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 毫秒
1.
《英语国家概况》课是英语专业教学中一门重要的专业知识课,是传播英语国家社会文化、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主渠道。但与外语教育的根本目标相比,《概况》课的建设却相对滞后,笔者通过对新大纲的分析,结合教学实践,将《概况》课教学定位于在学生掌握文化知识基础上培养其文化意识,逐步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并就教材和教法做些探讨。 相似文献
2.
《日本灵异记》对中国文学的接受——以佛像灵异故事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九令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9(2):72-74
日本最早的佛教说话集《日本灵异记》的编撰受到了中国文学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限于内容方面,还体现在故事类型、故事情节、文学表现手法等方面。关于该问题的研究考证对于更加清晰地了解中日文学之间的关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日本动漫中大量存在着中国传统文学的元素,它对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的改编,集传承与颠覆于一体。日本漫画版《封神演义》虽大尺度颠覆了中国古代同名原著小说,在情节布局、人物形象塑造及思想内涵等方面各有不同,但某种程度上又很好地传承了原著天马行空的丰富想象、游戏精神等内在神韵。日本动漫业运用的“戏仿”艺术手法,是对中国古典文化资源的一次“经典再生产”。 相似文献
4.
5.
高薇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19-22
自古以来,中国的物质文化、风俗习惯等都受到亚洲邻国的重视,成为其不可或缺的重要参照。在清军入关以前,日本对中国文化持学习、敬仰的态度,慕华心理一直是主流的中国观。而自鸦片战争中国战败之后,日本对中国的态度急剧直下,贬低、甚至蔑视中国人。那么在清入关后以及中英战争前,对处于清朝康雍乾鼎盛时期18世纪的中国,日本又是如何认识中国的?鉴于学界对这一近世日本中国观的研究较少,本文拟以成书于18世纪的《清朝探事》及《清俗纪闻》两本史料为中心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旨在加深对这一近代以来日本中国观源流的理解,同时也可以从多侧面的独特视角审察中国文化,对自身有一个更加立体、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日本概况》课程是日语本科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课程通过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日本国概况,让学生对日本的地理、政治、经济、文化、冠婚嫁娶习俗以及国民性等各方面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对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目前现行的《日本概况》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现状分析,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在教材的选用、课程的设置、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尝试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性改革。 相似文献
7.
8.
进入21世纪以来,日语专业人才培养面临新的形势,需要对现行的人才培养方案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进一步明确思想,更新观念,科学谋划,不断完善方案,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9.
1919年,以《大阪朝日新闻》为代表的日本报纸对中国国内的社会动态进行了密集报道.在这个过程中,其对华态度经历了比较明显的转变过程:从—开始积极倡导“日中亲善”,到巴黎和会后对中国强硬批评;从五四运动期间感到愤怒和失望,再到五四后期对中日关系表达深切担忧.日本报纸的这种态度变迁,与日本政府在不同阶段的对华政策与外交形势密切相关.在政府的严密管控下,日本报纸一方面通过倾向性报道配合本国的外交方针,同时亦反过来试图影响政府的对华立场.有关这一历史事实的解读和分析,对于我们今天正确看待中日关系以及改进对外宣传方式仍有现实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从17世纪初开始经由长崎而传至日本的小说《三国志演义》,由于在1692年出版了京都湖南文山的翻译本(日译本)《通俗三国志》而非常迅速地广为传播,成为日本人所爱读之书。到江户时代后期,《三国志演义》也为日本的传统艺能提供了题材,"带图本"之外又成为"净瑠璃"、"洒落本"等等各种艺能的节目之一,一般庶民对之深感亲切。在这过程中,《三国志演义》中上场的人物为合于日本人的爱好口味而被改变,逐渐失掉了原来的形态。从各种艺能里对《三国志演义》所采用的种种变化的过程里,可以明白江户时代的日本庶民所要求的文化真谛。 相似文献
11.
LI Peng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Z1)
21世纪所需要的是语言基本功扎实,知识面宽,思路开阔,有一定相关专业知识,社会适应能力强的复合型英语人才。本文以此为出发点,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所收集的数据从复合型英语人才要具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和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以及较强的能力和较高的素质这几个方面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和讨论,研究了普通院校英语专业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状况,明确指出目前英语专业的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对学生在问卷中所反映的问题逐一进行了论述和原因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求对探讨21世纪的大学专业英语教育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石诚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4(6):61-65,116
科学仪器的重要性日益显现,但是科学哲学家大多忽视了对于科学仪器的研究。法国科学哲学家巴什拉对科学仪器展开过具体的论述。巴什拉认为科学仪器是"物化的理论",科学具有物质化的力量,仪器是科学理论物化的产物。巴什拉提出"现象技术"的概念,强调实验中仪器与理论的建构作用。巴什拉认为现代科学现象不是"自然"给定的,而是通过人类参与自然而建构的,特别通过仪器和理论的解释。巴什拉的科学仪器思想可以作为整合后SSK与科学仪器哲学研究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3.
魏晋南北朝上承秦汉,下启隋唐,是一个长达近四百年的分裂动荡时代。作为古代重要文书形式的露布,传递信息方式独特。在经历了汉代政治意义的应用发展后,逐步更多地用于军事活动。完成了作为军事文书职能的转变,并被历代所延续施行。这个转变与当时的时代背景以及统治者好大喜功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4.
"工匠精神"既是我国古代匠人的一种历史传统,也是当下工程师应具备的精神素养.当前我国工科大学生教育需要工匠精神的指引,工匠精神需要在新一代工科生中得以实质性回归.在国家研究制定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和配套政策的背景下,与学科建设相配套的"工匠精神"教育亟待加强.这需要从意识形态、实践行为及管理等层面深刻领悟工科生"工匠精神"培育的价值要求,并通过科学、合理的培育路径,让工匠精神在当代工科类大学生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相似文献
15.
16.
以人为本培养创新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琼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1):54-56
应试教育是不科学的教育,但因种种原因,它在中国教育界仍占统治地位.新世纪,经济全球化浪潮席卷世界,挑战知识经济,亟需创新教育,培养大批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创新教育,要以学生为核心,通过开放性教学,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能力,使他们学会思维,学会学习,有能力创新. 相似文献
17.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是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探讨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教学模式及具体运用. 该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在学生运用英语语言进行交际的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组织能力、交际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8.
浅谈不良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兴良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5(6):99-101
腐朽的西方文化、残存的封建文化、庸俗的娱乐文化、不良的网络文化、独特的宿舍文化以及新奇的广告文化等,是不良文化在高校的主要表现形式,不仅使大学生产生消极社会心态、价值取向出现错位、身心受到摧残,还会对大学生的行为产生误导。因此,高等学校不仅要注重教育和引导,还要注重抵制和防范,从正反两方面消除不良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地方高校创新型复合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娜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2010,10(3):108-110
人才培养模式是教学质量的原则性保证。在新的形势下,地方高校英语专业如何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地方高校英语专业应根据自身特点,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完善教育管理制度等多种途径推进创新型复合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相似文献
20.
过对湖南省某高校日语专业学生(有效问卷153份)的日语学习动机的问卷调查和分析,结果显示8种动机类型,即:现实型、文化型、语言兴趣型、融入型、成就型、经济与技术憧憬型、娱乐型、强迫型。其中经济憧憬型动机是本次调查新显示出来的。另外通过对各年级各类动机的比较分析,发现1-4年级的动机水平呈现一种1、4年级高,2、3年级偏低的"U"字形的趋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