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道德重建的主体之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任建东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2):1-4
道德重建在以经济的繁荣为物质保障、民主与法制的健全为制度保障、教育的普及为文化保障中 ,重在注意个体的道德责任 ,从观念上改变人 ;从主体的维度看道德重建包括恢复对道德的信仰、对自我的信心和社会的信任 ,这是道德建设中的主体性基础工作 ,只有观念上确立了道德信仰才能确保道德重建的高速有效进行。如此 ,人类才能超越现实 ,走向崇高。 相似文献
2.
何怀宏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5,(3)
列奥·施特劳斯在《论僭政》一书中与科耶夫有一涉及政治哲学许多重要问题的深入论辩。我们可以通过分析这一论辩,尤其是其中有关“承认”的历史之维与道德之维的讨论,而反省其中的问题意识及其与福山“历史终结论”的关联。 相似文献
3.
尹业初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94-97
对科学发展观的道德思考可以从相互关联的三个方面加以思考: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首先是对人自身身心和谐的道德取向,也就是人自我的道德体现。其次是人在社会中与其他人相处和谐的道德约束,主要是指人在社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这是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再次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德要求,为人类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这三个方面构成了科学发展观的道德之维,成为科学发展观正确的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4.
黄瑞英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4):50-56
信仰是人类对自己永恒的普遍本质的一种眷恋与回归,信仰对现实的超越性、对终极价值的指向性,表明信仰自身就具有道德价值特性。在道德活动中,信仰为道德的形成提供神圣的价值根基和运作动力,促进了个体将伦理普遍性内化为自己的真实本质,并上升为主体。在一定意义上,信仰就是道德活动的核心。 相似文献
5.
李希秋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1(1):25-27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经济发展提供的物质基础、政治发展提供的制度保障、科教发展提供的智力支持,更离不开人所独有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道德品质、心理状态等思想道德力量的支撑。有鉴于此,认真审视和谐社会发展中的道德精神文化层面,深刻领悟和谐社会对思想道德等文化精神的诉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动力作用,对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略论人的主体性活动的道德制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茜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4):129-134
主体的自由能动的创造性活动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但主体的活动并不是绝对自由的,它要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包括道德制约。道德制约一方面表现为道德理想对主体性活动价值目标和方向的引导,另一方面表现为道德评价或规范对主体行为的调整。作为一定社会价值观的衡量尺度和人文框架,道德制约使主体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活动中自由而不逾矩,能动又不随意,德是主体性活动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7.
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是对公民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形式,是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的有效载体.这项活动在中国社会中产生了积极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它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价值导向:坚持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原则;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宣传了道德模范先进事迹和高尚品德;树立了社会主义荣辱观和社会新风尚;构建了道德教育新机制和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在合法性形成的过程中,权力除了需要为自身寻找一个具有最高权威的终极依据,还需要在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存在一个共同的道德基础作为依托。中国自西周以后,政治合法性的焦点从天上回到人间,德成为构建中国传统政治合法性理论的实质条件,由此铸就了中国传统政治强烈的道德伦理性格。 相似文献
9.
黄英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0(4):51-54
网络道德的发展,有赖于对网络道德独特性的认识。道德环境的差异性,需要更加注重对网络氛围的建设;道德监督的自律和他律性的差异,更需要自律为主的网络道德准则。对道德标准的异同的认知,可以认识到网络道德的特殊性,进而更深刻地认识网络道德,建设和完善网络道德。 相似文献
10.
从价值论视角审视经济竞争活动 ,我们发现经济竞争活动主体有道德需要 ,经济竞争活动客体存在道德属性 ,并且二者统一于经济竞争活动这一具体的实践活动中。 相似文献
11.
浅谈高校学生科技活动的开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朝阳 《郑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8(2):86-88
结合大学生科技活动的主导活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对大学生科技活动的意义、组织、开展及深化等问题进行了论述 ,指出鼓励和引导学生崇尚科学 ,积极参与 ;学校加强领导、改善条件、加大投入 ,大学生科技活动才能健康、有效地开展。最后对大学生科技活动向纵深发展提出了建立档案、完善制度、促进成果转化的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12.
张唯嘉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2(5):37-39
查·珀·斯诺的《新人》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早涉及核武器和核伦理的作品之一。小说融入了作家对科学 与道德关系的严肃思考,展示了科技新人艰难的道德处境,提出了如何评判科学的伦理价值、如何认识以及担当 起科学家的道德责任的重要问题,呼吁人们关注并建构符合新时代需要的新科技伦理规范。 相似文献
13.
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分析了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所具有的强调个人兴趣和满足个性发展两个显著特点。阐述了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探讨了进一步利用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加强大学生的创新教育,拓展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15.
16.
钱广荣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0(4):29-31
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经济伦理学是经济学与伦理学相互渗透的产物,其特定对象和任务是科学反映经济活动在伦理道德上的合理性问题,使经济活动始终具有善的价值取向。在经济伦理学的视野里,经济活动主体的动机与目标、执业关系、必须遵守的相应的道德准则以及经济活动的过程与结果,都与道德问题密切相关。因此,在经济活动中,主体应当既是“经济人”,也是“道德人”。 相似文献
17.
扈春香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3):31-32
技术革命论的说法起源于恩格斯的论述,前苏联和中国学者都对此有深入的研究。 这一理论是关于技术发展特征的理论学说,认为技术发展的历史就是新的主导技术和主导技术群代替旧的主导技术和主导技术群的历史,技术就是沿着这样的道路而不断发展的。对于技术革命,有人认为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和经济的发展,而有人却认为技术带来了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19.
金明媚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5(6):114-116
团体活动是团体心理咨询中常用的一种形式。它特有的活动方式,能够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形成,改善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效果,符合现代大学生的心理,激发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功能,有助于提高思想道德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有效地促进大学生人格成熟,健康成长。本文重点讲述了团体活动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和应用框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