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以户县农民画的设色特点为例,使读者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民间美术色彩的选择特点及文化内涵,运用文献研究和例证相结合,论述民间美术色彩这种文化语言,更直接地使创作者与受众进行直接对话.古人独有的色彩观念,使中国色彩区分于西方的"色调"理论,正是因为中国色彩有自己的调色、赋色法则,才制约着华夏民族的色彩选择,并赋予民间美术色彩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
民间美术是中国文化中最不受外来文化干扰的部分。我国的民间美术呈现出五彩缤纷的赋色体系和丰富的文化底蕴,民间美术色彩通过自己动态结构的变化,来表现生命经验的形式,由情感、生命、运动组成色彩的意义,奇妙的色彩语言在民间美术中的运用更凸显艺术的文化本性。民间色彩本身的现代化色彩倾向,也为现代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视觉语言。  相似文献   

3.
民间美术是中国文化的母体艺术,是民族精神凝聚力和亲和力的载体,民间美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并不是一个新的问题,但其对于我们发展自己的民族性艺术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关于两者的界定也是相对的,两者相互交流、相互影响,应该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从民间美术的民族性中挖掘艺术的世界性,也从艺术的世界性中寻求民间美术的民族性,最终形成民间美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中国民间美术阐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民间美术作品蕴涵着丰富的民族精神、生活情趣,在形式上具有异物同构、色彩对比强烈等特点,是现代美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但现代传播媒介的发达导致主流文化快速普及,工业化和城市化使农村生活、生产方式得到了很大的改变,使民间艺人们逐渐放弃了原来的谋生方式,民间美术面临着失传的危险。所以,确定民间美术在民族文化中的地位,制定相应的保护政策,探索多种传承措施,民间美术才能可持续的发展,继续发挥其独特的文化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5.
中国民间美术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本源文化之一,是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及其审美价值。中国民间美术反映了劳动者来自内心深处的高亢之歌和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创造了生活智慧和文化财富,是我国民族文化的基石和灵魂,也是一切美术创作的源头和“活水”。近年来,学术界虽然对中国民间关术的理论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对中国民间美术本源文化特征的研究还比较薄弱:对民间美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还显得不足.尤其是对民间美术本源文化的内涵认识不够,古朴的民风民俗已有所扭曲、断裂和偏移,纯朴的本源文化内涵被人们有意或无意地淡化和忽视。要使中国民间美术真正发挥其社会功能,必须立足于民间美术本源文化的基本特征与特质。  相似文献   

6.
传统民间美术正在遭遇着全球化和现代化空前强烈的冲击,一方面大批民间美术在不知不觉中迅速衰亡,另一方面大批民间美术为了生存拼命挤向现代市场却又找不到自己的位置。随着社会结构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再到审美观念的改变,作为生活应用性的民间美术也在做全方位的转型。首先,传统民间美术要为整个民间文化的弘扬服务;其次,传统民间美术除了使用功能和审美功能,还应以一种历史遗产的形式保留下来;再次,要将传统民间美术与旅游文化很好地结合。  相似文献   

7.
学校美术教学应该立足并根植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把发扬民族传统精神,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承传民族民间美术作为自觉追求。本文选择了雄踞于华夏岭南、商业文化活跃、风气开放的广东,充分发掘其长期的历史积淀形成丰厚的民俗风物,为学校美术教育开拓了优越而多样的课程资源。本研究从岭南民间美术资源引入学校课程的意义入手,围绕以广府文化系的陈家祠装饰雕塑、潮汕文化系的潮州雕刻、客家文化系的围楼为例,探讨如何将岭南民间美术资源引入教学课程,并详细阐述了动态化教学的理念。以动态化美术教学为基础,笔者建议美术教师要注重对岭南民间美术的风格特色和形成过程追本溯源,形成学生的元认知和对民间美术的文化理解;培养学生对故乡的自豪感和本土文化身份的认同,使他们成长为我国民间美术的热爱者、文化的传承者和坚定的保卫者,彰显美术课程的人文关怀和心理塑造意涵。  相似文献   

8.
由于缺乏对艺术设计专业中民间美术课程的合理解读,该课程的教学因此而显得相对滞后。我们要正确、客观地认识我国民间美术,从中汲取艺术营养。本文从色彩层面讨论民间美术教学的可能性,探寻民间色彩与设计色彩之间的融通。  相似文献   

9.
作为非物质文化的民间美术是一种长久被忽视的活态文化传统,其分类学方面的研究现状仍是十分薄弱和滞后的。这使民间美术研究和教学缺乏应有的学术基础,也使正在兴起的非物质文化保护传承事业缺乏系统有序的文化参照。就此问题梳理出“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民间美术研究的大致发展线索,并列举了建国以来有代表性的民间美术分类模式,提出以田野调查为基础的分类研究方法,倡导多元的分类研究学术实践。  相似文献   

10.
民间美术与色彩视觉符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色彩通过自己动态结构的变化 ,来表现生命经验的形式 ,由情感、生命、运动组成色彩的意义 ,色彩的情感意味在民间美术中的运用更凸显艺术的文化本性。  相似文献   

