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将影响城市工资结构的可观测和不可观测变量同时引入工资方程,推导出空间杜宾模型,进而以空间杜宾模型为空间计量模型选择的起点,探索符合数据生产过程的最佳空间计量模型,并将空间外部性划分为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城市空间相互作用对中国城市空间工资结构影响显著。市场潜能对本区域工资水平的自我强化效应突出,并且对邻近区域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但自我强化效应明显大于空间溢出效应。基于技术邻近的专业化经济对区域内和邻近区域工资水平具有显著的自我强化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均支持了MAR外部性;相对于直接效应,专业化经济的空间溢出效应更突出。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中国股市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一方面,规模效应和账面市值比效应受到收益率计算时间间隔的影响;另一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规模效应已经消失,而账面市值比效应只在2003年以后才变得显著。这些特征与中国资本市场特殊的制度背景和过度投机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3.
文章在构建多层次效应分解机制基础上,利用微观农户家庭追踪调查数据,从劳动力投入萎缩效应、生产要素替代效应、种植决策调整效应、土地规模重构效应等方面实证分析了农村人口空心化对农业生产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农村人口空心化通过劳动力投入萎缩效应和种植决策调整效应负向影响农地产出;同时,通过生产要素替代效应和土地规模重构效应正向影响农业产出。在上述效应综合叠加作用下,农村人口空心化对农地产出形成了显著的负向影响。另外,在资本、技术、土地要素投入及农户个体禀赋等因素的影响下,农村人口空心化的负面作用受到显著限制和削弱。  相似文献   

4.
规模效应是一种常见的金融市场异象,在新兴资本市场对资产价格影响非常显著,行为金融理论用投资者情绪可解释其规模效应。采用网络文本技术与主成分法相结合,构建投资者情绪指标,以此度量市场情绪,并研究市场情绪与规模效应之间的作用机理。实证结果表明:样本期内中国股市存在显著的规模效应,投资者情绪与规模效应成正向关系,即当期情绪越高涨,规模效应越显著;由于小盘股易受到投资者情绪的影响,拉动小盘股与大盘股收益率的差值,从而造成规模效应在不同情绪期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中国地方债务规模的影响因素以及邻近省域地方债务风险的空间传染效应.结果显示,邻近省域之间的政府债务规模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传染效应;国内生产总值对地方政府债务的弹性系数为负,固定资产投资、金融机构贷款、财政支出对地方政府债务的弹性系数为正;邻近地区国内生产总值、金融机构贷款及忽略掉的其他随机因素均对本地区政府债务存在显著的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6.
集聚效应、集聚效率与城市规模分布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  要:本文从城市集聚效应的视角,分析我国城市规模分布的结构性变化的机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包含集聚效应的城市总量生产函数的计量经济学模型,然后应用OLS方法估算我国不同规模等级城市的平均集聚效应指数和平均集聚效率指数.并对比分析其对城市规模分布变化的影响。本文的实证结果表明,平均集聚效率指数的高低与城市规模分布比重的增减相一致。  相似文献   

