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陆沉 《天府新论》1999,(6):48-51
在哲学史上,中国的“道”与古希腊的“逻各斯”是两个含义最为贴近的概念。但是,正如它们的贴近是那样地令人惊奇,它们本身内在的差异也十分明显,尤其是在老子与赫拉克利特分别将“道”与“逻各斯”发展成为他们各自哲学的中心范畴以后,这内在的差异更逐步地扩展,以至于最终影响到了中西截然不同的思维定向。中西文化的巨大差别也可以从这里找到萌芽。因此,对老子的“道”与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的比较研究就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入地认识先哲的思想,而且,这一工作是我们今天谋求与创造新的精神境界、新的文化与文明的必要前提之一。过去人们…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先秦贤者和古腊罗马哲人中,老子(约前580年——前500年)①和赫拉克利特(Helaklieitos 约前540年——前480年与470年之间)所遗留给后世的著作是比较少的。一部《道德经》仅五千言;赫氏的著作也只剩百来篇,几千余字。但就是这些篇幅短小、文字简少的残篇断言,却寓义深刻,思想内容极为丰富。由他们俩人分别提出的“道”和“逻各斯”的学说,是中国和古希腊罗马哲学史上两朵并蒂齐开的奇葩,至今还散发着迷人的馨香,仍然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分析、对比老子的“道”  相似文献   

3.
“妙”作为一个哲学范畴是由老子首次提出的,其蕴含的丰富哲学内涵对后世文学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从词义的角度看,老子“妙”范畴有“微妙之理”和“微妙之境”两方面意义;从哲学的角度来看,“妙”范畴则包含道之妙、理之妙、境之妙三方面内涵;从文论的角度来看,“妙”范畴则主要包括“无限之境”和“不言之意”两方面意蕴。  相似文献   

4.
赫拉克利特既是一个重视身体的感官经验、把火作为万物本原的朴素唯物论者,也是一个在此基础上创设逻各斯的具有唯心主义的倾向者.他不仅探讨外在世界的本原,同时也研究人自身.但是他并未严格区分物质与精神,其身体观也处于混沌状态.然而这种含混性不仅没有阻滞哲学的发展,反倒意外地给后世唯心论者和唯物论者留下了无限的阐释空间.  相似文献   

5.
对模态逻辑的哲学思考,首先是对基本模态范畴的思考.有两种关于必然的理解:形而上学的必然和逻辑必然,这两种必然之间是否有蕴涵关系是不确定的.在逻辑必然中,我们又有实在世界的逻辑必然和普遍的逻辑必然,普遍的逻辑必然蕴涵形而上学必然.而蕴涵、可能世界和关系是模态的另一类范畴,就其形而上学的意义而言,模态逻辑是在不变的蕴涵范畴基础上形成的逻辑理论.  相似文献   

6.
“有无”之辩是魏晋玄学的中心论题。本文对玄学“贵无”、“崇有”和“独化”三派围绕“有无”问题而展开的理论思维的运思方式和哲学意蕴作了论证和分析,对当时中国哲学所达到的理论高度给予充分肯定。“有无”之辩已不再讨论宇宙生成,而主要是在本体论方面展开。王弼的“贵无”哲学是对宇宙人生的终极性思考,体现了中国哲学认识的深化。郭象的“独化”哲学比起“崇有”哲学带有宏大的理论气度,表现了玄思和“安命”的特色。  相似文献   

7.
在赫拉克利特哲学中 ,“活生生的火”是指物质性的“火”,是永恒运动变化的 ;赫氏有时把“火”看成“灵魂”,只是借用当时人们熟悉的概念以表达自己的新思想而已 ;“逻各斯”与“火”作为本原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逻各斯”是“变化”的抽象形式 ,而“火”则是“变化”的实在表现。因此 ,赫氏哲学应属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而不是二元论  相似文献   

8.
赫拉克利特哲学一直是哲学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对它的研究大体可分为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一是对某些史料的真伪作认真的考证;一是对那些基本成立的史料进行哲学的阐发,以揭示它的理论思维价值。本文的研究方向侧重于后者,试图对赫拉克利特哲学的内在逻辑作些探索。  相似文献   

9.
“逻各斯”的解读与哲学的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求哲学的解,也就是要回答“哲学是什么”这个问题。虽然我们时刻都没有忘记海德格尔的忠告:“如果我们竟敢对‘什么是哲学’这个问题加以探讨必须小心为妙。”①但我还是确定了这个题目,这倒不是我选择了这个题目,而是我们实实在在地面临着这样的难题。因为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任何一个哲学的问题都涉及到哲学是什么的问题。逻各斯(A8yO(,IOgOS)一词是赫拉克利特所关心的中心问题。“这里所谓的IOgOS,人们在学习之前和刚开始学习时,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懂得的;虽然他们已经体会到我按每一个不同事物本性来解释事物具有何种性质…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多个角度指明"化"之观念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通过化与道、化与易、化与神、化与教四对范畴的解析,指出"化"的独到内涵;区分出"作为过程的化"、"作为结果的化"以及"作为方式方法的化";重点强调"人作为化之存在"以及"人性可化"的理解方式;指明"化"之观念所具有的中国哲学意义。  相似文献   