11.
在源于禅道"五色令人目盲"的古典美学思想引导下,色彩在中国画发展历史中的被不少画家所轻视;又因为传统中国画以"气韵生动"为重要的审美标准,而水墨所演绎的笔墨情韵更容易体现这种意境美,所以色彩的抒情性更加无法充分展现.其实,就单纯的色相而言,所有的色彩都具有一种客观存在的表情性.在历代直有代表性的工笔花鸟画家的作品中,我们都可以切身感受到色彩的抒情性;在现代工笔花鸟中,色彩的传情达意性则得到了更加充分的发展和利用.  相似文献   

12.
黑、红、黄三原色与凉山彝族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凉山彝族人民在我国古代五行色彩的基础上,在数千年历史的变迁与生活实践中,以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的创造力,通过认真反复地梳理,将神秘的、跳跃着生命的、传统的黑、红、黄三原色,确立认同为本民族的信息纽带和标志符号,并以此如实地传达出这个族群的色彩信息,表达了他们在不同时期的各种感受和情绪。  相似文献   

13.
丝绸与中华民族的生活、文化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它对中国审美意识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丝绸丰富的色彩以及各种不同的编织方法再配以不同形式的花纹图案,形成一个色彩绚烂的感性世界,对中国审美意识形式感的形成和完善具有重大的影响;同时丝绸在质感上给人柔软、舒适、细致的感受和清新、自然、轻盈等情感上的愉悦,滋生人的自由意识和审美体验,对中国艺术气韵灵动、空灵圆融审美精神的形成影响尤其大。探究蚕桑文明对中国审美意识形成的影响,有助于我们深入地了解中国的审美精神的根源及其表现,深入地了解中国审美精神与西方审美精神的区别,理解中国美学的特色。  相似文献   

14.
赫哲族是现今世界上惟一拥有鱼皮服饰及鱼皮革制作工艺的民族。鱼皮服饰拓展了中华服饰的选材范围 ,其造型独存于东北少数民族服饰之中。该服饰图案的色彩和肌理依顺物性 ,充分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材美”观念 ,以及渔猎文化的特色。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近代商标名称所用的词语有74%是选用已有的,有75.5%是单义的,有56.2%是无感情色彩的,有86.1%是无语体色彩的,有70.5%是有形象色彩的,有37.5%是有文化色彩的。商标名称的理性意义体现了汉民族的价值观念,色彩意义体现了汉民族的思维方式和审美情趣。考察探讨商标名称语义,可引导企业在商标命名时注重语义因素和文化元素的融合,创立起更具竞争力的商标名称。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选择最具代表性的中国文化核心概念之一(天人合一的思想)加以论述,探讨人与自然的四种关系,根据《中国妇女》(英文月刊)中的中国少数民族服饰对外传播材料进行分析。中国少数民族服饰着的是自然的色彩,表的是中华民族的情愫,体现的是中国天人合一的文化精华。本文说明服饰对外传播不是停留在绚丽服饰的浅层次上,而是深深地植根于中国文化的肥沃土壤中,在对外交流中,其承载的中国文化的自然性与西方的神性可以交融互补。中国少数民族服饰对外传播对全球性对话和中国软实力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绘画在色彩观念和表现上具有本民族特有的艺术特点。表现物象时,色彩需根据具体物象而给以具体表现,要求从客观物象本身的固有色出发来设色,而不表现物象由于光线而产生的复杂的色彩变化。中国画的色彩由于其颜色本身的特性,在表现物象上要求达到薄中有厚、浅中有深的效果。中国画色彩浓淡变化是“一色之变化”,色与色之间关系是对比性的调和;色与墨之间要求“色不碍墨,墨不碍色”,达超妙自然之境。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传统文化所谓的青、赤、黑、白、黄"五色"中,"白"与"黑"的象征意蕴较为突出,这就使得中国古代小说的白肌黑肤描写潜蕴着更多的文化表征。首先,古代小说描写的白肌黑肤总是隐喻着某种德性,并拥有了褒贬符码意义。大体上说,黑色肌肤指向了尊贵、刚直、邪恶三个层面;而白色肌肤则容易使人联想到男子的光明磊落、女性的白璧无瑕。其次,白肌黑肤暗寓着美丑判断,其中的德貌错位现象对"以貌取人"的观念构成挑战。再次,在描写过程中,白肌黑肤还被注入了特定的性征和非性征,从而为故事的打开作了趣味性的铺垫,成为孕育故事、推进情节的结构张力场。  相似文献   

19.
将散文创作的视角投向西部,这不仅是作家的使命,而且是中国文学的使命,更是这个时代所赋予的使命。山东作家郭保林的西部散文以气势恢宏的叙事方式表露出对西部的审美情致,以"思接千载"之势,将自然景观着上历史的色彩,以"视通万里"之笔,将山水物象镶嵌到历史的画廊之中,从而彰显出西部风情及西部精神的文化意蕴,突现出西部土地上所独存的生命意识,极为壮阔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足迹,颂扬了中华民族所特有的坚韧顽强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20.
自然界的有生命之物,以其不同的形状、色彩、气息和动静之态,而有着不同的审美价值.它们的美是生命之美.中国花鸟画不以再现自然对象的外形为目的,而以思想、情感、意趣等生命现象的高级形式反映在作品中.作者根据主观的审美理想和自我生命的节律加以重新创造,使其固定为物化状态,给人以美的滋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