7.
文章选取2011—2018年中国284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GPCA模型、GML模型和动态空间杜宾模型探究了数字金融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数字金融可通过支持技术进步,间接促进本地经济高质量发展,且长期中介效应占比高于短期;数字金融对邻近区域技术进步具有负向影响;数字金融对邻近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短期影响为促进效应,而长期影响不显著。因此,要坚持推进数字中国战略,加强数字金融服务对技术进步的支持作用,从而更好地推动我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以2011年高铁追尾事故为例,从投资者对同行业企业预期变化的角度,探讨了企业危机传染效应和竞争效应,并验证了两种效应的动态变化过程。具体而言,危机事件发生后,与危机企业在危机特征方面相似的同行业上市公司主要受到传染效应的影响;与危机企业竞争程度高的同行业上市公司主要受到竞争效应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目标企业受到的传染效应和竞争效应都会持续减弱。研究结论不但弥补了现有研究只关注静态危机溢出现象的不足,还为投资者在中国刚刚放开的融资融券的环境下提供了一种新的投资思路。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2013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的个人样本数据与《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数据,考察城市规模与异质性劳动力收入和人力资本技能溢价的关系,并结合城市集聚经济理论和空间知识经济理论对其内在影响机制进行剖析与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大城市在集聚效应和选择效应的作用下具有更高的劳动力名义工资和技能溢价水平;考虑不同规模城市的生活成本差异后,补偿效应会部分抵消大城市的工资溢价,对劳动者的实际收入产生消极影响,从而弱化大城市的技能溢价水平。进一步的非线性效应分析发现,城市规模与劳动力名义收入和实际收入分别存在倒U型和正U型关系;通过比较城市规模对不同收入群体技能溢价的差异性影响验证了群分效应的存在。研究结果对于新型城镇化过程中不同规模等级城市人才政策的制定以及技能异质性劳动力的就业选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基于DEA方法和回归分析法,对2003—2012年陕西省87个县域层面农村金融资金配置的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县域农业贷款产值率与县域农村金融资金配置效率存在相关关系,即县域涉农贷款规模与县域农村金融资金配置效率相关。在县域资本流动总量受资本要素收益与财政金融政策双重影响条件下,资本流动的回波效应易于在自然资源欠丰裕的县域出现;而一省县域传统农业向资本较为密集的现代农业转型进程的快慢,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本省农业资本流动由回波效应阶段进入扩散效应阶段之速度的快慢,这是一种需持续引入制度创新以引致制度变迁的演进过程。  相似文献   

11.
以新疆三县812份问卷调查数据资料为基础,运用二元logit模型对影响农民采用农业技术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政府的制度安排对农户采用农业技术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家庭非农收入比重的扩大能促进农业技术的应用;户主的文化程度对推广农业技术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以辽宁省设施蔬菜种植农户调查数据为例,运用Heckman模型分析农户采用可持续生产技术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户采用可持续生产技术行为分两步进行;户主文化程度、家庭总收入、家庭设施种植面积、有农技人员指导、参加培训与观摩、是政府推广项目对农户可持续生产技术采用决定有显著正向影响;在技术采用程度的影响因素中,家庭总收入、贷款可获性、有农技人员指导、参加培训与观摩、是政府推广项目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而户主年龄则呈负向影响。因此,政府在促进农户做出技术采用决策与决定技术采用程度上应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13.
理论上提出替代弹性对劳动力价格与水稻播种面积关系的作用机制,并利用江、浙两省2004—2013年水稻播种面积表现出的相异生产轨迹对上述理论推断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江苏省劳动力与其它要素替代弹性显著高于浙江省,且每工日劳动力价格上升,江苏省水稻播种面积增加,而浙江省减少。结论证明农业劳动力价格普遍上升时并不意味着粮食播种面积的下降,相反,国家可以因地制宜地推广如农业机械小型化、劳动力替代技术示范与推广等相关政策以增加劳动力要素的可替代性,巩固粮食供给水平。  相似文献   

14.
Farmers in Sub-Saharan Africa have lower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adoption rates compared to the rest of the world.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past season yield affects a farmer''s capacity to take on the riskier improved seed variety; but this effect has not been studied. We quantify the effect of past season yield on improved corn seed use in future seasons while addressing the impact of the seed variety on yield. We develop a maximum likelihood method that addresses the fact that farmers self-select into a technology resulting in its effect on yield being endogenous. The method is unique since it models both lagged and endogenous effects in correlated discrete and continuous outcomes simultaneously. Due to the prescence of the lagged effect in a three year dataset, we also propose a solution to the initial conditions problem and demonstrate with simulations its effectiveness. We used survey longitudinal data collected from Kenyan corn farmers for three years. Our results show that higher past season yield increased the likelihood of adoption in future seasons. The simulation and empirical studies indicate that ignoring the self selection of improved seed use biases the results; we obtain a different sign in the covariance.  相似文献   

