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世纪 90年代以来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显著加快 ,促使当代各国的产业政策出现了转型 ,由以往的传统产业政策转型为国际协调型产业政策。本文着重考察了转型后的这种产业政策的特征及基本内容 ,进而剖析了政策转型的成因。最后 ,结合我国国情 ,提出并阐述了中国产业政策转型取向的有关思考 ,以期能对我国制定和实施与经济全球化时代相适应的产业政策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最近20多年来,在全世界范围内社会不平等扩大的趋势日趋明显.同时,各国的社会政策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仅发达国家出现了"福利国家危机",以及随之而来的福利改革,许多发展中国家中的社会政策也明显发生了新自由主义倾向的改革.导致这些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经济全球化的冲击.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发达国家中原来已形成的劳资合作和社会伙伴关系被打破,导致了福利降低和不平等加大;在发展中国家中,在国际经济竞争的压力下,两极分化现象也日趋明显,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下降.中国现阶段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和城市内部收入差距扩大的现象,以及福利制度的改革和社会政策的转型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发生的.加入WTO以后,由于在全球化的国际经济中"探底竞争"和"探顶竞争"的同时存在,很可能使国内的不平等进一步扩大.并且,劳动力成本因素在国际经济竞争中的重要程度的增大,以及跨国公司对国内经济、政治和文化方面影响力的增大,将可能使国内的社会福利水平降低和使社会保护进一步弱化.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构筑新的社会政策和社会保护体系是摆在我国政府面前的一个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社会政策的理论和实践模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集中表现在发展型社会政策理论的形成和实践上。这种理论同剩余型模式与制度型模式的区别在于,它促进了“生产性的”、有助于经济发展的社会福利干预。发展型社会政策结合经济议题,力图通过协调社会政策和经济政策来改善所有人的福利。达到这一目标的手段,是若干实际的社会投资策略和资产建设策略,实现社会政策从以消费和再分配为导向的服务转向提高受助者能力、扩大经济参与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干预方法,这使发展型社会政策明显有别于福利领域的其他方法。中国正力图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同时也处于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改革的反思时期,社会政策的作用凸现。怎样在“社会转型”与“全球化”双重叠加的背景下,发挥社会政策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公正的功能,是当今中国面临的重点政策议题。发展型社会政策对中国的启示意义是:(1)要重新重视和确立政府在社会福利中的主导角色;(2)在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的安排上要具备长远性、战略性眼光。  相似文献   

4.
分析经济全球化趋势将会给中国国内社会政策带来的影响,必须从全球范围内去探寻,尤其是在过去20年中导致中国国内社会政策转型的根源;然而加入世贸组织后,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影响的扩大和加深,这又将给我国社会政策发展带来新的影响和挑战,面对这一切我们该如何应对?这就要求我们的政府在未来社会政策的发展模式上做出新的反应;在新的经济和社会条件下,社会政策的研究及政府的政策行动都不得不突破国界,从国际和全球的层面上去理解中国社会政策中的问题,并在国际层面上采取相应的行动。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全球化在社会政策制定与执行中的作用日益加强,各国的社会政策发生了变迁,产生了发展型社会政策和资产社会政策,这些新型的社会政策对于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以来,自由主义在我国重新成为热点问题,这其中既有自由主义理论本身的原因,也与我国社会出现的新的特点有关。自由主义在西方社会的现代化过程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对我国向现代社会的转型也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但是,作为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自由主义的方法论是形而上学的抽象分析法,理论基础是个人主义,要完全依靠它来解决中国社会的问题是不现实的。  相似文献   

7.
袭亮 《兰州学刊》2005,(3):224-225
伴随着改革的深入、体制的转型,尤其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的城市贫困问题日益凸显,并由此引发了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为解决城市贫困问题,我国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城市扶贫政策,但从政策的实际效果来看,并未取得很好的效果,其原因值得政府及学术界探究.本文从政策宏观体系、实施效果等二个方面对我国的城市扶贫政策的缺陷作一简要分析,力求从此角度透射我国城市扶贫政策失效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社会政策的改革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社会政策的发展历程概括为三个重要的阶段:在改革开放初期的应对性改革阶段;从80年代后期到20世纪末的制度转型阶段;进入新世纪以来新的发展阶段.文章分析了各个阶段的背景、主要行动和特点.勾画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政策应对社会问题和社会需要而逐步改革和发展的过程,并分析了当前我国社会政策面临的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2 0世纪 80年代中期以后 ,随着国家政治文化的中心由上层建筑层面向经济基础层面的位移 ,中国的社会形态发生了根本变化。改革开放带来了经济繁荣之后 ,一个蓬勃旺盛的消费社会也正在中国兴起 ,作为上层建筑之一的文学艺术 ,在中国社会文化空间里所居的地位也发生了深刻的改变。在 90年代之后 ,一种受消费意识支配的文学写作动向逐渐显现出来 ,而这一动向又首先出现在散文领域 ,其直接的结果就是 90年代“散文热”这一潮流的发生。作为文学进入当代以来第一个受消费意识支配的文学潮流 ,分析其在市场化下的生产与消费机制 ,对于我们正确分析 2 0世纪末中国文学的市场化转型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经济全球化中的国家主权让渡与维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各国、各地区在经济方面实行不同程度的合作和协调 ,形成一种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统一的全球经济体系的过程和态势。它是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配置和重组 ,是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客观要求 ,是科技革命推动的必然结果 ,也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 ,任何国家都难以置身其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二次全球化浪潮 ,第三次全球化浪潮是从 2 0世纪 70年代开始的 ,到了 2 0世纪 90年代 ,经济全球化呈现加速发展的势头。在经济全球化的强势进程中 ,一方面给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创造了新的条件 ,另一方面 ,世界各国…  相似文献   