11.
"反"是老子辩证思维的中心范畴,所包含的辩证法思想对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有着深远影响,因而其内涵中也具有了一定的文论意蕴.从文艺理论发展历史来看,"反"范畴的文论意蕴主要包括有无相生、正言若反和返朴归真三个层面.  相似文献   

12.
高文强  邓晗霖 《殷都学刊》2009,30(1):139-143
老子的"道"范畴是中国文学批评理论的重要范畴,作为中国文学形上概念的重要源头,其对文学批评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从文学批评发展历史来看,老子之"道"的文论内涵主要包括"文之原"、"言之极"与"神之境"三个层面.  相似文献   

13.
14.
张瑞涛  张志宏 《理论界》2010,(2):124-125
《论语》之"孝"观念建构在文化意识和道德理性基础上,深刻论说了"为何孝"和"如何孝"问题,一方面体现出对生命的理性思考精神,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对生命的自觉承当精神,富含"生命哲学"意蕴。  相似文献   

15.
老子“味”范畴之哲学内涵的生成及流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味"是老子哲学中最具美学意蕴的一个范畴."味"最初只是一个表达生理感觉的词语,老子在其转变为一个哲学范畴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词义的角度看,老子"味"范畴有"无味"和"味无味"两方面意义;而从哲学的角度来看,老子"味"范畴则包含"道之味"和"味之道"两方面意义.老子"味"范畴所蕴含的丰富内涵对后世哲学和艺术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6.
老子“自然”范畴之哲学内涵的生成及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是老子哲学中的一个中心范畴.从"自"、"然"二字发展为"自然"一词,并形成为一个哲学范畴,老子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词义角度看,"自然"的意义就是指"自然而然";从哲学的角度看,"自然"则包括"道之自然"、"政之自然"和"人之自然"三方面内涵.老子"自然"范畴所蕴含的丰富内涵对后世哲学和艺术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老子“反”范畴之哲学内涵的生成及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文强 《船山学刊》2008,(4):107-110
“反”是老子哲学辩证思维的中心范畴。从词义的角度看,老子“反”范畴有“相反”和“返回”两层含义;而从哲学的角度来看,老子“反”范畴则包含“相反相成”和“返本复初”两方面内涵。老子“反”范畴所蕴含的辩证方法对后世哲学和艺术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8.
“需要”作为哲学范畴,近年来我国理论界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重新确立了需要在历史唯物主义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但是,对需要系统的深层次问题,仍然没有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在思想领域曾一度出现过从把需要看作人的本质出发、进而认为凡需要都合理、都应予以满足的观念;在人们满足需要的实践中,也产生了强调主体需要的满足而忽视对人们需要规范和引导等现象。因而,对需要范畴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以科学的需要观指导人们满足需要的活动的任务就显得十分迫切。鉴于上述原因,本文旨在对需要系统的有机内容如需要的构成和特点、需要的类型和层次、需要的产生和现实满足等进行一些哲学上新的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19.
张蓬 《河北学刊》2014,(2):25-28
对于"存在"的哲学蕴含与现实意义,赵汀阳认为,存在的本意是永在,为了达到永在就需要善在,因为只有善在才能有效保证存在。存在与创造是一致的,一种能够反思存在本源性的存在论必定同时是一种创世论。人的存在意义并非一个无意义的问题,人至少必须解释人想做什么。人的自然存在本身未必有目的,但人却在创世中创造了目的,因此使自身存在具有了意义。张盾在同赵汀阳的论辩中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人必须存在,这是他的天命,存在以自身为目的,所以它只能是平凡的,而不可能具有神奇性。但存在的本意是平凡,并不是平庸,平凡恰恰代表着一个存在者按自然法度自己去存在的力度。崔平认为,"存在"是让所有人都倍感亲切和平凡的日常语言,存在不但是实质谓词,而且是最高级、最高贵的谓词。存在概念不必追求高贵,但它本身就是先验高贵的。如果说生活中存在追求高贵的现象,那也只不过是具有先验高贵品性的存在概念的经验实现。张蓬认为,"存在"是西方哲学的范畴,同时也可以表达中国哲学问题。中国哲学思维从"生生"之道进入"存在"问题,并以中道、不二、双运、圆融的方式来思考和把握中国哲学语境中的"存在"问题。如此从"存在"范畴的视域观看中国哲学思维,可以深入探索中国哲学思维的特质。  相似文献   

20.
一、向亚杰“活动”范*的两个方面活动范畴,是让·皮亚杰(JeanPiaget,1890一198D)整个发生认识论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和中心范畴。关于活动范畴,皮亚杰并没下过什么严格的定义,其有关论述散落在他的各种著作中。笔者认为,他的活动范畴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主体的机能活动。它包括有意活动和无意活动,包括主体改造客体的同化活动和客体对主体改造的顺应活动。它们都以现有的图式为出发点,最后又复归到活动中建立的新的图式上来。二是主体的外部活动,包括主体对物体的掷、碰、推、擦等活动,主体从中获得关于物体特性的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