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如何成为现代西方哲学的开创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黑格尔哲学是形而上学的集大成者和发展顶峰。全部现代西方哲学就是从批判黑格尔哲学、拒斥形而上学开始的。正是在批判黑格尔哲学的过程中 ,马克思举起了反对形而上学的旗帜 ,从人的存在出发批判形而上学 ,解读存在的意义 ,并凸现了存在的根本特性———历史性。从根本上说 ,马克思哲学是生存论的本体论 ,即实践本体论 ,马克思批判并终结形而上学的工作就是从本体论层面上发动并展开的 ,从而为西方哲学开辟了一条“从本体论认识现实”的道路 ,实现了哲学从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轨。马克思由此成为现代西方哲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  相似文献   

2.
自巴门尼德始,形而上学经历了一个学科逐渐趋向成熟的过程,这一过程中黑格尔哲学将其推到了顶峰和完成.形而上学在现代哲学看来已落入不可自拔的理论窠臼,成为被诘难的标靶和被遗弃的对象.然而,痛贬形而上学学科化的种种时弊并不意味着形而上学本身超越性意义的终结,更不意味着哲学致思的终结.在马克思哲学中,形而上学是关于人的生存本性理解的形上视阈、本体论维度和哲学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实践学说的本体论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马克思哲学的实践原则,是他们新世界观的基本特征和主要标志,把握这一本质规定,关键在于对马克思实践学说的本体论意义作出既有原则高度、又涉及具体理论内容的阐明。马克思的实践学说,不仅具有本体论意义,而且首先具有本体论意义。在马克思那里,实践从根本上说首先是关于存在和非存在、关于存在的现实性、关于自然界和人的现实存在的基本原则。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真正理解诸如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之第一的基本的观点,它也是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前提和起源这样一些较为具体的哲学原理。马克思超越了费尔巴哈的“感性的对象”,达到了“感性的活动”,达到了现实的感性的实践,实现了哲学本体论的全面变革,造成了在哲学领域内的一次彻底的颠复。旧哲学的理智形而上学把人和自然看成彼此分离和截然不同的两种实体,马克思通过实践原则的建立,克服了理智形而上学,把握住人与自然的现实的、具体的和有机的统一。这种统一,既不是运用概念或逻辑推论的结果,也不取决于某种知识的样式,而是直接的现实生活本身。在这里,存在就是我们直接“拥有”的最具体、最切近的生活;人和自然在本体论意义上的统一是在生活和实践中的本原的统一。按照这种本体论理解,说“人的自然的本质,人作  相似文献   

4.
本文按照西方哲学的固有思路 ,从命题结构“它是”和“我是”出发 ,对西方本体论哲学中的实体概念和主体概念 ,包括康德哲学中的“物自身”和“我自身” ,进行了解构式分析和探讨。文章着重描述了西方本体论哲学从客体形而上学到主体形而上学演变的逻辑历程。文章还有针对性地讲到了从哲学上谈论主体和客体以及主客体关系的一些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5.
·哲  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一、关于马克思本体论及其当代意义的讨论有学者认为 ,马克思拒绝本体论概念 ,对自己的哲学从来不使用“本体论”这一概念。传统本体论把世界分裂为二 ,认为现实世界的一切是由概念组成的本体世界预先规定好了的 ,由此产生了前定论、独断论、预成论、宿命论、先验论、被动论的思维方法 ,体现这种传统哲学思维方式的本体论已经死亡 ,在未来发展中不再有存在的价值。另有学者认为 ,马克思哲学本体论革命完成的不仅是对黑格尔式的绝对形而上学的颠覆 ,而且在理论层次上也颠覆了海德格尔式的形而上学 ,可以说…  相似文献   

6.
笛卡儿以“我思”作为形而上学体系的第一原则,开创了近代意识哲学,成为近现代西方哲学话语的源头和讨论对象。比朗、康德、胡塞尔、海德格尔、萨特、梅洛-庞蒂等人都是在答复“意识是否具有实体性”、“意识是否需要先验主体保障”、“‘我思’是认识还是存在”、“我是自为的存在还是为他人的存在”等问题时展开各自的哲学思想。梳理从笛卡儿直至萨特关于“我思”论题的发展史,对于我们从总体上把握西方哲学的演进和展开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视马克思为“形而上学的颠倒者”,是海德格尔对马克思及其哲学的误读;实际上,马克思哲学的意义在于“超越”而不是“重建”形而上学;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甚嚣尘上的历史境域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只有与当代西方哲学建立一种“对话”型的新关系,才能真正实现自身的当代性并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批判社会、改造世界的伟大力量。  相似文献   

