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 毫秒
1.
西部地区资源型产业集群化发展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部地区拥有自然资源的独特竞争优势,如何高效地利用西部自然资源对西部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通过发展资源型产业集群,形成西部地区资源型产业集群化发展模式是有效利用西部地区自然资源的主要途径。文章在对西部地区资源型产业集群化发展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资源型产业集群发展特征,提出西部地区资源型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实现机理。 相似文献
2.
资源型产业集群水平直接影响着资源型产业的效益,进而制约着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势头.资源型产业集群水平的测度和分析有利于人们更好地了解本地区资源型产业的发展态势.在评价体系的运用过程中,应该选择恰当的方法来确定指标权重及进行综合评估.进行地区比较分析时,标杆分析法的采用有利于促进本区域的资源产业找准差距,实现集群水平的优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4.
5.
文章提出、界定了产业集群发展的资源支持度的概念和内涵,指出产业集群发展的资源支持度是由物质、劳动、资本、社会、服务、企业及市场和政府政策所构成的、反映产业集群与区域内资源关系的复杂系统,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产业集群发展的资源支持度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6.
7.
产业集群租金是影响和决定产业集群发展轨迹的重要因素.文章根据产业集群租金的变化规律及其结构演化过程,将产业集群的整个生命周期划分成:种子→核生长期→网发展期→群稳定期→区衰退(转型)期.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产业集群在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特性和演化的关键问题,提出了产业集群核生长期的困难期以及转型升级提前切入点,并结合典型案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以市场为依托、中小企业为主体、特色产业为支柱、区域集聚为支撑的产业集群在我国得到了迅猛发展,特别是在东南沿海地区,产业集群的发展如火如荼, 相似文献
9.
11.
借助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安徽孙村服装产业集群社会网络的联系进行分析,对其网络密度、平均距离、网络中心度、中心势、凝聚子群和核心-边缘结构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孙村服装产业集群联系网络密度一般,是一种较弱联结状态,处于产业集群的成长阶段。NCXYS的点出度最大,反映了其处于服装产业中的核心地位,对其他企业的辐射作用较强。NCXYS、FX、QXSX、ZQ、YHA的中间中心度较高,表明它们处于整体网络的核心层,联系较强。整体网络中存在8个子群,第1子群对第3子群及第7子群对第8子群联系的密度系数较高。 相似文献
12.
摘 要:本文利用CRn指数、H指数、Ellison-Glaeser指数等指标,对中国石油天然气产业的产业集聚程度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对石油行业的上、下游环节进行了细化研究。通过研究得出结论:中国油气资源勘探开采产业已显现出较强的集群性,且主要集中在我国东北地区和西部地区,但是油气资源炼化加工产业并没有体现出相应的集群性。油气资源富集地区的石油天然气产业的产业链布局存在以上缺陷,这是导致油气资源富集地区的资源禀赋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可持续发展评价与绿色GDP核算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进行了解释,并在此基础上对目前国内外主要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进行了评价;由于单个的综合性重要指标难以反映可持续发展实践,基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呼吁建立绿色GDP核算体系;最后在对绿色GDP概念进行述评的基础了,提出了我国进行绿色GDP核算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在科学发展观视野下构建社会评价指标体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社会评价指标是衡量和评价社会发展状况和趋势的一种工具。在对国内外不同时期社会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在科学发展观视野和架构下,提出了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的阶段性和发展性的原理,提出了适应中国现阶段和未来一个时期社会发展评价需要的新的社会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5.
可持续发展定量评价统计指标体系的构想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文章论述了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及其基本特征,参照国内外学者对可持续发展定量方法研究的有益见解,提出创建可持续发展定量评价统计指标体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并从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自然生态可持续利用三方面构建了一套全面定量评价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6.
在阐明可持续发展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根据省情,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四方面构建湖北省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针对小样本数据特点,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偏最小二乘回归对其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动态评价。 相似文献
17.
文章基于产业结构升级中介视角,以2015—2019年中国31个省份为样本考察了数字经济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从总体效应来看,数字经济能够显著地提高经济高质量发展,而且表现出规律性的区域异质性,促进作用强度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从中介效应来看,在数字经济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中,产业结构升级起到了显著的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比为25.17%,即产业结构升级是数字经济作用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产业结构升级的中介效应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中介效应最强,东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最弱。 相似文献
18.
基于要素协调和区域协同建立工业绿色协同发展的概念示意图,参考权威评价指标体系,基于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的绿色发展内涵构建工业绿色发展指标体系,考虑动态性、兼顾主观与客观计算权重,综合运用AHP和引入时间加权向量的粗糙集理论,并设置分级标准,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局部协同度模型对2012—2018年京津冀13市工业绿色协同发展的相对水平和绝对水平进行测度,进一步识别关键障碍因子。结果发现:(1)除天津有所下降外,其余市域工业绿色发展及资源利用、环境质量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绝大多数市域工业增长质量下降较快。(2)除承德仍处于勉强协调区外,其他市域工业绿色要素协调均已跨入协调区,其中沧州、衡水、邯郸、邢台、唐山、张家口等处于初级协调区,但沧州和衡水上升趋势不明朗。(3)京津冀工业绿色发展及资源利用、环境质量的区域协同已分别跨入良好协同区、中级协同区和优质协同区,但与河北11市工业资源利用区域协同的差距不断扩大;增长质量区域协同由中级协同跌至勉强协同但有回升趋势。 相似文献
19.
在建立二元社会系统模型的基础上,利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分别对二元社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微观经济学描述和数学表征,指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实质是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变化率,从而完成了对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经济学解释,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20.
长江上游地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测度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长江上游地区为例,从农业内部整合型融合、农业产业链延伸型融合、农业功能拓展型融合、先进技术对农业渗透型融合等四个层面,构建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熵值法综合评价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并基于2004—2016年的面板数据,进一步对长江上游地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长江上游地区农村产业融合总体水平从0.2088提升为0.6116,提升了0.4028,在四种细分模式中,先进技术对农业的渗透型融合发展态势最为突出;四个省份中,四川省、重庆市农村产业融合水平较高,云南省、贵州省则相对较低;消费需求、土地流转、技术进步、基础设施、环境质量、人力资本、金融发展等因素都从不同程度作用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各因素因为模式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