技支出传导的宏微观机制,还应当在调整合理有效的政府激励结构、提升政府运行效率上做更多的努力。  相似文献   

8.
面对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新时代的现实背景,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与规范地方政府间竞争行为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之举.文章首先立足于中国式财政分权体制的典型化事实,从理论层面系统阐述地方政府竞争、支出行为调整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三者间的多重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依次选取地方政府支出结构与规模作为中介变量构建面板联立方程模型与采用三阶段最小二乘估计展开实证考察,结果发现:一是地方政府支出结构优化显著提升了经济增长质量,但支出规模的增加却显著抑制了经济增长质量;二是政府竞争对地方政府支出结构与规模调整的影响效应截然相反,竞争程度的提升在阻碍支出结构优化的同时助推了规模的扩张;三是虽然地方政府竞争对经济增长质量的直接效应不显著,但却能够通过影响地方政府支出结构和规模间接作用于经济增长质量,且间接作用均呈现出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9.
教育支出是促进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物质保障。基于中国式财政分权的体制框架,选取2007—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了财政分权对教育支出规模的影响,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为增长而竞争”与“为和谐而竞争”两种政府竞争模式对地方教育支出规模的中介效应。实证研究发现:财政分权作为我国最基本的经济制度之一,无论是财政收入分权还是财政支出分权都会对教育支出规模产生正向影响;不同的地方政府竞争模式会在财政分权与教育支出规模之间发挥不同的中介效应,“为增长而竞争”会抑制教育支出规模增长,“为和谐而竞争”则会促进教育支出规模增长。深化政绩观转型,转变地方政府竞争模式有利于发挥财政分权体制的优势,激发地方政府增加教育支出的动力,为我国实现教育现代化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0.
如果以教育与经济增长的相关理论为指导,运用协整理论与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分析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关系,就会发现两者虽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但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财政支出对GDP的影响并不显著,表明当前我国对中等职业教育的财政经费支持力度不够,因此有必要加大中等职业教育财政支出,健全财政经费的保障机制,优化教育经费的支出结构,以校企合作办学来拓宽经费来源.  相似文献   

11.
从理论上而言,地方政府财政科技支出对地方产业的发展应该发挥引导与支撑作用,为了验证这一假设,文章选取了近十年来的地方财政科技支出、企业科技投入以及高新技术产值的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与分析。实证研究结果证实了理论设想,在现阶段地方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与地方政府科技投入显著相关,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起着支配性作用。但同时实证分析也发现地方政府科技投入对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拉动作用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论文对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国政府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中国政府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影响,运用协整方法对样本期内的数据(1989_2007)进行分析检验.结论是:中国政府财政科技拨款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影响是明显的.政府科技投入和科技活动活动经费内部支出总额与经济增长存在均衡关系.从长期趋势看,政府财政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影响,明显高于科技活动活动经费内部支出总额的贡献和影响.因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为实现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伟目标,中国政府财政科技投入还需要增强而不是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13.
运用广义脉冲响应函数法与方差分解法,考察了1990—2009年间我国财政科技投入、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总额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三者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财政科技投入拉动了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又激励政府增加对科技活动的财政投入;政府财政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明显高于科技活动活动经费内部支出总额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财政支出的竞争已成为地方政府间经济竞争的重要实现方式。实证研究表明,地方政府对民生财政的主动性支出不足,推动我国地方政府主动增加民生财政的公共支出,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地方政府必须深化对民生财政重要性的认识,完善政府职能,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公众在民生财政事业中的参与度,从而规范好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竞争。  相似文献   

15.
依据2007—2016年中国省级动态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估计方法,实证探讨了财政收入分权和支出分权对地方政府科技投入影响的库兹涅茨曲线效应。结果表明:样本考察期内,财政收入分权和支出分权对地方政府科技投入的影响均具有显著的倒“U”形特征,省级财政分权度的提高,显著激励地方政府扩大科技投入规模,而迈过倒“U”形曲线拐点,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科技投入的正向激励作用消失,转为负向抑制。系列控制变量中,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政府竞争对地方政府科技投入具有正向激励作用,但政府竞争的影响不显著;而上一年度政府科技投入水平和城镇化水平对地方政府科技投入具有负向抑制作用,但后者的影响不显著。采用财政自给率指标替换财政分权变量进行二次回归,显示研究结果具有良好的稳健性。研究结论可为重新划分央地政府科技投入责任,完善地方官员晋升考核标准,提高财政科技资金使用效率,加大对欠发达地区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推动地区间科技投入合作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6.
财政支出结构的国际比较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公共财政是市场经济国家财政运行模式。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使我国的财政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财政支出结构已进行了相应的调整。现阶段,要建立与市场机制相适应的公共财政,就必须科学界定公共财政支出范围,削减行政事业经费规模,努力降低政府运作成本,减少对竞争性领域的财政投资,增加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的投入力度,强化公共和公益事业支出,实现支出结构的优化调整。  相似文献   

17.
以2010年全国的相关科技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对我国科技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科技投入各变量与产出各变量之间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R&D人员全时当量、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人员对科技产出的影响要强于R&D经费内部支出.R&D投入强度不高与支出结构不合理是导致科研经费作用不明显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公共财政与科技进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技是现代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最主要的推动力,而财政又是推动科技发展的重要的动力.它能够增加科技公共产品的供给,实现外部效应内部化和降低风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研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其中财政支持的作用不容忽视.然而,目前我国存在财政科技支出的范围不甚合理、支出的管理体制比较落后、支持的方式不科学等同题,这都制约着财政推动作用的发挥.因此,我们有必要调整财政对科技的支出范围,改革财政科技支出的管理体制,改进财政对科技的支出方式,以完善我国财政对科技发展的支持.  相似文献   

19.
教育支出是政府财政的重大支出,确保教育公平性是公共财政的基本目标。以广东省"基础教育创强"专项资金涉及的91个区县为样本,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回归,结合典型个案,探讨公共财政对教育公平的影响。结果表明:该项资金显著提高了全省整体教育水平,缩小了县域内教育发展的差距。其中,区县政府作为、经费支出总量、市县经费占比以及社会捐献对改善教育公平的作用尤为明显,但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重对欠发达地区教育公平的影响不具参考意义。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基于现实状况及责任体制,应严控县区教育经费财政配套要求,支持区县政府教育管理创新,完善支出绩效评价体系与机制。  相似文献   

20.
经济开放被认为是地方政府财政农业支出规模变动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关于经济开放与地方财政支出规模变动之间的关系,现有研究主要存在“效率假说”和“补偿假说”两种截然不同的理论.从数学函数和几何图形两个角度分析经济开放对我国地方财政农业支出规模变动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经济开放对我国地方财政农业支出规模变动的影响存在先抑后扬的特征,即经济开放程度比较低的阶段支持“效率假说”,经济开放程度比较高的阶段支持“补偿假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