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退休的感悟     
郁建民 《老年世界》2013,(24):36-36
2010年退休时,尚觉坦然,因为数十年的忙碌,一下子卸去肩上的重担,终于可以轻松一下了。但没过多久,却日益感到退休后生活并非想象中那么轻松愉快,反而觉得人生的意义和生存的价值也似乎随之暗淡下去了。于是终日抱着消磨时光、打发日子的消极态度来应付漫长的退休生涯,颇感退休生活太寂寞、单调。  相似文献   

2.
邹林 《老年世界》2008,(13):27-27
德国是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国家。近半个世纪以来,德国的家庭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许多家庭是老年人独居,15%的老年人是单身生活,依靠家庭赡养和护理的可能性越来越少。但在德国有句俗话,最富足的人是退休的老人们。因为完善的国家养老保险制度,向老人提供了足够的退休金,使他们在经济上几乎没有什么后顾之忧。退休以后,老人们依靠退休前的财富积累和保险机构发放的退休养老金,就可以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相似文献   

3.
梦一飞 《老年世界》2011,(19):23-23
父亲今年六十二,退休在家已经快两年了,原来他是乡政府的一名文职人员,过着朝九晚五的日子,生活张弛有度。不想退休后,人忽然一下子完全闲下来,生活中没了寄托,他每天的眉头都皱得紧紧的,并不时地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冲母亲发脾气。  相似文献   

4.
有次家庭聚会,多年没见面的一个老朋友看到我后,惊讶地说:“是不是时间会倒流,你怎么越活越年轻了?”我告诉朋友,我的秘诀就是要保持精神乐观和好心态.我平时很少吃药,而是把钱用于改善生活、积极锻炼、出外旅游、唱歌等社会活动上. 我的退休生活可谓多姿多彩。因为我喜欢写作,现在的杂志社、报社都习惯于使用电子邮件收发稿件,因此,一退休,我就先学习如何使用电脑写稿子。  相似文献   

5.
彭国梁 《老年人》2007,(5):28-30
易伯伯,大名易允武,从长沙市广播电视局的领导岗位上退休已经十年了。早一向,在一次文朋诗友的聚会上,有位刚退休下来的先生总说自已老了老了。易伯伯说:老什么老,六十岁,真正自由的生活才刚刚开始。说罂,又从自己的口袋里掏出一个红本本来,道:有了这个本本,才正式步入老年。那是一本只有满了七十岁才有的老年证。  相似文献   

6.
体验退休     
李长廷 《老年人》2004,(6):49-49
退休了,不再去那间小小的办公室,不再去读领导和同事们的脸色,应该说是一种轻松,一种解脱。然而,我也曾听到不少人把退休渲染成人生的一大转折,好像退休是一道坎,谁跨越这道坎,谁的生命历程就呈直线下滑的趋势,昔日的辉煌不再,冷落与衰老不期而至。于是,就有了退休综合症一说。  相似文献   

7.
老了,真好     
五年前刚退休时的“不适应”已一去不返,对“人走茶凉”和“门前车马稀”也习以为常,我说“老了真好”不是自嘲,而是由衷的发自心底  相似文献   

8.
毛毛 《当代老年》2006,(12):22-22
1985年裁军百万,突如其来的退休,令我茫然不知所措,曾一度陷入苦恼之中。有位哲人说:“与其后悔过去,不如奋斗将来。”既然木已成舟,怨天尤人何用!思之再三,我下决心发挥个人文化特长,迈开大步走出退休后的新步伐,使得个人退休生活丰富而多彩,充实而有乐趣。  相似文献   

9.
邓万根 《老年世界》2006,(15):22-22
前些日子,我们几个退休老人在一起谈论一个话题:我们先退的(特别是十年前退的),工资本来就很低,又只发百分之八十几;而后来提前退的,经过几次提级后,工资已经比较高了,退休时还要加几级和滚动几级。相比之下,觉得自己的钱少。有的认为,过去高积累,低工资,多贡献,少回报,工作没少千,汗没少流,苦没少吃,可是退休费却少了一大截;有的说.这些年我原先所在的吃“皇粮”的单位总在不断加钱,除了比我们高得多的工资外,还有这费那费。我们退休的就只能“望费”兴叹了。  相似文献   

