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移动人     
研究人与小装置之间联系的麻省理工学院心理学家雪莉·图克尔(Sherry Turkle)认为,移动装置正在产生一种“新型人”。她说,在远距离的、以有线为主的过去,人们是这样想的:“我有某种感觉,所以要打电话。”而现在的年轻人,包括图克尔10来岁的女儿,想法似乎变了:“我想要某种感觉,所以我需要打电话。”她的意思是:很大一部分移动通信都小是需要所致,是派生的,可有可无的。  相似文献   

2.
麻省理工学院(Massacutte Institute of Technology)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坎布里奇,与哈佛大学处于同一城镇。学校创建于1861年,于1865年3月首次招生,最初只有15名学生。麻省理工学院是一所有着自己执着追求的私立学校,它一直努力把握  相似文献   

3.
发现名师     
卞毓方 《可乐》2010,(3):68-68
1936年8月,钱学森从麻省理工学院研究生毕业。按理说,他应该留下来继续攻读博士学位。这时出现障碍,缘于种族歧视,美国的飞机制造厂不许钱学森去实习。经过慎重抉择,他决定改投另一所世界名校——加州理工学院。那里有他敬重的冯·卡门。  相似文献   

4.
1929年的某一天,美国青年奥斯卡在俄克拉何马州首府俄克拉何马城的火车站等车。他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为了勘探石油,他已在气温高达43℃的沙漠地区呆了好几个月。他是一个极富天分的人,把旧式探矿杖、电流计、磁力计、示波器、电子管等改装成了一种新式仪器。  相似文献   

5.
前不久,以已故旅美华侨徐新名字命名的“徐新奖学金”在江阴颁奖。徐新先生于1985年1月去美国,获麻省理工学院化工博士学位,后受聘于麻省理工学院科研所,于1994年患肝癌逝世。临终前,他表示要以自己  相似文献   

6.
查尔斯·张(Charles Zhang)又名张朝阳,代表了21世纪中国的时尚弄潮儿。这位年轻的商界人士是麻省理工学院创办的由其负责管理的中国两大门户网站之一的搜狐网站的首席执行官兼总裁。最近他在北京超人气的兰博俱乐部接待了一群为欢庆奥运盛典而云集北京的世界各地友人。席间,在相互闲聊之时,他提到了最近发生的一些事情。他信心十足地说道:“我在美国生活期间,从赖特(Letterman)和列侬(Leno)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  相似文献   

7.
著名建筑师弗兰克·盖里(Frank Gehry)很喜欢进行美学论战,他在麻省理工学院建的“斯塔特中心”获得巨大成功。中心于2004年揭幕,其角度和窗户奇异的门面后容纳了计算机系和哲学系,已经成为一种新剑桥的标志。但建筑物最革命的创新在内部。整个结构具有现代学生和教师的漫游生活方式风格。与盖里合作设计该中心的理工学院建筑和计算机教授威廉·米歇尔(william Michell)说,斯塔特构思是一种新型的“混合空间”。  相似文献   

8.
现年40岁的安翠雅1988年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MIT),获电机工程科学学士学位,1993年获史丹福大学企管硕士学位。她于1993年8月以新闻部研究员身份投效ABC电视网,其后以表现优异屡获晋升,2004年被提升为ABC的晚间及娱乐节目执行副总裁,先后为该电视网推出许多轰动的电视剧和节目,使ABC的收视率大振。  相似文献   

9.
从美国“亚洲研究学会”1958年和1959年两届年会的研究报告内容可看出,美国对东南亚研究的重点是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美国研究印度最盛行的大学是宾夕法尼亚大学、芝加哥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柏克利)和麻省理工学院的国际问题研究所。其中,宾夕法尼亚大学在语言学上,芝加哥大学在社会学上,加利福尼亚大学在政治学上,麻省理工学院在经济学研究上,各具有特色。研究印度尼西亚最盛行的大学有考纳尔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麻省理工  相似文献   

10.
随着电脑于1946年在美国发明,人们很快产生了将电脑用于不同语言之间的翻译的想法。一门边缘学科—机器翻译(machinetranslation)—诞生了。1952年英美学者在麻省理工学院召开了首次机器翻译大会。此后,一些国家多次召开了机器翻译专题讨论会。1954年初,乔治城大学在IBM公司的协助下,用IBM-7OI电脑进行了人类第一次机器翻译试验,一将俄文句子翻译成英文。这次试验所用的机器仅包括25O个词,语法规则只有6条。接着,苏联、美国、日本等国在不同型号的计算机上都进行了机译试验。但是,到1966年,由于种种原因,机器翻译曾一度处…  相似文献   

11.
千万别以为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在美国人们通常称它为“MIT”)的学生是只会读书的书呆子——这所1861年建校,原名“波士顿理工”的学府中,有全美国最会搞笑胡闹的学生们。全美国只有两所大学的校方公开承认:他们容忍学生们的恶作剧——加州理工学院和麻省理工学院。两所美国较  相似文献   