8.
认识马克思对费尔巴哈哲学超越的真实意义 ,对于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认为 ,马克思超越费尔巴哈哲学的真实意义既不在于以辩证的唯物主义超越费尔巴哈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也不是以“实践本体论”超越物质本体论 ,或以“超越”的立场超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而是以实践的唯物主义超越直观唯物主义 ,以历史唯物主义超越自然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9.
施密特通过解读马克思自然概念的内涵,从自然、实践和社会三个维度及其相互关系来论述自己独特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得出马克思唯物主义的“真正的对象和出发点”不是自然或者社会历史,而是“实践的具体性”,以及自然与社会在实践这一中介基础上辩证统一的重要命题,从而形成了“以实践为中介的非本体论唯物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驳斥了物质本体论、社会存在本体论和实践本体论等。施密特对马克思哲学思想的把握既有合理之处,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对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真内涵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0.
西方哲学在发展中所经历的从"本体论"到"认识论"再到"语言学"的转向和"本体论"哲学的"瓦解"与"形而上学"的"终结"及其所面临的困境和危机,既是对西方哲学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同一性"理论和方法的解构和颠覆,也是对中国哲学赖以存在和发展的"非同一性"理论和方法的肯定与回归.而隐藏在"现象学"和"语言学转向"背后的真实蕴涵和哲学精神,则不仅为中国哲学的原创性和现代性提供了最好的论证,而且也为中西方哲学的会通奠定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郝立忠 《东岳论丛》2004,25(1):37-44
寻求一个能够把马克思哲学与传统形而上学,与现当代西方哲学区分开来的哲学形态划分标准,正确解读马克思哲学的基本精神,是国内外学术界长期未能予以解决的重大问题。但不论是把哲学上的"两个对子"作为哲学评价标准的传统方法,还是近几年来一些学者用现代西方哲学或各种各样的"本体论哲学"来诠释马克思哲学的"新"方法,都不能使这一问题得到彻底解决,理论与实际关系问题是解读马克思哲学基本精神的关键,也是划分两大哲学基本形态、区分马克思哲学与本体论哲学的可靠标准。从理论与实际的关系问题出发,迄今为止的一切哲学,都可以划归传统形而上学和唯物主义辩证法(真正的马克思哲学)这两大哲学基本形态。只有从理论与实际的关系问题入手,才能准确把握马克思哲学的基本精神,正确理解马克思理论的整体性,从哲学形态的高度把马克思哲学与本体论哲学区分开来,使目前国内马克思哲学研究中的"本体论情结"得到化解。  相似文献   

12.
论马克思哲学的实践形而上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育林 《学术研究》2006,2(8):41-47
一部西方哲学发展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部形而上学的发展史。古代形而上学是纯客观的实体形而上学,近代形而上学是思辨的主体形而上学。马克思哲学批判地继承、改造了古代和近代的形而上学,以实践为基础,创立了实践形而上学。实践形而上学认为真正的本体性存在是人的实践活动及其创造的现实生活。实践形而上学不仅开启了形而上学的现代转型,而且其思想涵盖了当代西方哲学的科学主义思潮和人本主义思潮“复兴”和“重建”形而上学的基本视域,是现代形而上学的真正重塑。  相似文献   

13.
研究马克思哲学与西方哲学的"正本清源"方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敦华 《学术研究》2006,12(3):14-22
本文分析了我国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西方哲学关系研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正本清源”的方案,即,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根本,厘清这些根本思想的历史根源。本文进一步论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是马克思的新唯物论、人本主义和自由解放理论的观点,并初步表明这些思想在西方哲学史上显性的和隐性的来源,指出了马克思哲学的根本变革意义。  相似文献   

14.
西方哲学的历史演变表明,本体论经历了一个由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变,其实质在于本质主义的建构原则被实存主义所代替.马克思所从事的本体论重建工作,不仅超越了本质主义路径,也超越了实存主义路径.其实践本体论作为人的存在的现象学,从哲学的原初基础角度给出了本质与实存之矛盾赖以展现的内在理由,并把这一矛盾的解决诉诸历史的展开及其完成.哲学因此由思辨的建构变成了历史的展现问题.这正是马克思哲学变革的最深刻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现代学者关于本体论 (是论 )的研究成果以及马克思哲学的内在理路着手 ,对马克思的哲学和本体论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在此基础上对马克思开创性的思想贡献进行分析理解。本文认为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存在于社会经济领域 ,马克思的贡献在于他实现了对社会历史考察从形而上学思辨到科学分析的突破。  相似文献   

16.
本体论问题,是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重要问题域。有研究者认为实践的思维方式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本体论思维方式的超越,因而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存在本体论。也有研究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有自己的本体论,而且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本体论形式。本文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问题应该到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所表露的“本体观”思想中去寻找答案。本体论意义的历史变迁以及西方哲学对本体论的研究也可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研究提供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7.
虽然现代西方哲学对传统形而上学本体论持批判否定的态度,传统本体论哲学一度陷入困境甚至被遗忘与抛弃,然而本体论哲学却无法真正从人类社会中被剥离,亦或对哲学本体的追寻无法从人的生命中被抹去。究其无法“终结”本体论哲学的缘由在于,其对人存在意义的关怀内在地昭示着对构成哲学本体的“尚未”之维的永恒关切。  相似文献   

18.
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认同马克思哲学的实质是一种"实践思维方式",但对此有着大相径庭的解释,主要有如下观点:一种观点把马克思哲学归结为"实践本体论";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哲学的实质在于"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后者认为本体论思维模式并不能真正揭示出马克思哲学的实质,"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之后仍存有未尽问题:马克思哲学有无本体论,马克思哲学作为形而上学在何种意义上终结了"哲学"?  相似文献   

19.
西学"存在论"与中学"本体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Ontology是西方哲学的核心概念,可称为西学“存在论”,“本体”则是中国哲学的核心概念,有关“本体”的思想即是中学的“本体论”。以“本体论”译Ontology并不确切,但不能由于约定俗成的译名的不确切而否定中学“本体论”思想的存在。西方传统Ontology作为“是论”与中学精神比较隔膜,而西方哲学“传统本体论”向“现代存在论”的转换,则为西学“存在论”和中学“本体论”的深层次比较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包含着对人的现存生活状况揭示、批判和革命化的丰富哲学思想,“生活”因而成为其哲学的重要范畴。“使现存世界革命化”的哲学原则,与以实践作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而建构起来的实践辩证法具有内在统一性,赋予了以实践辩证法为逻辑的生活本体论在马克思生活哲学中的基础性与一般性地位。生活本体论是在实践辩证逻辑下得以提出和推演的。随着实践辩证法的发展,生活本体论得以萌芽、发展与成熟,体现为生活本体论由“类生活”理论向“物质生活”为基础的生活全面化理论转换。深入地挖掘马克思的生活本体论思想,更能揭示马克思主义哲学特色及其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