15.
目前,学术界对于耕地生产效率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从空间维度对研究区域在同一目标时期内的效率进行分析。鉴此,在采用Malmquist指数法从时间维度对陕西省主要区域耕地跨时期的效率变化进行分析的同时,从σ收敛、绝对β收敛、条件β收敛三方面分别对其收敛性进行分析。通过对陕西省1990—2011年期间耕地全要素生产率的区域差异及其收敛性实证分析发现:从耕地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差异角度看,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地区差异较为显著,且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结构也不完全相同;从收敛性角度看,陕西省耕地全要素生产率不仅存在σ收敛,且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各地区之间耕地全要素生产率水平随着时间的推移将趋于稳定在同一水平。研究结论显示:陕西省耕地全要素生产率在1990——2011年期间具有较大的波动性,省内各地区间存在较大差异,耕地全要素生产率既存在σ收敛,同时也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建议陕西省通过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科技推广以及改造陕南坡耕地等措施,以保持耕地全要素生产率的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6.
采用Meta-Frontier-Bootstrap-DEA方法对2012—2015年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企业的效率进行测算,避免了传统DEA方法未考虑决策单元生产技术的行业差异、存在偏差等不足,研究结果表明:先进轨道交通设备、农机装备两个行业技平效高;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两个行业技劣效均;航空航天装备行业技平效均;电力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两个行业技优效低。结合中国七大高端装备制造行业的实际情况,从微观企业、中观行业和宏观政府三个层面提出各行业增强技术水平和提高效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长江上游地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测度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长江上游地区为例,从农业内部整合型融合、农业产业链延伸型融合、农业功能拓展型融合、先进技术对农业渗透型融合等四个层面,构建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熵值法综合评价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并基于2004—2016年的面板数据,进一步对长江上游地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长江上游地区农村产业融合总体水平从0.2088提升为0.6116,提升了0.4028,在四种细分模式中,先进技术对农业的渗透型融合发展态势最为突出;四个省份中,四川省、重庆市农村产业融合水平较高,云南省、贵州省则相对较低;消费需求、土地流转、技术进步、基础设施、环境质量、人力资本、金融发展等因素都从不同程度作用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各因素因为模式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李金珊  徐越 《统计研究》2015,32(7):57-63
提高农民收入是施行农业补贴政策的重要目标之一。本文结合统计数据与实地调研,指出当前浙江省农业补贴在提高农民收入方面的无效率。选取与水稻紧密相关的政策性补贴,通过数据包络分析从政府和农户角度计算补贴资金在提高农民收入方面的效率。结果显示扶持水稻生产补贴资金的效率随投入的增加而降低。农户以亩均收入为产出的“投入-产出”模型的技术效率未因补贴的发放而发生显著差异。说明浙江省当前农业补贴资金并未达到应有的政策目标。由此,应从补贴基础、补贴类型、政策设计等多个方面优化农业补贴政策。  相似文献   

19.
以2005—2014年西部地区省际面板数据为样本,基于DEA-Malmquist指数法对其农产品物流效率变化、省际差异性变化及原因进行探讨,并分析产业结构升级对新常态下农产品物流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西部地区农产品物流效率逐年升高但增速放缓,技术进步是效率提高的主要动力,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则起到阻碍作用;各省市差异逐年缩小,技术应用水平是其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产业结构对效率的影响在不同阶段表现作用不同。据此,为改善西部地区农产品物流效率提供了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使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研究了中国农业生产的技术效率,利用OLS和分位数回归及分解方法分析了技术采纳对中国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结果发现:中国农业生产呈现出规模报酬递增的状态,但土地利用效率仍具提升空间;技术采纳对农业生产技术效率有一定的改善,而改善空间却局限于农业生产的规模;技术采纳所带来的农业生产技术效率提升作用会随着农业生产技术效率增加而逐渐被耗散,农业产出与技术采纳之间具有"刺猬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