10.
有一个成语叫“熟视无睹”,意思是说:看惯了就像没看见一样。如果问同学们:初冬的小草是什么颜色的?也许很多同学会不假思索地回答:枯黄色。然而,当你走近草坪,趴下身子,你就会发现,有的小草还透着一丝绿意,即便是枯黄,在不同环境中,不同光线下,小草的颜色也不尽相同。有人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就是在告诫人们:不要因为多了一些生活经验,而少了一些独特发现。  相似文献   

11.
刘娟 《当代老年》2007,(2):13-13
老伴并不老,今年刚好60岁,自从去年冬天退休回家后,一向温和、绅士的老伴突然变了一个模样,经常在家里发脾气。有时我说他几句,他便好几天不言不语。更气人的是,有时还拒绝吃我做的饭菜,独自下馆子吃饭,并时不时闹个“离家出走”,不声不响便跑到女儿家去住下。一开始,我体谅老伴刚刚退休,不习惯悠闲的老年生活,因而总是尽量让着他。然而半年过去了,老伴仍然沉默少言,心情忧郁,对生活百无聊赖。有好几次我说他生活态度有问题,每次都惹得他许多天不跟我说话。  相似文献   

12.
彭国梁 《老年人》2007,(11):34-36
时常听人说,哪一天退休了,就到乡下去买几亩地,建几间房子,然后过上“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生活。然而这种神仙般的境界,在一般城里人看来,似乎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相似文献   

13.
张治坤 《老年人》2011,(8):25-25
我真正“解甲归田”过上名副其实的退休生活,是在1997年。此前,我被单位留用了两年,接着又在其他地方发挥了四年余热。想到从此不再整天为工作而忙碌,我感到十分高兴,因为有了足够的自由支配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相似文献   

14.
文峰 《老人天地》2010,(6):32-32
父亲提前退休了.一开始母亲一肚子不高兴,放弃优厚的奖金.收入要少好大一块。我们却乐不可支.因为我们早就规划了父亲的退休生活,想让才华横溢的父亲跳出工作的桎梏,活出自我来。  相似文献   

15.
傻瓜绰号的由来 说何公玉是傻瓜养鹅司令,可不是因为他退休后放着城市舒适的日子不过,反而回农村养鹅大家才叫他傻瓜的,他的傻瓜绰号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  相似文献   

16.
黄治琼 《老年世界》2007,(23):17-17
我今年已经退休7年了,一直在外面打工。老伴笑我说:“别人都是打工仔,你只能算‘打工爷’哕!”近几年来,因为一直在工作,精神状态很好,别人都看不出来我已经快七十岁了。  相似文献   

17.
王景龙 《老年人》2005,(9):43-43
我退休后回农村老家定居,因为山区电视信号不好,便把原工作单位一个不用的卫星电视接受器买下来,装在自家的房顶上收看电视、没想第二天就遭到了当地政府部门的制止,说我不能随便安装这种接受器。请问这是为什么?  相似文献   

18.
新华 《当代老年》2013,(11):48-49
应该说,患得患失是任何年龄的人都有的心理,并非老年人专利。但是,老年人确实更容易表现出患得患失心理。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19.
沈黎明 《当代老年》2013,(12):22-24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退休后的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他们有的喜欢养花弄草,在缤纷世界中寻找快乐;有的喜欢书法绘画,在翰林墨海中享受宁静,有的则喜欢发挥专业长处,在自己熟悉的领域继续为社会作贡献。我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沈阳市京剧院原院长、现辽宁省老艺术家协会副会长李麟童,就是后者,退休后,为了让京剧这门“国粹”艺术世代传下去,一直不辞辛苦地忙碌着。  相似文献   

20.
《金色年华》2013,(7):19-20
近段时间,人社琊有关延迟退休年龄的设想,引起社会强烈关注与讨论,据说高达70%以上的网民反对。我的看法是,延迟退休不是一个应不应该的问题,而是一个必须如此的问题。因为在一个人口红利消失、老龄化正在到来的社会,要使多数国民退休以后过上体面的生活——至少生活水平和现往相比不能有所下降,就必须延长养老交费的年限,进而延迟退休年龄。从全社会的整体和长远利益考虑,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