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资本回报率对于理解经济增长与发展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资本回报率驱动资本要素在区域间配置与流动,是造成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在估算我国资本回报率基础上,选取我国28个省级区域1986~2015年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空间计量模型从全国、时间、区域等层面实证分析了我国资本回报率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我国资本回报率水平呈现明显波动下降,近年来其区域差距有扩大趋势。(2)资本回报率存在显著空间溢出效应,全国及东部地区显著为正,中部地区显著为负,西部地区不显著。(3)资本深化、产业结构、投资结构、所有制结构、政府干预、开放水平等因素及其空间滞后项对资本回报率的变化产生了显著影响。其中,经济发展水平对资本回报率的影响统计显著为倒U型关系,人力资本因素对资本回报率的提升作用在增强,金融发展水平的负向影响在改善。此外,不同区域回归结果中解释变量的统计表现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
1995-2011年我国政府财政科技支出特征是:从总量、支出力度、人均支出三方面来看,东部地区占据绝对优势,远高于中西部地区;泰尔指数上升表明区域差距不断扩大,差距主要由区域间差距造成,2010年开始区域内差距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应该加大科技的投入力度;增强科技与经济的融合;加大对落后地区的科技转移支付;加强区域间科技横向合作,降低科技创新风险。  相似文献   

3.
随着居民收入差距的不断拉大,不同消费群体的消费与投资倾向也发生较大变化,了解目前各消费阶层的群体构成、消费心理和行为,对于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将起到一定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的思想也受到国外的影响,消费倾向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与国外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消费模式不仅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有重要推动作用,也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有深远影响,本文通过对一些影响我国消费因素的分析,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消费模式,从而提高我国居民的消费能力。  相似文献   

4.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结构影响因素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田丽  刘起贵 《管理评论》2008,20(11):10-16
经济发展程度和制度的差异,使中小企业融资理论与实践在不同国家和不同区域间呈现明显差异。本文依据企业融资结构基本理论,对我国上市与非上市中小企业融资结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比较分析,发现不同资本市场和不同区域中小企业融资结构影响因素存在显著差异,并针对这些差异提出了中小企业融资支持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总体上发展迅猛,但伴随着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我国总体的地区差距,特别是东中西三大地带问的经济差距也出现了不断扩大的趋势。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协调均衡会带来国内整体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公平。尽快缩小区域问经济发展差距,实现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目前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6.
陆铭  李鹏飞  钟辉勇 《管理世界》2019,35(10):11-23,63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区域经济在空间布局上发生了巨大变化。改革开放之前,在相对封闭的条件下,一系列支持内地发展的政策客观上推动了地区间平衡发展。改革开放之后,在全球化的趋势下,沿海地区获得并发挥了出口导向型制造业的比较优势,但劳动力流动障碍却使得人口空间分布调整滞后于区域经济布局的调整。本文的理论和证据表明,地理因素仍然决定区域经济集聚的程度。由于对地理因素缺乏重视,2003年之后,中国的区域发展政策主要是将资源引导到地理劣势地区,这一政策虽然带来区域间人均GDP差距缩小,但也伴随着资源的空间配置效率下降,沿海地区生产成本上升,以及地理劣势地区投资回报下降且债务负担高企。在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中国需要重新审视区域发展与平衡的关系。本文认为,区域发展政策应该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让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按回报在地区间自由流动,同时,在政策导向上以地区间的人均收入均衡替代经济总量的均匀分布,最终开启"在发展中营造平衡"的区域发展新时代。  相似文献   

7.
农户收入差距及其根源:模型与实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2003~2010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微观住户调查数据,运用分位数回归和Bootstrap技术,研究了中国农户收入差距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农户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多元而复杂,既有人力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产和社会资本等微观因素,也有产业差异、区域分割、制度与政策等宏观因素。其中,人力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产、非农就业缩小了农户收入差距;而社会资本、金融负债、制度与政策、区域发展水平等拉大了农户收入差距。就结构性收入分解看,不同的收入来源,其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有所不同;不同的影响因素,其对农户收入差距的影响路径也存在差异。其中,基础教育体现出的人力资本、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对农户收入差距的影响是全面性的;其余诸变量对农户收入差距的影响是结构性的,仅仅通过部分收入来源对农户收入差距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8.
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变化:市场化、全球化与城市化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本文采用可以多层次分解的Theil系数测量了1952~2002年中国区域经济地带间、地带内和省际差异以及改革开放后典型年份的各省区内部地区经济差异程度。中国区域经济差异随时间波动明显,省际差异自改革开放以来呈现U型变化态势,但地带间差异则持续上升;东部沿海和西部省区内的地区差异较大,而中部省区内差异较小;总体而言,空间尺度越小,其经济差异越显著。本文进一步通过时间序列和横断面数据的统计分析探讨了影响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因素,发现改革开放政策、参与全球化程度、市场化程度以及城市化进程等是导致中国区域经济差距时空变化的显著原因。  相似文献   

9.
21世纪以来,ICT发展已经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经济社会。为检验中国ICT资本是否存在"生产率悖论",本文运用PIM系统估算了2003-2016年期间全国层面和地区层面ICT服务业和非ICT服务业资本存量及其产出弹性。研究发现,中国ICT服务业存在明显的"投资不足",但在2012年以后有所缓和;ICT服务业资本存量在各地区表现非均衡分布,但其差距趋于收敛;ICT服务业资本对中国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产出弹性在0.1605-0.1705之间;从时间趋势来看,考察期间内ICT服务业资本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效果不断增强,从区域差异来看,ICT服务业资本产出弹性在东、中和西部呈依次递减趋势。本文研究证实中国ICT资本不存在"生产率悖论"。  相似文献   