12.
麻省理工学院作为美国第一所创业型大学,在美国高等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它开创的将基础研究和教学与产业相结合的模式,正在成为美国乃至世界大学的榜样。麻省理工学院通过外部建设与企业、政府和军方建立合作关系以及内部的组织转型实现了向创业型大学的转变。通过回顾麻省理工学院建设创业型大学的历程,借鉴其成功经验,指出我国大学在向创业型大学转型的过程中,应主动变革、准确定位、努力争取自治权、坚持自主创新、积极参与地区经济建设、在大学内部建立专门的技术转移中心等。  相似文献   

13.
1964年是美国四年一度的总统选举年。在一片乌烟瘴气的竞选运动中,美国总统约翰逊及其喽囉们大肆吹噓美国经济的“繁荣”。在竞选期间,约翰逊对美国“选民”厚颜无恥地说什么“在我为你们服务的十个月中,我们的繁荣继续保持不断”。在当选上台后,约翰逊向国会提出的“国情咨文”又说什么“我们正处在一切国家历史上的经济福利的最大高涨中”,什么“美国经济继续享受繁荣”。垄断资产阶级的辯护士美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也为美国统治集团帮腔,例如曾得肯尼迪寵视的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教授萨缪尔逊附和说:“我认为美国经济,总的说来,是处在异常美好的状态中”。但事实是否如此呢?本文试图根据我们目前所看到的资料,对美国1964年经济的真相,作一初步的揭露。  相似文献   

14.
2010年12月17-19日,由《中国会计评论》理事会主办、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承办的第九届中国实证会计国际研讨会(The 9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Empirical Accounting Research inChina)在西安交通大学举行。来自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麻省理工学院、休斯顿大学、明尼苏达大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代女性主义哲学家中,麻省理工学院的萨利·哈斯兰格(Sally Haslanger)教授对于“形而上学”问题的探讨颇具代表性。她有两篇文章引人深思:一篇是被《剑桥女性主义哲学指南》收入的《形而上学中的女性主义:与本性的谈判》,对一些困惑人们许久的性别问题进行哲学思考和阐释。另一篇是2016年7月,她在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召开的“国际妇女哲学家第16届论坛”上所做的主题发言--《意识形态和知识关乎什么》,这篇文章对女性生育权利问题进行了形而上学分析。因而,我很想把这两篇文章结合起来阅读,顺着她的思路思考女性主义形而上学问题,梳理一些概念上的迷惑和混乱,从而探讨女性主义哲学是否需要形而上学,以及如何运用形而上学这一哲学分析工具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贝聿铭1917年出生于中国广州,是著名的美籍华人建筑师,曾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就读建筑学。生活中的贝聿铭生性乐观,每当遇到问题时,他便用自创的一套"减压法",轻轻松松就能减去烦恼。了解这方面的人都知道,建筑师从事的是一项极度复杂的工作,需要与各方面打交道,尤其是公用建筑设计,更容易受到媒体批评和公众指责。  相似文献   

17.
近十多年来,美国高等院校同大公司、大企业的结合愈来愈紧密,国家和企业高度重视高等院校的科研力量,千方百计将重点高校建成为教学、生产。科研的中心,并辐射周围地区,以带动国家创新企业科研和生产的发展。1.以高校为轴心带动国家重点大企业新产品的开发在政府政策的指导下,考虑到高校的合理布局,在美国已形成:波士顿—坎布里奇地区,以哈佛大学一麻省理工学院为中心的原子能开发利用工业的生产和科研区;旧金山地区一以斯坦福大学为中心的电子计算机和半导体工业区;洛杉矾地区一以加利福尼亚工学院为中心的航空航天工业区等等…  相似文献   

18.
凌鸿勋是著名的铁路专家,不仅如此,他还曾担任交通大学校长,是一位教育家。1924~1928年任职期间,他对学校行政教学体制进行改革,宣扬读书救国和交通救国的观念,力图培养学理与实用并重的人才,重视学生课外活动与体育锻炼,使得交通大学得到迅速发展,有"东方麻省理工学院"之称。  相似文献   

19.
走读在悉尼     
邓炜  鱼东 《21世纪》2001,(9):20-21
由于工作的关系,我有幸有机会在澳大利生活了两年,获得了一段难忘的生活和学习经历。当时我在悉尼工作,在工作之余,我萌发了参加走读课程并拿一个学位的念头,以便将来找工作方便。于是,我申请到了一所私立的商业学院,学习信息技术(IT)的走读课程,学习一年就毕业了。回顾这一年的学习经历,同国内的学习相比,我切身体会到两个国家的教育方法有很大的差异。我在国内就获得了大学本科的学位,专业是自动化。实际上,我对国内的教学方式是很赞赏的,这种重视基础教学的教育方式使我在逻辑学、数学等课程的学习打下了非常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1983年5月6日是一个让我永生难忘的日子:县民政局的同志将一张写有我父亲的名字、并加盖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鲜红大印的“革命烈士证明书”郑重地交到我手中。这一天,让我盼了整整40年,也让我苦苦等了40年。接到这张迟到的烈士证,我手在颤抖,心在哭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