11.
环境政策的实质是调节环境权益冲突的制度安排,是国家为保护环境所采取的一系列控制、管理、调节措施的总和。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环境政策正逐步走向成熟,其先后可分为70年代、80年代、90年代以及现阶段的环境政策四大阶段;并且从五个方面发生了比较大的历史性变化。我国环境政策前后走过了不同寻常的发展历程:基本国策——可持续发展战略——科学发展观——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但是并非一蹴而就。我国环境政策需要与时共进,努力实现向公平、民主、协调的环境政策的历史性转型。  相似文献   

12.
陈超 《晋阳学刊》2005,(2):42-45
市场化取向的经济改革给中国的社会结构带来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自90年代中期以来日益加剧的社会分化对我国的政治发展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在现代社会,社会政策的制定和选择对维系社会公平和实现社会稳定发展扮演着关键性的角色,因此,明确社会政策应有的发展方向并建立一种政策共识成为我国社会政策发展历程上应首先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 ,经过将近 2 0年的艰苦探索 ,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自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商业银行高不良资产和国有企业高负债日益成为中国经济运行中的两大突出问题 ,银企债务重组问题就成为理论界讨论的一个焦点。作为银企债务重组的重要举措之一的债转股政策 ,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是复杂的 ,必须对其有一个全面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学术界》2012,(12):4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国的政治发展进入了一个全球化时代,在此背景下,如何运用比较方法研究世界各国和中国的政治发展及城市化中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之一。为此,中央编译局世界发展战略研究部和上海师范大学法政学院共同主办、上海市政治学会协办"比较政治  相似文献   

15.
管理贸易政策的国际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贸易制度在战后最重要的创新即是“管理贸易”。管理贸易在 2 0世纪 70年代末一经产生 ,便备受一些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的推崇。 2 0世纪 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 ,发展中国家为维护自己的经济利益 ,也开始选择并走上了管理贸易的道路。本文就管理贸易政策进行比较分析 ,并对中国对外经贸的发展提出适应性对策  相似文献   

16.
从海外华侨社会的主体变化看中国侨务政策的新动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初晓 《社会科学》2002,(11):58-62
目前海外华侨、华人有 30 0 0万人。从 2 0世纪 6 0年代起 ,海外华侨社会发生了以华侨为主转向以华人为主的主体变化。改革开放以后 ,向海外移居的中国人年年增加 ,这些新移民群体具有老华侨、华人不同的特点。针对海外华侨社会的变化和新移民的特点 ,中国的侨务部门调整了侨务政策 ,在继续重视华侨的基础上 ,加大对华人工作的力度 ,侨务重心转向新移民。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局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浪潮包围着每一个国家。我国社会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其中,社会利益结构的变化最深刻、最迅速。它给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及执政建设都带来极大的冲击和影响,有必要认真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18.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社会保护、发展型社会政策等理论的影响下探索出了有条件现金转移支付、工作福利和社会养老金三种社会救助制度的改革路径,这些改革路径中所包含的投资人力资本、重视劳动力市场在减贫中的作用,以及在社会救助工作中引入社工服务等做法对我国未来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9.
高强 《天府新论》2004,(1):85-8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正经历着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这种结构性的变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造成了一种新的社会形态——断裂结构的出现。在这种背景下,处于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很必然的背负了制度与结构变迁的代价。断裂的社会结构使得社会政策出现缺位,使得社会资源的重新积聚失去平衡。而这又反过来强化了弱势群体的弱势地位和加剧了他们被社会排斥的困难处境。因此建立以初级社会关系和人生价值取向为基础的社会支持系统也就成为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20.
日本中小企业政策与结构调整及对华投资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乃丽 《东岳论丛》2005,26(3):56-60
日本中小企业是2 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长期萧条中受冲击最为严重的群体。2 0 0 3年以来,尽管徘徊在低迷中的日本经济复苏迹象明显,但中小企业的复苏步伐依然缓慢。因此,日本政府及企业界正竭尽全力针对中小企业的“结构性危机”进行全面调整,其中在应对经济全球化问题上,提出了“以亚洲为重点,放眼世界”的方针政策,在此框架下,日本中小企业对华直接投资战略也正悄然发生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