10.
卢晶 《经营管理者》2013,(27):130-131
<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国力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发展成就举世瞩目。但是在经济总量快速扩张的同时,我国区域间的发展差距也在不断扩大。全国发展一盘棋,作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崭新格局。统筹区域经济,促进地区协调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则,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这不仅关系到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也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一、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11.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与此同时,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地区间、行业间、不同所有制间的收入差距在扩大,对我国的经济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现阶段我国城镇收入行业差距、所有制差距以及地区差距,探讨导致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原因,并从税收调节和公共支出角度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对我国29个省份1993~2004年的人力资本基尼系数进行测算、比较,利用各年截面数据对其与人均GDP相关关系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我国各区域人力资本基尼系数较高,地区间人力资本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人力资本分布结构上;人力资本不平等性和人力资本水平具有很高的负相关性,各区域人均受教育年限不断提高,人力资本基尼系数逐渐下降,但人力资本不平等性状况在3大区域间的差距基本上没有改变。人力资本基尼系数与地区经济发展之间存在强劲的负相关关系,且人力资本基尼系数的变化将引起人均GDP更大幅度地变化,区域间人力资本不平等性的差距是区域经济差距的重要原因。基于此,经济增长政策的选择,不仅要考虑人力资本存量,更要重视改善人力资本分布结构。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GDP从1990年的10209.1亿元,增长到2012年的519470亿元,增长了50.88倍。资本、劳动的投入和技术进步是一国经济增长的源泉,本文基于Solow的新古典增长模型,选取我国1991-2012年的相关数据,结合对相关时间序列变化趋势的观察,对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4.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理论上讲,影响城乡居民收入的一切因素都会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化。这些因素来自自然、社会、政治和经济等各个方面。既有经济因素,也有政策因素;既有影响城镇居民收入水平提高的因素,也有影响农村居民收入水平降低的因素,且这些因素的不同组合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本文将把这些因素纳入由人力资本差异、二元经济结构、经济政策偏好、客观经济因素组成的分析框架之中,进而就其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5.
陈鹏 《决策探索》2009,(24):26-27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整个城乡和区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城乡和区域的差异也由于历经长期的历史积累和惯性发展而在原有的格局上继续发展。但差异的程度却由于各区域的资源赋有、生产要素、区际分工及改革开放后的政策体制环境等方面的不同而呈现进一步扩大的趋势。从今后若干年的发展趋势来看,河南区域差距仍将拉大。  相似文献   

16.
中国走向区域协调发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类发展指标和大部分社会发展指标相对差距都有不同程度的缩小,但是经济发展差距在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显著增大,已经成为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挑战。重视城乡协调发展、地区协调发展、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是本届政府的重要发展思路和施政特点。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货币政策理论出发,构建以稳定国际资本流动与人民币汇率的“多目标”货币政策规则理论模型,并采用1998年1月至2019年11月的月度数据,建立开放经济下的TVP-SV-VAR模型,实证检验不同货币政策规则下货币供应冲击、利率冲击对国际资本流动与人民币汇率的时变与动态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时间阶段,货币政策冲击对国际资本流动和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存在较强的时变特征。(2)等间隔脉冲响应表明,货币政策冲击对国际资本流动的短期影响效应要高于中长期,而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却存在一定滞后性和扩散性,且价格型规则更有利于熨平外部冲击对国际资本流动与人民币汇率的影响。(3)时点脉冲响应表明,利率冲击对国际资本流动和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弱于货币供应冲击,且利率冲击对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回到稳态均衡的速度更快。总体来看,在调节国际资本流动和稳定人民币汇率的效果上,价格型规则优于数量型规则,我国央行货币政策选择应逐步从数量型规则向价格型规则转变。  相似文献   

18.
经济转型期区域经济空问结构演变中存在的问题 1.经济发展不平衡在区域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转型期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在我国表现得极为突出.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区域经济的绝对差距不断扩大,但扩大速度在放缓;进入90年代,区域经济的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均呈加速扩大趋势.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九大报告准确阐释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发展的不平衡是矛盾的重要方面。从区域角度看,当前我国发展的不平衡性出现了"南快北慢"的新特征,南北经济差距问题值得关注。基于此,本文使用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12~2017年的面板数据,分析我国南北经济增速差距的主要表现,从区域、生产、需求3个角度对南北经济增速的差距进行分解;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构建面板数据计量经济学模型,实证分析各类因素对南北经济增速差距的影响程度。研究表明:(1)南北经济差距表现在多个层面,并且有逐渐扩大的趋势;(2)北方经济增长困难较多,主要受东北、华北地区增长较慢、工业服务业发展放缓、投资增速回落较多等因素的影响;(3)南北经济差距扩大的最重要原因在于北方资本积累速度较慢,而经济体制机制改革滞后、经济结构不合理、劳动力数量减少等也是重要原因。此外,研究发现北方人力资本优势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南北经济增长的差距。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对促进我国南北经济平衡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王文明 《决策探索》2013,(20):24-26
一、目前我国区域间资源非优化配置现状及弊端分析 (一)区域间资源非优化配置现状 我国由于长期采用非均衡的资源配置机制,实施保重点的发展行为,导致了区域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加大、社会矛盾越来越突出。从区域结构上看,区域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在几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